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亚洲一区二区精品_亚洲无码a∨在线视频_国产成人自产拍免费视频_日本a在线免费观看_亚洲国产综合专区在线电影_丰满熟妇人妻无码区_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又高潮的视频_亚洲一区区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人口流動的主要原因及趨勢范文

人口流動的主要原因及趨勢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人口流動的主要原因及趨勢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人口流動的主要原因及趨勢

第1篇:人口流動的主要原因及趨勢范文

Abstract: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haoxing popul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causes a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 and the evolution trends of population migration are forecasted, the research show that long-term population density of Shaoxing city will show a slow growth trend, and the growth rate of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is higher than that of household population. Especially, Yuecheng district and Keqiao district become the major migrants gathering. Meanwhile, we analyze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population and consider the measures such as strengthening coordinate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optimizing the allocation of public resources, and enhancing city services conducive to scientifically control population size and structure,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population and economy.

關鍵詞: 人口流動;空間分布;人口密度;演變趨勢

Key words: population migration;the spatial distribution;population density;the evolution trend

中圖分類號:C92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6)02-0019-03

0 引言

在城鎮(zhèn)化進程中,農村人口開始向中心城市遷移,城市人口的空間格局也隨之發(fā)生變化,并在一定程度上推進了區(qū)域社會經濟發(fā)展。流動人口分布反映了空間上的遷移動態(tài)與遷移規(guī)律,研究其空間格局的演變趨勢,對于引導人口合理布局,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具有現實意義。在這種背景下,我國許多學者對人口空間分布特征、原因、變化趨勢進行了研究,李若建(2003)通過分析廣州流動人口集聚與擴散的特征,發(fā)現職業(yè)結構是影響人口空間分布的重要因素[1]。由于城市能提供“綜合機會”,邊際報酬遞增以及生活質量提高將成為人口流動的拉動因素,人口流動規(guī)模逐年擴大(孫峰華,2006;于濤方,2012;)[2,3]。對于人口流動空間變化的特征,包書月(2012)運用ESDA方法分析了北京的人口空間演變特征,認為北京流動人口具有很強的集聚性并呈逐年分散趨勢[4]。同為大都市的上海,流動人口呈現“西高東低”格局,郊區(qū)人口空間集聚明顯,且其人口分布的演變存在明顯的空間排斥效應(高向東,2013;劉乃全,2015)[5,6]。本文在國內學者研究的基礎上,搜集了紹興六個區(qū)、市、縣的人口統計資料,分析其人口空間分布特征,并試圖揭示人口空間演變規(guī)律及其發(fā)展趨勢。

1 紹興人口空間分布特征及其原因分析

1.1 紹興市人口空間分布現狀特征

1.1.1 各區(qū)域人口數量分布差異較大

紹興市包括六個區(qū)、市、縣,分別為越城區(qū)、柯橋區(qū)、上虞區(qū)、諸暨市、嵊州市、新昌縣,其中越城區(qū)、柯橋區(qū)、上虞區(qū)屬于紹興市區(qū)。從表1來看,在2013年中六個區(qū)域的出生率均在7%以上,最高的是新昌縣,達到了8.15%;死亡率在6%~7.5%內波動。人口自然增長最大的是越城區(qū),達到了1377人,而嵊州市出現了負增長(-207人)。就人口總量而言,越城區(qū)、柯橋區(qū)、上虞區(qū)、諸暨市、嵊州市、新昌縣分別為744647人、642922人、779484人、1046467人、733667人、439415人,人口規(guī)模從大到小排列是諸暨市、上虞區(qū)、越城區(qū)、嵊州市、柯橋區(qū)、新昌縣。紹興市人口總體分布態(tài)勢集中在以越城區(qū)為中心,柯橋區(qū)、上虞區(qū)為的市區(qū)。市區(qū)人口占了總人口的一半左右,諸暨市人口數在六個區(qū)域中排行首位,占據總人數的1/4左右。而新昌縣人口最少,只有43萬多,約占總人數的1/10。由此可見,各個區(qū)域的人口空間分布差異較大。

1.1.2 人口流動較為活躍,人口密度總體呈現北高南低

紹興市人口流動總體上較為頻繁,2013年紹興市六個區(qū)域(越城區(qū)、柯橋區(qū)、上虞區(qū)、諸暨市、嵊州市、新昌縣)流動人口數分別為342932人、858888人、197520人、384664人、90740人、44963人(見表2)。特別是柯橋區(qū)流動人口超過了85萬,占了該區(qū)總人數的57.19%。隨著經濟的不斷發(fā)展,人口流動的規(guī)模逐漸擴大,人口流動的活躍程度顯著提高,人口密度隨之發(fā)生了變化。從表2的統計數據可以看出,2013年紹興市六個區(qū)域人口密度分別為2206、1409、695、619、461、399人/km2,人口密度極不均衡,密度最大的越城區(qū)達到了2206人/km2,而最小的新昌縣僅為399人/km2,人口密度區(qū)域級差達到了1807人/km2。另外根據圖1與表2對照可以得出,紹興市人口密度以越城區(qū)為中心,向不斷降低,明顯呈現出北高南低的特點。

1.2 紹興市人口空間分布格局的原因分析

1.2.1 區(qū)域經濟發(fā)展

就紹興市而言,人口空間分布變化主要源于外來流動人口,而各縣域經濟水平則是影響人口流動走向的重要因素。其中以柯橋區(qū)的經濟發(fā)展最為迅猛,柯橋區(qū)擁有全球最大的紡織品交易中心,輕紡產品銷售額占全國三成,2014年實現生產總值1137.6億元,增長6.3%,財政總收入145.1億元,增長9.4%;在冊流動人口60.87萬人,登記發(fā)證85.59萬人,流動人口總量居全市第一。由此可見,柯橋區(qū)的人口密度僅次于越城區(qū),與其經濟水平密切相關。大量外來人口的涌入,使該區(qū)域人口密度的大幅度增加,并成為區(qū)域經濟發(fā)展的不可替代的支撐力量。經濟越發(fā)達的地區(qū),提供的就業(yè)機會就越多,對流動人口的吸引力較其它地區(qū)也越強。

1.2.2 城市服務功能

相對密集的人口是服務業(yè)發(fā)展的基本條件,豐富的勞動力有利于提升服務業(yè)競爭力;而服務業(yè)又對人口集聚具有不容忽視的作用,是吸納大量勞動力轉移的主要渠道。在六個區(qū)域中,越城區(qū)的工業(yè)型企業(yè)已基本外遷,服務業(yè)呈領先增長的態(tài)勢。根據2014年越城區(qū)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統計公報顯示,第三產業(yè)增加值244.97億元,占GDP比重達75.8%,三產對越城區(qū)GDP增長貢獻率高達83.5%。隨著,第三產業(yè)的支柱作用日趨顯現,越城區(qū)的服務功能也不斷增強,特別是世茂廣場、金帝銀泰城等重點服務業(yè)項目的相繼建成,不但豐富了周邊居民的休閑娛樂生活,而且提升了全區(qū)商貿服務業(yè)的規(guī)模,形成了強大的吸引力。

1.2.3 公共資源配置

公共資源配置同樣影響著人口空間分布,主要表現在教育、醫(yī)療、交通等優(yōu)質資源對人口移動的強大吸引力。從全市范圍來看,紹興市的公共服務資源分布不均衡,區(qū)域、城鄉(xiāng)、群體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以越城區(qū)的基礎教育為例,魯迅小學、北海小學、建工中學、元培中學等名校多集中在老城區(qū),這些學校在師資力量以及教學硬件設施各方面都具有優(yōu)勢,為了孩子享受更好的教育資源,不少家長紛紛購置名校學區(qū)房。盡管,這幾年紹興也在郊區(qū)組建一些名牌小學的分校,然而,分校升學率以及教育綜合質量還有待考證,公眾認可度偏低,進而影響人口空間的分布。

2 紹興人口流動的演變趨勢預測分析

2.1 紹興市人口總量與人口密度預測分析

紹興市戶籍人口總量增長較為緩慢。2005年戶籍人口總數為435.09萬,至2014年底增加至443.04萬,平均每年增長不到0.2%。不過流動人口數量較多,特別是經濟發(fā)達的幾個區(qū),人口密度比較高。下面將紹興市2005-2014年的人口總數以及人口密度數據運用時間序列法進行預測,得到結果如表3所示。

從表3可以看出,紹興戶籍人口數未來增長較為緩慢,但是流動人口增長速度較快。這主要是柯橋、越城區(qū)、諸暨等地經濟發(fā)展速度較快,吸引了大量的流動人口,人口密度隨之逐年增加,由2015年的807人/ km2增到到2020年的912人/ km2。

2.2 紹興市各區(qū)域人口數量與人口密度變化趨勢預測分析

紹興戶籍人口增長速度非常平緩,從2005-2014年紹興各區(qū)、市、縣的人口統計資料中也不難發(fā)現,人口自然增長率非常低,這與我國當前的人口政策有關。下面我們對紹興各區(qū)域的人口運用多重線性回歸方法進行預測,預測結果如表4所示。

從表4中,不難得出,在未來六年中,紹興各區(qū)域人口增長速度極其緩慢,并且分布是不均衡的。越城區(qū)、柯橋區(qū)、上虞區(qū)、嵊州人口數量相差不大,在65萬-80萬之間。諸暨人口總數超過108萬,而新昌不到46萬,只是諸暨總人口數的42.5%。

從人口密度來看,紹興越城區(qū)、柯橋區(qū)人口密度較高。隨著經濟的不斷發(fā)展,流動人口不斷增加,未來這些區(qū)域的人口密度還將持續(xù)增加。我們針對這種增長趨勢,通過擬合曲線進行密度趨勢預測,其結果如表5所示。

從表5可以看出,紹興各個區(qū)域的人口密度未來增長速度逐漸放緩。紹興柯橋區(qū)流動人口的數量逐年增加,但增幅有所下降,人口密度增長速度也有所下降。上虞區(qū)和諸暨市是工業(yè)發(fā)達地區(qū),外來人口流入較多,人口密度增速較快。而嵊州、新昌離中心區(qū)較遠,外來人口流入不多,所以人口密度較低,基本上處于一種穩(wěn)定狀態(tài)??偠灾?,不同區(qū)域的人口密度持續(xù)增長與增長停滯并存,中心地帶幾乎都是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qū)。越城區(qū)、柯橋區(qū)在未來的幾年里,人口密度還將持續(xù)增加。上虞、諸暨、新昌則呈現出“增長-放緩-增長”的態(tài)勢。而嵊州的人口密度表現出“負增長-增長-負增長”的人口密度變化規(guī)律。

3 結論與建議

從紹興市人口流動的空間演變來看,各地區(qū)人口密度呈逐年增長趨勢,但是增速逐漸放緩,其中流動人口的增長速率高于戶籍人口的增長速率。由此可見,大量外來人口的流入是紹興市人口數量不斷增長的主要原因。隨著城鎮(zhèn)化進程的加劇,經濟發(fā)展、城市服務功能、公共資源配置等因素對人口空間分布影響越來越大,為了促進人口與經濟協調發(fā)展以及新型城鎮(zhèn)化建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優(yōu)化公共資源配置,縮小城鄉(xiāng)、區(qū)域、群體之間的差距。尤其是加大對薄弱區(qū)縣在教育、醫(yī)療、基本公共設施等領域的投入,逐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二是,以信息化推動產業(yè)升級,促進區(qū)域均衡發(fā)展。紹興市的產業(yè)大多集中在紡織服裝、裝備制造、醫(yī)藥化工等傳統行業(yè)。在新常態(tài)下,區(qū)域經濟發(fā)展要以信息技術突破口,把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元素植入到傳統產業(yè),實現傳統產業(yè)與信息化的融合。三是,發(fā)展金融、物流、信息、商貿等服務業(yè),創(chuàng)造更多就業(yè)崗位。中心城區(qū)要加快工業(yè)型企業(yè)向郊區(qū)的轉移,通過現代服務業(yè),發(fā)揮中心城區(qū)的凝聚力和輻射力,改善居民生活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1]李若建.廣州市外來人口的空間分布分析[J].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3):73-80.

[2]孫峰華,李世泰,楊愛榮,黃麗萍.2005年中國流動人口分布的空間格局及其對區(qū)域經濟發(fā)展的影響[J].經濟地理,2006(11):974-977.

[3]于濤方.中國城市人口流動增長的空間類型及影響因素[J]. 中國人口科學,2012(4):47-58.

[4]包書月,張寶秀.北京市流動人口空間分布特征及變化趨勢研究[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4):74-78.

第2篇:人口流動的主要原因及趨勢范文

一、引言

自2000年中國開始步入人口老齡化社會來,經過十幾年的發(fā)展,到現在已經進入到快速人口老齡化階段。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的數據,2016年末,中國65周歲及以上的人口數達到15003萬人,占總人口比重10.8%,比2000年提高了3.8個百分點。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的深化,其帶來的影響將更加廣泛、突出以及深遠,不僅會加重全社會的養(yǎng)老負擔,而且會通過影響生產格局對整體經濟的持續(xù)健康發(fā)展產生重大影響[1]。特別是近年來中國的發(fā)展進入經濟轉型與結構調整期,為應對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影響,深入探究中國區(qū)域人口老齡化與經濟增長的關系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從總體上看,中國的人口老齡化是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而逐步深化的,經濟增長與人口老齡化呈現高度的線性正相關性,相關系數達到0.99。但從截面上看,2014年中國各省份的經濟增長與人口老齡化并沒有表現出這種簡單的線性關系,呈現出的相關性較弱,相關系數只有0.24,也沒有表現出某種非線性的規(guī)律性,經濟增長快速的省份老齡化程度并不高,反而一些經濟增長相對緩慢的省份老齡化程度更高。2014年,上海的實際人均GDP最高,達到93289.96元① ,其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為9.68%,全國排名第12名;重慶的老齡化率最高,達到14.12%,但其實際人均GDP只有33537.35元。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看似相對矛盾的現象?難道是因為經濟增長與區(qū)域人口老齡化的關系并不是簡單的線性相關,它們之間還有著更深層次的復雜關系,有待進一步深入分析?

要理解這種整體與局部表現不一致的現象,就必須考慮中國各省份之間存在的大量人口流動。人口流動不僅直接影響各省份老年人口的比重,而且會對各省份經濟的發(fā)展產生重要影響[4]。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數據,2010年末,中國流動人口數達2.21億人,其中跨省流動人口數0.86億人;在跨省流動人口中,0-14歲人口數達705.72萬人,占總流動人口比重8.22%,65歲及以上人口數達113.34萬人,占總流動人口比重1.32%。到2015年末,全國流動人口已高達2.47億人。如此多的人口流動,特別是跨省流動,必然會對各省份的人口結構、勞動力供給和經濟發(fā)展等方面產生重要影響,使得老齡化與經濟增長的關系更加復雜化。因此,從人口流動的視角分析其對人口老齡化、經濟增長的影響,探究中國區(qū)域人口老齡化與經濟增長的內在關系,對國家相關政策的制定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

二、省際人口流動對人口老齡化的影響

根據近兩次人口普查數據發(fā)現,中國人口老齡化的格局發(fā)生顯著的變化,各省份的人口老齡化率均出現不同程度的變化,詳見國家統計局。2000年,老齡化率高的省份主要在東部地區(qū),中部地區(qū)的老齡化率緊隨其后,西部地區(qū)的老齡化率最低,即人口老齡化程度呈現東中西部依次遞減的梯次分布。到2010年,西部地?^的老齡化率迅速提高,重慶(11.72%)、四川(10.95%)分別位于第一、第二,東部地區(qū)的老齡化率的增長放緩,上海(10.13%)甚至出現降低,中部地區(qū)的老齡化率平穩(wěn)上升,即人口老齡化程度呈現西部崛起、東部回緩的分布。2014年,西部地區(qū)的老齡化率進一步提高,東部地區(qū)的老齡化率的增長進一步回落,中部地區(qū)的老齡化率進一步平穩(wěn)提升,即人口老齡化程度呈現與2010年保持相近的分布。為什么中國人口老齡化的格局會發(fā)生如此顯著的變化?這主要是因為影響各省份人口老齡化的因素發(fā)生了變化――人口進行跨省流動。由于大量省際流動人口的存在,使得各省份的人口老齡化不再按原來的趨勢發(fā)展,改變了區(qū)域人口老齡化的分布特征。

從省際流動人口的規(guī)模上看,2000年跨省流動人口數為4241.86萬人,占年末總人口數比重3.41%,2010年跨省流動人口數為8587.63萬人,占年末總人口比重6.44%,十年間跨省流動人口的規(guī)模增長了約2倍,比重上升了3.03個百分點。分省份來看,除山西和云南外,各省份的凈流入率2010年的絕對值均大于2000年的絕對值,其中兩次人口普查凈流入率的絕對值都是最大的上海2010年的凈流入率達到37.91%。而山西與云南的凈流入率絕對值沒有增加,主要是因為它們由人口凈流入省變成了凈流出省。因此,省際流動人口的規(guī)模在逐年增大,各省份間人口流動越來越頻繁,其影響程度也在逐步加大,省際流動人口的增長必然對各省份的人口老齡化產生越來越重要的影響。

從省際流動人口的流動區(qū)域上看,2000年到2010年大部分各省份凈流入率的正負方向保持不變,只有山西和云南的凈流入率由正號轉變?yōu)樨撎?。人口凈流入的省份主要在東部地區(qū),2010年凈流入率①較大的依次是上海(37.91%)、北京(34.52%)、天津(21.01%)、廣東(19.76%)、浙江(18.32%),這五省份的凈流入率在2000年也是名列前茅。人口凈流出的省份主要在中西部地區(qū),2010年凈流出率②較大的依次是安徽(14.97%)、江西(11.64%)、湖南(9.90%)、四川(9.67%)、貴州(9.45%)、重慶(8.88%),這些省份的凈流出率在2000年也都較大。因此,省際流動人口主要從中西部地區(qū)流出,流入東部地區(qū),大量的流入人口使得東部地區(qū)的老齡化率的增長放緩,而大量的流出人口使得中西部地區(qū)的老齡化率的上升加快,改變各地區(qū)人口老齡化的發(fā)展趨勢。

從省際流動人口的年齡結構上看,2010年14-64歲人口數達7768.57萬人,占總流動人口比重90.46%,其中超過1000萬人的四組分別是20-24歲(19.43%)、25-29歲(15.04%)、30-34歲(12.56%)、35-39歲(12.82%)③,而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只有1.32%。因此,省際流動人口的年齡結構輕,跨省流動的絕大多數是勞動力人口,年輕人口比重高,老年人口比重非常低,大量的勞動力人口跨省流入通過增加東部地區(qū)的常住人口數從而降低流入地的老齡化率增長,大量的勞動力跨省流出通過減少中西部地區(qū)的常住人口數從而加快流出地的老齡化率增長,使得各地區(qū)人口老齡化的發(fā)展受到極大的影響。

三、區(qū)域人口老齡化與經濟增長的關系

若沒有省際人口流動,各省份的經濟增長與人口老齡化的關系也將呈現簡單的線性相關,但實際上各省份的經濟增長不同步導致人口進行跨省流動,改變了各省份的人口結構,使得經濟增長與區(qū)域人口老齡化的關系復雜化。參照宋?。?006)、張航空(2015)的分類方法,根據各省份2000、2010年的人口凈流入率的數值,可以把31個省份分為三類地區(qū):凈流入區(qū)、凈流出區(qū)和零流動區(qū),如表1所示。凈流入區(qū)是指人口凈流入率為正的省份,包含14個省份;凈流出區(qū)是指人口凈流入率為負的省份,包含15個省份;零流動區(qū)是指人口相對流動較少的地區(qū),只包含2個省份。接下來分別分析各類區(qū)域的人口老齡化與經濟增長的關系。

(一)省際流動人口零流動區(qū)

省際流動人口零流動區(qū)只包括山西和云南兩省,把它們歸于零流動區(qū)主要是因為2010年其凈流入率的絕對值最小,2000年的值也相對較小,其次是因為其凈流入率由2000年正值轉變?yōu)?010年負值。在省際流動人口零流動區(qū),由于省際流動人口較少,可以近似忽略省際流動人口對零流動區(qū)的人口老齡化與經濟增長關系產生的影響,即認為省際流動人口對零流動區(qū)的人口老齡化與經濟增長關系不產生影響。由于不存在省際流動人口,零流動區(qū)的人口老齡化與經濟增長關系可以作為其他兩類區(qū)域的人口老齡化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基準,通過對比其他兩類區(qū)域與零流動區(qū)的差別,考察省際流動人口的流入與流出分別對人口老齡化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影響。

首先收集山西、云南1990-2014年的數據,所有數據均來源于歷年《中國統計年鑒》,人口老齡化率用65周歲及以上人口比重表示,經濟增長用實際人均GDP表示(2000=100),其他省份的數據收集也同樣如此。基于數據對人口老齡化與經濟增長的關系進行計量估計,經豪斯曼檢驗發(fā)現F統計量為11.5530,P值為0.0007,故選擇固定效應模型,得到如下的估計方程:

在估計方程式(1)中,LnPGDP表示實際人均GDP的對數,OLD表示人口老齡化率。式(1)表明,老年人口比重與實際人均GDP對數的關系是顯著的,且呈正相關關系。判定系數為0.8855,表明人口老齡化對經濟增長的解釋程度是較高的。常數項的T值也較大,通過1%置信水平的顯著性檢驗。因此,在省際流動人口零流動區(qū),人口老齡化與經濟增長呈顯著的對數線性關系。

(二)省際流動人口凈流入區(qū)

省際流動人口凈流入區(qū)包括東部大部分省份、中部的內蒙古和西部4省份,它們都是人口凈流入率為正且2010年的值至少大于1%的省份。在省際流動人口凈流入區(qū),由于大量以勞動力為主的省外人口的流入,造成當地省份常住人口總數得到顯著增加,而老年人口只增加了非常少的一部分,?畝?減緩該區(qū)域內各省份的人口老齡化率的增長。人口凈流入率越大,對當地省份的人口老齡化率產生的影響越大,有的省份甚至導致其人口老齡化率出現不升反降的現象。那什么時候人口老齡化會出現下降呢?

在收集省際流動人口凈流入區(qū)14省份數據的基礎上,基于數據對人口老齡化與經濟增長的關系進行計量估計,經豪斯曼檢驗發(fā)現F統計量為10.0337,P值為0.0015,故選擇固定效應模型,得到如下的估計方程:

估計方程式(2)表明,人口老齡化率對數與實際人均GDP對數的關系是顯著的,且呈正相關關系。判定系數為0.6673,表明人口老齡化對經濟增長的解釋程度是相對較高的。但比式(1)的判定系數要小,說明省際流動人口凈流入區(qū)的人口老齡化與經濟增長的關系的擬合程度不及省際流動人口零流動區(qū)的這兩者的擬合程度。但是,由于本文進行計量經濟分析的目的是為了探究人口老齡化與經濟增長的關系,判定系數的大小并不是很重要。因此,在省際流動人口凈流入區(qū),人口老齡化與經濟增長呈顯著的雙對數關系。

(三)省際流動人口凈流出區(qū)

省際流動人口凈流出區(qū)包含東部的河北與山東、中西部的大部分省份,它們都是人口凈流入率為負且2010年的絕對值大于1%的省份。在省際流動人口凈流出區(qū),由于大量以勞動力為主體的人口從該區(qū)域流出,不僅使得當地省份常住人口總數的增長緩慢,更重要的是造成該區(qū)域內各省份的人口結構呈現中老年人口比重偏高的傾向,從而加速各省份的人口老齡化程度的深化。人口凈流出率越大,對該省份的人口老齡化率產生的影響越大,不少省份表現出人口老齡化率快速上升的現象。

在收集省際流動人口凈流出區(qū)15省份數據的基礎上,基于數據對人口老齡化與經濟增長的關系進行計量估計,經豪斯曼檢驗發(fā)現F統計量為18.5706,P值為0.0000,故選擇固定效應模型,得到如下的估計方程:

估計方程式(3)表明,人口老齡化率與實際人均GDP對數的關系是顯著的,且呈正相關關系。判定系數為0.8900,表明人口老齡化對經濟增長的解釋程度是較高的。比式(1)的判定系數要大,常數項和人口老齡化率的系數的T值也都比式(1)較大,說明省際流動人口凈流出區(qū)的人口老齡化與經濟增長的關系的擬合程度要高于省際流動人口零流動區(qū)的這兩者的擬合程度。因此,在省際流動人口凈流入區(qū),人口老齡化與經濟增長也呈顯著的對數線性關系。

四、結論

本文從人口流動的視角試圖探究中國區(qū)域人口老齡化與經濟增長的關系,分析兩者的關系在中國總體上與在分省市上表現出不一致的原因,主要有以下結論:

(一)由于大量省際流動人口的存在,各省份的人口老齡化均出現不同程度的變化,從而深化區(qū)域人口老齡化與經濟增長的關系。省際流動人口不僅在規(guī)模上逐年增大,而且在年齡結構上也以勞動力為主體,從中西部地區(qū)流入東部地區(qū),減緩東部地區(qū)的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增長,加快中西部地區(qū)人口老齡化的上升,改變了各省份的人口老齡化發(fā)展趨勢。

(二)省際人口大量流動的主要原因是務工經商。省際人口的流動,不僅解決人口凈流出區(qū)的剩余勞動力問題,還為人口凈流入區(qū)提供其所需的勞動力,實現勞動力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促進各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數據分析也表明人口凈流入率與實際人均GDP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

第3篇:人口流動的主要原因及趨勢范文

高技能勞動者向教育水平更高的城市集聚是城市發(fā)展的原動力。一個城市的平均受教育程度越高,勞動者獲得的學習機會就越多,其勞動生產率和工資的增長就越快,大城市正是因為這種“人力資本外部性”而成為國家競爭力的引擎。改革開放以來的幾輪人口普查數據均顯示,一開始大學生比例高的城市,后面大學生比例增長更快。

收入和就業(yè)機會是吸收勞動力集聚大城市的一個主要原因。此外,獲取公共服務也是吸引勞動力流入的因素。夏怡然和我最近的一項研究證實,公共服務對勞動力流動的影響小于工資和就業(yè)對勞動力流動的影響。因此,即使公共服務在不同城市間的均等化能夠促使人口的空間分布適度分散,仍無法改變勞動力向大城市集聚的大趨勢。

在高技能者向大城市集聚的過程中,也將帶來大量低技能勞動力的需求,這種現象是因為高技能者和低技能者之間存在互補性。高虹、佐藤宏和我的另一項研究發(fā)現,人們在大城市更有機會找到工作,高技能者和低技能者都在城市人口的規(guī)模效應中獲益。因此,限制城市人口增長,特別是低技能勞動力的流入,對效率與公平均無益處。 現有制度要調整

在市場經濟下,人們通過勞動力流動來最大程度地獲取教育投資回報。當前中國城市的教育回報顯著高于農村的教育回報,具有更高平均教育水平的大城市的教育回報顯著高于教育水平較低的小城市的教育回報。因此,勞動力向城市的集聚是經濟力量使然。

但當前中國存在的戶籍制度和分權的財政制度扭曲了勞動力在城鄉(xiāng)間和地區(qū)間的配置。邢春冰的研究顯示,全國的教育回報率出現明顯的區(qū)域差異化,高等教育回報率也是城鄉(xiāng)有別、區(qū)域有差。各城市間教育回報的巨大差異性意味著高技能勞動力的跨區(qū)域流動不能充分地對區(qū)域間的需求差異作出反應。

戶籍制度看上去是在保護大城市,實際上卻可能傷害大城市。由于不同的技能勞動力之間存在生產和生活中的互補性,限制低技能勞動力的進入會引起這部分勞動力的短缺,再體現為這部分勞動力的價格上漲,進一步地影響企業(yè)的生產成本、城市的生活質量和國際競爭力。梁文泉和我的研究證實,大城市的戶籍制度會削弱高、低技能者間的互補性,不利于提高大城市企業(yè)的生產率。

另一方面,在勞動力已經大規(guī)??绲貐^(qū)流動的情況下,各級政府作為人力資本投資主體不適應人力資本跨地區(qū)配置帶來的挑戰(zhàn)。人才通過接受高等教育而積累的人力資本在就業(yè)地產生回報和人力資本外部性,地方政府本應該鼓勵受高等教育者在本地落戶。當前我國一些特大城市對大學生落戶也多加限制,顯然不利于高技能人才的創(chuàng)新和創(chuàng)業(yè)。

與此同時,大量低技能勞動力從鄉(xiāng)鎮(zhèn)轉向城市、內陸轉向沿海,成為制造業(yè)和服務業(yè)的主力軍。低技能勞動力在家鄉(xiāng)接受的中小學教育形成的人力資本在城里和沿海地區(qū)產生回報,而我國現行的基礎教育經費主要是由縣和鄉(xiāng)兩級政府負擔,就相當于老家培訓他鄉(xiāng)獲益。這樣,人口流出地政府就缺乏激勵進行教育投入。而在勞動力流入城市,地方政府不僅不愿意為流入的低技能者增加教育投入,反而在教育上歧視農民工隨遷子女,阻礙勞動力流入。何其荒謬。

共創(chuàng)多贏之策

中國經濟能不能持續(xù)增長,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關鍵在于當前及未來潛在的跨地區(qū)移民群體是不是獲得了足夠的人力資本投資及回報?,F在農村的6000多萬留守兒童和在城市的3000多萬隨遷兒童都是未來的勞動供給,他們的未來,也是國家的未來,不容忽視。

第一,中央政府應加大對于基礎教育的投入,實現基礎教育資源可隨人口流動而攜帶,促進人口流入地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中央財政應統一劃撥各地基礎教育經費,各地的基礎教育經費、校舍、配備教師數等教育資源應按照常住人口中的適齡兒童數量統一劃撥,考慮到教育的規(guī)模經濟效應,人口密度低的地區(qū)應適當增加人均經費。

針對勞動力已經大量跨地區(qū)流動,農村存在大量留守兒童的現實,中央政府應加大對人口流出地的教育轉移支付力度,并盡快實現教育資源可跨地區(qū)攜帶。在人口流入地,應以憲法和義務教育法為依據,推進流動人口子女在其父母就業(yè)地享受當地的教育資源。在特大城市,由于各區(qū)縣的經濟規(guī)模和財政狀況不同,應加強市財政對各區(qū)縣教育資源的統籌配置,實現市域內中心城區(qū)和郊區(qū)教育資源的均衡分配。

第二,通過多種渠道,增加教育資源總量,促進流動人口子女在父母工作地平等就學。減少教育資源供求矛盾的正確做法是增加供給,而不是減少需求。在資金籌措上,采取移民自付一部分,現有學校吸納一部分,中央財政轉移和地方財政增量投入支持一部分,社會其他渠道籌措一部分,共同增加教育資源總量。其中,中央的教育財政轉移支付應與城市吸納的外來人口數量掛鉤,在教育資源的配置上,向大型居住區(qū)和外來人口導入區(qū)傾斜。

在供給方式上,降低辦學的進入門檻,設置合理的辦學標準,讓各種資金、各種投資主體提供差別化、多層次的教育服務,借助市場的力量滿足不同孩子的不同需求。只要學校容納能力允許,對于有入學需求的孩子,除了居住證、繳納社會保障和按居住地就近入學之外,不應采取其他限制性條件。

第三,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實現流動人口的安居樂業(yè),促進其人力資本投資。中國當前戶籍制度改革的方向無法適應人口向大城市和特大城市集聚的現實,為此戶籍制度改革應加快進度,降低門檻,以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為突破口。為此,對于已經長期在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工作的外來常住人口,除就業(yè)與社會保障繳納狀況,應取消所有其他落戶限制。特別地,應對已經在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工作的大學畢業(yè)生縮短其落戶的工作年限要求。與此同時,當下盛行的教育水平和技術職稱門檻不應繼續(xù)作為落戶標準,促進低技能勞動力在就業(yè)所在地落戶和融入社會。

第4篇:人口流動的主要原因及趨勢范文

中圖分類號:F062.9 文獻標識碼:A

內容摘要:本文在分析城市化進程與產業(yè)結構演變規(guī)律基礎上,結合寧夏城市化發(fā)展與產業(yè)結構變動的過程及現狀,運用2000年至2010年寧夏的相關數據對城市化發(fā)展與產業(yè)結構變動的相關性進行分析,進而建立回歸分析模型,對寧夏產業(yè)結構變動對城市化的影響進行實證分析,針對寧夏城市化發(fā)展與產業(yè)結構演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城市化 產業(yè)結構 相關性分析

寧夏地處中國西北部的黃河上游地區(qū),是我國回族聚居區(qū),屬于經濟欠發(fā)達地區(qū)。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實施西部大開發(fā)戰(zhàn)略以來,寧夏經濟社會取得了快速而又全面的發(fā)展,經濟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城市化建設穩(wěn)步推進,產業(yè)結構不斷趨于合理,為寧夏實現跨越式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產業(yè)結構演進的過程伴隨著勞動力在不同產業(yè)間的流動,勞動力由農業(yè)向非農產業(yè)流動的過程就是城市化的主要表現形式。產業(yè)結構演進推動了城市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城市化發(fā)展又促進了產業(yè)結構進一步調整與優(yōu)化,城市化與產業(yè)結構變動相互影響,相互促進。本文重點研究寧夏產業(yè)結構變動對城市化發(fā)展的影響。

城市化發(fā)展與產業(yè)結構演變

(一)城市化與產業(yè)結構演變規(guī)律

城市化是由傳統的農業(yè)社會向現代社會發(fā)展的自然歷史過程。它表現為人口向城市集中、城市數量的增加、規(guī)模的擴大以及城市現代化水平的提高(孫久文、葉裕民,2010)。表示城市化水平的指標通常有非農產業(yè)產值比重、非農業(yè)人口比重、城鎮(zhèn)人口比重等。本文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指標為城鎮(zhèn)人口比重,城鎮(zhèn)人口是指居住在城鎮(zhèn)范圍內的全部常住人口。

城市化與經濟社會發(fā)展過程互為促進,并隨著社會經濟發(fā)展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大部分學者認為隨著社會經濟發(fā)展水平的提高,城市化進程按城市化水平由低到高可以劃分為三個不同的階段:起步階段:區(qū)域經濟發(fā)展處于工業(yè)化前期,城市化進程緩慢,城市化水平在30%以下;發(fā)展階段:隨著區(qū)域經濟發(fā)展進入工業(yè)化中期階段,工業(yè)化進程迅速加快,城市化速度明顯加快,城市化水平由30%上升到60%;成熟階段:區(qū)域經濟發(fā)展到工業(yè)化后期,城市化進程的速度開始減緩,城市化水平最終大體穩(wěn)定在70%-80%(孫久文、葉裕民,2010)。

根據世界發(fā)達國家產業(yè)結構演變的一般規(guī)律,按三次產業(yè)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大小的順序,可以將產業(yè)結構的演變過程大致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為“一、二、三”;第二階段為“二、一、三”;第三階段為“二、三、一”;第四階段為“三、二、一”(李悅、李平、孔令丞,2008)??梢姡麄€產業(yè)結構演變的過程是第一產業(yè)產值比重不斷減少,第二產業(yè)和第三產業(yè)產值比重順次增加的過程。

隨著區(qū)域經濟的發(fā)展,勞動力首先由第一產業(yè)向第二產業(yè)轉移;當經濟發(fā)展水平進一步提高時,勞動力便向第三產業(yè)轉移。勞動力在三次產業(yè)間的分布狀況是:第一產業(yè)將減少,第二產業(yè)和第三產業(yè)將增加。勞動力在不同產業(yè)間流動的原因在于不同產業(yè)間收入水平的相對差異(李悅、李平、孔令丞,2008)。這一研究成果就是從勞動力產業(yè)間轉移角度解釋產業(yè)結構演變規(guī)律的著名理論—“配第-克拉克定理”。

產業(yè)結構由“一、二、三”向“三、二、一”的轉變是三次產業(yè)發(fā)展的基本趨勢。這種趨勢一方面反映在三次產業(yè)產值的變化上,另一方面反映在勞動力就業(yè)結構的變化上(李悅、李平、孔令丞,2008)。

(二)產業(yè)結構變動對城市化發(fā)展的影響

城市化的實質是由生產力變革所引起的人口和其他經濟要素由農村向城市轉移的過程。它表現在生產方式上,就是產業(yè)結構的大規(guī)模調整,即農業(yè)剩余勞動力向各非農產業(yè)部門轉移,而產業(yè)結構的變動必然引起城市化的發(fā)展。在產業(yè)結構變動過程中,各產業(yè)的附加值也在發(fā)生變化,勞動力會對各產業(yè)的預期收益率進行比較,由附加值低的產業(yè)部門向附加值高的產業(yè)部門轉移。勞動力脫離了農業(yè),轉移到工業(yè)和服務業(yè)中,在產業(yè)結構變動過程中,第二產業(yè)和第三產業(yè)的快速發(fā)展會使城市的生活質量有所提高,進而吸引大量人口向城市遷移,這一產業(yè)結構變動過程促進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梢姡a業(yè)結構演進是城市化發(fā)展的前提、動力和基礎。

寧夏城市化發(fā)展進程及現狀

寧夏城市化進程是一個曲折復雜的過程(見圖1)。1953年,寧夏城市化水平為8%,1982年上升到14.3%。30年間城市化水平只提高了6.3個百分點,平均每年僅增長0.21個百分點,城市化速度保持在一個極低水平。主要原因是受到國家政策的限制,國家實施嚴格的戶籍管理制度,禁止農村人口向城市流動。改革開放后,隨著戶籍制度等一系列城鄉(xiāng)間壁壘的逐步打破,寧夏城市化速度加快。

2000年以來,隨著西部大開發(fā)戰(zhàn)略的實施,寧夏抓住發(fā)展機遇,適時提出各種促進城市化發(fā)展的戰(zhàn)略和目標,城市化進程明顯加快。2002年,寧夏提出中心城市帶動戰(zhàn)略,壯大中心城市銀川的城市規(guī)模,大力推進城市化進程;2005年,提出以銀川等中心城市帶動區(qū)域經濟發(fā)展,建設沿黃城市帶,帶動整個寧夏區(qū)域經濟健康發(fā)展;2007年,又正式提出了打造“黃河金岸”的宏偉目標,這一切都有利于推動和加快城市化進程。截至2011年末,全區(qū)常住人口639.45萬人。其中,城鎮(zhèn)人口318.55萬人,城市化水平達到49.8%。2000年以來,城市化年平均發(fā)展速度達到1.57%,這一階段城市化速度明顯加快,城市基礎設施不斷健全,城市生活質量不斷提高,寧夏城市化進程步入快速、平穩(wěn)而又全面的發(fā)展階段,城市化成為促進全區(qū)經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的主要動力。

第5篇:人口流動的主要原因及趨勢范文

我國區(qū)域經濟發(fā)展長期都存在著不平衡,農村剩余勞動力總規(guī)模很大,東部地區(qū)經濟發(fā)達,中西部地區(qū)的發(fā)展水平遠遠落后于東部的經濟發(fā)展水平,而且中西部的農業(yè)剩余勞動力比率遠遠高于東部地區(qū),中西部的勞動力為了獲得更好的發(fā)展機會及收入水平,大量自發(fā)的流入東部地區(qū),生產要素在各地之間流動,改變了生產要素占有水平不平衡的狀況,促進了東部地區(qū)經濟的增長。地區(qū)性的勞動力流動在客觀上加劇了我國東西部經濟發(fā)展的不平衡程度,但同時也有助于城鄉(xiāng)差距的縮小,是造成地區(qū)之間的工資收入增長呈收斂趨勢的主要原因。

二、利用勞動力流動促進經濟增長

1.優(yōu)化產業(yè)結構

勞動力歸根結底是趨向于流動到收入較高、發(fā)展較快的部門或地區(qū),所以,引導勞動力有序流動的核心,就是要創(chuàng)造條件,使勞動力流動符合經濟發(fā)展的需要,有利于社會經濟的整體發(fā)展。為達到這一目的,有必要強調優(yōu)化產業(yè)結構,產業(yè)結構是影響經濟發(fā)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必須在充分利用現有的農村勞動力、注重農業(yè)基礎的同時,大力發(fā)展工業(yè)和服務業(yè),保證經濟持續(xù)、快速、健康發(fā)展。

2.加強對流動勞動力的教育培訓

大量的流動人口受教育的水平低下,無法適應產業(yè)結構升級,職業(yè)技術教育應該為勞動力流動提供支持,為此,我國政府應該加大對人力資源的投資,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和思想政治教育,重視農村基礎教育,優(yōu)化農村教育體系,強化農村職業(yè)教育,加強城鄉(xiāng)職業(yè)教育的統籌,發(fā)展新形式的職業(yè)教育與培訓,使勞動者具有自主保護自我合法權益的意識,提高農村勞動力的科學文化素質及其專業(yè)的職業(yè)技能水平,發(fā)揮社區(qū)在勞動力教育和培訓中的作用,共同服務于農村勞動力的流動,增強農村流動勞動力的市場競爭力,推動經濟的增長。

3.完善勞動力市場的制度

第6篇:人口流動的主要原因及趨勢范文

[關鍵詞]重慶;人口分布;產業(yè)結構

一、重慶市主城區(qū)的行政區(qū)劃

根據重慶市行政區(qū)劃設置,重慶市區(qū)劃分為渝中區(qū)、大渡口區(qū)、江北區(qū)、沙坪壩區(qū)、九龍坡區(qū)、南岸區(qū)、北碚區(qū)、渝北區(qū)、巴南區(qū)九個區(qū), 歷年來該市城區(qū)人口變化呈現以下特點

第一,在經濟得以良性運行和西部大開發(fā)的背景下,重慶城區(qū)的城鎮(zhèn)化率逐步提高,核心六區(qū)之外的北碚、渝北、巴南三區(qū)的產業(yè)結構得到很大提升,分別從2000年的53.07%、41.11%、49.70%上升到71.24%、66.44%、69.39%,城市化進程迅速。

第二,人口流動符合“毛細血管”理論,但人們?yōu)榱烁咂肺坏奈镔|生活等其他因素,都有向經濟發(fā)達地方流動的趨勢。反映在重慶則是市中心渝中區(qū)人口密度越來越高,核心六區(qū)之外的其他幾區(qū)人口也日趨密集,同時,盡管北碚、渝北、巴南三區(qū)城市化效果顯著,但由于經濟發(fā)展水平與其他各區(qū)還有較大差距,人們自發(fā)選擇社會經濟發(fā)展水平更高的主城其他各區(qū)流動。

第三,流向轄區(qū)外省市的人口規(guī)模有增加的趨勢,由于人口慣性的影響,各區(qū)人口應該呈持續(xù)上升勢頭,而根據上述數據卻顯示,2008年重慶市區(qū)總人口較之2000年少近12萬人,對這一反?,F象的唯一合理的解釋只能是人口外流。據重慶市統計局公布數據, 2000―2006年間,2000年全市流出人口為396.82萬人,到2006年增加到680.61萬人,增長了71.5%。

二、人口分布

城市各功能區(qū)的人口分布狀況是反映該區(qū)經濟發(fā)展水平、產業(yè)結構水平的重要指標,一般而言,人口密度高的地區(qū)比人口密度低的地區(qū)經濟發(fā)展水平程度要高,結合全國第五次普查數據、第二次人口單位基本普查資料和重慶市政府公布統計年鑒的有關數據,計算各區(qū)的人口密度、人口分布重心等指標,進一步分析各區(qū)的人口分布狀況。

第一,主城各區(qū)的人口密度。人口密度是衡量人口分布最一般的指標之一,人口密度的計算是以人口總量作分子,以該人口總量所對應的區(qū)域面積作為計算而來,各功能區(qū)的人口密度(見表1-1),表中準確的反映了了重慶各區(qū)的狀況,其一,重慶市的核心功能區(qū)是渝中區(qū),渝中區(qū)的人口密度遠高于其他各區(qū),根據2008年公布數據計算為32 345人/平方公里,而實際上,渝中區(qū)正是重慶的政治、經濟、涉外交流中心,較高的經濟發(fā)展水平;大渡口、江北、沙坪壩、九龍坡、南岸五區(qū)人口密度均在2 000~3 000,這五區(qū)經濟發(fā)展水平基本上處于同一層次;在重慶城市整體規(guī)劃中,北碚、渝北、巴南三區(qū)作為重慶城郊接合部,人口密度不升反降,主要原因受經濟原因刺激,大量原本從事低端產業(yè)的農民等勞動者,向經濟發(fā)展水平較高的其他各區(qū)或者外省市流動,因而,導致人口密度降低;從城市構造角度看,重慶各區(qū)的分布完全符合同心圓地帶構造,按照美國城市社會學家拜杰斯(burgress.E.W)的同心圓構造理論城市的不斷發(fā)展,表現為由城市核心區(qū)逐漸向外擴散,擴散過程中人口密度逐漸降低,產業(yè)結構也越低。表中數據說明重慶城區(qū)正是以渝中區(qū)為“圓心”向外發(fā)散的過程,最內層為渝中區(qū),中間是大渡口、江北、沙坪壩、九龍坡、南岸五區(qū)組成的圓環(huán),最外層是北碚、渝北、巴南三區(qū),由內至外,人口密度、經濟發(fā)展水平、產業(yè)結構依次降低。

第二,城區(qū)的人口重心。人口分布是假設一個地區(qū)為質地均勻的平面,區(qū)內每個居民的重量均相等的條件下,人口分布在該地區(qū)空間平面上力矩達到平衡的一點,然后求出人口重心位置地理坐標,人口重心位置一般用經緯度表示。以上述理論為前提,結合有關數據,便可分別計算出各年人口重心地理坐標(如表1-2所示),通過地理坐標找出具體地理位置,可知重慶城區(qū)人口分布重心位于江北區(qū)松龍賓館華新店西南方向400余米處,盡管近年來人口重心的變化并不是很顯著,但是仍呈現出一定的規(guī)律性,即城區(qū)人口重心向東北方移動,由下表數據計算可知,2007年人口分布重心較之于1999年往東北方移動了200余米,這是了近10余年來,渝北區(qū)城市化進程進一步加速的結果,較快的城市化進程是人口流動的風向標,人口重心隨之發(fā)生變化。

三、主城區(qū)產業(yè)結構

人口分布與產業(yè)結構有著密切的聯系,人口作為勞動主體參與到社會的各行各業(yè),同時,各行各業(yè)的發(fā)展變化也反作用于人口本身,引導人口流動,進而影響人口地域分布,以下是對當前各區(qū)的產業(yè)分布的實際情況做一個簡要概述。

以下是以2004年經濟普查數據為依據,對各區(qū)產業(yè)結構現狀進行簡要的介紹:

渝中區(qū)。渝中區(qū)作為重慶城區(qū)最密集的地方,產業(yè)分布較為均衡。零售批發(fā)業(yè)、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yè)、建筑業(yè)、制造業(yè)、住宿餐飲業(yè)、房地產業(yè)發(fā)展相當,同時,今年來金融業(yè)發(fā)展勢頭迅猛;渝中區(qū)集重慶城區(qū)政治中心與重慶轄區(qū)政治中心為一體,而公共管理和組織機構、科教文衛(wèi)也占據一定的比例。

大渡口區(qū)。產業(yè)布局特征鮮明,是重慶的重要的冶金、建材和倉儲基地。制造業(yè)占據總產業(yè)結構一半以上,重鋼集團設在大渡口;此外建筑業(yè)也較為發(fā)達,其次為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yè),其他產業(yè)則相對發(fā)展薄弱,所占份額加起來不過20%。

江北區(qū)。江北區(qū)產業(yè)格局與大渡口區(qū)較為相似,制造也和建筑業(yè)頗為發(fā)達,占據總體產業(yè)格局半壁江山;同時,江北區(qū)水陸交通便捷,也是重要的商貿區(qū)和物資集散地,有全國著名的觀音橋農貿市場和盤溪無公害蔬菜批發(fā)市場、水果批發(fā)市場等大型農副產品市場,各類商場網點萬余個;近年來,區(qū)內國際商務、金融業(yè)在不斷發(fā)展。市外貿、海關、邊檢、商貿、郵電、通訊、民航、市信息中心等等公共管理機構均設于本區(qū)內。

沙坪壩區(qū)。沙坪壩產業(yè)層次也是以制造業(yè)和建筑業(yè)為重心,經濟普查數據顯示,二者占據產業(yè)比例高達70%;此外,沙區(qū)科教文衛(wèi)也占據一定份額,區(qū)內有重慶大學等多所知名高校;值得一提的是,沙坪壩區(qū)還是重慶精神文化的發(fā)源地,渣滓洞、白公館均在區(qū)域內。

九龍坡區(qū)。九龍坡區(qū)產業(yè)分布也和其他區(qū)域一樣,產業(yè)結構主要是制造業(yè)、建筑業(yè)所占比例很大,而其他各類行業(yè)貢獻則相對較低,此外,得益于發(fā)達的交通網絡,九龍坡區(qū)批發(fā)零售業(yè)也較為發(fā)達,沃爾瑪,家樂福、富安、新世紀、立丹百貨、國美電器均在此設有分店。

南岸區(qū)。南岸去產業(yè)格局與重慶城區(qū)傳統工業(yè)格局一脈相承,制造業(yè)于建筑業(yè)占據很大比例,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批發(fā)零售業(yè)較之其他產業(yè)也相對發(fā)達;隨著近年來產業(yè)結構不斷升級,形成以機械制造、汽車、摩托車、電子儀表、醫(yī)藥化工、皮革制品、輕紡、建材、服裝等為支柱,綜合配套能力較強的工業(yè)體系。

北碚、渝北、巴南三區(qū)產業(yè)結構分布層次明晰,由于產業(yè)結構相對較低,三區(qū)主要還是以第一產業(yè)為主軸,二、三產業(yè)不斷發(fā)展,其中支柱產業(yè)仍然是制造業(yè)和建筑業(yè),其他產業(yè)也隨經濟的發(fā)展穩(wěn)步前進。

四、結語

本文立足重慶城區(qū)行政區(qū)劃分析人口分布,所用數據可靠、翔實,能保證結論的科學性;然而,由于文中所援用數據的時效性并不能與現如今高速發(fā)展的重慶相匹配,盡管具體計算時采用多種方法對數據進行校正,但仍難免當中有疏漏之處,這正是本文的不足所在;盡管如此,對重慶城九區(qū)的人口分布所做的基本分析,對宏觀上引導城區(qū)人口分布合理規(guī)劃仍不乏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黃榮清 . 北京城鎮(zhèn)的地域構造[J].中國

人口科學,2003,(5).

[2]王軍 . 改革開放以來重慶產業(yè)結構發(fā)

展狀況及成因探析[J].重慶師范大學學

報,2004(1).

[3]梁振民 . 重慶城鎮(zhèn)化發(fā)展現狀及對策

研究[J].重慶工學院學報 (社會科學版),

第7篇:人口流動的主要原因及趨勢范文

摘 要:目前,我國出現了義務教育階段農村中小學生大規(guī)模的向城市流動的現象,本文針對這種大規(guī)模的流動現象以及分析其其消極影響,找出了政府職能缺失、教育資源配置的不均衡和家長教育觀念的改變是造成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并且提出了政府干預、加強對農村教育資源的剛性投入、搞好農村師資隊伍建設和農村中小學校的合理布局是解決義務教育階段農村中小學生大規(guī)模向城市流動的現象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農村中小學生;流動;原因;措施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農村義務教育是我國教育事業(yè)的主陣地,要辦好中國的教育,就必須辦好農村的教育。近年來,農村中小學教育的發(fā)展較以前也有了長足進步。但是,與城市基礎教育相比,農村基礎教育現狀仍不容樂觀,越來越多的農村中小學生流入城市學校上學,這種流動現象正呈蔓延之勢,這應當引起人們的重視和深思。

一、農村中小學生流動的現象和消極影響

我國是個農業(yè)大國,農村人口在我國的人口總量中一直都是占據主體地位。然而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義務教育階段生農村中小學流入城市。據調察我國農村小學在校就讀書人數逐年減少。2005年、2007年、2009年分別為69478246人、,62507310人和56555439人,相對而言,城市小學在校人數呈明顯增加的趨勢,2005年、2007年和2009年分別為21858606人、25521904人和26371538人。

義務教育階段農村中小學生大規(guī)模向城市流動有著以下的消極影響。第一,不利于教育公平的實現。教育是國家發(fā)展和民族振興的基石,是因為教育能夠顯著的改善人的生存狀態(tài),增進社會公平,被視為實現社會平等的“最偉大的工具”。義務教育階段農村中小學生的大量流動的現象導致城鄉(xiāng)義務教育的差距越來越大。這將不利于教育公平的實現。第二,不利于教育資源的均衡配置。目前,城鄉(xiāng)教育的教育資源配置已經處于不均衡狀態(tài),義務教育階段農村中小學生的大量流動對于教育資源的配置又是一個全新挑戰(zhàn)。對城市教育資源而言,由于學校學生數量驟然增多使原本富足的教育資源接受嚴峻的考驗;對于農村教育資源而言,農村學生的大量流失,很容易使得原本有限的教育資源得到嚴重的浪費。第三,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農村學校教育與城市學校教育有較大的差距,所以農村學生進入城市學校不可避免會面臨巨大的學習壓力和心理壓力。城鄉(xiāng)經濟與教育發(fā)展種種差異也可能會導致城市學校的很多學生會戴著“有色眼鏡”去對待流入的農村學生,這樣很容易對農村學生造成身心傷害。

二、農村中小學生流動的現象之因

1.政府職能缺失

教育是一種準公共產品,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和改革要適應市場經濟的發(fā)展,但不能盲目市場化。政府該做的、政府該管的,不能推向社會、推給市場。政府的主要職能之一就是要向所有公民提供教育服務,尤其在義務教育階段。政府職能缺失也是導致目前農村中小學生大規(guī)模的流入城市現象形成的根本原因之一。對于農村辦學條件薄弱等問題以及優(yōu)惠政策傾斜城市學校從而導致城市與農村義務教育差距越來越大,政府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2.教育資源配置的不均衡

教育政策的制定往往是以農村教育發(fā)展為基點,而廣大農村卻遭到忽視。從而導致城鄉(xiāng)資源配置失衡,農村學校經費匱乏,教學設備和教學手段落后。目前,農村學校經費普遍匱乏,一些學校連正常運作所需要的辦公經費也難以得到保證,尤其是那些貧困偏僻的地區(qū)。從教育資源的硬件配置來看,教學設施和城市學校相比遠遠不達標,沒有圖書館、實驗室、活動室,更不用說電教室和微機室;從教育資源的軟件配置來看,農村教師師資數量明顯不足,貧窮的地區(qū)教師缺編嚴重;農村教師整體素質不高,結構不合理以及農村教師隊伍不穩(wěn)定。

3.家長教育觀念的改變

當前農民的普遍收人水平并不高,很多農村家庭靠農田收人和打工掙錢。一年幾千元錢的學費對于多數普通農村家庭來說是比較沉重的負擔,甚至有些家庭為了孩子進城讀書而舉債。其主要原因歸于家長教育觀念的轉變。舒爾茨的人力資本理論告訴人們,人力資本比傳統的物質資本更有生命力,教育投資是最有價值的投資。目前“知識改變命運”、“再窮不能窮孩子”等理念深人人心。廣大農村家長認為,教育是改變家庭和孩子命運的唯一途徑,為了能夠讓子女接受優(yōu)質教育,把家庭有限的收人盡數投人其中,甚至因教致貧也在所不惜。

三、農村中小學生流動的現象之解

1.政府干預

政府是實現教育公平,促進城鄉(xiāng)教育均衡發(fā)展的最有力的杠桿。基于當前義務教育階段農村中小學生大量流向城市,政府作為國家教育意志的的貫徹者和執(zhí)行者,必須擔此重任,必須采取有效的措施,實行強有力的干預手段才能扭轉和改變這一現象。首先,要嚴格控制城市學校擇生。努力控制城市學校的在校規(guī)模和班額人數,緩解生源從農村向城市流動的趨勢。其次,加大對農村中小學的教育投入力度以及教育經費。對于農村中小學學生給予經濟上的補助和政策上的保護,使家長和學生意識到在農村上學也有希望和出路。

2.加強對農村教育資源的剛性投入

農村教育是不可放棄的教育陣地,挽救農村教育必須從教育資源抓起,徹底扭轉目前農村學校義務教育的尷尬局面。城鄉(xiāng)教育資源差距巨大,這是導致教育階段農村中小學生向城市流動的一大原因。所以說加強對農村教育資源的投入是相當有必要的,其表現為加大基本建設的投入,改新建的改擴建的該保留的要區(qū)別對待,把錢用在刀刃上,絕對不能出現學校危房等影響學生安全的因素。其次要加強農村學校的硬件設施,添置教學設備及儀器,大力改善辦學條件,最大限度的將學生留下。

3.搞好農村師資隊伍建設

教師是學校教育的主體。義務教育階段農村中小學要留住教師,需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尊重教師勞動價值,提高農村教師待遇。導致農村中小學教師流失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待遇太低。教育行政部門應適當提高農村教師待遇,實行農村教師特殊崗位津貼制度并及時發(fā)放。第二,建立教師激勵機制,穩(wěn)定農村教師隊伍。改革校內分配制度,建立農村教師激勵機制,充分的調動廣大農村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另外,應當加強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培訓和師德教育,增強廣大農村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事業(yè)心。

4.農村中小學校的合理布局

農村中小學點多、面廣,地域分散,教育行政管理部門應當深入開展調研,根據各地實際,合理調整學校布局,整合教育資源,優(yōu)化辦學條件,根據現行的計劃生育政策和生源摸底調查,制定科學的農村中小學網點布局規(guī)劃方案。因此,各地政府應集中財力、物力、人力,建好標準的農村示范學校,撤掉辦學條件差、效益差的學校。對于邊遠的貧困山區(qū),建議國家采取扶貧傾斜政策,幫助這些地區(qū)建好寄宿制學校,從而合理地利用有效的教育資源。實現農村中小學布局由“分散-低效”型向“集約-高效”型的辦學模式轉變。(作者單位:西華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1] 李玉英,田民正.山西省農村中小學生源流動趨勢與教育資源配置對策研究[J]陜西教育學院學報,201。(3)

[2] 肖正德.公平與均衡:加強農村薄弱初中建設的新思考[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3,(2)

[3] 周宏.關于當前我國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的新思考[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1,(1).

第8篇:人口流動的主要原因及趨勢范文

關鍵詞:特殊群體;教育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3)-10-0147-01

在中國社會現代化、城市化的發(fā)展進程中,農業(yè)人口向城市遷移、流動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是社會進步的表現。隨著這一遷移,大量的流動人口子女也隨父母來到城市讀書,但是,流動人口子女入學難、入學貴等問題就成了目前一個十分突出的社會問題。由于居住地不穩(wěn)定,人戶分離、社會地位的不確定等,許多流動人口家庭不能像非流動人口家庭那樣撫養(yǎng)與教育自己的子女,從而其子女的教育和健康成長出現了這樣或那樣的困難與問題。尤其是農民工子女的教育問題,由于民工在社會甚至在流動人口中的弱勢、邊緣地位,經濟收入,文化水平等各方面的限制,使得進城務工人員的子女在入學上受到更多的限制。進城務工農民子女教育問題是當今社會追求公平必須解決的命題之一,“同在藍天下,共同成長進步”2003年教師節(jié)總理在視察北京市接受務工農民子弟學校時寫下這句話。如何能保證這些孩子們的健康成長并使之接受良好教育,已經成為全社會必須關注的一個問題。

一、進城務工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的原因分析

1.多種制度的不合理結合造成的?,F行城鄉(xiāng)二元戶籍制度是農民工子女城市就學難的主要原因。雖然國家近年來出臺多項政策,然而現實生活中,沒有城市戶口的孩子,不能享受劃片招生待遇。另外,一些公辦學校千方百計設置門檻,甚至暗中強迫交納“贊助費”,這些現象的存在將一些農民工子女擋在了校門外。

2.教育資源的不均衡。教育資源的地區(qū)性差異十分明顯,有的城市的學校已經飽和,入學機會很小,因為涌入學校的農民工子女迅速增多,教育資源不足導致很多公辦學校難以敞開接受全部前來報名的農民工子女

3.農民工社會地位問題。農民工是流動人口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以從事體力勞動為主,經濟收入微薄,社會地位較低,是一個社會弱勢群體。其所處的社會地位限制了子女方便就學及選擇優(yōu)質資源學校的權利。

二、解決進城務工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的途徑

1.正確認識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

首先,要認識到教育是“全民教育”,農民工子女享有受教育權利,而且是平等的教育權利。實現義務教育的均衡發(fā)展這一目標必然要求我們在教育領域內堅持公平、公正的價值取向,只有真正關心身為弱勢群體的農民工子女的享受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權利,才能達到教育平等與促進社會的和諧發(fā)展。

其次,我們要認識到,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進城務工農民子女正成千上萬地遞增,搞好農民工子女教育已是一個刻不容緩的問題。今天的流動兒童就是城市將來的主人,從長遠來看,幫助這些兒童和諧融入城市生活,認同城市主流文化和價值觀,對于城市經濟持續(xù)發(fā)展和社會穩(wěn)定具有重要作用。這不僅是教育問題,也是推動城市建設和發(fā)展、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維護社會穩(wěn)定、實現社會公平的客觀需要。

2.為農民工子女創(chuàng)造入學條件

《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決定》強調指出:“要重視解決流動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問題,以流入地區(qū)政府管理為主,以全日制公辦中小學為主,采取多種形式,依法保障流動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比鐣紤摫M力為農民工子女創(chuàng)造平等、寬松、優(yōu)越的教育環(huán)境。首先政府應當發(fā)揮自身的公共管理職能,以主動探索的姿態(tài)解決進城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不斷增強服務的職能。

教育的均衡化問題,從資源配置的角度來說,教育公平的實質,就是政府作為資源配置的主體應該對全國范圍內的教育資源進行統籌規(guī)劃,合理配置,大致確保各階層受教育群體和個體的受教育權利相對平等。針對弱勢人群,國家應遵循將公共教育資源從富裕流向貧困的原則,具體地說,就是公共教育資源應向處境不利的兒童傾斜,這是公平觀的現實表現。

3.做好進城務工農民工子女關愛工作。

第9篇:人口流動的主要原因及趨勢范文

目前,在全球范圍內由于耐藥結核菌的產生與發(fā)展,結核菌與人體免疫缺陷病毒(HIV)的雙重感染以及許多國家結核病控制措施的不完善,使得全球結核病疫情呈明顯上升趨勢。我國屬于全球結核病高負擔國家之一,我國經濟轉型時期的大規(guī)模人口流動可能導致結核病疫情進一步惡化。2005年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結果顯示,我國流動人口規(guī)模達147億。該人群流動性大、傳染源多,病例發(fā)現和監(jiān)測困難,不規(guī)則治療比例高,容易導致耐藥結核菌的產生,如果控制措施不當,很有可能引起人口輸入地區(qū)的結核病流行。本文借鑒國外遷移人口結核病研究成果,總結近幾年來我國流動人口結核病防制經驗,探討適合我國經濟轉型時期的流動人口結核病控制策略。

1國外遷移人口結核病流行與防制研究國外遷移人口結核病研究主要涉及國際移民與難民

許多研究結果表明,國際移民和難民的結核病感染率和患病率往往高于當地人群,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人口輸入地區(qū)的結核病疫情控制。VandenBrandeP等

〔1〕對比利時庇護尋求者(asylumseekers)的結核病研究結果顯示,庇護尋求者的結核病報告率大約是本土人群的30倍;對庇護尋求者首次篩檢后隨訪的不足,增大了社區(qū)內結核病傳播的危險。TalbotEA等

〔2〕對美國1993~1998年結核病監(jiān)測資料的分析,得出從1993年到1998年美國國外出生者結核病例數量增加了26%,占全人群病例的比例從298%增加到416%;國外出生者每10萬人口的結核病例數為329例,而美國本土出生人群為每10萬人口58例。InigoJ等〔3〕對西班牙馬德里1994~2003年的結核病發(fā)病趨勢進行研究,發(fā)現從1994~2003年,馬德里的結核病報告率從每10萬人口485例降到每10萬人口233例,但其中移民病例所占的百分比卻從26%增長到337%。同時針對國際移民和難民的結核病控制措施,國外學者也進行了大量的研究。TruongDH等〔4〕對美國明尼蘇達州來自印度和尼泊爾的藏族移民的結核病研究表明,單次篩檢并不能發(fā)現該人群的大部分病例,對于具有活動性結核病史者即使初次結核桿菌培養(yǎng)陰性,也需要對其進行密切的隨訪。MarksGB等〔5〕對1984~1994年間進入澳大利亞悉尼的24?610名難民(主要來自東南亞)的研究發(fā)現,在10年的隨訪研究中該人群的結核病發(fā)病率為每10萬人年749例,其中由常規(guī)隨訪措施確診的只占296%,提示在難民的結核病疫情控制中強化結核病被動發(fā)現策略可能比主動發(fā)現措施更有效。DeRiemerK等〔6〕對從1992年7月1日~1993年12月31日到達美國的893名移民和難民的研究發(fā)現,對移民和難民進行及時、充分的醫(yī)學檢查和隨訪可及時發(fā)現活動性和可預防的結核病例,應成為結核病預防和控制項目的首選。

2我國流動人口結核病流行現狀和特征

有關文獻表明,我國流動人口結核病新登記率和涂陽新登記率往往高于本地人群,登記的結核病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以青壯年為主,從事體力勞動者較多,可能與流動人口本身的性別、年齡和職業(yè)構成有關;病人發(fā)現途徑以因癥就診為主,就診延遲和診斷延遲也往往高于本地人群,不規(guī)則治療的比例高。鐘靜等〔7〕對廣州市海珠區(qū)2002~2003年流動人口新登記肺結核患者的調查顯示,在225例新發(fā)活動性肺結核病人中男女之比為2∶1,平均年齡(308±169)歲,涂陽比例為418%;勞動工人占病人總數的489%,年收入低于10?000元者占751%;因癥就診發(fā)現者占病人總數的831%,健康檢查發(fā)現者占138%。楊石波等〔8〕對浙江省2001~2002年外來人口肺結核監(jiān)測報表的研究顯示,2001年、2002年外來人口肺結核涂陽新登記率分別為3116/10萬和3127/10萬,分別是本地人口的203倍和162倍;2年新登記涂陽病人共1024例,男女之比為212∶1,20~39歲年齡段占758%;各種職業(yè)中從事建筑、種植及其他無固定職業(yè)者占896%;2年新登記涂陽病人中因癥求診發(fā)現比例為959%;病人發(fā)現延誤比例外來病人明顯高于本地病人,分別為419%和200%,2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黃起烈等〔9〕對深圳市羅湖區(qū)1998年度外來人口組和常住人口組肺結核登記資料的對比分析結果顯示,肺結核登記率外來人口為1092/10萬,明顯高于常住人口792/10萬(P<005),涂陽肺結核登記率2組分別為336/10萬和302/10萬,差異無統計學意義;2組人群就診延遲和確診延遲比例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外來人口多為勞務工,無收入或月收入400~1?200元人數占總病人數的811%,有社會保險和可報銷醫(yī)療費用的病人僅占337%。3我國流動人口結核病控制策略目前,我國部分城市已經將流動人口肺結核病人納入區(qū)域結核病控制規(guī)劃中,并采用WHO推薦的(DirectlyObservedTreatmentShort-Ecourses,DOTS)策略,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杜雨華等〔10〕對廣州市胸科醫(yī)院一分所1997~2001年登記的891例外來人口肺結核病人的調查顯示,初治涂陽肺結核病人接受DOTS管理治愈率為9430%,要求自服藥管理治愈率為7345%,二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張錫萍〔1〕對東莞市結防所2001年8月~2004年6月暫住人口結核病登記資料的研究表明,3年共發(fā)現肺結核病人1?171例,均納入DOTS管理,提供免費的抗結核藥物;805例初治涂陽病人2月末痰菌轉陰率為943%,3月末痰菌轉陰率為991%,療程結束治愈率為985%,失敗12例的主要原因是服用抗結核藥物出現肝損害及病人怕暴露病情影響工作和收入,不敢請假復診所致不規(guī)則治療。譚衛(wèi)國等〔12〕對深圳市1993~1999年外來人口結核病登記資料的分析顯示,7年間共登記肺結核病人7?368例,所有新發(fā)涂陽病人均實施DOTS,治愈率達97%;隨著管治經驗的不斷積累,治愈率從1993年的897%提高到1998年的986%,與常住人口的管理治療效果保持一致。趙曉春等〔3〕對溫州市2004年結防門診新登記外來人口涂陽肺結核病人的調查結果顯示,登記的208例患者均納入DOTS管理,初治涂陽治愈率為860%,復治涂陽治愈率為760%,與全省常住人口初治治愈率856%一致,但明顯高于全省流動人口治愈率平均值615%。上海市閔行區(qū)2003年1月正式啟動針對流動人口和本地貧困人口的結核病治療費用減免方案,即對支付治療費用困難的肺結核病人減免抗癆的藥費及檢查化驗費。倪政等〔14〕的研究表明,該方案實施1年多來已初顯成效,2003年底新登記外來人口結核病病人數較2002年增加199%,其中外報病人比例下降290%,定點醫(yī)療治療的外來人口結核病病人則增加37倍,其化療覆蓋率達956%,化療督導管理率達841%,外來人口結核病病人失訪率下降為35%,實際治愈率已達788%。綜上所述,流動人口的結核病控制應當引起人口輸入地區(qū)政府的重視。結合我國流動人口的社會、經濟和衛(wèi)生現狀,出如下策略:(1)將流動人口的結核病控制納入區(qū)域結核病控制規(guī)劃,保證流動人口結核病管理經費,這是做好流動人口結核病控制的根本保證;(2)針對我國流動人口不斷流動的特點建立靈活的結核病報告、診治和管理機制,實行屬地化管理并加強地區(qū)間結核病控制的聯系與合作;(3)深化醫(yī)療改革,擴大醫(yī)保覆蓋面,先解決結核病治療中的患者經濟困難問題,以后逐步解決流動人口的醫(yī)療保障問題;(4)因地制宜,制定并實施流動人口結核病控制項目。超級秘書網

【參考文獻】

相關熱門標簽
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 免费观看的影片在线观看| 99riav亚洲国产免费|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com| 亚洲欧美精品综合久久99|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精品在线观看 | 亚洲电影在线观看av| 亚洲欧美日韩无卡精品| 亚洲av电影在线进入| 国产亚洲av嫩草精品影院| 成人18禁在线播放| 在线a可以看的网站| 国产不卡一卡二| 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55亚洲| 99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精品| 91老司机精品| 国产高清视频在线播放一区| 视频区欧美日本亚洲| 好男人在线观看高清免费视频| 日韩欧美国产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超薄肉色丝袜足j| 亚洲成人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欧美成人性av电影在线观看| www国产在线视频色| 亚洲午夜理论影院| 亚洲美女黄片视频| 99国产精品一区二区蜜桃av| 人妻久久中文字幕网|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18禁观看日本| 听说在线观看完整版免费高清| 国产麻豆成人av免费视频| 脱女人内裤的视频| 好男人电影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亚洲av| 两性夫妻黄色片|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表现在哪些方面| 日本熟妇午夜| 久久久成人免费电影| 一个人观看的视频www高清免费观看 | 久久精品国产99精品国产亚洲性色| 色综合婷婷激情| 久久精品人妻少妇| 黄色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三级毛片av免费| 久久午夜综合久久蜜桃| 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 嫩草影院精品99| 在线观看日韩欧美| x7x7x7水蜜桃|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com| 别揉我奶头~嗯~啊~动态视频| 亚洲国产色片| 午夜激情欧美在线| 非洲黑人性xxxx精品又粗又长| 人妻久久中文字幕网| 午夜福利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www.精华液| 亚洲第一电影网av| 亚洲av成人精品一区久久| 波多野结衣巨乳人妻| 成人国产综合亚洲| 亚洲专区国产一区二区| 一进一出抽搐gif免费好疼| 最好的美女福利视频网| 国产精品一及| 噜噜噜噜噜久久久久久91| 美女黄网站色视频| 一a级毛片在线观看| 亚洲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绝顶高潮抽搐喷水| 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 最新中文字幕久久久久 | www.自偷自拍.com| 99riav亚洲国产免费| 亚洲精品久久国产高清桃花| 精品久久蜜臀av无| 啦啦啦韩国在线观看视频| 757午夜福利合集在线观看| 99国产极品粉嫩在线观看| 男女做爰动态图高潮gif福利片| 成年女人永久免费观看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香蕉五月| 久久久久亚洲av毛片大全| 亚洲色图av天堂| 午夜久久久久精精品| 国产精品 国内视频| or卡值多少钱|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 国产男靠女视频免费网站| 亚洲成人免费电影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欧美日韩高清在线视频| 中出人妻视频一区二区| 一级作爱视频免费观看| 色播亚洲综合网| 淫秽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一进一出好大好爽视频| 午夜影院日韩av| 日韩欧美 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98久久久久久宅男小说| 亚洲午夜理论影院| 亚洲在线观看片| 欧美国产日韩亚洲一区| 国产日本99.免费观看| 久久九九热精品免费| 久久久久久久精品吃奶| 淫秽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黄色片欧美黄色片| 午夜福利欧美成人| 国产三级中文精品| 日本黄色视频三级网站网址| 激情在线观看视频在线高清| 在线国产一区二区在线| 亚洲av成人精品一区久久| 国产激情久久老熟女| 两人在一起打扑克的视频| av女优亚洲男人天堂 | 99久久成人亚洲精品观看| 成人鲁丝片一二三区免费|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 | 丁香欧美五月| 黑人巨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mp4| 久久国产精品影院| 小说图片视频综合网站| 大型黄色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h日本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伦在线观看视频一区| 国产精品电影一区二区三区| 级片在线观看| 人妻久久中文字幕网|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777片 | 不卡一级毛片| 欧美日韩综合久久久久久 | 高清在线国产一区| 校园春色视频在线观看| 在线免费观看不下载黄p国产 |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精品| 最近视频中文字幕2019在线8| 亚洲av成人av| 美女高潮喷水抽搐中文字幕| 久久99热这里只有精品18| 99re在线观看精品视频| 天天躁狠狠躁夜夜躁狠狠躁| 午夜福利在线在线| 老汉色∧v一级毛片| 熟女电影av网| 黄色成人免费大全| 白带黄色成豆腐渣| 天天一区二区日本电影三级| 真人做人爱边吃奶动态| 亚洲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天堂网av新在线| 国产 一区 欧美 日韩| 伦理电影免费视频| 色尼玛亚洲综合影院| 精品久久久久久成人av| 欧美成人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欧美98| 老司机午夜十八禁免费视频| 99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 一进一出抽搐动态| 日韩有码中文字幕| av女优亚洲男人天堂 | 亚洲中文字幕日韩| 亚洲中文字幕日韩| 亚洲国产高清在线一区二区三|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欧美日韩| 小说图片视频综合网站| 国产精品亚洲一级av第二区| 一级黄色大片毛片| 又紧又爽又黄一区二区| 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日本深夜| 久久香蕉精品热| 成人特级黄色片久久久久久久| 九九在线视频观看精品| 熟女电影av网| 不卡一级毛片| 午夜视频精品福利| 男女床上黄色一级片免费看| 琪琪午夜伦伦电影理论片6080| 亚洲欧美日韩卡通动漫| 欧美3d第一页| 看片在线看免费视频| 免费在线观看影片大全网站| 18禁国产床啪视频网站| 亚洲精华国产精华精| 观看免费一级毛片| 久久精品91蜜桃| 亚洲,欧美精品.| 丝袜人妻中文字幕| 久久久久国内视频| 啪啪无遮挡十八禁网站| 亚洲av熟女| 欧美在线一区亚洲| 欧美黑人巨大hd| 十八禁人妻一区二区| 国产精华一区二区三区| 最近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 好男人在线观看高清免费视频| 别揉我奶头~嗯~啊~动态视频| 18禁黄网站禁片午夜丰满| 操出白浆在线播放| 在线免费观看不下载黄p国产 | 亚洲成人久久爱视频| 热99re8久久精品国产| 免费在线观看亚洲国产| 首页视频小说图片口味搜索| 99久国产av精品| 日韩欧美在线二视频| 制服人妻中文乱码| 精品国内亚洲2022精品成人| 国产1区2区3区精品| 一本综合久久免费| 欧美不卡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精品不卡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色哟哟哟哟哟哟| 搡老岳熟女国产| 亚洲av成人av| 视频区欧美日本亚洲| 国产精品精品国产色婷婷| 欧美zozozo另类| 午夜免费激情av| 国产美女午夜福利| www国产在线视频色| 色尼玛亚洲综合影院| 啦啦啦观看免费观看视频高清| 亚洲av片天天在线观看| 亚洲va日本ⅴa欧美va伊人久久| 三级男女做爰猛烈吃奶摸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有码在线看 | 老熟妇仑乱视频hdxx| 嫩草影视91久久| 此物有八面人人有两片| 中文字幕人成人乱码亚洲影| 国产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日韩三级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舔av片在线|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男人| 母亲3免费完整高清在线观看| tocl精华| aaaaa片日本免费| 99热这里只有精品一区 | 中文亚洲av片在线观看爽| 欧美一区二区精品小视频在线| 色在线成人网| 1024香蕉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男女之事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免费看十八禁软件| 午夜激情欧美在线| 国产成人啪精品午夜网站| 高清在线国产一区| 日日摸夜夜添夜夜添小说|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精品在线观看 | 亚洲人成网站高清观看| 99热精品在线国产| 国产伦在线观看视频一区| 免费av不卡在线播放| 午夜福利高清视频| 99re在线观看精品视频|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av网站| 一夜夜www| 一本久久中文字幕| 成年人黄色毛片网站| 美女高潮的动态| 制服人妻中文乱码| 搡老熟女国产l中国老女人| 无限看片的www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毛片| 日韩精品青青久久久久久| 国内揄拍国产精品人妻在线| 19禁男女啪啪无遮挡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无人区| 国产淫片久久久久久久久 | 少妇熟女aⅴ在线视频| 老汉色∧v一级毛片| 国产成人系列免费观看| 长腿黑丝高跟| 91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成人 | 欧美一区二区国产精品久久精品| 欧美黑人巨大hd|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乱码| 色尼玛亚洲综合影院| 久久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 国产精品亚洲一级av第二区| 欧美日本亚洲视频在线播放| 99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狠狠狠狠99中文字幕| 在线观看日韩欧美| 国内久久婷婷六月综合欲色啪| 少妇的逼水好多| 全区人妻精品视频| 搡老岳熟女国产| 久久久久久久午夜电影| 在线观看午夜福利视频| 成人鲁丝片一二三区免费| 亚洲人成网站高清观看| 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精品青青久久久久久| 99热只有精品国产| 黄频高清免费视频| bbb黄色大片| 国产又黄又爽又无遮挡在线| 无限看片的www在线观看| ponron亚洲| 18禁国产床啪视频网站| 99国产综合亚洲精品| 国产成人影院久久av| 狂野欧美白嫩少妇大欣赏| 亚洲国产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精免费| 超碰成人久久| 免费在线观看影片大全网站| 久久精品aⅴ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床上黄色一级片| 亚洲精华国产精华精| 国产97色在线日韩免费| 怎么达到女性高潮| 一个人看的www免费观看视频| 国产三级中文精品| 88av欧美| 欧美在线一区亚洲| 美女 人体艺术 gogo| 99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 波多野结衣高清无吗| 国产精品久久久人人做人人爽|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臀色熟女| 久久性视频一级片| 精品午夜福利视频在线观看一区| 免费观看精品视频网站| 网址你懂的国产日韩在线| 精品人妻1区二区| 宅男免费午夜| 日日干狠狠操夜夜爽|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一区| 国产高清三级在线| 国产精品99久久99久久久不卡| 亚洲精品在线观看二区| 19禁男女啪啪无遮挡网站| 好男人在线观看高清免费视频| 两个人看的免费小视频|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在线看| 麻豆国产97在线/欧美| 色尼玛亚洲综合影院| 国产乱人视频|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久久久不卡| 男人的好看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欧美中文综合在线视频|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毛片微露脸| 免费观看的影片在线观看| 级片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精品影院| 草草在线视频免费看| 99久久无色码亚洲精品果冻| 中出人妻视频一区二区| 欧美乱色亚洲激情| 久久久国产欧美日韩av| 最近视频中文字幕2019在线8| 午夜激情欧美在线| 一级毛片高清免费大全| 亚洲成人久久性| АⅤ资源中文在线天堂| 久久午夜亚洲精品久久| 国产成人av激情在线播放| 精品国产亚洲在线| 亚洲av免费在线观看| 久久性视频一级片| 淫妇啪啪啪对白视频| 熟女电影av网| 一二三四在线观看免费中文在| 精品国产三级普通话版| 啪啪无遮挡十八禁网站| 蜜桃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 老司机在亚洲福利影院| 国产不卡一卡二| av视频在线观看入口| 久久久久国产一级毛片高清牌| 免费看光身美女| 色噜噜av男人的天堂激情| cao死你这个sao货| 国产激情久久老熟女| 亚洲欧美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亚洲精品不卡| 嫩草影院入口|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欧美久久久| 国产精品98久久久久久宅男小说| 九九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 | 久久精品91无色码中文字幕| 日本三级黄在线观看| 一级黄色大片毛片| 97超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精品| 看免费av毛片| 日韩免费av在线播放| a级毛片a级免费在线| 老司机午夜十八禁免费视频| 国产午夜精品论理片| 一级a爱片免费观看的视频|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大全免费视频| 精品日产1卡2卡| 黄色日韩在线| 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99久播| 最近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 亚洲中文日韩欧美视频| 午夜影院日韩av| 91在线精品国自产拍蜜月 | 蜜桃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 女同久久另类99精品国产91| 国产高清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人成电影免费在线| 亚洲午夜理论影院| av国产免费在线观看| 夜夜爽天天搞| 国产 一区 欧美 日韩| 每晚都被弄得嗷嗷叫到高潮| 久久久久久久午夜电影| 欧美丝袜亚洲另类 | 天天一区二区日本电影三级| 久久亚洲精品不卡| 国产精华一区二区三区| 可以在线观看毛片的网站| 人人妻人人澡欧美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久久精品吃奶| 国产综合懂色| 国产乱人视频| 51午夜福利影视在线观看| www.精华液|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了| 国产三级黄色录像| 少妇的丰满在线观看| 精品福利观看| 欧美黑人欧美精品刺激| 精品无人区乱码1区二区| 成人高潮视频无遮挡免费网站|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高清专用| 91九色精品人成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三级普通话版| 午夜精品在线福利| 国产亚洲精品av在线| 久久亚洲精品不卡|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精品| 人人妻人人看人人澡| 五月伊人婷婷丁香| 午夜福利视频1000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 国产又色又爽无遮挡免费看| 热99re8久久精品国产| 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久免费| 久久久久九九精品影院| 小说图片视频综合网站| 久久久国产精品麻豆| 欧美成人性av电影在线观看| 男女那种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久成人免费电影| 女人被狂操c到高潮| av中文乱码字幕在线| av片东京热男人的天堂| 人人妻人人澡欧美一区二区| 三级毛片av免费| 精品国产超薄肉色丝袜足j| 久久久久久人人人人人|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精品| 一二三四在线观看免费中文在| 日本 欧美在线| 三级男女做爰猛烈吃奶摸视频| 国模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 | 男人舔奶头视频|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网站| 国内久久婷婷六月综合欲色啪|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av鲁大|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毛片777| 黄色 视频免费看| tocl精华| av在线蜜桃| 欧美色视频一区免费|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电影 | 久99久视频精品免费| 老汉色∧v一级毛片|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精品| av在线蜜桃| tocl精华| 久久久久久人人人人人| 亚洲成人久久爱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了| 男女视频在线观看网站免费|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久久| 嫩草影院精品99| 国产伦一二天堂av在线观看| 两个人视频免费观看高清| 少妇熟女aⅴ在线视频| 中亚洲国语对白在线视频| 一二三四在线观看免费中文在| 国产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波| 久久99热这里只有精品18| 国产av一区在线观看免费| 久久中文看片网| 高潮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不卡| 99在线人妻在线中文字幕| 国产av麻豆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粉嫩美女一区| 亚洲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九九99| 99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综合色av麻豆| 黑人操中国人逼视频| 亚洲七黄色美女视频| 99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七黄色美女视频| 天天一区二区日本电影三级| 母亲3免费完整高清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日本深夜| 桃红色精品国产亚洲av|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电影 | a在线观看视频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二区二区免费| 久久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草草在线视频免费看| 成人三级做爰电影|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中国| 黄色丝袜av网址大全| 身体一侧抽搐| 无人区码免费观看不卡| 亚洲欧美日韩无卡精品| 色av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av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欧美国产日韩亚洲一区| 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99久播| 99热这里只有是精品50|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蜜臀| 99热这里只有是精品50| 亚洲av成人av| 一级毛片高清免费大全| 亚洲性夜色夜夜综合| 91九色精品人成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熟女人妻在线| 特级一级黄色大片| а√天堂www在线а√下载| 91九色精品人成在线观看| 日日干狠狠操夜夜爽| 欧美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熟女人妻在线| 亚洲中文日韩欧美视频| 久久香蕉国产精品| 中文字幕av在线有码专区| 久久久久久大精品| 国产伦一二天堂av在线观看| 欧美zozozo另类| 午夜两性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色片| 午夜福利在线在线| 三级毛片av免费| 国产男靠女视频免费网站| 女人被狂操c到高潮| 国内揄拍国产精品人妻在线| 色尼玛亚洲综合影院| 欧美黑人欧美精品刺激| 成人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高清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av片天天在线观看| 成人午夜高清在线视频| 免费av不卡在线播放| 香蕉国产在线看| 欧美又色又爽又黄视频| 男女那种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中文字幕一级| 国产亚洲av高清不卡| 女人被狂操c到高潮| 天堂√8在线中文| 亚洲av五月六月丁香网|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电影| 亚洲,欧美精品.| 亚洲欧美日韩东京热| 国产美女午夜福利| 香蕉av资源在线| 国产伦在线观看视频一区| 1024手机看黄色片| 久久亚洲精品不卡| 久久久久免费精品人妻一区二区| 美女cb高潮喷水在线观看 | 特大巨黑吊av在线直播| 久久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黑人巨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mp4| 女人被狂操c到高潮| 亚洲精品粉嫩美女一区| 小说图片视频综合网站| 精品久久蜜臀av无| 成人特级av手机在线观看| 女同久久另类99精品国产91| 久久草成人影院| 国产一区二区激情短视频| 一二三四在线观看免费中文在| 欧美3d第一页| 国产一区二区激情短视频| 午夜两性在线视频| 精品日产1卡2卡| 中文字幕熟女人妻在线| 色哟哟哟哟哟哟| 欧美国产日韩亚洲一区| 91av网站免费观看| 亚洲专区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男人天堂| 叶爱在线成人免费视频播放| 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在线| 黄色丝袜av网址大全| 日本a在线网址| 久久欧美精品欧美久久欧美|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大全电影3| 国产成人精品无人区| 亚洲真实伦在线观看| 欧美最黄视频在线播放免费| www.www免费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