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計算機應用中的excel教學方法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本文分析了Excel軟件教學現狀,闡述Excel軟件教學過程中所采用的教學方法,并著重介紹幾種數據處理實用且有效的應用技巧。
關鍵詞:Excel;教學方法;應用技巧
一、Excel軟件教學現狀
計算機應用課程的教學目標是提高學生辦公軟件操作技能。筆者學校計算機應用課程的教學計劃課時為160課時,其中Excel軟件的應用部分為20課時。教師使用常規(guī)的教學方法,難以在20課時使學生達到熟練應用水平。目前學校的Excel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四大部分,分別是Excel基礎知識、Excel的基本操作、編輯Excel作表、Excel數據處理。Excel基礎知識包括:啟動Excel、退出Excel、Excel的界面、Excel中常用術語,這些知識點簡單,學生容易掌握。Excel的基本操作和編輯Excel工作表內容比較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容易出現遺忘。Excel數據處理包含公式與函數、排序、篩選、合并計算、分類匯總,其中函數是教學的重點,也是學生較難掌握的內容,上機操作時無法正確運用函數,如COUNTIF函數、VLOOKUP函數、DATEDIF函數等。
二、Excel教學基本方法
在課時不足的情況下,要想提高學生對Excel軟件的熟練度,應采取以下的教學方法。1.合理設計教學進度,循序漸進學習據筆者調查了解,筆者學校90%學生來自農村,他們在初中教育階段雖然學習接觸過計算機,但對計算機知識的掌握沒要求達到應用水平,僅僅是簡單了解,更談不上數據處理。所以在進行Excel教學前,應先向學介紹Excel軟件功能及在工作生活中的應用,舉一些與生活相關的案例,如用excel軟件統(tǒng)計學生成績、Excel軟件輔助設計課程表。通過這些例子向學生簡單地Excel軟件的作用和意義,以便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興趣。然后向學生介紹excel基礎知識,教學中多留點時間給學生練習。當學生熟練掌握了excel基礎知識,再進行一下教學階段,整個教學進度不能急于求成,要與學生的接受能力一致,做到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學習。2.應用任務驅動教學法,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任務驅動教學法指的是將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及職業(yè)能力作為Excel教學出發(fā)點及目標,并在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及保障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基礎上,讓學生在任務的驅動力下不斷嘗試、不斷進步的一種教學方式。在Excel教學中,教師適當應用任務驅動教學方法,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如在Excel的基本操作、編輯Excel作表就最適合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雖然這兩部分內容多,但也容易理解,學生自學也能掌握。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給學生做個人簡歷的任務。學生在這個任務的驅動下不斷學習,當學生完成這個任務時,也就完全掌握了相關知識技能,自學能力也得到了提升。3.實施案例教學,提高課堂學習效率Excel操作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可以在課堂中采用具有真實性、典型性、針對性及啟發(fā)性的案例教學法,以便讓學生在理解操作過程的基礎上熟練掌握基本知識,并由此提高課堂中的學習效率。例如,教師講授Excel數據處理中的求和函數(SUM)、平均值函數(AVERAGE)、最大值函數(Max)、最小值函數(MIN)的應用時,可選用學生考試成績的統(tǒng)計作為案例,向學展示如何使用SUM函數來求每個學生的成績總分,使用AVERAGE函數求平均分,使用Max函數求最高分,使用Min函數求最低分。學生通過此案例的學習,對函數的應用理解就不再抽象,也就能容易掌握函數的應用,自然提高課堂學習效率。4.運用分層教學法,優(yōu)化整體教學效果筆者學校學生的計算機學習基礎參差不齊,大部分男生在Excel教學中的理解接受能力和操作能力比女生強,為避免出現學習效果兩極分化及教學質量不均衡的問題,則可運用分層教學法,在考慮學生學習能力及學習興趣的基礎上實現因材施教。以Excel數據中公式與函數的應用知識點為例,對計算機基礎知識較強的男生要求掌握使用公式和函數兩種方法來求總分和平均分,而計算機基礎知識相對薄弱女生要求掌握使用函數求總分和平均分。教學目標設定上女生掌握用常用函數,而男生的教學目標定位更高,要求不僅掌握常用函數的應用,而且要求掌握VLOOKUP函數、COUNTIF函數、DATEDIF函數的使用。5.多做練習,提高實際操作水平Excel知識比較零散、不集中,學生難于把所有知識融合在一起,連成一條線。為提高學生excel軟件的應用水平,教學中教師合理安排時間,一堂課只能講授三分之一時間,剩下的三分之二時間留給學生做題。學生在做題過程中,教師應巡回進行輔導,及時發(fā)現問題,幫助分析解決問題。另外學生練習做題不能僅局限于課堂,課后也進行溫習鞏固定,否則很快就忘記所學過的知識。
三、Excel應用技巧
教材內容是基礎知識,學生要掌握Excel軟件的應用,還得學習教材外的知識。以下是幾種Excel軟件的應用技巧,是課本外的知識,工作中進行數據處理有很大幫助,值得讓學生去掌握。1.數據格式的設置Excel中單元數據格式的設置是非常關鍵。如果單元的數據格式設置不正確,有時則無法進行計算、統(tǒng)計,例如工資表中的數據若設置為文本型,使用公式或函數進行計算時結果會出錯,所以在單元中錄入數據之前,必須考慮清楚需要什么類型的數據。例如,在工作中,單元中的數據需要進行計算時,單元格格式設置為數值型。如果單元格存放身份證號碼,則格式必須設為文本型。單元格的數據涉及日期,格設為日期型。2.對數據查找、排序前刪除空格符在工作表中查找數據時,經常會碰到這樣的情況:數據存在,但用查找命令無法查到,當表中的數據少時用眼查看都找到,但表中的數據上百上千時,誤認為查找的數據不存在。還有另外一種情況:數據進行排序,但得到排序結果不符合要求。造成這兩種情況最有可能的原因就是數據中有空格符。Excel軟件把空格作為一種字符處理,所以對數據進行查找或排序時,必須刪除表中的所有空格符。方法:選中數據區(qū)或,選擇替換命令,在替換選項卡中“查找內容”欄內輸入一個空格符,“替換”欄內不輸入任何字符,最后單擊“替換”命令按鈕后,表中所有空格符自然消失。3.使用“&”連接兩個單元格的內容數據處理中,有時需要把兩個單元格的內容放在一起,選擇合并單元格命令,只會留下最左上角內容,重新錄入數據費時費力。把兩個單元格的內容合并放在一起,使用“&”字符。如圖1所示,將A1和B1單元格的內容合并在C1單元中,方法:在C1單元格輸入“A1&B1”后按回車,4.應用COUNTIF()函數進行數據重如表2是一個學生信息表,整個表的數據錄入是由多人完成,數據匯總后,難免會出重復記錄。如何查找重復記錄,然后進一步刪除,是數據處理中必須解決一個問題。在excel中進行數據,如果我們用眼來查看重復記錄,不準確,而且效率極低。若我們使用COUNTIF函數進行數據,則速度快,效率高,而且不會出錯。以表2學生信表中姓名為例。操作方法:在圖3的D2單元中輸入“=COUNTIF($A$2:$A$10,A2)”,按回車后,COUNTIF函數在D2單元格自動統(tǒng)計出“王平”這個名字在A$2:$A$10中出現2次,通過下拉快速復制函數計算出所有名字在表中出現的次數,如表3所示,如果數字為2,則對應的姓名重復,若數字為1,則姓名不重復。5.應用多條件函數COUNTIFS進行成績分析統(tǒng)計學校學生每次考完試,教務處要求任課教師對所承擔課程的考試成績進行分析。教從成績分析表中能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以及自己在教學中的存在不足,從而進一步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6.VLOOKUP函數的應用在筆者學校教學管理中,學生考完試后,教務員要把各科考試成績進行合并,如圖6所示,有機械基礎成績、電工基礎成績、學生成績表三個表,教學管理員將機械基礎成績和電工基礎成績合并在學生成績表中,由于三個表中的學生姓名順序不一致,記錄多時,使用常規(guī)方法非常麻煩,使用VLOOKUP函數,就能輕易解決問題,VLOOKUP函數是個查找函數,
四、小結
熟練使用Excel軟件是一門專業(yè)技能,學生掌握該軟件的應用,對他們將來進入社會工作有很大幫助。教師要結合教材特點,運用各種教學方法,以便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同時,教師要向傳授學生自己的Excel軟件應用經驗和應用技巧,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參考文獻:
[1]崔賽英.Excel函數學習方法與技巧[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2(18).
[2]繆桂根,高羽佳,辜麗川等.Excel仿真的“啤酒游戲”在供應鏈管理教學中的應用[J].九江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2).
[3]付宏芳,陳莉.Excel中常用函數的使用[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0(30)
作者:普春林 單位:楚雄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