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大學計算機基礎的教學改革探索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基于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的現狀和該課程的開展方向,將逐步在大學計算機基礎的教學中引入計算思維。本文從教學準備、教學內容、教學模式等方面探討了引入計算思維的大學計算機基礎的教學,為后續(xù)的教學改革做準備。
關鍵詞:大學計算機基礎;計算思維;教學改革
1概述
隨著計算機的發(fā)展,計算機的應用已經滲透到人們的生活、工作、學習、娛樂等方方面面。作為一名大學生,不分專業(yè)方向,都應該掌握計算機的相關基礎知識。所以“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是大學生進校后首先學習的計算機類課程,而且,該課程在許多高校是作為必修的公共基礎課程。課程內容主要是講授計算機系統(tǒng)平臺、數據表示、多媒體技術、計算機網絡等領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術。課程的培養(yǎng)目標是要求學生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基礎知識,同時應該初步具備利用計算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意識與能力,為學生后續(xù)的學習奠定基礎。近年來,隨著計算機的廣泛普及和應用以及中小學階段學校已經開始開設計算機類課程,學生的計算機應用技能不斷提高,因此,一些高校不再開設“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同時,在“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學生的基礎參差不齊,導致教學內容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求知欲下降;學習沒有目的性等等。在這樣的現狀下,“大學計算機基礎”的教學必須做出相應的改變。因此,高校就計算機基礎的教學確定了明確的目標:“學生在各自的專業(yè)中能夠有意識地借鑒、引入計算機科學當中的一個概念、技術和方法……利用計算機認識并處理計算機應用中可能出現的問題?!盵1]這一目標規(guī)范了“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開展方向。
2計算思維的提出
計算思維(ComputationalThinking)概念的提出是計算機科學發(fā)展的自然產物。2006年,美國的卡內基梅隆大學周以真教授明確使用這一概念。她認為,計算思維是運用計算機科學的基礎概念進行問題求解、系統(tǒng)設計以及人類行為理解等涵蓋計算機科學之廣度的一系列思維活動[2]。2010年,我國九所“985工程”建設高等學校在西安召開了首屆“九校聯(lián)盟計算機基礎課堂研討會”。會后還發(fā)表聲明了[4],核心內容是為全方位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需要促使其形成一種固定的思維方式與思維模式,完成求解與行為方式的全方位理解,建立計算思維培養(yǎng)計劃。計算思維從基本層面探討計算與計算機科學的一些核心的概念與內容,這在當前計算機技術快速發(fā)展的今天尤為重要。我校的大學計算機基礎的教學也正在逐步向培養(yǎng)學生計算思維能力的方向轉變。
3教學改革的探索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并不是對該課程的全盤否定,而是根據當前我校的生源及當前課程存在的問題進行調整。我校是西部院校,生源大部分都來自于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少數學生對計算機的基本操作和相關知識有一定的基礎,但是大部分學生對計算機基礎知識的掌握非常薄弱,甚至極少部分來自偏遠地區(qū)的學生都沒有機會接觸計算機。因此,結合前言中提到的關于計算機基礎教學的目標,我們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增強學生對計算機學習的興趣,加強對學生計算思維的培養(yǎng)。
3.1教學準備
在我校的公共基礎課程教學中有些課程的教學已經實現了分層教學,比如:大學英語。受到教學資源的限制,“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無法完全實現分層分班教學,但是我們也在努力嘗試類似分層教學的模式。在該課程的第一次課,教師將先對學生進行摸底,了解學生對計算機基本知識的掌握情況和學生的計算機實踐操作能力,特別是常用的辦公軟件的操作。根據調查結果,教師會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專業(yè)方向選取有針對性的知識點進行講解,同時在實驗教學中給不同基礎的學生布置不同的實驗任務,爭取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2教學內容
在教學中有意識的引導和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思維能力。學生的計算思維的培養(yǎng)主要通過理論、實踐兩方面進行。理論部分仍然是以講述“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為主,主要講授計算機系統(tǒng)基本知識(計算的發(fā)展、計算機的發(fā)展、計算機內部信息的表示、計算機系統(tǒng)等)和計算機問題求解(算法的基礎知識、常用算法分析等)。實踐部分主要分為兩級:常用辦公軟件的操作和Raptor語言。對于基礎差的學生要求必須熟練掌握常用辦公軟件的操作,對于基礎好的學生則訓練學生使用計算機進行問題求解的能力,為后續(xù)課程打基礎。對于與計算機專業(yè)相近的專業(yè)班級,可以嘗試直接試點改上“計算思維”課程,“大學計算機基礎”的內容學生課后進行自學。
3.3教學模式
理論教學主要采用以Mooc和翻轉課堂為主的教學模式。通過Mooc視頻,學生可以隨時學習感興趣的內容,學生學習的自由度較高。在課堂上,學生根據學習的視頻內容進行相互交流、討論、學習。實驗教學主要采用項目驅動式的教學方式,讓學生通過完成一個個的項目來熟練掌握相應的軟件操作,同時在任務設計時培養(yǎng)其計算思維。
3.4課程考核
“大學計算機基礎”的課程考核不再采用單一的一張試卷制,該課程的考核將結合Mooc視頻的觀看情況、翻轉課堂的表現、實驗課的項目完成情況來綜合評定這門課的成績。對于辦公軟件的考核,采用考試系統(tǒng)進行。
3.5教學反饋
該課程的教學改革處于探索階段,所以教學效果如何不能僅僅只看最后學生的成績,而是具體了解學生的心聲。因此,該課程結束后將從每個教學班選取相應的學生進行教學座談會,傾聽學生對這門課的教學建議和意見。根據學生的反饋情況,在后續(xù)教學中教師適當調整自己的教學內容、方式等。
4結論
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的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科學思維能力,更好的幫助學生完成本科階段的學習,為以后的就業(yè)打下堅實的基礎。針對目前大學計算機基礎的教學,我校進行了一些相應的改革,在要求學生熟練掌握相應軟件操作的同時也培養(yǎng)學生利用計算機解決問題的能力,即計算思維的培養(yǎng)。后面的教學中將不斷探索怎樣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思維,使學生在未來能夠更好的使用計算機來進行問題求解。
參考文獻
[1]朱鳴華,趙銘偉,趙晶,等.計算機基礎教學中計算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探討[J].中國大學教學,2012(3):33-35.
[2]嵩天,李鳳霞,蔡強,等.面向計算思維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內容改革[J].計算機教育,2014(3):7-11.
[3]王飛躍.從計算思維到計算文化[N].科學時報,2007-10-11.
[4]九校聯(lián)盟(C9)計算機基礎教學發(fā)展戰(zhàn)略聯(lián)合聲明[J].中國大學教學,2010(9).
[5]王政鋒,陳超泉.以計算思維為主導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科技視界,2016(13):140-141.
作者:王曉榮 王萌 單位:廣西科技大學網絡與現代教育技術中心 廣西科技大學鹿山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