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大學英語四級的重要性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摘要:本文通過對比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和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考試(A級或B級)對考生要求的較大差異,分析了造成高職院校學生大學英語四級通過率比較低的主客觀原因。作者依據(jù)多年從事高職英語教學實踐,特別是結合近幾年來教授大學英語四級公選課的經(jīng)驗,以實證性的調(diào)查研究為支撐,提出提高高職院校學生大學英語四級通過率的有效方法和途徑。
關鍵詞:大學英語四級考試 高職學生 四級考試 通過率 途徑
【中國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1 問題的提出
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的目的在于準確的衡量我國在校大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有力地推動了外語教學改革的深入開展,促進了外語教學質(zhì)量的穩(wěn)步提高。同時,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高職高專英語教學的重要性也日益顯現(xiàn)。針對高職類畢業(yè)生,社會和相當一部分企業(yè)越來越重視他們的英語應用能力,對于學生是否具有代表英語水平的資格證書也十分注重。一個合格的高職類畢業(yè)生若在擁有PRETCO(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考試)A級或B級證書(廣東省是CACE證書,即:高級職業(yè)英語能力證書)同時,也擁有了大學英語四級(高職英語專業(yè)的學生要求有六級)證書,更能贏得所應聘企、事業(yè)的重視和青睞。然而嚴酷的現(xiàn)實是:高職院校師生雖然對這一問題有比較清醒的認識,但高職學生受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大學英語四級考試通過率一直很低。那么如何在不可能延長學制,增加學時的情況下,提高四級通過率呢?筆者通過近幾年的教學實踐和探索認為:開設大學英語四級公共選修課是提高四級通過率的有效途徑之一。
2 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對考生的要求
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的科學性和必要性得到普遍的承認。它要求應試者要具有較強的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以及具備一定的應試技巧。四級考試是在考查學生的知識和能力,也是對英語教師的素質(zhì)和能力的檢驗,更是對整個院校英語教學水平的評價。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是依據(jù)大學英語考試大綱而確定的,即培養(yǎng)學生具有較強的閱讀能力,一定的聽的能力,初步的寫和說的能力,使學生能以英語為工具獲取專業(yè)所需信息,并為進一步提高英語水平打下較好的基礎。因此,大學英語四級考試不僅適用于檢測普通高校學生的英語水平,更加符合培養(yǎng)高職類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的目的。由此可見,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對高職英語教學也同樣起到指導和促進的作用。四級考試教學大綱對四級考試這一標準化考試各部分做了如下要求:
1、詞匯
領會式掌握4,200個單詞(其中復用式掌握的單詞為2,500個),以及由這些詞構成的常用詞組1,600條(中學所掌握的單詞和詞組均包括在內(nèi)),并具有按照基本構詞法識別生詞的能力。
2、語法
鞏固和加深基本語法知識,提高在語篇水平上運用語法知識的能力。
3、閱讀能力
能順利閱讀語言難度中等的一般性題材的文章,掌握中心大意以及說明中大意的事實和細節(jié),并能進行一定的分析、推理和判斷,領會作者的觀點和態(tài)度,閱讀速度達到每分鐘70詞。在閱讀篇幅較長、難度略低、生詞不超過總詞數(shù)3%的材料時,能掌握中心大意,抓住主要事實和有關細節(jié),閱讀速度將達到每分鐘100詞。
4、聽的能力
能聽懂英語講課,并能聽懂題材熟悉、句子結構比較簡單、基本上沒有生詞、語速為每分鐘130-150詞的簡短會話、談話、報道或講座,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點和有關細節(jié),領會講話者的觀點和態(tài)度。
5、寫的能力
能在閱讀難度與課文相仿的書面材料時做筆記、回答問題和寫提綱,能就一定的話題或提綱在半小時內(nèi)寫出120-150詞的短文,表達意思清楚,無重大語言錯誤。
6、譯的能力
能借助詞典將難度略低于課文的英語短文譯成漢語,理解正確,譯文達意,譯速為每小時300英語單詞。能借助詞典將內(nèi)容熟悉的漢語文字材料譯成英語,譯文達意,無重大語言錯誤,譯速為每小時250漢字。
3 高職英語教學及英語應用能力考試對考生的要求
長期以來高職英語教學目標定位在培養(yǎng)學生一定的聽、說、讀、寫、譯能力,在教學實踐中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與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大綱一樣,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考試(A、B級)大綱對考試各部分也提出了以下要求:
1、詞匯
領會式掌握3400單詞(其中復用式掌握的單詞為2500),以及由這些構成的常用詞組(中學所掌握的單詞和詞組包括在內(nèi)),并具有按照基本構詞法識別生詞的能力。
2、語法
鞏固和加深基本語法知識,在聽、說、讀、寫、譯中能正確運用所學的語法知識。
3、閱讀能力
能順利閱讀語言難度中等的一般性題材的簡短英文資料,理解正確。在閱讀生詞不超過總詞數(shù)3%的材料時,閱讀速度達到每分鐘70詞。能讀懂通用的簡短實用文字材料,如信函、技術說明書、合同等。
4、聽的能力
能聽懂日常和涉外業(yè)務活動中使用的結構簡單、發(fā)音清楚、語速較慢(每分鐘120詞左右)的英語對話和不太復雜的陳述,理解基本正確。
5、寫的能力
能就一般性題材,在半小時內(nèi)寫出80-100詞的命題作文,能填寫和模擬套寫簡短的英語應用文。語句基本正確,格式恰當,表達意思清楚,無重大語言錯誤。
6、譯的能力
能借助詞典將中等難度的一般題材的文字材料和對外交往中的一般業(yè)務文字材料譯成漢語。理解正確,譯文達意,格式恰當,無重大語言錯誤。在翻譯生詞不超過總詞數(shù)3%的實用文字材料時,筆譯速為每小時250英語。
4 開設大學英語四級公選課是提高高職學生四級通過率的有效途徑
通過對比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和“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考試(A、B級)”對應試者的要求,我們不難看出兩者的差距是很大的。也就是說通過四級考試的難度遠遠大于通過“應用能力考試”,這也就是為什么高職學生參加四級考試通過率比較低的主要原因。以筆者學校為例:
表一:近幾年順德職業(yè)技術學院大學英語四級考試通過情況統(tǒng)計
以上表格顯示我院學生報考大學英語四級的積極性很高,然而通過率卻不能令人樂觀。本人認為造成這種現(xiàn)狀有其主客觀因素。主觀原因是:學校、老師、學生對四級考試重視程度還不夠,學生通過四級的愿望不強烈,學習積極性不高,也不夠努力,同時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應試技巧??陀^原因是:高職學生英語基礎普遍較差,學制短、英語學習的學時太短。因此,筆者認為:在目前學制無法延長,學時也不可能增加太多的情況下,開設大學英語四級公共選修課是提高高職學生大學英語四級通過率的有效途徑之一。
5 對大學英語四級公選課班級學生的問卷調(diào)查及結果分析
5.1 開展問卷調(diào)查
筆者自09年下半年以來,連續(xù)多學期在本院教授英語應用能力訓練(四級)公共選修課,此課程實為大學英語四級考前輔導班。為了準確了解此課程的可行性和實效性,本人分別于2011年上半年和2012年上半年共兩次在自己授課的公選課班級中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diào)查。問卷調(diào)查如下:
順德職業(yè)技術學院大學英語四級公選課調(diào)查問卷
所在系______ 專業(yè)______
1.你覺得你的英語水平總體如何:
A. 很好 B.好 C. 一般 D.較差
2.對于在校英語課程,你認為:
A.非常重要 B.重要 C.一般 D.不重要
3. 你認為英語等級證書對你找工作有沒有幫助?
A.有 B.沒有 C.不知道 D.無所謂
4. 你考四級的目的是:
A.繼續(xù)學習 B.找工作有用
C.認為將來工作需要 D.證明自己的英語水平
5. 你備考四級的途徑是:
A.自學 B.參加公選課
C.自學+參加公選課 D.上網(wǎng)做題
6. 你參加四級公選課的目的是:
A.提高英語水平 B.復習、報考大學英語四級
C.喜歡學英語 D.只是隨意報了一門公選課而已
7. 你認為開設四級公選課有沒有必要性?
A.有 B.沒有 C.不知道 D.無所謂
8. 只在學院開設兩個班的四級公選課能滿足全院學生的需要嗎?
A.不能 B.能 C.不知道 D.無所謂
9. 你認為四級公選課怎樣安排最合適?
A.每周2節(jié),共10周,白天上課 B.每周3節(jié),共6周,晚上上課
C.每周4節(jié),共10周,白天上課 D.無所謂
10.你對四級公選課教學和教師的整體評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A.很滿意 為什么?_______________ B.比較滿意
C.不滿意 為什么?_______________ D.不便評價
5.2 對問卷調(diào)查結果分析
筆者發(fā)放問卷150份,回收146份,有效問卷146份,有效回收率約97%,說明學生對這份問卷調(diào)查的態(tài)度是認真的,調(diào)查結果的可信度是很高的;且參加問卷調(diào)查的學生涉及到全院幾乎各個專業(yè)。在對待自己的英語水平評價方面,同學選擇一般和較差的分別有100和14人,約占78%,說明學生的英語基礎較差。對英語課程的態(tài)度,有70人選擇非常重要,50人選擇重要,共占比例為82%,說明學生有學習英語的愿望。在考四級的目的方面,有96份問卷選擇了“認為將來工作需要”,約占66%,可以看出大多數(shù)學生認為四級證書對他(她)們很有用。在備考四級的途徑方面,124份問卷選擇了“自學+參加公選課”,約占85%,可見學生一方面意識到考四級的難度,自己非下大功夫不可,同時也對公選課有比較高期待。在參加四級公選課的目的方面,選擇復習、報考大學英語四級的有104人,占比約71%,說明學生參加公選課的目的性很強、很明顯。在開設四級公選課的必要性上,144份選擇“有”,占比例高達近99%,可見學生認為開設四級公選課非常有必要。在被問及:在全院只開設兩個班的四級公選課能否滿足需要時,106個同學回答是:不能,約占被調(diào)查者的73%。當讓同學在白天還是晚上上四級公選課作出選擇時,有多數(shù)同學選擇了晚上。同時,絕大多數(shù)受試的同學在問卷表達了“對四級公選課教學和教師的很滿意”,他們寫到“本課程針對性強,有助于我們答題技巧的提高”,“老師教學方法好,我們的英語水平有了提高”。
6 結束語
綜上所述,作者認為在目前不可能延長高職院校學制和大幅增加學生學習英語的學時情況下,開設大學英語四級公選課是提高高職院校學生大學英語四級通過率的有效途徑。不過靠筆者和少數(shù)幾個人的努力,大幅提高全院通過率是不現(xiàn)實的,這就要求學校領導、承擔高職公共英語教學的教師提高對大學英語四級證書的認識。學校要鼓勵、支持更多老師開設大學英語四級公選課,從事高職公共英語課的教師們應主動承擔大學英語四級公選課。只有這樣全校上下齊動員、全校師生共努力,才能盡快提高以我院為例的高職高專院校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的通過率。
參考文獻:
[1]白震坤.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試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4
[2]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大綱(2006年修訂版)http://.cn/cet/2007-11-22/1801109279.shtml
[3]金艷.最大限度發(fā)揮英語四六級考試的正面導向作用 [J].中國高等教育,2005,(9):33-34.
關鍵詞:CET4改革;聽力教學;語言交際能力;反撥作用
【中圖分類號】H31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2831(2012)05-0020-3
1 引言
大學英語四級考試(CET4)是參與人數(shù)最多、影響最廣的大規(guī)模標準化英語水平測試,其目的是考查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為教學提供反饋信息。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從1987年9月開始實施,經(jīng)歷了二十多年的實踐和發(fā)展,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我國的大學英語教學。但是對于大學英語教學的效果,各方都不盡滿意,“啞巴英語”、“聾子英語”現(xiàn)象較普遍。因此,大學英語教學的培養(yǎng)目標在2007被修訂為“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際”。為了促進大學英語課程要求的實施,國家對大學英語四級考試進行了從計分制到考試內(nèi)容到考試管理的改革,已于2007年1月全國范圍實施。2008年12月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又進行了考試方式的改革,在50所院校試點實施機考。兩次改革考試內(nèi)容變化最大的是聽力部分。現(xiàn)行的英語四級筆試考試中,聽力理解部分所占分值比例由原來的20%增加到35%,題型也變?yōu)槎虒υ?、長對話、短文、復合式聽寫四部分。機考中,聽力理解題占25%,視聽綜合題占40%,增加了聽寫、跟讀和總結評論這樣的新題型。由此可以看出,聽力在改革后的大學英語四級考試中的分量及重要性更加凸顯。在此背景下,本文對大學英語四級考試題型改革的理論依據(jù)、聽力改革的內(nèi)容及意義進行研究,以期對聽力教學提出啟示。
2 題型改革的理論依據(jù)
語言測試從語言學、語言教學法和學習論取得學科內(nèi)容(楊惠中,2003:21-29)。語言測試也有自己的學科理論。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從語言學、語言教學和語言測試本身汲取理論依據(jù)。
“交際能力”一詞最早由社會語言學家Hymes(1972)提出,認為語言能力包括從語言能力到社會語言能力的一切聽和說的能力,實際上是把喬氏劃為語言運用的某些方面納入交際語言能力,觀點與Chomsky的“語言能力”相對立。同時,以功能語言學家Halliday為代表的語言學家采用社會語義方式研究語言和說話者的語言運用,將語言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合二為一成“語義潛勢”。20世紀60年代初,二語習得研究者Canale和Swain(1980:1-47)提出了交際語言能力的構建模式,包括語法能力、社會語言能力、語篇能力和策略能力。20世紀90年代,在批評、借鑒和發(fā)展前人理論的基礎上,Bachman(1991:671-704)提出了最具影響力的語言能力觀,認為語言交際能力包括語言能力、策略能力和心理生理機制。語言交際能力就是把語言知識和語言使用的場景特征結合起來,創(chuàng)造并解釋意義的能力,它由語言知識和一系列認知策略組成。
語言交際能力理論的建立和發(fā)展為教學法和語言測試提供了理論基礎,交際教學法和交際測試成為當前流行的教學和測試理論。在教學領域,越來越多語言教師認識到外語教學的過程就是語言交際能力的習得過程,交際法的特點就是將語言的結構與功能結合起來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技能和交際能力。語言交際能力和交際教學法催生了交際測試。改革后的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提高了聽力的比重,增加了長對話題型和復合式聽寫,機考中65%的聽力理解和視聽綜合題都證明了教學和測試中重視“交際能力”的傾向。
3 四級聽力改革的內(nèi)容及意義
如前所述,四級題型改革變化最大的是聽力部分,從分值比重到題型結構再到聽力材料的真實性都較以前有所改變。
以往的聽力分值只占20%,改革后的聽力分值權重為35%,突出了大學英語課程要求對聽說能力的重視,也反映了聽力在英語綜合能力中所占的地位。Feyton(1991:173-180)認為在語言習得中,聽力是被忽視的,他通過實證研究證明聽力與外語綜合能力、聽力理解技能、口語水平之間存在顯著的統(tǒng)計意義上的相關性。Dunkel曾斷言,聽力理解將成為二語習得理論構建、研究、教學法的“指北針”(轉(zhuǎn)引自Vandergrift,1999:168-176)。四級考試聽力比重的增加也正是二語習得研究成果的推廣。
在題型結構方面,增加了長對話,復合式聽寫成為四級考試的固定項目。長對話的輸入形式為口語,更加貼近實際生活場景,更加注重語境,這與大學英語教學更加注重學生交際能力的要求相一致。復合式聽寫成為四級聽力試題的固定部分,一方面有助于通過測試對學生英語綜合能力進行判斷,給教學提供反饋,另一方面能促進聽寫在教學中的應用。聽寫作為有效的教學和測試手段,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測量出聽力、詞匯、語法、語塊、語篇等綜合運用能力。經(jīng)過實證研究,復合式聽寫與主觀題總分和總成績有很高的相關性,證明了它作為綜合性半主觀題的價值(孔燕平、聶建中,2002:51-57)。值得一提的是,短文聽力形式雖無異于以前,但內(nèi)容上卻有變化。以前的聽力短文選材主要是書面文本,而改革后的四級短文聽力的題材有新聞、講座等,信息量更大,更具真實性。
4 對聽力教學的啟示
教學與測試是“伙伴關系”,兩者相互關聯(lián),相互影響。語言測試為教學服務,為學生提供客觀、準確、公正的評價,反映教學中的長處和短處,為提高教學質(zhì)量服務(楊惠中,2003:21-29)。語言測試會對教學產(chǎn)生一定的反撥作用,這種作用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大學英語四級考試也不例外。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實行改革就是努力減少其對教學的負面效應,增加其對教學的積極作用。聽力分值、題型、內(nèi)容的改革對聽力教學必然產(chǎn)生一些積極影響,為聽力教學提供有益啟示。
4.1以聽力能力為依托,注重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
傳統(tǒng)的大學英語教學是以閱讀為中心,以詞匯、語法為重點的讀寫教學。大學英語四級考試聽力比重的增加使得師生不得不重視聽力的地位及重要性?,F(xiàn)在聽力理解在促進語言習得中的關鍵作用得到普遍認可(Vandergrift,1999:168-176)。Gary認為重視聽力理解,特別是在二語教學的早期階段,有認知、效率、實用、情感四大優(yōu)勢(轉(zhuǎn)引自Vandergrift,1999:168-176)。重視聽力理解是更自然的語言學習方式。人類40%到50%的交際時間都是在聽。如果聽力理解取得成績,學習者在語言學習中就會有成功感,就會有更強的英語學習動機。由于學習者認為語言技能中聽力最難,教師有必要在選擇聽力材料、設計聽力任務時考慮學習者的聽力水平,適當增加聽寫練習,通過聽寫練習提高學生辨音、詞塊組合、語法等能力。
4.2聽力策略和練習并重,增強學生聽力自主學習意識
大學英語四級聽力題型增加,學生光靠課堂上的各種練習是不夠的,要重視對學習策略的訓練。蘇遠連(2003:48-58)通過實證研究,證明策略訓練有助于提高受試的傳達式聽力理解成績,可以增強受試的策略使用意識,提高受試的學習信心。聽力教學不能只是一個教師放音、學生核對答案的枯燥過程。單純的增加聽力練習也不是有效的方法,對于一個認為聽力困難的學習者來說,更多的聽力篇章只會增加他的失敗感(Field,2000:186-195)。因此,在保證給予學生充足輸入的同時,要對他們進行針對性的策略訓練,這樣不但能夠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還有助于學生聽力自主意識的培養(yǎng)。
4.3選擇真實的聽力輸入材料,增加視聽結合的聽力訓練
改革后的大學英語四級考試聽力材料更加貼近真實生活,更具有口語化傾向,提高了測試的真實性,進而提高了考試的效度。在聽力教學中,教師可以多選擇講座、新聞、演講等口語化語言輸入形式,但應注意材料的難易程度,語速不宜過快,應該循序漸進。四級改革的趨勢是逐漸實施機考,視聽結合題也占相當?shù)谋戎亍R虼?,聽力教學應在多媒體環(huán)境下運用視覺、聽覺雙通道結合的輸入方式,通過語境、情景、體態(tài)語、字幕等因素,切實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
【關鍵詞】閱讀能力;影響因素;培養(yǎng)策略
中圖分類號:H310.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01-0224-01
為了推動大學英語教學大綱的貫徹執(zhí)行,對大學生的英語能力進行客觀、準確的測量,國家教育部每年都會組織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有效地提高了英語教學質(zhì)量,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而“閱讀理解”作為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的重點內(nèi)容,已成為國內(nèi)外學者重點探討的問題。
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經(jīng)過多次變革,閱讀部分所占分值比例為35%,在四大題型中分值比重超過1/3,可見閱讀在英語四級考試中的重要性。閱讀是人們獲取信息、增長知識的主要途徑。從某種程度上講,提高閱讀能力,是提高聽、說、寫、譯的關鍵。按照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大綱的要求,閱讀理解既要理解個別句子,又要理解上下文的邏輯關系;既能理解表面含義,又能理解深層含義;既能理解細節(jié)和事實,又能掌握閱讀材料的主旨和大意;不但能做表面理解還能對閱讀材料進行推理和判斷。因此,對閱讀能力的考查,實際是對學生語言綜合能力的考查。
一、影響閱讀的因素
四級閱讀材料所涉及的內(nèi)容廣泛,題材多樣,由于是語言綜合能力的體現(xiàn),因此一直受到師生的高度重視。但是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還是存在很多問題,亟待解決。
四級考試經(jīng)過多年的變化,雖然刪除了詞匯和語法結構部分,但是這部分內(nèi)容通過閱讀等其他題型進行考查。詞匯量的匱乏成了多年來困擾四級考生的一大因素。我們都知道,詞匯是語言學習的基礎,沒有詞匯既不能傳達信息也不能認知信息。在四級閱讀中,考生不但要有足夠的詞匯量,還要了解同一詞匯在不同語境下的含義,了解熟詞僻義。而在實際的練習中,筆者發(fā)現(xiàn),由于詞R量的缺乏,學生對閱讀要么束手無策,要么過度依賴字典。還有一部分同學,雖然能認識單詞,但對篇章、段落的理解不透徹,這是語法知識的不全面導致的。單詞是基礎,但也要有語法做支撐,否則,在閱讀過程中只是一些詞匯的羅列、堆砌,隨著四級試題的不斷改革,長難句越來越多,這無疑為語法沒學好的同學增加了障礙。
影響閱讀速度和質(zhì)量的另一個因素,源于學生對課外知識的缺乏,這其中包括文化、社會、科技等方面。在日常教學中,非英語專業(yè)的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不大,認為英語閱讀枯燥乏味,并且極耗時間。學生讀得越少,閱讀能力就越差,久而久之,形成一個惡性循環(huán)。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對語言的影響根深蒂固,要精通一門語言,必須要有文化背景做支撐。否則,即使閱讀材料中沒有生詞,也不能理解其所傳達的深層含義。
二、閱讀能力培養(yǎng)策略
首先,教師在課堂上要正確引導。就詞匯一項來說,教師在講授的過程中應盡可能多地介紹構詞法,讓學生習慣詞根、詞綴記憶法,這樣學生掌握的就不是一個單詞,而是一組單詞。也可以在課堂上通過聽寫等方式來督促學生背單詞。就語法來說,大學已經(jīng)不再是單純講授語法的階段,但是教師可以在講授練習的過程中,對所涉及到的語法知識進行復習,從而幫助學生加深對語法知識的鞏固。
其次,教師應該充分利用所學教材進行閱讀訓練。在課堂上,教師可以規(guī)定閱讀的時間,對課文的閱讀要求學生進行精讀和泛讀的訓練,鼓勵他們獨立閱讀,對課文里的長難句進行解析,幫助他們理清句子結構,鞏固語法。在此過程中,也要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一)默讀,無聲閱讀。有些同學在閱讀的時候,喜歡小聲讀出來,這樣不但影響自己的閱讀速度,也影響其他人。
(二)不要指讀。有的同學在閱讀的時候,習慣拿手指或筆指點單詞,這也是不好的習慣。
(三)尋讀和略讀相結合。這也就是原來四級閱讀題中的skimming and scanning, 這樣能有效地節(jié)省閱讀時間,并且保證做題的質(zhì)量。另外,在閱讀時不要依賴字典。
上世紀70年代,倍受國外學者推崇的合作學習也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早期的合作學習多以小組為單位,通過合作完成閱讀任務,在當今的教育形式下,這無疑也是一種好方法。它可以讓學生體驗閱讀的樂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加強學生對閱讀技巧的掌握,提高學生整體的閱讀水平。學生在互幫互助的情況下學習,可以有效提高學習效率,也可以取長補短,為以后的學習奠定基礎。
三、結語
綜上所述,英語閱讀能力測試在如今的四級模式下變得尤為重要,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不僅應該引起學生的足夠重視,教師也應該加強引導,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幫助學生分析問題,從而解決問題。
參考文獻:
[1]劉淑穎.大學英語教學法研究[M].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2006.
[2]汪海潔.英語四級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研究[J].考試周刊,2007.
[3]徐世紅.大學生英語四級閱讀常遇困難探析[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
論文摘 要: 本文從正、反兩個方面集中討論了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所產(chǎn)生的影響,并且從學習主體和教學主導兩方面,就如何提高大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問題提出了建議。
1.引言
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作為一項全國性的考試,旨在對大學生英語能力進行嚴格、科學、客觀的測量。該考試自實施二十余年來,對高等教育人才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英語教育的普及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對中國的改革開放、經(jīng)濟發(fā)展也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如今,隨著經(jīng)濟的深入發(fā)展,全球經(jīng)濟一體化的趨勢日趨明顯,我國對外交流、參與國際事務的機會也越來越多,這對大學生的英語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人們對大學英語考試成績的日益重視卻沒有使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得到相應提高。下面筆者就將從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所產(chǎn)生的影響談起,就如何從真正意義上提高英語應用能力提出自己的建議。
2.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的影響
作為本科階段規(guī)模最為龐大的一門考試,四級考試受到了一部分人的重視,也遭到了一部分人的質(zhì)疑,那么,針對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所產(chǎn)生的影響這一問題,筆者將從正、反兩個方面進行分析。
2.1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的積極影響
首先,不可否認,四級英語考試作為一項對在校本科生學習質(zhì)量評估的必要指標,盡管存在不少問題,但是和TOEFL,IELTS這一類考試一樣,是檢測英語為非母語人群的英語能力的一個比較客觀的考試。這樣的考試機制對在校的非英語專業(yè)本科生的英語學習提出了一個相對客觀的要求和評估標準,也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相對公平的競爭環(huán)境。
其次,由于四級英語考試對學生英語能力的考查基礎性較強,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促進學生在英語基礎知識方面的加強。必要的英語基礎知識是學生發(fā)展此類愛好的必要前提。
最后,四級英語考試機制也是對教師教學效果的一種考查,考試中所反映出的問題既是學生的薄弱環(huán)節(jié),也是教師在未來教學過程中所應該注意的。
2.2大學英語考試的消極影響
四級英語考試對大部分學生的學習動機和策略產(chǎn)生了較大影響,由于其客觀、公正和普及性,越來越多的高校將該考試作為評估一個學生是否具備畢業(yè)資格的一個重要指標。一定程度上講,這對學生起到了促進作用。但是也正由于此,四級英語考試的重要性被過度放大,很多學生迫于政策的壓力,將大量時間花在了考試上,而忽略了英語學習的初衷,甚至喪失了英語學習興趣,即便是過了四級,在實際應用時,仍捉襟見肘。
其次,四級英語考試過關率也成為各高校綜合排名的指標之一。由于越來越多的大學將該考試成績作為本科畢業(yè)的一項必要條件,現(xiàn)在,這已成為一個普遍標準,久而久之也就成為高校綜合評估的一項重要指標。由此帶來的一個直接影響就是教師的教學目標和手段一定程度上失去了的靈活自主性。
隨著時代的變遷,英語的教學手段也在不斷地發(fā)生著變化,從傳統(tǒng)教學偏重語法講解、輕語言應用,逐漸轉(zhuǎn)變?yōu)橐哉Z法、詞匯等為基礎,最大限度地讓學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全面發(fā)展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而四級英語考試的測試卻只包括了聽力、閱讀、寫作和翻譯能力,對說和譯的反撥力度則明顯不夠,因此也直接影響了英語課堂內(nèi)容的安排。結果本該用以輔助大學英語教學的考試機制卻成了主導英語教學的風向標。
3.正確地對待四級考試,揚長避短,切實提高英語實際能力的提高
隨著國家經(jīng)濟的發(fā)展,各領域的國際交流的日益頻繁,英語必將繼續(xù)凸顯其重要性,因此,筆者認為,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只有以一種正確的態(tài)度對待四級考試,揚長避短,積極發(fā)揮英語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才能夠切實地提高英語應用能力。
3.1從學習主體的角度
在談及學生英語應用能力低下的問題時,很多人傾向于將原因歸結為來自外部的應試壓力及陳舊的教學機制,忽略了學習主體的內(nèi)在因素。長期以來,大部分的學生都將大學英語考試與英語學習混為一談,將四級考試成績作為終極目標,單一的應試性思維嚴重影響了英語的習得和應用。筆者認為,主體的態(tài)度、目標和策略的制定會直接影響學習效果及學習主體對目標語的興趣和信心。因此,作為學習主體,學生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進。
首先,要樹立一種端正的學習態(tài)度,搞清楚英語學習和四級英語考試的關系。將這個考試僅僅視為檢測自己學習效果的一個功能性考試,這樣既有利于緩解焦慮和不滿的心情,同時還有助于發(fā)揮主觀能動性。 轉(zhuǎn)貼于
其次,樹立一個正確的目標。在搞清楚英語學習和四級英語考試的關系之后,學生應樹立一個切實、正確的學習目標,而不再將目標局限于考試結果。
最后,制定一個合理、可行的學習策略。學生應該根據(jù)自身的需要和實際情況,重視英語基礎性知識的同時積極、多角度地接觸英語、使用英語,以達到對英語的靈活運用。
3.2從教學主導的角度
作為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另一重要部分——教師,應更大程度地發(fā)揮主導作用,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態(tài)度,激發(fā)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發(fā)掘?qū)W生的內(nèi)在潛能,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使其正確看待四級英語考試和英語學習。
首先,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教學理念與教學實踐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Peacock(2001)曾縱向研究了146名外語教師對二語教學的理念之后得出結論——教學理念會影響教師的教學及學生的語言學習。因此,筆者認為,教師應首先有一個積極、正確的教學理念,才能對學生的學習進行積極的引導。
其次,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基本的聽、說、讀、寫能力。教師在教學中所扮演的應該是一個引導者的角色,“授人與魚,不如授之以漁”。Little(1995)認為,自主學習是指學習者可以獨立地完成一項任務,將所學的知識和技能運用到所需要的場合,并且能根據(jù)特殊情況靈活地完成任務。只有達到這樣的學習效果才能從根本上提高英語水平,并帶動四級考試的過關率。
最后,根據(jù)實際情況,調(diào)整教學策略。針對目前高校大學英語課堂規(guī)模大、學生水平參差不齊的情況,筆者認為教師可以通過以下方式提高教學效率。
(1)將班級編排為若干組,鼓勵小組間的話題辯論和互評,以及組內(nèi)成員相互協(xié)作。這樣,在提高學生的書面、口頭表達能力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協(xié)作能力。
(2)注意話題的選擇。選擇能讓大多數(shù)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這樣既有利于學生討論內(nèi)容的豐富性和多元化,也有利于活躍課堂氣氛。
(3)對全班學生設立一些必須完成的學習任務,以及一些可以選擇性完成的任務,不僅大部分學生的需要得到滿足,成績相對較好的學生也可以通過完成選擇性任務繼續(xù)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
4.結語
我們應正確對待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揚長避短,利用現(xiàn)有資源,通過多方協(xié)作對大學英語的教學進行必要的調(diào)整,實現(xiàn)大學英語教學的初衷,讓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成為一個能夠幫助學生檢測英語學習效果的工具,從真正意義上實現(xiàn)英語應用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Peacock,M.Pre-service ESL teachers’ beliefs about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A longitudinal study[J].System,2001:29.
[2]Little D.Learning as dialogue:The dependence of learner autonomy on teacher autonomy[J].System,1995:23.
[3]Penny Ur.A Course in Language Teaching:Practice and Theory[M].2000:302-306.
【關鍵詞】英語基礎 興趣 解構
引言
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藝術專業(yè)學生的英語學習是眾多英語老師共同面臨的一個英語教學難題。一方面,與其它專業(yè)學生的英語水平相比,學生英語基礎非常薄弱,老師不能采用同一標準的教學內(nèi)容及方法教授藝術專業(yè)學生。另一方,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也不如其它專業(yè)學生的積極性高。這些問題給老師的教學帶來很大的難題。
多數(shù)英語老師在對藝術專業(yè)學生的教學過程中,會共同面對來自學生英語學習上的兩個嚴重問題:英語基礎,以及學習興趣與習慣。
一、英語基礎薄弱
藝術專業(yè)學生的英語基礎薄弱主要體現(xiàn)在中學英語成績低,詞匯量少,語法缺失,英語運用水平不高。
1、中學英語成績低
在一個50-60人組成的藝術專業(yè)學生的班里,在以150分制的高考英語試卷為標準,80%學生的高考英語成績是低于70分,按百分制計算,大多數(shù)學的分數(shù)不到50分。從高考成績可以看出,學生在初中及高中的平時英語考試中,成績也一直很低。
2、詞匯量少
大數(shù)學生的英語詞匯量極少。例如,在動詞的使用上,許多同學只會使用be, do, make。在代詞的運用上也只會使用I,you,he,she。學生撐握的名詞也只限于極其簡單的日常用詞,如water,egg,cake,father,mother,sun,moon,dog,cat, pig。
3、語法基礎薄弱
學生們基本沒有語法意識。第一,學生沒有人稱概念。無論主語是第一人稱還是第二人稱,還是第三人稱,只會用“is”來表示“是”。第二,學生沒有詞性與數(shù)的概念。學生經(jīng)常把名詞當動詞使用,不知道名詞復數(shù)后要加“s”。第三,學生不知道如何使作用時態(tài)。學生不會使用”be+doing”表示正在進行時,而是在“be”后直接加上動詞原形。第四學生的句子結構意識也很簡單。學生只會用主系表結構表達所有的主謂賓強結構。學生不知道英語副詞在使用時的正確位置。
4、英語運用能力
英語學習主要涉及五個方面,即聽、說、讀、寫、譯。藝術專業(yè)學生在這五個方面中,
聽與說是學生們最困難的兩個難題。許多同學在面對語速極慢的聽力材料時,仍然聽不懂。其次較難的部分是英語文章閱讀。較少的單詞量,薄弱的語法讓他們在很簡單的文章上都要花費大量時間。從他們的角度,寫作與翻譯這兩項主觀題是較容易的題。他們可以用有限的詞匯和中文式的語法結來進行寫作和翻譯。
二、興趣與習慣
1、學習興趣
藝術專業(yè)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分兩極走向。他們對課本教材的內(nèi)容的學習興趣不高,但對課外的英語學習內(nèi)容十分感興趣。當我在給學生講解書本內(nèi)容時,全班的學生會表現(xiàn)出鴉雀無聲的課堂氣氛。然而,當我引用一些課外英文資料,如《國家地理雜志》,來充實教學內(nèi)容時,課堂氣氛就會變的活躍。我提問,學生會積極作答。盡管回答會出現(xiàn)很多詞匯或語法問題,但學生們會表現(xiàn)出對課外英語學習熱情的一面。
2、學習習慣
許多學生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他們沒有早讀的習慣,不重視記背單詞的基礎性和重要性。沒有規(guī)律的英語學習時間。每周只把英語學習放在英語課堂上,在課堂以外的時間里,他們基本上不會去碰英語。他們在大學英語的學習中,最缺乏的是自學意識。老師布置作業(yè),他們才做,老師沒有要求作業(yè),學生自己不會給自己的英語學習加碼,對老師的依賴性太大。
如果藝術專業(yè)學生英語教學以通過大英四級為目標,英語教學就要以四級為核心,針對藝術生精心制定教學規(guī)劃,逐步有效的提高他們的英語能力和水平,幫助他們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要制定有針對性的大學英語四級教學規(guī)劃,應首先根據(jù)四級考試本身進行有效的分析。
三、大學英語四級的分析
1、分析的依據(jù)
任何考試都有難易之分,對大學英語四級考試進行分析能有效分別出試題中的難易,為制定教學規(guī)劃提供更有效的依據(jù),將難點、重點、基礎、詞匯、句子、文章有序分層,可以更有效的聯(lián)系藝術生的特點,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編提成制定有針對性的教案,有教學效率,優(yōu)化教學效果。
2、解構四級考試
首先,大學英語四級考試主要分為聽力,寫作,閱讀,翻譯四種題型。其次,從難易的角度,對于藝術專業(yè)學生,聽力是最難的部分,接著是閱讀,翻譯,最后是寫作部分。第三,從分數(shù)分配的角度,閱讀占35%,聽力占35%,寫作和翻譯各占15%。最后從題型繁簡的角度,閱讀和聽力題型最多。閱讀有3種題型,分數(shù)占比是5%,10%,20%,而聽力題有4種題型,分數(shù)占比分別是8%,7%,10%,10%。
3、分析的目的
根據(jù)這些詳細的分析數(shù)據(jù),我們可以化繁為簡,劃出重點,給出優(yōu)先項。寫作與翻譯作為主觀題,對于學生,題型單一,較容易著手準備,因此可以在教學過程中作為優(yōu)先教學部分。其次,閱讀題型中的詞匯理解題,因為此題型只涉及詞匯,是基礎題,因此也是較容易得分題。中等難度題型包括長篇閱讀和仔細閱讀。這種較難題型是可以較容易題型教學過程中根據(jù)學生的基礎不斷提升,循序漸進開展教學。對于最難的聽力題,最好在學生詞匯與語法基礎不斷夯實的基礎上進行長期積累。
關鍵詞: 大學英語考試 新舊題型 詞匯 語法 重要性
1.引言
筆者本科畢業(yè)于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執(zhí)教大學英語至今,親身體驗了大學英語考試的風雨滄桑。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對英語的要求越來越高,不斷對大學英語考試的可信度和科學性提出質(zhì)疑。爭論較多的是“詞匯與結構”的去留問題。社會各界一直對在大學英語考試中考查詞匯和語法頗有微詞。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對詞匯和語法的考查成了眾矢之的,甚至一度被貶為“啞巴英語”的罪魁禍首。如今,新題型已經(jīng)全面鋪開,詞匯和語法作為考試項目被全面封殺……筆者在四、六級輔導中雖積極調(diào)整計劃,卻暗自擔心這種似乎折衷的封殺會給大學英語考試輔導和大學英語教學產(chǎn)生誤導。因此,筆者想通過對比大學英語考試的新舊題型,從應試角度肯定詞匯和語法的重要性。
2.大學英語考試新舊題型的對比
大學英語考試新題型的主要特點就是:不對詞匯和語法進行單獨考查;在聽力中增加長對話;翻譯成為必考內(nèi)容。在分值比例上,新題型的聽力理解由20%增至35%,而閱讀理解由40%微調(diào)到35%。
3.量化詞匯和語法在新舊題型中的作用
人們就影響英語考試成績的因素做了不少研究。郭天印等(2006)從自身因素角度采集分析了部分大學生3個學期的英語學習成績、英語四級模擬考試成績、3學期其他課程的平均成績及四級考試成績,期望找出影響四級英語考試成績的主要因素。葉景山(2002)指出,作為個體差異的一個重要方面,人格因素對外語學習有著重要的影響。劉旭東等(2005)則提出,性別與英語成績存在相關性。
筆者認為,在外語考試中對考試結果起影響的因素主要包括兩個方面:自身因素和外部因素。其中自身因素主要包括:詞匯量的大小、對語法的熟悉程度、背景知識的積累、做題方法等絕對因素和思維能力、心理素質(zhì)、身體狀況等相對因素;而外部因素會涉及考試環(huán)境、試題信度、政策導向等。為了說明詞匯和語法在大學英語考試的作用,筆者對新舊題型中以上諸因素進行量化,給出大約的評估值,旨在分析詞匯和語法的權重變化。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外部因素和相對因素對每位考生來說大同小異,所以都大約評估為5分。
從以上表格中可以看出,詞匯和語法在舊題型中的評估均值分別為36和30.5,占總值的66.5%,而在新題型中的評估均值分別為34.5和28.5,占總值的63%,這說明新題型中不直接考“詞匯和結構”后,詞匯和語法對考試成績的影響有所下降,但幅度極小。另外,背景知識和做題方法在舊題型中的評估均值分別為12和11.5,占總值的23.5%,而在新題型中的評估均值分別為13.5和13.5,占總值的27%,這說明新題型對考生的背景知識和做題方法的要求有所提高。
4.肯定詞匯和語法在大學英語考試中的重要性
為了更直觀說明詞匯和語法的重要性,筆者對新題型中增加的4項內(nèi)容和必考的2項內(nèi)容分別進行了評估。
結果顯示,詞匯和語法在新增加4項測試內(nèi)容中的評估均值分別為31.25和27.5,占總值的58.75%,這說明詞匯和語法在新增測試內(nèi)容中的重要性變化很小,遠不足以說明新題型中詞匯和語法不重要了。然而,2項必考內(nèi)容的評估均值分別為40和32.5,占總值的72.5%,這說明詞匯和語法在必考內(nèi)容中的重要性非常突出。
因此,從總體上看,詞匯和語法在新的大學英語考試中的重要性非但沒有降低,反而增加。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在新題型的聽力中每次必考復合式聽寫,增加了對詞匯的考查。在舊題型的聽力中,復合式聽寫和短文理解是任選其一的。復合式聽寫中前八道單詞題對拼寫要求很嚴,說明對詞匯的重視。
其次,在新題型的閱讀中增加短句問答和選詞填空,直接強調(diào)了詞匯和語法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作用。六級??嫉亩叹鋯柎鸲酁閷﹂L、難句的考查,要求考生具備熟練的語法知識,而四級??嫉倪x詞填空不但要求考生有一定詞匯積累,而且要求考生用必備的語法知識協(xié)助做題。
最后,在新題型中必考翻譯,更是強調(diào)詞匯和語法的作用。目前,翻譯中考查最多的是常規(guī)語法以及重要的詞組和搭配。
需要說明的是,新增的聽力長對話并未降低對詞匯和語法的要求,而新增的快速閱讀表面上降低了對詞匯和語法的要求,但注重了學生運用語言的綜合能力。
5.結語
大學英語考試新題型的全面實施已有多年,雖然迎合了某種層次上人士的口味,或多或少緩和了來自社會對考試本身的責難,但行內(nèi)人士不難發(fā)現(xiàn),新題型只是在形式上淡化對詞匯和語法的考查,而實際上對詞匯和語法的要求絲毫沒有降低。筆者大膽認為,無論大學英語考試如何變革,所考查的全部項目都不會刻意降低對詞匯和語法的要求。同時告誡應試者不要抱僥幸心理,應制定計劃,系統(tǒng)準備,重視基本功訓練。
參考文獻:
[1]郭天印等.對四級英語成績影響因素的挖掘分析[J].陜西理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4).
[2]劉旭東等.大學英語四級成績多因素影響分析[J].中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4).
[3]葉景山.高考成績、人格因素與英語四級成績的關系[J].國際關系學院學報,2002,(2).
[4]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改革項目組、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委員會.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大學英語考試-4)試點考試樣卷.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
【關鍵詞】 高中英語 大學英語 銜接 英語教學
隨著全球化的推進,中國與世界各國的交往日益增多,普通人群與世界接觸交往也越來越頻繁。英語作為全世界通用的語言在中國的學習者越來越多,從幼兒園到小學,到中學,到大學,英語幾乎成了必修課。于是有關英語教學的研究層出不窮,有研究中學英語教學的,有研究大學英語教學的,各個階段的研究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眾所周知,英語教學有它的獨特性和規(guī)律性。無論中學英語還是大學英語教學都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目前,很多的英語學習者在通過了高考進入大學后卻由于不能適應大學的英語學習而感覺英語學習進步不大。筆者試圖從分析高中英語教學與大學英語教學的不同之處入手,進而提出過渡階段如何有效地進行銜接,從而促進學習者在英語學習上有大的提高。
1 教材的銜接
教材是學生學習英語的重要媒介。教材的銜接對英語各階段的教學銜接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1 過渡差距。目前,國內(nèi)高中學校普遍把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英語》作為教材。然而,由于各個高校的辦學層次不一,各本科高校采用的大學英語教材不盡相同。盡管各版本教材所采用的教學材料和編排結構不同,它們的編排都遵循教學大綱的要求,具有很多共同特征。以《新視野大學英語》為代表,把它同《高中英語》對比,可以發(fā)現(xiàn)大學英語和高中英語在教材上存在很大的過渡差距。第一,大學英語教材更側重實踐性,與現(xiàn)實生活緊密相連,鼓勵教師采用現(xiàn)代的教學手段設計課堂教學;第二,大學英語教材安排的課堂學習活動多以任務型和話題型為主,要求學生動用英語聽、說、讀、寫等各項能力來完成學習任務。高中英語則以詞匯和簡單的句型為主,要求學生反復操練達并記憶。第三,大學英語教材在語言層次上比高中英語教材有顯著的提高,生詞量大,句型和篇章都相對復雜。
1.2 銜接策略。針對大學英語和高中英語在教材上的過渡差距,作者建議從兩個方面著手進行銜接。首先,要適當降低大學英語第一冊教材的難度。根據(jù)認知理論,人們對任何事物的認知都是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從簡單到復雜,從易到難,一步步的進行的,英語學習也不例外。大學英語第一冊中過多的英語生詞和較難句式會加大大學英語與高中英語的過渡差距,使學生很難在短時間內(nèi)實現(xiàn)認知上的轉(zhuǎn)變,不利于大學英語教學效率的提高?;诖耍髮W英語教師在選擇和編撰教材時,應當按照認知規(guī)律,逐步增加生詞量和提高學習材料的難度;其次,要根據(jù)教材的難度和培養(yǎng)目標合理增加課堂和課外輔導的時間。此外,大學英語教師還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大一新生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掌握一種全新的英語學習方式。
2 教法的銜接
教與學是英語教學的兩個重要方面,只有兩者有機結合,相互促進,才能夠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對于初入大學的新生來說,教師教學方法的合理的過渡和銜接是他們適應大學英語學習的重要保證。
2.1 過渡差距。大學英語與高中英語的教學要求、教學內(nèi)容和側重點不同。
這要求大學英語教師和學習者分別采取不同的教學與學習方法。同高中英語相比,大學英語要求學生能夠使用多種學習策略、有很強的自主學習和自我監(jiān)控、評估能力,減少對英語教師的依賴(文秋芳,1994)。然而,很多大學英語教師和大一新生未能夠充分認識大學英語與高中英語在教學上存在的差距,教師沒有積極的引導學生做好過渡,學生也沒有從高中的學習模式中轉(zhuǎn)變過來,導致大學英語教學出現(xiàn)了很多問題。 2.2 銜接策略。英語教師是大學英語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首先,教師應當幫助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了解大學英語和高中英語學習的不同之處,通過實例給學生展示科學有效的學習策略的重要性。幫助他們使用更加有效的方法學習英語,擺脫已有的被動模仿加機械記憶的學習模式,樹立用英語交際的意識和團隊合作意識,加強英語知識的輸入和輸出頻率,著重提高其英語綜合表達能力;第二,英語教師要通過英語角、情境表演等各項有趣的課內(nèi)和課外活動營造濃厚的英語學習環(huán)境,加強聽、說能力練習,為學生的英語交際提供機會。同時要幫助他們克服各種語言障礙,提高英語學習的信心和興趣;另外,教師還應該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根據(jù)教學大綱的要求,大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時間應該是課堂教學時間的至少兩倍(鄧鸝鳴,2004)。充分的自主學習可以幫助學生發(fā)揮學習主觀能動性,激發(fā)語言學習的潛力。
3 測試的銜接
英語測試在英語教學中扮演著指揮棒的角色,做好高考英語測試和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的過渡與銜接對英語教學效果的提高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測試做不到銜接,各階段的英語教學就不能成為一個有效的系統(tǒng),整體的英語教學效果便無法保證。分析目前的高考英語測試和大學英語測試,可以發(fā)現(xiàn)它們之間存在很多銜接問題。
3.1 過渡差距。高考英語和大學英語四級屬于不同的測試類型,前者屬于achivements測試,目的在于檢測應試者是否掌握了某一門或幾門課程的主要內(nèi)容,試題的內(nèi)容要以課程內(nèi)容為主;后者屬于proficiency測試,目的在于考察應試者是否已經(jīng)掌握目標語言,與具體的課程沒有關系。比較兩者的考試內(nèi)容、形式和分值分布,可以發(fā)現(xiàn)大學英語四級和高考英語測試的題型和測試內(nèi)容基本一致,均未能夠把口語作為其考試內(nèi)容。這說明大學英語四級和高考英語之間沒有能夠做到有效的銜接,兩者沒有達到相互補充。大學英語四級只是在內(nèi)容深度上比高考英語有所提高,沒有做到從基礎測試向能力測試的轉(zhuǎn)變。
3.2 銜接策略。最近幾年,大學英語四級在考試類型和評分上經(jīng)歷了一些改革,但是,高考英語卻沒有變化,事實上,他們應該是一個整體,應該同時做出改變,使兩者有效的結合,相互補充,只有這樣才能夠充分發(fā)揮英語教學指揮棒的作用。首先,高中和大學的英語教師應該加強交流,討論各階段英語教學的特點與不足,實現(xiàn)相互補充和完善;同時,兩階段教師都應明確英語教學大綱的要求,保證兩個階段的英語教學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使大學英語教育由應試教育轉(zhuǎn)向能力素質(zhì)教育;其次,要促進試卷結構改變。高考英語和大學英語試卷的客觀題遠遠多于主觀題。這樣可以保證測試的信度,但是效度卻不盡如人意??陀^題主要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xiàn),學生的選擇過程只是一種認知活動,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語言輸出,不能有效地考察學生真正的英語應用能力。因此,無論是高考英語試卷還是英語四級試卷,都應適當增加主觀題的比重。最后,要增加其它形式的英語技能考試。除了筆試之外,還應該多增設其它的考試類型,比如說口語考試和聽力考試等,鍛煉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本文從銜接的角度提出了一條提高我國大學英語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并從外語教學的實際出發(fā),提出了很多切實可行的彌補高中英語與大學英語過渡差距的方法和建議。該研究不僅能夠提高我國大學英語的教學效果,也會對我國英語教學“一條龍”計劃起到一個很好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 鄧鸝鳴.發(fā)展外語學習者的自主學習意識[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4(02):158
一、歷次四級考試翻譯題型的變化及趨勢
自1987年9月第一次四級考試、1989年1月第一次六級考試以來,翻譯一直被放在次要地位,直到1996年1月之前,英語四六級考試從未出過翻譯題型。當時的翻譯教學只是英語專業(yè)的專利,非英語專業(yè)對此只是淺嘗輒止,或者是根本不納入教學要求。因此,在四級考試里沒有體現(xiàn)它的重要性。
1996年1月,大學英語四級考試中首次出現(xiàn)英譯漢的翻譯題型,具體說來,就是從閱讀理解部分的四篇文章中劃出五個句子,要求學生在15分鐘里把它們譯成漢語。此后,英譯漢作為備選題型,與傳統(tǒng)的完形填空及簡短回答題交替使用。但在710分制出現(xiàn)之前,即1996年到2006年6月17日之間的23次四級考試中,此三種題型,完形填空出現(xiàn)13次,簡短回答題出現(xiàn)7次,英譯漢題僅出現(xiàn)3次(分別是1996年1月,1996年6月和2000年6月),可見翻譯教學仍然沒有得到重視。
2006年6月24日開始的710分制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開始把翻譯作為必考題型,自那時起,翻譯題終于在重要的四六級考試中有了“一席之地”。該題型由原來的“英譯漢”,變成了現(xiàn)在的“漢譯英”,共5個句子,一句一題,句長為15~30詞。句中一部分已用英文給出,要求考生根據(jù)全句意思,將漢語部分譯成英語,約3到8個單詞??荚嚂r間5分鐘,占卷面總分的5%。該部分主要考核學生運用正確的詞匯和語法結構并按英語習慣表達思想的能力。
自2013年12月的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開始,四級考試又發(fā)生重大變革。此次的重點是取消能讓學生投機取巧的完形填空題型,更能反映學生語言功力的漢譯英新題型(段落翻譯)首次隆重登場,之前的五個單句翻譯被調(diào)整為140~160個漢字的漢譯英段落翻譯。翻譯部分的分值從5%提升到15%,考試時間也從過去的5分鐘增加到30分鐘,內(nèi)容涉及中國的歷史、文化、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等。在已經(jīng)考過的試卷中,出現(xiàn)了很多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話題,如茶、中餐、中國結、絲綢之路、中秋節(jié)、中國園林等,給四六級考試刮來了一股濃濃的“中國風”。
從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的三次重要改革中我們可以看出,翻譯部分題型從無到有、從易到難,在整套試卷中所占的時間和分數(shù)比重逐漸增大,對學生翻譯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這些改革是大學英語四級測試重點由應試能力向交際應用能力的轉(zhuǎn)變,是對學生英語語言和文化交際能力的綜合性考查。這就充分說明,英漢翻譯能力也是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需要掌握的一項重要技能。同樣,改革對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和啟示。
二、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啟示
(一)加強翻譯教學。
在傳統(tǒng)的大學英語教學中,精讀部分一直被看做是重中之重,翻譯教學所占比例可謂微乎其微。教師們片面強調(diào)語法和詞匯知識的傳授,或者注重對于課文結構的分析,而輕視翻譯能力的培養(yǎng)。有的教師在課堂上特別避免進行課文翻譯,生怕被扣上沿襲過時的“翻譯教學法”的帽子。學生認為只要懂英語就能做好翻譯,不把翻譯當做一個專門的訓練環(huán)節(jié),沒有對翻譯給予充分的重視。即使是改革后的大學英語讀寫課堂中,翻譯部分充其量就是做些漢譯英的句子練習,目的是考查課文中出現(xiàn)過的語言點。
經(jīng)過前面對四級翻譯新題型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培養(yǎng)學生的翻譯能力已經(jīng)是大學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因此必須落實到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鑒于我國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現(xiàn)狀和存在的問題,要做好這一點,教師和學生必須首先改變舊有的認知,從思想上重視翻譯教學。其次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滲透翻譯理論,還要講解必要的翻譯技巧,讓學生建立一定的翻譯理論基礎。糾正個別學生所謂的“翻譯即語言互換而已”的錯誤看法,幫助學生認清翻譯是在實踐中的跨文化交際,是一種再創(chuàng)作的過程,因此,掌握基本的翻譯理論并不斷加以實踐才能翻譯得得心應手。
在翻譯實踐中,教師應該讓學生明白翻譯絕對不是漢語詞匯和英語詞匯的簡單對應,要做好翻譯,一定要了解不同語言的差異和各自的特點與習慣。比如,首先要注意漢譯英的詞類轉(zhuǎn)換,尤其注意將漢語的分句集結成意義復雜的英語長句,使之更符合英語表達習慣。因為漢語的組合在形式上沒有特定的要求,不依靠語法形態(tài)標志連接語言成分,不具有時態(tài)、語態(tài)、性、數(shù)、格等詞形變化,只是講究邏輯意義的通順。英語邏輯性強,且語法要求嚴謹,如主語。就語法結構而言,英語的主語是很重要的句子成分,它處于句子的主位(theme),與全句具有“全面密切的關系”且不可或缺,與謂語構成SV搭配,共同構成句法構架的核心,而且主語必須是名詞、名詞詞組或者名詞性從句,絕非漢語般隨性、自由、模糊,甚至可有可無。如,漢語“熱的我滿頭大汗?!睙o主語可完全獨立成句,而英語譯本則必須有主語:“I’m all in sweat.”如此種種,都要求教師在英漢對比教學中逐步向?qū)W生滲透。其次,要注意漢譯英中的增詞。增詞,緣于漢語句子的不完整,形散神不散。如,“爬得高,摔得重?!?,英語的句子需形神兼?zhèn)?,缺失的部分必須補充完整,故譯文應為:“He who climbs high falls heavily.”
(二)加強文化教學。
關鍵詞:大學英語四級考試 反撥作用 英語教學
一、引言
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在我國的高等英語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其在學校教育中和社會上都有著極大的影響。教育界把測試對教學和學習的影響稱為反撥作用。威爾金斯認為:“測試對語言教學方法與教學內(nèi)容影響相當大,不容忽視?!苯畮啄陙恚磽苄蔀閲鴥?nèi)學者的研究熱點。本文以大學英語考試中的聽力測試的反撥效應為重點,并進一步提出其對英語教學的啟示。
二、大學英語四級聽力全新的題型
原來四級聽力占總分的比例是20%,而改革后的聽力比例提高到35%,并且增加了長對話這種題型。長對話圍繞某一方面話題展開,并且包含大量的新信息,對考生的瞬間記憶能力和總結提煉的綜合水平要求較高。而且從考試的題材來看多選用情景對話、學術講座、廣播電視等更為接近生活實事和科普知識的材料。因此,改革后的四級考試更注重檢驗學生以聽說為主的綜合應用能力。
現(xiàn)在國內(nèi)各類英語測試中,以書面答題為主,重視語言知識的考核,輕聽力測試和口語表達的考核。英語四級考試此次重點傾向的轉(zhuǎn)移,可以相應地將教師和學生的注意力轉(zhuǎn)向培養(yǎng)學生靈活運用所學語言知識方面去。
三、聽力測試的反撥作用
語言測試是語言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和組成部分,特定的語言測試總是與一定的語言教學緊密相連。聽力測試對教學具有反撥作用,并且是督促、檢驗聽力教學的手段。聽力測試理論的目的就是使學習者在聽的過程中,培養(yǎng)和發(fā)展聽的技巧和策略,能夠在有限的時間里及時提取和歸納信息,并且學習知識。考試后效(washback)源于考試的重要性,即考試的社會權重,指考試結果對考生或其他有關人員所產(chǎn)生的重大影響(Madaus,1988)。Bachman & Palmer 也認為考試的結果的用途由社會或教育系統(tǒng)決定,賦予考試價值和意義;反之,考試又會對社會、社會教育系統(tǒng)及個人產(chǎn)生影。
英國著名應用語言學家Arthur Hughes提出:“任何一種考試都會對教學產(chǎn)生兩種不同的反撥效應。一種是對教學起積極有益的促進作用;另一種是對教學產(chǎn)生消極的甚至是有害的反撥作用(Hughes,1989)。反撥作用的影響是深層次的,有正面效應,也有負面的。Hughes的 “PPP”模式表明:一項測試會對參與各過程(Process)的參與者(Participants)產(chǎn)生影響,從而產(chǎn)生相應的結果(Product)。
因此測試的結果對于教師,可以檢測教學效果,調(diào)整教學方法,進而提高教學質(zhì)量。對于學習者來說,可以客觀地認識到自己的實際語言水平,調(diào)整學習狀態(tài),從而明確下一步學習方向。
1、CET-4聽力測試的正面反撥作用
英語測試對英語教學的正面反撥作用是指,測試對英語教學所起的積極的影響。這種反撥作用是測試的目的與教學計劃相吻合的最佳結果。因此,英語測試的正反撥作用往往可以帶來以下效果:及時反饋教學所需信息,能夠提供反映教學得失的第一手材料;明確下一步教學目標,考試不僅只是對學生的知識技能測試,也會對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使教師更加注意對其教學方法和重點進行調(diào)整,促進學習者的習得過程;激勵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動機,使看到已取得的成績同時,懂得自己與教學要求的差距,查缺補漏。
測試與教學的關系上密不可分的,教學效果需要測試來檢驗,而測試則以教學內(nèi)容為前提。大型標準化測試會對教學產(chǎn)生巨大的影響,往往決定教師的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方法的安排。從現(xiàn)在的大學英語四級聽力測試題目的內(nèi)容比例上升可以看出,此次改革的目標是更為準確地測出考生的綜合運用能力。這會對我國大學英語課程安排中增加聽說交際的成分產(chǎn)生積極的推動作用,更促使教師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重點和模式。
CET-4聽力測試可以促進教材設計和課程安排的規(guī)范化、科學化。如果測試重視對學生的真實語言能力的考察,那么各出版社的大學英語教材的內(nèi)容編排更加具有真實性和可行性,英語學習讀物的市場也會產(chǎn)生激烈的競爭。與此同時,該測試可促使教師改變課堂中的教學方法,加強學生的聽力和口語練習,利用現(xiàn)代化的多媒體和網(wǎng)絡教學手段,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2、CET-4聽力測試的負面反撥作用
英語測試對教學的負面反撥作用是指,英語測試對英語教學所起的影響,它阻礙英語教學。受測試負面反撥作用的影響最大的是學生,并且會最終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果。
首先,學生的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生是為提高素質(zhì)而學還是為通過測試而學?單純地為獲取一定的知識,學生可以多渠道地廣泛涉獵各種聽力材料,增加學習動力;而現(xiàn)實生活中,各種大型的英語考試決定著學生的就業(yè)、升學的機會,
使得學生以通過考試為第一學習目標,提高語言素質(zhì)只能是其副產(chǎn)品。
其次,學生憂慮感增加。改革后CET 考試難度加大,這時學生面臨的首要問題是全面提高自己英語綜合水平,轉(zhuǎn)變以往的重讀寫輕聽說的學習方法。據(jù)調(diào)查顯示,70.4﹪的大學生對于改革后的四、六級底氣不足,40﹪多的學生認為改革后考試沒有明確的“及格線”使得自己壓力增大。(鄧玉華,李大軍,2006)
最后,整體硬件設施和教學環(huán)境跟不上改革的步伐。CET 考試改革后,對于學生的聽說技能要求更高。這也就進一步要求教師開展多樣性教學,運用先進的教學設備,活躍課堂氣氛。而許多學校的教學設施和條件有限,不能滿足大部分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的需求。
四、CET-4新題型對英語教學的啟示
1、改變傳統(tǒng)教學觀點
CET-4新題型體現(xiàn)出英語測試逐漸向考察學生的實際語言水平和能力。因此,大學英語教學中心因該從“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向“學習者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過渡。
2、采用多種教學法,取其精華,活躍課堂氣氛
現(xiàn)代外語教學法有多種流派,可以采取多種教學法并用。例如:聽說法,可先讓學生在聽完一段和將學的內(nèi)容相關的聽力材料,然后教師給出題目,鼓勵學生積極發(fā)言。沉默法,美國學校很常用。主要是教師保持沉沒,只是讓學生看一幅圖,然后讓學生用語言描述觀察到的圖像,或聯(lián)想到的英語詞匯。交際法,這是歐洲國家常用的,非常自由的學習方法。教師可以給出相應的情景和話題,學生可以在教室里自由走動,輕松地用英語交談,以達到交際的目的。
3、注意課堂教學中的文化背景知識的灌輸
英語對話中可能會有許多諺語、成語和格言等,往往由于秉承了其自身的歷史文化習俗,其真正的含義與字面意義相去甚遠。教師在課堂中注意有關文化背景差異的介紹。只是單純的積累詞匯,而沒有對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的了解,聽力和表達能力的提高幅度是有限的,可能會事倍功半。
大學英語四級聽力考試勢必會給學生的學習及教師的教學工作帶來多方面的影響。要正視其帶來的正反兩方面的影響。總的來說,新題型帶來的影響是利大于弊。尤其是聽力考試的改革,提高了聽力測試的效度,突出了測試的重點。正確引導著大學英語教育向提高學生的聽說和運用英語的綜合能力的方向發(fā)展。 參考文獻:
[1]Madaus G.F. The Influence of Testing on the Curriculum [A].In Tanner L N (ed.)Critical Issues in Curriculum: Eighty- Seventh Yearbook of the 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Education[C].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8
[2] Bachman, L. & Palmer, A. Language Testing in Practice [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
[3]Hughes, A. Testing for Language Teachers. Cambridge[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4]亓魯霞.論考試后效[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6,(8)
[5]劉鳳杰.從語言真實性談語言測試及其對教學的反撥作用[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2006,(3)
[6]鄧玉華、李大軍.淺談CET改革后測試對英語教與學的反撥效應[J],甘肅農(nóng)業(yè),2006,(9)
[7]唐韶鳳.大學英語四、六級改革與學生英語能力的提高[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