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如何寫作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作文興趣 作文習慣 作文方法 作文水平
在小學作文教學中,主要存在著學生不敢寫、不愛寫,不知道寫什么,不知道如何寫的問題。下面,筆者結(jié)合工作實踐,就如何讓小學生學習寫作文這一問題進行簡單地探析。
一.激發(fā)習作興趣,讓學生敢寫、愛寫作文
習作興趣不高,是當前學生作文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究其主要原因是學生不敢寫作文,不愛寫作文。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的入手解決這一問題。一方面從降低作文難度入手,讓學生敢寫作文。對于害怕寫作文、覺得難度較大的學生,進行示范引領,由淺入深,循序漸進,讓其感受到作文并不是高深莫測的,也不是令人望而生畏的。另一方面,增強作文教學的趣味性,讓學生愿意寫作文,從心里愛上作文。一是注重使用激勵性評價語言,對于學生的點滴閃光點進行放大,對于他們的點滴進步應及時予以充分地肯定和鼓勵,讓學生感受到作文的快樂,體驗到到進步的愉悅。二是開展各種作文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激發(fā)寫作興趣,提升作文能力??梢耘c學生的好勝心理特點相結(jié)合,開展競賽類作文實踐活動。如開展各種形式的作文比賽、辦手抄報作文競賽、組織學生給報刊雜志進行投稿等活動。
二.增強生活體驗,解決學生“寫什么”的問題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一句話直觀地指出了“寫什么”這一問題的重要性。小學生因為閱歷淺、體驗少、見識有限,所以,常常感到無話可說、無物可寫、無情可訴,因此,解決學生“寫什么”的問題,是讓學生學習寫作文的重點。一是注重平時的生活體驗,用日記、周記、作文片段、小作文等多種形式,將日常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感真實、詳細地記錄下來。例如,可以讓學生對自己最感興趣的人物進行仔細觀察,進行外貌描寫、語言描寫等。二是根據(jù)學生愛玩好動和學生的興趣相結(jié)合,可以組織學生寫觀察日記、觀察作文,如觀看日出日落的景象,觀察一種自己喜歡的植物動物等,鼓勵學生參與各種有益的文體、公益活動等,讓學生在活動中增長見識,增強體驗,豐富經(jīng)歷,增加積淀,最后通過作文的形式寫出來。三是可以收集日常生活中豐富多彩的民間語言,俏皮話、歇后語、諺語等。還可以將聽到的民間神話、傳說、當?shù)氐囊萋勅な碌燃皶r地寫下來,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
三.注重作文方法的訓練,養(yǎng)成良好的作文習慣
習慣影響人的一生。好的作文習慣是提高作文能力的有效法寶,壞的作文習慣,往往會阻礙作文水平的提升。一是先想后寫,注重作文的構(gòu)思。當學生進行作文之前,應該圍繞題目,確定最想表達的主題方向,然后進行搜集作文素材,進行合理的選材,最后,用作文提綱的形式將寫作思路寫出來。作文提綱的格式?jīng)]有統(tǒng)一的規(guī)定,主要要包括以下內(nèi)容:作文題目、作文段落層次(其中,包括每個段落的段意,將開頭和結(jié)尾寫出來)。當然,作文提綱只是作文前的構(gòu)思,并不是要求學生束縛其中,而可以根據(jù)作文過程中思路的變化進行相應的調(diào)整。二是靈活表達,鼓勵學生自由作文。作文的教學空間應該等于學生的生活空間。我們要把作文的教學延伸到學生生活和學習的方方面面。三是說寫結(jié)合,進行口頭作文,以說促寫。作文教學的實踐證明,“說”有助于“寫”,經(jīng)常性的口語訓練能鍛煉學生選材、構(gòu)思、語言表達等能力。所以,教師改變以往“重書面,輕口頭”的觀念,加強小學生的口語訓練,例如,組織演講比賽、詩歌比賽、口頭編故事等等,不斷提高學生口頭作文的能力。
總而言之,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在小學作文教學中,我們應該更新理念,充分尊重學生作文主體性的地位,讓學生自由地表達。想方設法激發(fā)習作興趣,讓學生敢寫、愛寫作文,增強生活體驗,解決學生“寫什么”的問題,注重作文方法的訓練,讓學生掌握一定的作文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作文習慣,從而促使學生作文水平的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嚴卓婭.小學生樂于學習作文方法的探討[J].華章,2011,(06)
一, 在教學中找準教學突破口,引導學生認識“具體”的內(nèi)涵
六年級上冊課文《月光曲》,可以作為引導學生寫具體的很好的范例。
在教學《月光曲》這篇課文時,引導學生理清課文的脈絡,弄清事情發(fā)展的順序,對于指導學生如何“寫具體”,是一個很好的突破口。
課文在寫貝多芬如何譜寫成《月光曲》這件事上,是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來寫的:
事情的發(fā)展變化 人物的情感變化
(貝多芬)夜晚散步—聽到琴聲 (好奇)
走近茅屋—聽到對話 (同情)
走進茅屋—看到情形 (驚訝)
彈奏曲子—聽到贊嘆 (震撼)
創(chuàng)作《月光曲》
上課時,學生看到這樣的課件展示,聽到老師的引導,不僅弄清了這就是“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寫,而且還明白,隨著事情的發(fā)展變化,貝多芬的情感也在變化。這樣,讓學生很直觀具體的認識到,可以像這樣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來寫一件事,把事寫具體,準確地表達情感。學生練習時,不僅能把一件事寫具體,還能把自己的情感在字里行間真實準確地表達出來。
寫人的文章,主要是讓學生懂得如何通過人物具體的語言、行為、心理活動來塑造人物的形象,使人物形象描寫具體化。如《窮人》一文中:他搔搔后腦勺說:“嗯,你看怎么辦?得把他們抱來,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快去!別等他們醒來。”“他搔搔后腦勺”這一簡單的動作說明漁夫在考慮問題,刻畫出了他極端矛盾的內(nèi)心世界----即想把西蒙的兩個孩子抱過來,而又覺得自己無力撫養(yǎng)。“得把它們抱來,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這是從簡單的做人道理出發(fā)考慮,孩子同死人在一起是不行的?!芭?!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表明漁夫在心理上已做好了吃更大苦頭的準備。記事的文章主要是讓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把事情發(fā)展的過程一步一步具體寫出來的,使事情發(fā)展變化的過程具體化。狀物的文章,主要是讓學生掌握如何抓住事物的大小、形狀、顏色等,把事物的特征反映出來,使事物形態(tài)具體化。上述主要指的是描寫對象的角度,幫助學生如何寫具體的一般方法。
二、引導學生融入生活,豐富學生“寫具體”的表象
首先,學會觀察,把人和物寫具體
作文要堅持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寫作主體地位,指導學生寫真實的作文,表達真情實感的作文教學理念。為此,我們必須要教給學生正確的觀察方法,學會觀察,抓住特征和細節(jié)描寫,把人和物寫具體。
客觀世界里的人和物千差萬別,各具特色。要具體地、惟妙惟肖地再現(xiàn)某個人、某一物,首先要把握住這個人區(qū)別于那個人,這一物區(qū)別于那一物的主要特征。因此,我注意指導學生抓住人和物的特征觀察、描寫。如寫“我喜愛的玩具”,第一步指導學生抓住玩具的外形特征(形狀、顏色、質(zhì)地等)觀察。第二步指導學生觀察構(gòu)造,了解用途。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從整體到部分,從外到內(nèi),從上到下地分步描述以后,再指導學生把內(nèi)容連起來說一段話,寫下來。
再如寫“我最崇拜的人”,指導學生抓住人物外貌特征來寫,即抓住身高、長相、衣著來寫,寫出他不同于別人的特征。經(jīng)過這樣反復訓練,學生不僅能掌握一定的觀察方法,而且能抓住特征,把人和物寫得栩栩如生。
其次,體驗生活,把親身感受寫具體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到語言的活水源頭去旅行”。就是告訴我們,生活是作文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讓學生到社會生活課堂里去體驗生活,使學生從實踐中提高對生活的認識,積累各種寫作素材,形成自己的感受,文章才會內(nèi)容充實、具體感人。因此,我經(jīng)常有目的地組織學生開展各種有益的活動。
如指導寫《這次活動真有趣》之前,我組織學生開展了三個有趣的活動:“吹蠟燭比賽”、“夾彈子比賽”和“給熊貓畫鼻子”。開展這樣一些活動,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又一個具體而生動的情境。學生親自參加了活動,就有真切的感受,再指導把活動過程具體地寫下來,就容易多了!如吹蠟燭比賽結(jié)束后,我首先指導學生敘述自己或同學吹蠟燭的動作、神態(tài),再指導學生說說當時的心情和感受,最后讓學生把活動過程具體寫下來。
三、展開想象翅膀,重點突破“寫具體”的關鍵
在教學中我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讓學生把話寫具體。如給學生一個句子“教室里靜極了”,要求學生回憶生活實際中教室里靜極了時的情景,展開想象把這句話寫成一段通順的話。先要求每個同學心里想一句話或一個詞語,用以表達“教室里靜極了”這句話的意思,可是要說的話里不能有“靜”字。起初大家打不開思路,不知道怎樣說。我提示他們從教室的環(huán)境、人物的表現(xiàn)以及教室里有哪些響聲出現(xiàn)等方面去思考、想象。一個學生馬上說“有的同學在認真地看書”。接下來大家你一言我一語一下說出了許多。“有的同學雙手托著下巴,眼睛盯著黑板,可能在思考難題吧”,“教室里清楚地聽見同學們翻書的嘩嘩聲,寫字的沙沙聲,還有老師來回巡視鞋底與地面磨擦發(fā)出的嚓嚓聲”……我把這些話一一寫在黑板上,要求學生給這些語句“排個隊”,凡屬寫環(huán)境的句子編到第一組,寫人物表現(xiàn)的編到第二組,寫響聲出現(xiàn)的編到第三組。在我的指導下,學生很快在每句話前面編好了序號。最后讓每個同學練習講一段話,先講“教室里靜極了”這個總起句,然后講分述句,按照三組序號依次講下去,大部分同學都能講上一段話。再要求他們寫在本子上就輕而易舉了。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古人這些總結(jié),從正反兩方面說明了“積累”在寫作中的重要性?!捌綍r靠積累,考場憑發(fā)揮”,這是考場學子的共同體會。
(一)語言方面要建立“語匯庫”。語匯是文章的細胞。廣義的語匯,不僅指詞、短語的總匯,還包括句子、句群。建立“語匯庫”途徑有二:第一是閱讀。平時要廣泛閱讀書籍、報刊,并做好讀書筆記,把一些優(yōu)美的詞語、句子、語段摘錄在特定的本子上,也可以制作讀書卡片上。第二是生活。平時要捕捉大眾口語中鮮活的語言,并把這些語言記在隨身帶的小本子或卡片上,這樣日積月累、集腋成裘,說話 就能出口成章,作文就會妙筆生花。
(二)要加強材料方面的積累。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許多學生由于平時不注意積累素材,每到作文時就去搜腸掛肚,或者胡編或者抄襲。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是積累素材。平時有條件的可帶著攝像機、錄音機、深入觀察生活、積極參與生活,并與寫生、、寫日記、寫觀察筆記等形式,及時記錄家庭生活、校園生活、社會生活中的見聞。記錄時要抓住細節(jié),把握人、事、物、景的特征。這 樣,寫出的文章就有血有肉。
一、認真審題,確定時態(tài)人稱,同時關注題材格式時態(tài):故事性文章一般用過去時,其中表達感受時可用現(xiàn)在時。說明性或議論性文章一般用現(xiàn)在時,舉例時可用過去時。根據(jù)題目要求也會出現(xiàn)時態(tài)的交錯使用,如過去和現(xiàn)在的對比等。如果句中出現(xiàn)了時間狀語,時態(tài)則要遵循時間狀語。如ago,last…——過去時next,in…——將來時等人稱:注意在句子中人稱的統(tǒng)一。例如:Thanks to the teachers,we have improved our English.其中we和our就是人稱的統(tǒng)一。格式:注意書信格式的開頭和結(jié)尾。
二、找全信息點,緊扣主題,突出重點切忌只看表格中或所列1、2、3中的信息點。一定把題讀全,找齊信息點,建議用鉛筆標出,寫完后再涂掉。根據(jù)題目,可適當增加合理內(nèi)容。特別注意文章要有開頭和結(jié)尾。
三、成文時表述正確,文字流暢切忌與漢語提示的一一對應,使用所學表達方法將語義表達出來即可。首先考慮句子結(jié)構(gòu)(如主謂賓,主系表等)。同時注意短語的正確使用和單詞的拼寫,最好使用課本上學過的短語和句式。
四、文章結(jié)構(gòu)清晰,重點句型出彩,可使文章在得分上提高一個檔次考慮文章的篇章結(jié)構(gòu),使用適當?shù)倪B接短語,使文章結(jié)構(gòu)緊湊。常用連接詞:
1.表文章結(jié)構(gòu)順序:First of all,F(xiàn)irstly/First,Secondly/Second…And then,F(xiàn)inally,In the end,At last
2.表并列補充關系的:What is more,Besides,Moreover,F(xiàn)urthermore,Inaddition
3.表轉(zhuǎn)折對比關系的:However,On the contrary,but Although+clause(從句),Inspite of+n/doing On onehand…On the other hand…Some…,while others…
4.表因果關系的:Because,As So,Thus,Therefore,As a result
5.表換一種方式表達:In other words
6.表進行舉例說明:Forexample,句子;For instance,句子;such as+n/doing
7.表陳述事實:In fact
8.表達自己觀點:As far as I know,In my opinion
9.表總結(jié):In short,In a word,In conclusion,In summary
10.文中正確使用兩三個好的句型,如:賓語從句、狀語從句、動名詞做主語等。
賓語從句舉例:I believe Tianjin will be more beautiful and prosperous.
狀語從句舉例:If everyone does something for the environment,our hometown will become clean and beautiful.
動名詞做主語舉例:Reading books in the sun is bad for our eyes.It’s bad for our eyes to read books in the sun.
常用狀語從句句型:1)時間when,not…until,as soon as 2)目的so that+clause;todo(為了) 3)結(jié)果so…that+clause,too…todo(太……以至于……) 4)條件if,unless(除非),as long as(只要) 5)讓步though,although,eventhough,even if no matter what/when/where/who/which/how 6)比較as…as…,not so…as…,than
五、認真檢查,檢查信息點是否全面,時態(tài)、人稱是否一致,句子結(jié)構(gòu)是否清晰,短語使用、單詞拼寫是否準確等。檢查后,將草稿謄寫在紙上,請注意按結(jié)構(gòu)分段,書寫清晰。下面列舉一些在檢查中可發(fā)現(xiàn)的錯誤:
1.We live more and more comfortable。改正:comfortably(副詞修飾動詞)2.we can get many informations by reading newspapers.改正:much information(不可數(shù)名詞由much修飾)
3.There has many programs in TV.改正:There are many programs on TV.(There be句型和介詞短語)
一、從四個層面展開聯(lián)想
1、時間上的古與今
運用例證法,就是“據(jù)事以取義,援古以證今”。列舉事例時,選擇歷史事例和現(xiàn)實事例相結(jié)合。歷史事實,常常是最過硬可靠的論據(jù),可以啟迪人們認清現(xiàn)實生活中類似的現(xiàn)象;現(xiàn)實事例,又大多是人們熟悉的事實,這些事實過去不久或仍在眼前,不容置疑。因而,在列舉事例時,最好能既列舉一些古人的例子,也能列舉一些今人的例子,使得文章具有時間上的縱深感,這樣更具有說服力。
例如:遼寧高考卷優(yōu)秀作文《各領?人生精彩》一文的第二小節(jié):“‘人貴有恒’,古往今來,有多少通過自身不懈努力‘到達光輝頂點’的故事:蘇武持節(jié),牧羊北海19年歸漢而不辱使命;甘地投身民族解放運動,終其一生無怨無悔;陳景潤鉆研數(shù)學,嘔心瀝血破解哥德巴赫猜想?!?/p>
考生先列舉漢代蘇武的例子,再列舉當代陳景潤的例子,達到了一種“古往今來”皆如此的效果,當然也就有效地增強了說服力。
2、地域上的中與外
在舉例時,既要注意到時間上的古與今的跨越,也需注意到地域上的中與外的覆蓋。古今中外的事例搖曳錯落,不僅可以增強材料的條理性,避免重復堆砌之感,而且具有更強的論證性。
例如:廣東高考滿分作文《仰觀宇宙,俯察萬物》其中一段:“靜坐蓮池旁,與蓮花久久對視,莫奈才能創(chuàng)作出傳世佳作《蓮花》;走進馬群中,與奔馬朝夕相處,徐悲鴻才能在畫中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馬的健美與力量。此二者,皆以親身接觸的方式,走進自然,想必這便是他們得以與自然相感相知并從其中獲取心靈的力量的原因。”
此段文字列舉了徐悲鴻和莫奈的例子,一中一外,兩個典型有代表性的事例讓讀者深切感受到親身接觸,走進自然,才能獲取心靈的力量,文中的觀點令人信服,深入人心。
3、性質(zhì)上的正與反
有比較才有鑒別。列舉事例時,還可以從正反兩個角度來進行聯(lián)想選擇。正與反的對比,不僅能把道理說得清楚明白,通俗易懂,而且能突出事物的特征,給讀者留下鮮明的印象,加深對論點的理解。同時,運用對比證明,往往還能形成一定的對比映照,既能使文意更加充實,又能使文事較為生動,從而增強文章的說服力和吸引力。
如:浙江高考滿分作文《文顯其品動人心》作者以“文顯其品動人心”為題,鮮明地表達了文品應該與人品相一致,這樣文章才能感動人心的觀點。作者在文中以列舉了袁中郎的正面例子和郭沫若反面例子,分析、思考和探究“作品格調(diào)趣味與人品”的彼此關系,從正反兩方面來論證文如其人的重要性,在這樣的對比中,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褒揚什么,貶斥什么,在兩者的互相映襯對照中,可以得到顯豁的表現(xiàn)。鮮活典型的事例,嚴縝周密的對比分析都顯示出作者相當?shù)奈幕e累和足夠的閱讀積累。
4、對象上的人與己
在舉例論證的時候,古今中外的典型事例對論證中心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若是在這些事例的基礎上,再由人及己,聯(lián)系自身和實際結(jié)合論點進一步論述,這樣更具有現(xiàn)實針對性,更能激起讀者的思考和共鳴。
如:上海高考滿分作文《亦堅亦柔,成就和諧》一文中“然而人心在某些方面應有的堅硬并不等同于一味的固執(zhí),冰冷剛硬到不可觸碰也更不應成為人生的常態(tài),很多時候,我們也需要讓心靈受到溫存與愛意的滋養(yǎng),由寸草不生的荒蕪變?yōu)樘幪幏被ǖ腻\繡。是啊,在這個正在被冷漠的鐵壁銅墻侵占的世界里,我們總以為百毒不侵刀槍不入的自我封閉就是堅強,可如果我們連呵護真誠、期許美好、擁抱真情的能力都已失去,那么這種機械的行為構(gòu)成的將不配被稱為‘人生’,甚至算不上好好地‘活過’。我們既然沒有理由封存扼殺美好,何不以最陽光的姿態(tài)享受心靈深處的柔軟?故而,人心中那些必不可少的柔軟的東西,與堅硬的組成部分一樣,都是構(gòu)成精彩人生的要素;故而,唯有那些亦堅亦柔的心靈,方能塑造成和諧的自我。”
此文的觀點為“人心的奇妙之處,有堅如磐石處,亦有溫柔如水時,二者周旋歸一,共享方寸之地,方有一個和諧的自我,卓然而立”,作者在引用畢淑敏和英國文豪托爾金的語言來闡釋人心的堅固和柔軟后,聯(lián)系現(xiàn)實,談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對心靈的“堅”和“柔”孤立與誤解,從而使文章針砭時弊,更具內(nèi)涵和深度,增強了文章的思辨力度。
二、以理服人做到四個一
1、讓學生做一點分析
文章要有不容置疑、無可辯駁的說服力,一靠具體而周密的分析,二靠充分而確鑿的論據(jù)。分析總是借助于舉例,實例又必須進行分析,二者常常結(jié)合在一起,相輔相成。因而,在擺出事實后,做一點分析,讓事實和道理相得益彰。
“離開具體的分析,就不能認識任何矛盾的特性”,分析,能使議論細致深入,體現(xiàn)出思辨的深度。以真實有力的論據(jù)為基礎,進行嚴密合理的分析,視理而破,層層深入,可以切中肯綮,充分顯露出客觀事物的內(nèi)部聯(lián)系和本質(zhì)特征,使文章的論點立于不敗之地。將論點可能存在的問題、讀者可能產(chǎn)生的疑問,在分析中一一予以論說,使之周到嚴密,無懈可擊。
2、讓學生設一個比喻
比喻是一種形象化的論證方法。用我們熟悉的事物來進行設喻,可以使文章說理具體生動,發(fā)人深省;行文明快活潑,饒有趣味;從而收到文章精煉,內(nèi)容豐富的效果。例如江蘇高考滿分作文《智慧是一間寂寞空屋》,標題就設喻,把“智慧”喻成“空屋”,作者從“寂寞空屋,耐得住寂寞亦拒絕悲涼”,“寂寞空屋,可有形可無形,是一個人此生生命存在的證據(jù)”,“寂寞空屋,給高蹈以平實,給浮華不定的心靈以腳踏實地的依靠”三個層次闡釋了自己所理解的智慧的內(nèi)涵,把智慧闡釋得具體明確,又形象生動,令人深思。
3、讓學生來一個假設
在議論中來一個假設,也可以使得文章別有一番趣味。選擇文中所列舉的一至兩個事例,運用假設推理對其進行分析。運用這種方法,首先必須較完整地引述論據(jù),然后提出形成條件并不存在的假設,“設假為真”,進行推理,并推導出一個與事實完全相反的結(jié)果。這樣的結(jié)果必然錯誤荒謬,從而進一步確立觀點的正確。
例如:廣東高考滿分作文《仰觀宇宙,俯察萬物》“人本為自然的一個部分,然而,工業(yè)文明的興起,斬斷了人與自然間的紐帶。人們得以認識自然,改造自然,這便使人類對自然失卻了敬畏之情,卻添了一份征服自然的野心。試想,若只從天氣預報中認知自然,又何談對藍天白云的珍惜;若只以生物知識概括自然,又何來對花草樹木的珍視與保護?過分依賴科技,卻失卻了對自然的親身感觸,使人類忘記了自己在世界上的身份,于是我們肆無忌憚地破壞自然,制造出霧霾封城,河水重金屬含量超標這樣種種的荒謬事情??萍疾]有讓人與自然更近,相反,它疏遠了人與自然的關系,讓人在自高自大的狂妄之中忘乎所以。因此,唯有讓我們重返自然,親身感受自然,我們才能重拾那份敬畏之心,讓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贝硕斡谩霸囅搿边M行假設,假設人類過分依賴科技,破壞自然的荒謬性,從而更能體現(xiàn)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
4、讓學生找一下原因
很多學生在寫議論文時,僅僅停留在“是什么”的層面,文章平淡無味,淺薄無力。在論證中讓學生學會進行深入剖析,從“為什么”的層面探究一下事實形成的原因,可以體現(xiàn)中學生思考剖析問題的能力,使得文章充滿思考的力度,富有思辨性。
例如:上海高考滿分作文《亦堅亦柔,成就和諧》中“我想,真正洞察了這一道理的人,一定會懂得英國詩人西格里夫?薩松寫下的我‘心有猛虎在細嗅薔薇’的溫存,因為堅強與溫柔是相互融合而非完全對立的存在;一定會明了歌手Hita在《天命風流》中唱出的‘靈秀上眉頭,浩氣存胸口’的灑脫,因為心堅如石或豪情滿懷的人依然需要情感的滋養(yǎng);一定會欣賞詞作者荀夜羽表達的‘擊鼓動遠雷,琵琶脆漣漪’的和諧,因為勇氣與溫柔的契合才是生命最本真的構(gòu)形。所以,要想造就一個和諧的自我,要想活出一世動人的精彩,最重要的,便是讓這方寸之地,亦堅亦柔,亦剛亦讓?!?/p>
這一文段,考生結(jié)合三個實例來剖析出能洞悉“亦堅亦柔,成就和諧”這一道理的內(nèi)在心理原因,形成排比句式。使得論述有深度,且文采不凡。
1-(1):總體描述圖畫:人物/動物/事物+動作+環(huán)境or人物+服裝+表情(一句) 1-(2):圖畫細節(jié)描述(通常一句,有時也可寫兩句)
1-(3):對圖畫中的文字進行翻譯(一句,有時可省略這句)
第2段:圖畫寓意闡釋兼論證(共五句)
2-(1):主題句:點出圖畫寓意 (一句)
2-(2)(3)(4):論證段 (注意:既然前面提出了觀點,隨后就應有相對應的原因/解釋/論證。不要犯考生易犯的有論點無論據(jù)的錯誤) (三句) 論證段的思路:
【內(nèi)容層面】論證的內(nèi)容可以從如下角度選擇其一
a、談背景:即問題或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社會背景
b、擺事實:即已經(jīng)成為普遍社會現(xiàn)象的事實情況
c、駁觀點(欲揚先抑):先擺出與自己觀點對立的他人觀點,隨和在反駁中提出自己觀點(因為欲揚先抑是英文寫作習慣)
d、講原因:即分析問題或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原因,最好給出2-3點 (注:王江濤在書上說“原因”是現(xiàn)在改卷老師最喜歡看到的角度,偶不置可否,大家可以多練練這個角度)e、論后果:即分析問題或現(xiàn)象導致的后果,最好利弊都寫。
f、“象-義”對應(書上寫的是“聯(lián)系現(xiàn)實”,“象-義對應”是我自己發(fā)明的詞,因為“聯(lián)系現(xiàn)實”容易讓我產(chǎn)生歧義):即闡釋圖畫寓意時把圖中每個事物和現(xiàn)實中的象征的涵義對象聯(lián)系起來(例如寫道“圖畫上的花朵象征著現(xiàn)在的少年兒童,溫室象征著家長的溺愛”)備注:書上只列了五大角度,f點是單獨列在后面的,但我認為這一點談的也屬于構(gòu)思上的寫作內(nèi)容層面,所以就一起歸進來了。大家也要重點練習這點,因為只要涉及圖畫闡釋的題都要寫到這個內(nèi)容。
【寫作方法層面】可綜合運用下面的論證方法(我打算每一種方法都積累幾個相應的好句型,最終形成自己的句型模板):
1、因果論證(注意:英文的邏輯是前果后因,和中文剛好相反。從這個意義上說,每一段的首句應是主題句,即“結(jié)果”,后面的論證就是“原因)
2、分類論證:如果在前述的寫作內(nèi)容上選擇了d角度(講原因),則最好在第2段寫兩到三點原因或例證,然后在第3段寫兩點建議,這樣結(jié)構(gòu)更嚴謹。
3、定義法:采用自問自答的設問形式,來引起閱卷者的注意(注:如果要用也最多一次)。例:What is idol worship? Idol worship is usually……
4、解釋法:即換個角度把上一句的意思再說一遍(注:如果要用也最多一次)。例:In other words,……
5、統(tǒng)計或事實:可以虛構(gòu)一些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或調(diào)查結(jié)果,來使文章有理有據(jù)。只要數(shù)據(jù)不夸張,能自圓其說即可。例:According to the recent survey/data/study/statistics by th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 70% of……
6、舉例論證(最常用,不多說了)
7、比較和對比:比較兩者的相同點或者對比兩者不同點
2-(5):小結(jié):將2-(2)(3)(4)三句進行小結(jié),與本段首句呼應。(一句)
一、如何進行準備
1. 了解六級寫作考試大綱的內(nèi)容,評分標準、原則,歷年真題范圍,從而掌握出題原則及規(guī)律;同時,弄清自身在寫作方面存在的問題:詞匯貧乏還是不知如何下手。只有這樣才能有針對性地學習,打好基本功。
2. 了解六級寫作考試選詞要熟悉、簡潔、具體及多樣化;句子要語法規(guī)范,具有一致性,連貫性及多樣性;段落要中心突出,思想上保持一致,內(nèi)容上有連貫性等特點。熟悉各種文體的結(jié)構(gòu)特點,寫作技巧及常用句型、套話等。如論說文的常用開頭法有諺語法、定義法、引用法、提問法、直接法、間接法、故事法、概括法及綜合法;中間段的擴展法有時間、空間、定義、分類、過程、例證、比較與對比及因果法;結(jié)尾段常用方法有重述法、總結(jié)法、提問法、預測法、建議法及名言法等。
3. 了解各種書信及簡歷的結(jié)構(gòu)特點和寫法;熟悉英文摘要及圖表作文的具體要求:如何歸納信息、描述中心內(nèi)容,如何用詞簡潔等。背誦一些常用于論說文中的起、承、轉(zhuǎn)、合結(jié)構(gòu)的詞(組),句型以及各種書信(如求職信、申請信、邀請信、感謝信等)中常用于開頭或結(jié)尾的套話等。勤學多練,熟能生巧。在閱讀范文前可根據(jù)所給作文題目及要求按自己的思路試寫一下,然后與范文對照找出差距,并有意識地背誦一些涉及科技、社會、文化等各個側(cè)面的代表性文章,儲存多種信息,以防寫作時無話可說。平時在閱讀英語文章、報紙以及做模擬題時,要注意積累常用詞匯、表達法及句型,分析文章的構(gòu)思、組織方法,以便在寫作考試時能做到有條不紊,順理成章。
4. 熟悉各種應試技巧:如何識別提綱中的關鍵詞;如何將提綱轉(zhuǎn)化為各段的主題句;如何描述圖表內(nèi)容,提出相關問題并加以分析、說明;如何開頭;如何結(jié)尾等。
二、臨場注意事項
1. 放松情緒,消除恐懼感,必要時可借助深呼吸來緩解緊張的心情。如試卷一、二(作文在試卷2上)同時發(fā)下來,應在做完聽力部分后,迅速地看一下作文題,讓其在大腦中留有一席之地,這樣便于在做詞匯、閱讀時隨時發(fā)現(xiàn)寫作可借用的詞匯、例子、句型等相關內(nèi)容,而不至于在本來較短的寫作時間內(nèi),大腦一片空白,無從下手。
2. 一定要認真審題,弄清文章及各段主題,實現(xiàn)由提綱到主題句的轉(zhuǎn)換。
3. 打草稿:擺事實,理清思路,從易于表達,且論證豐富的觀點入手,不局限于一種看法,一種表達法或一種句式。
4. 寫作時最好分段來寫,各段之間空二至三行,以利于隨時增減或刪改。
5. 字跡要工整,卷面要保持清潔,給判卷人一個好印象。
一、理解題意
關于“傳遞”的理解。“傳遞”的本義是指由一方交給另一方?!皞鬟f”可引申為傳授、傳播、傳承、傳送、傳達、傳告……學生從本義或引申義去展開話題,都應視為題目范圍之內(nèi)。
關于對“傳遞”文題的把握。從“傳遞”的含義看,可以寫“傳”,也可以寫“遞”;從“傳遞”的內(nèi)容看,可以是具體的物件,也可以是抽象的思想、精神、感情,還可以是介于具體與抽象之間的技藝、武藝、經(jīng)驗等;從“傳遞”的次數(shù)看,可以傳一次,也可以傳N次;從“傳遞”的關系看,可以寫傳和接,也可以只寫傳不寫接,還可以只寫接不寫傳;從“傳遞”發(fā)生的原因看,可以寫主觀傳遞,也可以寫客觀傳遞;從“傳遞”的方向看,可以單向地由上往下傳、由前往后傳、由左往右傳,等等;從話題的角度看,寫為什么要“傳遞”(包括“傳遞”的好處、“傳遞”的目的、“傳遞”的原因)。
二、擴充題目
1.添加語素,構(gòu)成語境。
審題時,我們可以通過“添加語素,構(gòu)成語境”的辦法來完成審題,即在所給定的詞語前或后添加詞語或短語,豐滿所給的詞語,來顯示自己要表達的主旨。要盡可能多角度添加,以便自己有篩選的余地。
例如:可以在詞語前面添加一定的內(nèi)容:接力棒的傳遞、信息的傳遞、話語的傳遞、奧運圣火的傳遞、愛心的傳遞、孝心的傳遞、堅韌精神的傳遞、友愛善良傳遞等。
2.多問題目,引向深刻。
為了能使題目豐富起來,考生還可以對題目進行多次質(zhì)疑,從而打開寫作思路,確立深刻、新穎、獨到的主題。如“傳遞”的是什么?為什么要“傳遞”?“傳遞”了怎么樣也可以問怎樣“傳遞”?誰在“傳遞”?……通過多次質(zhì)疑,我們就能找到寫作思路,就能找到自己內(nèi)心真正的感觸所在,也就是你的感悟所在,立意所在。
三、確定選材
1.可以從自然這方面思考。
自然的傳遞是一種新陳代謝的規(guī)律,有的也是充滿人性的繼承;要思考怎樣把二者結(jié)合起來,把有形的物質(zhì)范疇的傳遞提升到無形的精神范疇的傳遞。落花對枝頭花的喃喃細語,傳遞“化作春泥更護花”的使命和責任;燕子南飛,生生不息,代代延續(xù),傳遞著對生命永不停息的追求。
2.可以從社會這方面思考。
放眼社會,公交車上的一個個讓座的身影,傳遞著愛的溫暖;校園里一聲聲響亮的問候,傳遞著學生的精神風貌、校園的教育文化。
3.可以從家庭這方面思考。
放眼家庭,父母的一言一行,則向孩子傳遞著許多潛藏的信心。如:自信、堅強、自立、孝心……
4.可以聚焦歷史。
我們可以穿越時光隧道,把目光聚焦到歷史上,或是把歷史和現(xiàn)實交織起來寫,從一個發(fā)展的過程來看一種精神的傳遞,如“雷鋒精神的傳遞”、“儒道精神的傳遞”、“精神的傳遞”等。無論哪種,都應重點落筆在傳遞的過程,揭示傳遞的意義。
5.讓時事入文。
“文章合為時而著”,沒有時代精神的作文不能算作是好的作文,現(xiàn)實主義永遠是中考的歷史使命,因而命題者也是要“作文合為時而命”,任何脫離現(xiàn)實生活的題目都是不可取的。
總之,在具體的寫作上,可以將文章的切入口變小,心中在題前后添加相關概念,以便化籠統(tǒng)為具體,寫起來就會生動得多,如“愛的傳遞”“微笑的傳遞”“孝的傳遞”“傳遞,在你我心間”等,心中的作文標題最好體現(xiàn)主旨。在立意和構(gòu)思上,可由物而精神,由現(xiàn)象而本質(zhì),總之最后要落到精神、品質(zhì)和文化上來,這樣才能站得高,看得遠,寫得深刻。
四、確定文體和結(jié)構(gòu)
在結(jié)構(gòu)上,可以用同學們比較熟悉的并列加層進的模式,文體上以議論文和議論性散文為首選,也可考慮記敘性散文和書信體構(gòu)思。在行文中,可先由所見,所聞或一些現(xiàn)象引題,然后談開去,把問題引向深入,因為文題是“傳遞”,所以論據(jù)中自然要更多聯(lián)系歷史,在論據(jù)方面可選取幾個生動的歷史畫面,或表現(xiàn)中華民族不屈的探索精神,或表現(xiàn)大國民族“禮”的風范,或表現(xiàn)中華民族傳統(tǒng)的以“和為貴”的理念,還有“尊老愛幼”“天人合一”“謙讓”等,這些都是由古傳遞到今天的中華民族的價值理念,值得我們發(fā)揚和繼承。最后可以強調(diào)沒有“傳遞”就沒有人類文明的今天,更談不上美好未來。
美文列舉:
傳遞
旅途漫漫歸期遠,一封浸濕了淚雨的家書傳遞來平安與祝福。
夢中花落數(shù)十載,一曲深情誦唱的《回家》傳遞來無限愁情與期盼。
海峽對岸,余光中的鄉(xiāng)愁傳遞而來。這夜月明,余光中獨斟一杯濁酒,惆悵了數(shù)十年的思緒,都寄予了明月。他暢飲一瓢雄渾的長江水,摘下一片血紅海棠貼在胸口,看遠山被飄然的白雪覆蓋,擷一枝臘梅,把心中的赤熱傳遞給故鄉(xiāng)……夢還是醒了!他只能老淚縱橫地在高山上遠眺,用痛哭將這份悲愁傳遞,從那一岸,到這一岸……
海峽對岸,洛夫的悲痛與絕望傳遞而來。踏上歸途,馬背上洛夫的琴弦輕響,抑制著內(nèi)心的喜悅與激動。然而就在不遠處,他乍然勒馬,笑容凝結(jié)成苦笑。他茫然伸手,想撫一撫故鄉(xiāng)的泥土,誰知,卻抓回一掌冷露。我踏著這岸的春草花苞,看洛夫身后的背景,一點一點,變成嚴冬。忽然傳來一聲脆響,一顆赤子之心在“禁止越界”的告示牌前被凍裂。他蹲下身去,豎起衣領,獨立過著他火燒的寒冬。不遠處滿山凋零的杜鵑,剩下唯一的一朵,在哭泣。不知是什么無形的墻壁豎立在一灣淺峽,只有這份悲愁,從那一岸,傳遞到這一岸……
學生作文水平提不上去的根本所在點,不是學生缺乏對生活的觀察和體驗,而是不會用文字把它們寫活。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掌握巧妙的寫作方法。
一是抓“觸動點”。 就是抓住觸動自己的一“點”,寫出自己的體驗感受,抓住細節(jié)渲染,把老套的事寫出新意。如鄒韜奮《我的母親》中寫到:“我心里暗自想念著,為著我要穿鞋,累母親深夜工作不休,心上感到說不出的歉疚,又感到坐著陪陪母親,似乎可以減輕些心里的不安。當時一肚子里充滿著這些心事,卻不敢對母親說出一句。”抓住幾處觸動自己的細節(jié)“歉疚”、“不安”、“不敢”,寫出母親為我熬夜時自己不斷變化的心理感受,關愛母親之情溢于言表。生活中類似的事很多,就看你是否能抓住觸動自己的那個點,把自己心情的起伏變化準確地描寫出來。
二是抓“感悟點”。 這樣可以使人物更加典型,使文章內(nèi)容變得更深刻。如雨果《諾曼底號遇難記》:“……面對心慌失措的眾人,他鎮(zhèn)定自若,仿佛不是給人而是在給災難下達命令,就連失事的船舶似乎也聽從他的調(diào)遣……”抓住了哈威爾船長臨危不亂、鎮(zhèn)定自若這一感悟點,使人們從他身上感到了堅定如山般的品格,這種品格在災難面前鎮(zhèn)定了人心,也震撼了讀者。
三是抓“聯(lián)想點”。 軍訓后,學生在作文中描寫了教官與學生分別時的場景:“……分別的那一瞬間,我們從他的眼中看到了戀戀不舍。我們沒有看錯吧?望著他的眼睛,我想起前幾天‘立正’時,有同學亂動,他那種火冒三丈的眼神,使我們有要被‘修理’的大禍臨頭的感覺。現(xiàn)在到底怎么了?我們心里都酸酸的。離開了不是該慶幸嗎?怎么……”抓住“戀戀不舍”的眼神,聯(lián)想到以前“火冒三丈”的眼神,更顯出教官從嚴格要求到依依不舍的感情變化。聯(lián)想描寫時可以抓住一點突出寫,有的學生把人的臉、眼睛、頭發(fā)、衣著全寫出來,反顯 唆而且喧賓奪主,沖淡了文字的感情。有時淋漓盡致地描寫一點,反能更顯真情。
四是抓“想象點”。 想象是一份靈氣,想象是一份智慧。在講評學生作文《成長的煩惱》時,我告訴學生換個角度想象一下會更好。經(jīng)過修改,學生寫出了這樣的句子:“我起身想出去走走,仿佛看見電視在向我招手,電腦的鼠標正在彎著尾巴無聲地邀請我,網(wǎng)球拍也在向我點頭,于是我焦躁地在屋里轉(zhuǎn)來轉(zhuǎn)去……”通過想象,把各種事物對“我”的誘惑力寫得活靈活現(xiàn)。更突出了“我”內(nèi)心抗拒誘惑時的巨大矛盾,把很俗套的事寫出了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