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高中生物概念教學策略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生物概念教學 教學策略 教學方法
高中生物的概念是生物學科知識結構的基礎,是學習生物知識的基石。學生有了正確、清晰的生物概念,有助于掌握基礎知識,提高解題技能。概念是思維形式之一,也是判斷和推理的起點,所以概念教學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概念是事物本質(zhì)屬性在人腦中的反映。
概念是在抽象、概括的基礎上形成的,是用詞來標志的。概念是人的思維的基本形式之一,它在中學生物學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生命科學中的許多規(guī)律、原理和方法都要借助有關生物學概念,才能得以正確表述。所以,在生物學教學中,使學生準確、深刻地理解概念,掌握概念,不僅是學好生物學的前提,而且是發(fā)展學生智力,特別是邏輯思維能力的必要條件。要提高概念教學有效性,關鍵是將概念有機地呈現(xiàn)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明白概念的內(nèi)涵和外延,能區(qū)分相似概念,能歸納相關概念,并最終建立起自己的概念體系。
經(jīng)過幾年的整理、摸索和不斷改進,我覺得下面幾種方法對學生理解概念、把握概念間的聯(lián)系,并形成知識網(wǎng)絡結構等能力的培養(yǎng)有很大的幫助。
下面我就如何進行生物概念教學談談體會。
1.聯(lián)系實踐,引入概念。
人的認識規(guī)律是從具體到抽象,而生物學概念也是從具體事物中抽象出來的,因而在概念教學中,盡可能結合實踐引入概念,才符合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征,才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自信心。例如,在講“同化作用”時,可這樣引入:我們知道,牛和羊都吃草,可牛和羊吃同樣的草,牛吃草長牛肉,羊吃草長羊肉,這種現(xiàn)象在新陳代謝過程中屬于哪個方面呢?屬于同化作用。同化作用是指生物體把從外界攝取的營養(yǎng)物質(zhì)轉(zhuǎn)變成自身的組成物質(zhì),并儲存能量的過程。再如,講“遺傳和變異”時,可列舉“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一豬生九仔,連母十個樣”等現(xiàn)象,引入遺傳和變異概念。由于學生概括的概念來源于實踐,不是憑空想象的,因此,這樣引入,學生就會感到自然、有趣,容易接受,獲得的概念清晰、深刻。
2.以舊拓新,抓住關鍵,深入理解概念。
根據(jù)心理學知識正遷移的原理,已有的知識技能對新知識技能的學習發(fā)生積極的影響,起促進作用。在概念教學中,可引導學生利用已知概念,學習新概念。如講等位基因概念時,可聯(lián)系同源染色體,相對性狀,基因與染色體、性狀之間的關系等舊概念,讓學生明確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對性狀的基因。同時還要抓住概念的關鍵所在,結合例證分析深入理解。如等位基因這一概念的關鍵是“控制相對性狀”,只有控制相對性狀的基因,才叫等位基因,如D和d。而D和D、d和d,它們雖然位于同源染色體的同一位置上,是“等位”的,但它們沒有控制相對性狀,因而不是等位基因。也就是說等位基因一定在同源染色體同一位置上,而同源染色體同一位置上的基因不一定是等位基因。至于同源染色體不同位置上和非同源染色體上的基因都與此概念不符,就更不能算等位基因了。這樣,通過憶舊、導新和分析比較,便于學生準確把握概念的本質(zhì)并能加深理解、記憶。
3.講清內(nèi)涵外延,形成完整概念。
一個完整的概念,既包括內(nèi)涵又包括外延。內(nèi)涵是指概念的本質(zhì),外延是指應用范圍條件。如基因概念的內(nèi)涵包括4方面的內(nèi)容:(1)從本質(zhì)上看,是有遺傳效應的DN斷;(2)從表達形式上看,DN段中4種脫氧核苷酸的序列代表特定的遺傳信息;(3)從結構上看,有能轉(zhuǎn)錄的意義鏈和不能轉(zhuǎn)錄的無意義鏈;(4)從功能上看,通過特異性蛋白質(zhì)的合成來控制某種性狀。所以,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狀的遺傳物質(zhì)的功能結構單位。其外延是指核基因和質(zhì)基因的存在及其基因在染色體上的排列方式。在教學中,既要強調(diào)概念的內(nèi)涵,又要強調(diào)概念的外延。如“警戒色”這一概念,除應講清“具有鮮艷的體表斑紋或色彩”這一內(nèi)涵外,還要強調(diào)“有毒刺或有惡臭味的動物”這一外延。不具有毒刺或惡臭味的動物,其體表的色彩或斑紋無論多么鮮艷,也不應屬于“警戒色”。以蛇為例,如有毒蛇體表具有鮮艷花紋屬于警戒色,而有的無毒蛇體表具有和有毒蛇一樣的鮮艷花紋就不屬于警戒色。通過這樣細致、全面的剖析,學生對概念的理解也就全面深刻了。
4.通過直觀教學,理解抽象概念。
為幫助學生理解抽象概念,生物教材設計了大量圖表,并配有成套掛圖、模型。教師可根據(jù)教學需要補充設計制作一定的輔助教具,這些圖表、模型等可直觀形象地把生物的形態(tài)、結構、生理過程的運動發(fā)展規(guī)律顯示出來。因此,在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圖表、模型等教具的作用,加強直觀教學,對理解概念具有一定的作用。如講DNA結構、蛋白質(zhì)結構、細胞亞顯微結構等,可引導學生細心觀察掛圖、模型。講食物鏈時,可在黑板上畫出“草兔鷹”這一圖解加以解釋。講質(zhì)壁分離和復原、礦質(zhì)元素離子的交換吸附、有絲分裂等概念,可自制抽動式投影片及活動模型,演示變化過程,并可通過實驗讓學生親自觀察,加以驗證。這樣可使一些抽象的、難以理解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同時也符合從感性到理性的認識規(guī)律。
5.根據(jù)內(nèi)在聯(lián)系,形成概念系統(tǒng)。
生物學的概念多而散,有的在詞語上相似,容易混淆。在教學中,要注意相似概念或相關概念之間的區(qū)別、聯(lián)系和應用范圍。通過比較、歸納,揭示概念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找出本質(zhì)區(qū)別,使概念系統(tǒng)化,便于學生掌握和記憶。如講基因概念時,可根據(jù)從屬關系把已知的概念組成如下知識線:脫氧核苷酸―基因―DNA―染色體。
通過概括,學生從種族延續(xù)的角度,站在個體發(fā)育成熟的高度,把不同層次的概念聯(lián)系起來,既拓寬了知識面,又對生物的發(fā)生、發(fā)展達到了整體的認識水平,提高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6.在知識應用中掌握概念。
讓學生應用所學概念解答各種練習題及解釋生產(chǎn)和生活中的生物學現(xiàn)象,不僅能檢驗學生掌握概念的程度,而且可促進學生對概念的深入理解和掌握,避免機械記憶。
關鍵詞:高中生物 新課程 概念教學 策略
所謂生物學概念,是指我們對生物及生理現(xiàn)象本質(zhì)特征的一些認識。新課程標準倡導學生敢于質(zhì)疑,自我建構,培養(yǎng)學生注重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這需要師生在教學和學習模式方面都要有所轉(zhuǎn)變。筆者基于多年教學實踐的總結反思,對于新課標背景下如何繼承和改進生物概念教學,使學生全面、系統(tǒng)、準確地認識掌握概念談幾點看法。
一、概念教學在生物命題中的地位
概念是生物學理論的基礎和精髓,概念也是思維過程的核心。在生物學測試的每道選擇題中至少涉及一個核心概念或者不同概念之間的相互關系,即使是考查某個生物學原理、法則或理論知識的非選擇題,也會涉及對某些相關概念的理解或應用。這樣概念學習就成為生物學備考的主要方面,并直接影響到其他知識的學習。
在考試中要提高答題得分率,首先在于對概念的理解和識記。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和熟知程度并適當?shù)丶右宰R記;同時在答題出現(xiàn)錯誤時及時更正對概念的錯誤理解,加深正確概念的印象,其次注意理清相關概念之間的關系,這些概念內(nèi)部有著各種各樣的聯(lián)系。因此,我們在備考中,除了充分利用好教輔資料建立的知識網(wǎng)絡體系幫助我們理解概念之間的相關性之外,還可以通過我們?nèi)粘5挠柧氼},著重關注相關概念之間有內(nèi)在聯(lián)系的題目,有備而來,在考試的時候才能得心應手。
二、概念教學的有效策略
1.概念的導入策略
1)背景導入
展示概念的背景,能激發(fā)學生學習概念的主動性。如在“基因的分離規(guī)律”教學中,筆者先把孟德爾研究遺傳獲得成功的三個原因及基因的分離規(guī)律對遺傳學乃至對生物學的貢獻展示給學生,激發(fā)學生對新知識的渴求,充分調(diào)動學生對概念學習的主動性。
2)實驗導入
開展探究性實驗,能培養(yǎng)學生學習概念的自主性。因為這樣學生可以通過親自動手,經(jīng)辨別、抽象、分化、構成假設、進行驗證和概括等思維過程,在獲得同類生物事實或現(xiàn)象的共同特征的同時,教師再加以證實,最后抓住同類事物的本質(zhì)特征,掌握概念的內(nèi)涵,從而達到理想的效果。如在“酶的概念”教學中,首先讓學生獨立地完成兩組酶作用特性的比較實驗,然后啟發(fā)學生對實驗條件和結果進行分析與概括,明確酶的來源、化學本質(zhì)和催化作用的特征,從而掌握酶的概念。
3)情境導入
創(chuàng)設知識情境,能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想力,快捷掌握概念。如在“內(nèi)環(huán)境”的概的念教學中,首先在清楚交代了內(nèi)環(huán)境包括組織液、血漿、淋巴三個部分后,提出細胞外液是否就是內(nèi)環(huán)境的疑問,讓學生分析討論,最后,總結出內(nèi)環(huán)境是指體內(nèi)細胞賴以生存的液體環(huán)境。細胞外液包括內(nèi)環(huán)境的液體,但不全是內(nèi)環(huán)境的液體,還包括如腦脊髓液、關節(jié)腔中的滑液等,從而掌握“內(nèi)環(huán)境”的概念。
2.以舊拓新,抓住關鍵,深入理解概念
根據(jù)心理學知識正遷移的原理,已有的知識技能對新知識技能的學習發(fā)生積極的影響,起促進作用。在概念教學中,可引導學生利用已知概念,學習新概念。如講等位基因概念時,可聯(lián)系同源染色體,相對性狀,基因與染色體、性狀之間的關系等舊概念,讓學生明確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對性狀的基因。同時還要抓住概念的關鍵所在,結合例證分析深入理解。如等位基因這一概念的關鍵是“控制相對性狀”,只有控制相對性狀的基因,才叫等位基因,如D和d。而D和D、d和d,它們雖然位于同源染色體的同一位置上,是“等位”的,但它們沒有控制相對性狀,因而不是等位基因。也就是說等位基因一定在同源染色體同一位置上,而同源染色體同一位置上的基因不一定是等位基因。至于同源染色體不同位置上和非同源染色體上的基因都與此概念不符,就更不能算等位基因了。這樣,通過憶舊、導新和分析比較,便于學生準確把握概念的本質(zhì)并能加深理解、記憶。
3.使用概念圖進行教學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只要記住所學的知識,并理解其意義,將新知識與原有的知識系統(tǒng)進行整合和內(nèi)化,就能改善學習質(zhì)量,使知識系統(tǒng)不斷生長。在生物學概念學習中,這種“整合和內(nèi)化”可以通過繪制概念圖來實現(xiàn)。概念制圖是一種將概念的各種本質(zhì)屬性按照它們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組織在一起形成的圖示或流程,也可以是將一個概念和與其相互關聯(lián)的其它概念按照概念之間的并列,包容或其它內(nèi)在的邏輯關系組織在一起形成概念網(wǎng)絡。其目的是使抽象概念直觀化、形象化,使相關概念之間的關系可視化,幫助學生梳理所學過的概念,建立良好的概念體系和知識結構。
4.通過直觀教學,理解抽象概念
為幫助學生理解抽象概念,生物教材設計了大量圖表,并配有成套掛圖、模型。教師可根據(jù)教學需要補充設計制作一定的輔助教具,這些圖表、模型等可直觀形象地把生物的形態(tài)、結構、生理過程的運動發(fā)展規(guī)律顯示出來。因此,在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圖表、模型等教具的作用,加強直觀教學,對理解概念具有一定的作用。如講DNA結構、蛋白質(zhì)結構、細胞亞顯微結構等,可引導學生細心觀察掛圖、模型。講食物鏈時,可在黑板上畫出“草兔鷹”這一圖解加以解釋。講質(zhì)壁分離和復原、礦質(zhì)元素離子的交換吸附、有絲分裂等概念,可自制抽動式投影片及活動模型,演示變化過程,并可通過實驗讓學生親自觀察,加以驗證。這樣可使一些抽象的、難以理解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同時也符合從感性到理性的認識規(guī)律。
5.精選習題,在運用中強化所學概念
教師要透過現(xiàn)象抓本質(zhì),針對自己的教學安排和學生的實際水平,精心選擇針對性強的練習題,在數(shù)量和質(zhì)量上都得到保證,使學生真正受益。另外,通過評講,讓學生知道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精選概念習題在課堂上當堂完成,及時反饋。在生物學概念教學過程中,教師聯(lián)系生產(chǎn)生活實際,設置概念應用的問題情境,適當?shù)剡M行概念應用的模擬練習,使學生在運用中強化所學概念。
三、結束語
高中生物《新課程標準》中明確規(guī)定生物課程的重要目標之一是讓學生獲得生物學基本概念等方面的知識。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學中要認真貫徹概念教學策略,使學生熟練地掌握中學生物學一系列的知識體系,提高教學質(zhì)量。
參考文獻:
關鍵詞:概念圖;初中生物教學;探索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3)33-144-01
跟其它學科不一樣,生物學科有很多抽象的概念及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需要學生理解。而這些概念和規(guī)律,既和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知識背景有一定的關系,又跟我們平常生活所接觸的簡單生物知識有一定的區(qū)別。甚至有的知識,還需要學生去糾正腦海中原有的印象,這就難免會影響到學生對知識結構、規(guī)律整體性的把握,而概念圖的應用,卻可以幫助師生有效解決這個問題。
一、概念圖概述
概念圖有四個基本要素,分別包括了概念、命題、交叉連接以及層級結構。其中,概念指的是對事物的規(guī)則屬性的感知,通常都是用專有名詞或者符號進行標記記錄。命題,它是一個真正的意義單元,是對事物的具體陳述,是兩個概念之間通過某個連接詞或者符號而形成的一種意義關系,通過現(xiàn)象、結構以及規(guī)則來具體對事物進行描述。交叉連接表示不同知識領域的概念之間的相互關系,在這種概念與概念相互關系中,常常能夠引發(fā)新的創(chuàng)造型見解,起到創(chuàng)造性作用。而至于層級結構,則是概念的發(fā)展表現(xiàn)方式,一般情況下,最概括的概念置于概念圖的最上層,從屬概念在其下,用來充實概念的具體概念在圖的最下層,除此之外,還可以為某概念通過超鏈接提供相關的參考資料。
二、概念圖在生物教學中的具體作用
1、在教學者教學中的應用
跟其它的學科不同,生物學科存在一些抽象的需要理解的常規(guī)性知識,這些知識,跟平常生活中接觸到的一些事物有著一定的必然聯(lián)系,但在細節(jié)上卻又有不同。甚至,有的知識還有可能顛覆學生長久以來形成對事物的認知,這樣一來,對于學生來說,將一項很大的挑戰(zhàn),他們必須強迫自己改變腦海中已有的甚至已經(jīng)成形的知識,外加上他們在平常所掌握的知識之間缺乏聯(lián)系,缺乏系統(tǒng)性,不能形成有序的結構,這就容易在學生理解過程中造成一定的偏差甚至是誤解,嚴重影響教學質(zhì)量。而老師在教學時適時使用概念圖來進行教學,就能夠有效的解決這個問題。
2、在學生學習方面的應用
應用傳統(tǒng)的學習方法,在學習生物的時候,學生很容易將所學的知識跟腦海中已經(jīng)存在和成形的知識相混淆,影響對知識的理解。而如果利用概念圖來進行學習的話,學生自己就可以通過概念圖的構建過程來對已有的知識和學習的知識進行一個有效區(qū)分,并且還能通過概念圖將其聯(lián)系起來,幫助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吸收。除此之外,通過自己動手構建概念圖,還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領悟的同時,有效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鍛煉學生主動性思維和邏輯性思維。
新課改后,主張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學習,以此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但是,其它學科老師可以通過設置課堂作業(yè)來將課堂還給學生,但是生物這學科卻不那么簡單,如果沒有東西作為媒介的話,單是靠老師的引導,學生很難找到突破口,即使教師將課堂還給學生,學生也不知道自己該做些什么,通過什么來加深對于知識的理解和消化。在他們看來,這樣還不如老師傳授他們可以接受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而有了概念圖就不一樣, 老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構建概念圖進行合作,讓學生通過對概念之間的關系進行交流和表達來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強化對知識的記憶。
三、概念圖教學的實例分析
概念圖的構建,不僅能提高老師的教學質(zhì)量和學生的學習效率,還能有效的引導學生的思維活動、激發(fā)學生的思維靈感、記錄學生的思維過程、呈現(xiàn)學生的思維結果,從而大大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在構建概念圖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運用比較、分析、假設、推理等多種思維方式,進行新舊概念間的比較、歸類、整合,一方面發(fā)展了問題解決能力,另一方面也修正了原有知識體系中的謬誤,促進學生反思能力的發(fā)展。
就拿教材中“可遺傳變異”這一知識模塊來說,教師就可以布置學生繪制關于變異類型的概念圖,以此來加強學生關于基因突變、基因重組和染色體變異等知識的學習和理解。通過構建概念圖,學生就可以在構建過程中,有效對知識進行消化和理解,同時,還能夠直接將每一小點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清晰地表達出來,加深對整體知識的理解和記憶,直接提高學習效率。
不僅僅是在生物學科的教學中可以應用概念圖來進行教學,在其它學科中概念圖的作用同樣不可忽視??偟膩碚f,在現(xiàn)代的教學中,概念圖的作用將變得越來越重要。所以,我們應該重視概念圖的教學作用,加強教學中對概念圖的應用,提高教學質(zhì)量。
參考文獻:
【關鍵詞】新課程背景;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有效教學;教學策略
新課程理念的推行使各個學科的教學能效越來越受重視,尤其是同時承受素質(zhì)教育壓力與高考壓力的高中教學,普及有效教學的呼聲越來越高。本文將以生物教學為例,探析有效教學在生物課堂上的展開。
一、高中生物在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教學現(xiàn)狀
(一)高中生物在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學效果
在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生物的課堂教學變得非常復雜,一方面要滿足素質(zhì)教育需求,培養(yǎng)學生能力,另一方面要滿足應試教育需求,提高每堂課學生所能獲得的知識量??陀^來看,這兩種需求是存在一定的矛盾的,這導致部分高中生物教師在教學上產(chǎn)生了混亂與茫然,教學目標的明確程度下降,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方向變得模糊,反而降低了教學效果。
(二)高中生物在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學效率
高中生物雖然是理科課程,但也具備一定的文科課程特征,具體來說,其知識運用上雖然需要理科式的邏輯思維,但其知識量卻如同文科類課程一樣龐大,需記誦的內(nèi)容非常之多。相對的,高中生物的課堂學時卻相當有限,這令高中生物對教學效率的要求達到了一個近乎苛刻的地步。許多教師為此盲目追求教學速度,忽視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能力,造成了另一種意義上的效率低下,這與新課程教育理念是相違背的。
(三)高中生物在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學氛圍
由于對新課程理念理解不到位,部分高中的生物課堂呈現(xiàn)出兩種極端的教學氛圍。一種過度追求教學效率,整個課堂一直籠罩在一種令學生喘不過氣的緊張、壓抑氣氛中,對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很嚴重的負面影響;另一種試圖實現(xiàn)輕松狀態(tài)下的高效教學,但對課堂節(jié)奏的把握不到位,課堂處于過度放松的狀態(tài)下,必要的課堂教學反而很難完成。這兩種教學氛圍都很無法滿足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學需求。
二、高中生物在新課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學需求
(一)從教學效果看高中生物的有效教學需求
目前來看,提高高中生物教學效果的最直接措施是明確教學目標,從素質(zhì)教育與應試教育兩難的迷茫中走出來,為此,我們需要引入有效教學的理念。有效教學從本質(zhì)上看就是為提高教學效果而存在的,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對教學效果的提高并非片面地提高知識灌輸量,而是綜合提升學生的素質(zhì)和學到的知識。因此,有效教學中的教學目標具有很強的階段性和明確性,正可以解決當前的課堂教學問題。
(二)從教學效率看高中生物的有效教學需求
有效教學的一大特點在于,其教學效果不只局限在課堂教學的范圍內(nèi),雖然有效教學是通過課堂教學來實施的,但其有效性往往會在課堂外發(fā)揮出來。這是因為有效教學并沒有把教學重點放在知識量上,而是放在知識點上,相比在課堂上完成全部知識的學習,在課堂上掌握學習的方法和知識要點,在課堂外簡單地將大量知識串聯(lián)起來才是更有效的教學方法,也更能解決知識量和課時之間的矛盾。
(三)從教學氛圍看高中生物的有效教學需求
有效教學是非常看重教學節(jié)奏的一種教學手段,而教學節(jié)奏正是營造教學氛圍的要素之一。因此,將有效教學引入高中生物課堂,能對過于緊張的氛圍加以舒緩,對過分松散的氛圍加以緊湊,最終令教學氛圍達到較為平衡的理想狀態(tài)。
三、高中生物在新課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學策略
(一)通過節(jié)奏控制實現(xiàn)有效教學
通常情況下,有效教學是通過分階段教學來完美控制教學節(jié)奏的。具體來說,教師會在課堂上準備幾個不同的教學階段,不同階段的緩急程度不同,不同節(jié)奏的變換既能讓學生舒緩神經(jīng),又保障了必要教學活動的展開。這種方法對習題依靠度很低的高中生物教學來說尤其適合。
(二)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實現(xiàn)有效教學
情境創(chuàng)設既可以營造課堂氛圍,又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保障課堂教學的效率,是有效教學的重要教學手段之一。對高中生物來說,情境創(chuàng)設可以利用生物知識的生活性特征完成,例如遺傳學知識的教學,教師可以利用遺傳學中的一些經(jīng)典案例,為學生營造出懸念式情境,加強學生的探究意識。
(三)通過小組合作實現(xiàn)有效教學
在有效教學措施中,小組合作是比較常用的一種,但也是最難控制的一種。這種教學措施雖然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但對學生個人素質(zhì)和教師引導能力的要求比較高,如果不能保證這兩點,則小組合作能取得的效果非常有限。所以在實際應用時要結合實際教學條件謹慎使用。
四、結語
與其他學科相比,高中生物因自身的文理混合特征而具有較強的獨特性,所以其有效教學措施也與其他學科有一定的差異。因此在進行教學創(chuàng)新時雖然可以借鑒其他學科的有效教學策略,但切忌完全照搬,否則可能反而造成負面影響。
參考文獻:
[1]陳厚德.基礎教育新概念――有效教學[M].北京:教學科學出版社,2000.
協(xié)助擴散兩種方式的介紹 宋志中(01-3)
高中生物學中有關病毒知識的整合 陳 國(01-4)
林德曼定律的拓展 杜思如(02-3)
對“能量之源——光與光合作用”一節(jié)教材中幾個問題的認識
劉東奇(02-5)
抗體是先進入血漿,還是先進入組織液 陳海學(02-6)
解讀PM2.5 曹中華 石海英(03-3)
解惑血球計數(shù)板 楊維國(03-4)
有關狂犬病的問題探討 周明龍 王 霞(04-3)
有關“氨基酸脫水縮合”的探討 夏焦兵(04-4)
基因工程中限制酶切割的幾個問題 張玉林(04-5)
同期與超數(shù)排卵的區(qū)別及聯(lián)系 胡文斌(04-7)
不盲從、勇創(chuàng)新——讓生命科學不斷進步 丁奕然(05-3)
化學原理在高中生物學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
梁 愈(05-4)
關于進化實質(zhì)的分析 劉 聰 付志剛(05-6)
且談對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能量流動認知的幾個誤區(qū)
周 ?。?6-3)
淺析家蠶的雄性選育 段志軍 易永春(06-5)
淺談細胞分化的“穩(wěn)定性” 王達夫(07-3)
高中生物學中的哲學觀點 梁 愈(08-3)
例析高中生物教材中的雙向箭頭 鄒 彤(08-5)
再議真核細胞有絲分裂周期中的染色體數(shù)目減半的時期
蘇宏鑫(08-7)
葡萄糖的跨膜運輸方式 婁振港(08-8)
“觀察蝗蟲精母細胞減數(shù)分裂固定裝片”幾個疑點分析
肖安慶(09-3)
保護內(nèi)環(huán)境,清除體內(nèi)垃圾 沈建平(09-4)
有關孟德爾定律的幾個基本概念的辨析 杜思如(10-3)
制作蘋果酒的方法介紹 翟碩莉(10-5)
人教版“基因工程”一章中幾個教學問題的認識
顧鋒杰(11-3)
談談光質(zhì)對光合作用的影響 蔡輝儒(11-4)
從遺傳學材料的變更管窺遺傳學的發(fā)展史 易永春(12-3)
生物學教學研究與實踐
細雨濕衣卻不見 閑花落地細無聲——談高中生物實驗教學中的幾個細節(jié)問題 馬建興(01-6)
優(yōu)化教學策略 提高課堂效率——對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策略的有效反思 孔 勇(01-9)
例析高中生物課堂自主學習 伯海英 呂國裕(01-11)
農(nóng)村生物教學與生活經(jīng)驗相結合優(yōu)勢的探索
謝羅生(01-14)
淺談新課標下如何構建高效生物實驗課
封其毅(01-16)
新課改中有效運用“講授—演示”教學策略
吳燕華(01-18)
注重教學語言的研究 提高課堂交流的有效性
孫曉艷(01-20)
人教版與北師大版高中生物“分子與細胞”作業(yè)系統(tǒng)的比較分析 黃徐豐(01-23)
如何提高初中生物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黃紹玲(01-25)
例談新課程背景下HPS教學模式在高中生物學教學中的應用 徐 建(01-27)
高中生物“問題解決”教學模式的研究 錢益鋒(01-29)
“生活化”的初中生物教學 焦太和(01-32)
談以教學案為載體的初中生物教學 張永金(01-33)
生物課堂中實施興趣教學的策略 于海芹(01-36)
“物質(zhì)出入細胞的方式”教學設計 王科慧(01-38)
從整體角度把握——談談“穩(wěn)態(tài)與環(huán)境”模塊核心概念的建立
季培松 張 剛 劉曉偉(01-41)
高中生物教學中健康教育模式研究的案例分析
戴桂花(01-42)
淺談探究性教學模式的有效性——“種子植物”一節(jié)課的教學探討 陳 然(01-45)
暢談生活體驗 活達三維目標——“綠色植物是食物之源”的教學設計 袁艷華(01-47)
對初中生物概念教學的思考 朱曉燕(02-7)
論生物教師“教學反思”習慣的培養(yǎng)
朱大新 魯 華(02-10)
對優(yōu)化中學生物學教學的探討 開·阿里騰(02-12)
重主體 設問題 提效率——基于學生主體的問題設計例談 楊秀梅(02-12)
準確把握學情 提高生物課堂教學實效的實踐與思考
翟風華(02-16)
孟德爾遺傳實驗的教學難點分析 李能國(02-19)
淺析生物教學中的知識拓展 宋美麗(02-21)
合作性學習在探索生長素類似物促進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中的應用 錢 洋(02-23)
提高農(nóng)村高中生物實驗開出率的幾點嘗試
張 偉(02-25)
因地制宜拓展農(nóng)村中學生物實驗 劉彤軍(02-26)
先行組織者策略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
張年逢(02-28)
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zhì)說課稿
羊垂功(02-31)
“小紙片、大用處”——自制教具進行“單克隆抗體”的教學實踐
杜永娟 樵???3)
改革生物課堂實驗教學 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
王 莉(02-34)
讓探究性學習成為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的主旋律——“探討加酶洗衣粉的洗滌效果”課堂實錄與教學反思
梅金生(02-36)
152010教學模式在“植物生長素的發(fā)現(xiàn)”一課中的應用 陳燕萍(02-38)
例談自制直觀教具在生物教學中的作用 劉訓開(02-40)
中學生物課堂教學邏輯體系構建的策略 曾劍波(03-6)
開展探究活動 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生物的興趣
張 英(03-8)
教師無為造就學生有為 趙曉娣(03-10)
教師如何引導高考生物有效復習 洪東涯(03-12)
生物課堂中面向全體學生教學之“四關鍵”
宋玉蓉(03-15)
自制簡易小模型 突破學習重難點 趙林娥(03-17)
淺議生物學教學中的概念圖教學 郝 惠(03-19)
提高初中生物實驗教學質(zhì)量的有效策略 陸嘉琴(03-21)
給片好土壤,讓好種子長成好苗子——一個初中生物教師看課改 鈕玉秀(03-23)
動起來,生物課堂更精彩——初中生物“精卵結合孕育新的生命”教學案例 曾秋麗(03-25)
“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信息傳遞”一節(jié)的教學設計 張萬明(03-27)
在實驗探究活動中構建生物科學概念——“探尋綠葉中的奧秘”探究實驗課的教學設計 肖巧玲(03-30)
“植物根的生長”的教學設計 何振中(03-32)
“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nèi)容”教學設計
陸 帥(03-35)
虛擬實驗在初中生物學實驗教學中的運用 金 鑫(04-8)
淺談初中生物課的導入 焦太和(04-11)
我讓學生做“錯誤”實驗 徐金鵬(04-13)
談運用計算機技術制作DNA雙螺旋結構模型
沈紅梅(04-14)
導學案模式在生物實驗教學中的運用 蔡 斌(04-15)
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淺議初中探究性學習的實施
徐建華(04-17)
生物課堂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的策略研究 胡麗芬(04-19)
教學因預設而精彩,課堂因生成而綺麗——淺談生物教學中的預設和生成 邵建美(04-21)
將案例教學引進初中生物學課堂 鄭俊麗(04-22)
職業(yè)高中生物教學策略探微 仲英杰(04-24)
“四步”管理,提升初中生物教學效率
孫小木 程 明(04-26)
“減數(shù)分裂”的教學設計 真義勇(04-28)
給生物學課堂注入生命活力 嚴錦石(04-30)
杜威作業(yè)觀及其對生物學教學的啟示
霍文靜 解凱彬(05-7)
高中生物教學中的隱喻 范 鍇(05-10)
彩卡在高中生物建模教學中的研究與反思
宋 華(05-12)
用模型建構的方法突破有絲分裂的難點知識
陳秋來(05-14)
例說文史材料在初中生物學課堂中的妙用
陳衛(wèi)華(05-16)
HPS教學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 胡有紅(05-18)
例談如何將科學史融入生物課堂教學 陳曉穎(05-20)
淺談生物學中的點、線、面、體思維 郭士安(05-23)
生物概念教學要注重前概念以及概念的外延
劉東奇(05-25)
讓“體驗”成為建構生物概念的重要抓手 謝 鵬(05-26)
概念為本的顯微鏡教學改進 靳 飛 孫 ?。?5-29)
從“幾種育種方式的比較”中看導學案的妙用
黃堡鑫(05-30)
優(yōu)化教學策略 打造理想課堂 周紅如(05-33)
情景劇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實施的案例與反思
吳小麗(05-34)
基于生物科學史的課堂探究學習——談“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zhì)”一節(jié)的教學設計 黃 ?。?5-36)
對“有性生殖與無性生殖的區(qū)別”概念生成的教學嘗試
冉啟國 王 寒(05-38)
類比在生物學教學中的應用
鄭賽彬 高育蒙 陳秉初(05-40)
設疑、釋疑、質(zhì)疑——初中生物課堂初探
陳玉華(05-43)
“菜單式教研視導”在生物教研工作中的探索與實踐
吳海燕(06-6)
高考生物首輪復習策略初探——查漏、補缺
林海雅(06-8)
減數(shù)分裂中染色體變化的手指模型及各模型的比較
瑪依拉木拉提(06-10)
重視生物課堂過程教學 培養(yǎng)學生探索思維能力
左延柏 趙玉柱(06-11)
高中生物教學有效性的探析
孟飛龍 曹 睿 李四海 陳明林(06-13)
“五步探引教學模式”初探及課例分析 盧 燕(06-15)
“雜交育種與誘變育種”一節(jié)的教學設計 洪永清(06-17)
課堂引入故事 教學融入生趣——淺論生物課堂中的故事化教學 石 娟(06-20)
生物教學中的知識拓展淺析 劉 浩(06-22)
科學教學中景觀圖應用探究 朱婉萍(06-25)
反思“同課異構” 促進教師自我發(fā)展 劉光強(06-28)
讓學習發(fā)生在學生身上——高中生物教學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探索 錢雪梅(06-30)
“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能量流動”教學中幾個難點的思考分析
丁 傅(06-32)
“錯誤”——一種重要的生物教育資源 馬建興(07-5)
生物課堂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品質(zhì)的培養(yǎng) 丁 征(07-7)
淺析優(yōu)化教學過程需要整合的教學要素 章 青(07-10)
基于“生命化教育”的生物課堂實踐與思考李 偉(07-12)
學生自主講評試卷課堂模式初探 任 益(07-13)
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優(yōu)化生物學實驗教學 唐東輝(07-15)
減數(shù)分裂教學中應用自主繪圖的實踐與思考
李 歐(07-17)
巧用變式 有效復習 封其毅(07-19)
直接推理在生物學上的應用 劉林軍(07-21)
教師課堂教學語言的常見誤區(qū) 周柬明(07-23)
基于“問題解決”模式的高中生物學說題教學嘗試
李相國(07-25)
落實細節(jié) 夯實基礎——淺談一輪復習的計劃與舉措
宋建玲(07-28)
淺析生物課堂教學中的媒體決策 史紅勤(07-30)
踐行“三單·六環(huán)節(jié)”導學模式 打造“自主·合作·探究”活力課堂 袁錦明(07-31)
在合作中加快認知——“生物的分類”教學案例
談燕芬(07-35)
“物質(zhì)跨膜運輸實例”教學設計 楊 軍(07-37)
“體驗式教學”在生物課堂中的實踐與思考——以“能量的釋放和利用”一課為例 黃?;ǎ?7-39)
驗證性虛擬實驗在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的作用
姚海霞(08-9)
中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評價指南 李能國(08-11)
教學中“失敗”精彩演繹的策略與條件 劉義友(08-13)
挖掘教材內(nèi)容,實現(xiàn)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統(tǒng)一
梅金生(08-15)
探究實驗有效性的“六先六后”——以“土壤中有什么(一)”為例 蔡呈騰(08-17)
以問題為中心進行生物教學 章德兵(08-19)
“物質(zhì)跨膜運輸?shù)姆绞健钡慕虒W設計 吳光華(08-21)
“勾畫問題解決路線”是一個重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
王慶東 李世雷(08-23)
利用“學—議—展—評”,構建高效復習課堂——以“伴性遺傳”一節(jié)為例 宋 楊(08-25)
巧妙設置 合理運用——“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中的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 丁志鋒(08-27)
“沒有細胞結構的微小生物——病毒”一節(jié)的教學反思
劉春玲(08-29)
緊扣教學目標,準確把握課堂教學 任小文(09-6)
新課程期待老腔出新調(diào)——對高中生物評課的幾點建議
俞 慧(09-8)
超越教材:“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能量流動”一節(jié)的師生對話
洪長根(09-10)
初中生物實驗課教學點滴 康五祥(09-12)
高中生物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
李其安(09-13)
生物課外作業(yè)特點的探索 崔忠誠(09-15)
實施高效生物課堂的研究——以“減數(shù)分裂”的教學為例
劉建新(09-16)
生物教學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初探 黃 新(09-18)
淺談初中生物學中的概念教學 李智蘋(09-19)
充分進行“信息”轉(zhuǎn)換——讓生物課堂變得“活”、“動”、“趣”、“美”起來 倪素美(09-21)
對驗證性實驗進行探究化教學的策略 張海寧(09-23)
對新課改下高中生物課本中“細胞液”概念學習初探
張龍龍 樊 攀(09-25)
淺析同課異構對生物學開放性教學的助推作用——以人教版必修3“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能量流動”為例 程麗麗(09-26)
生物學問題分析模型構建與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初探
蔡書學 張 艷(09-28)
讓生物學教學更貼近生活 黃勝秀(09-31)
高中生物“定向—建?!伞鄙鷳B(tài)課堂教學模式的詮釋
姜永均(09-32)
“生長素的發(fā)現(xiàn)”一節(jié)中兩個問題的處理 賈薇薇(09-35)
淺議如何將友善用腦貫穿于初中生物課堂
李 芳(09-37)
對當前生物學科教育的沉思 吳舉宏(10-7)
關于凸顯初中生物學重要概念傳遞教學的思考研究
陳麗梅(10-10)
關于課程資源校本化的幾點做法 范曉萍(10-12)
對高中生物合作學習課堂教學中常見“跑偏”現(xiàn)象的冷思考
張海其(10-13)
淺議生物課程差異教學與面向全體學生的實施
張 英(10-16)
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制定計劃和表達交流”能力培養(yǎng)的研究
劉建新(10-18)
一堂失敗的復習課后的改進與反思 趙勝昔(10-20)
行進在問題中的有效課堂——談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提問的藝術 裴志剛(10-22)
農(nóng)村學校教研工作調(diào)查及策略探討
徐永強 徐 燏(10-24)
“概念同化”在高中生物學習中的應用 李雯鶯(10-26)
例談“展示—釋疑—探究”教學模式在生物學教學中的應用
張 偉(10-29)
飲食與營養(yǎng)的教學設計 趙 捷(10-31)
“細胞生活的環(huán)境”教學設計及其反思 王桂玲(10-33)
摭談生物課堂教學管理方式的變革——以“探索遺傳物質(zhì)的過程”一課為例 張樹虎(10-35)
任務驅(qū)動式教學在高中生物探究性實驗中的運用
解玉嘉(11-6)
結合生活實例,提高生物課堂的有效性 劉玉蘭(11-8)
例談“活動單”和傳統(tǒng)“學案”的區(qū)別 馬晶晶(11-10)
教學方法多元化 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呂翠香(11-12)
高中生物習題課教學模式初探——“探究互動”
夏正艷(11-14)
高中生物教學中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實踐與研究
臧 蓉(11-16)
簡述“染色體變異”一節(jié)教學的課前準備
冷巨豐(11-18)
探索選修一《生物技術實踐》的實驗教學 禹雙根(11-20)
通過多元教學方式的干預 促使生物課堂實效的提升
——記“地面上的植物”的教學 黃 娟(11-22)
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調(diào)整生物學教學內(nèi)容——“自制一瓶醇香的葡萄酒”活動更適合初中生開展 王燕紅(11-24)
讓每一節(jié)課都精彩——例談實現(xiàn)探究性教學的實效性
賈廣磊(11-25)
巧妙設計實驗課 提高生物科學素養(yǎng) 陸新華(11-28)
激發(fā)問題意識 引領思維發(fā)展——學生問題意識培養(yǎng)的調(diào)查分析與對策 高學林(11-29)
讓教師在“評課”中成長 朱 ?。?1-32)
中學生物思維課堂的實踐與思考 李 偉(11-33)
“傳染病及其預防”教學設計 劉 浩(11-35)
談教師在構建生物和諧課堂中的主導作用
曾紅艷(11-37)
生物教學中的小組合作與效能 黃亞黎(11-40)
方法多變 優(yōu)化教學——“人體的呼吸”探究性教學的方法突破 陳小丘(11-42)
外國科學教師UNOS個案研究的概述及啟示
李銀蝶 陳志偉(12-5)
發(fā)揮生物學史的德育功能 塑造學生高尚的科學精神
鈕明華(12-8)
利用圖形提高生物復習課的課堂效率 練瑞萍(12-10)
例談在高中生物學教學中數(shù)據(jù)資料的處理與運用
徐業(yè)華(12-12)
多媒體演示與傳統(tǒng)演示在教學中的整合和恰當應用
倪 霞(12-14)
硬幣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的妙用 龐四喜(12-16)
“圍繞教學目標有效設計課堂教學活動”主題教研活動的策劃與啟示 許 瓊(12-18)
課堂教學設計中需要關注幾個問題 周 茜(12-21)
淺析“細胞的能量‘通貨’——ATP”的幾種導入方法
龔伊娜(12-23)
應用游戲進行“基因的表達”的教學 施渭明(12-25)
淺談“思想實驗”與生物教學的結合
陳秀全 吳光華(12-26)
“性別決定和伴性遺傳”的問題教學設計與實踐
車亞莉(12-28)
生物教學“一站到底”——一種基于知識PK的游戲教學模式
張年逢(12-30)
高中生物實驗教學的理想課堂探討 杜翠華(12-32)
例談利用生物教具突破“人體和外界氣體交換”課堂難點
何 妍(12-34)
生物學實驗技術與科技活動
開展生物學調(diào)查活動的嘗試與反思——以“調(diào)查西樵山的植物種類”為例 黃德慶(01-49)
“低溫誘導植物染色體數(shù)目變化”實驗的改進
林 荔 肖義軍 詹曉梅(01-51)
雙縮脲試劑能用于尿液中蛋白質(zhì)的檢測嗎?
王小明(01-52)
探究螞蟻的通訊方式 李曉輝(01-53)
對初中生飲食健康狀況調(diào)查及對教育的啟示——以大連市為例 吳志華 李美茹(02-42)
探究影響鼠婦分布的環(huán)境因素和教學環(huán)境
馬國軍(02-46)
高中生物實驗中洋蔥的“一材多用” 肖燕云(02-47)
杏仁對昆蟲毒性的實驗 郝 靜(02-49)
“膽汁對脂肪的乳化作用”實驗的改進 賀本香(02-50)
“植物光合作用的場所”一課中幾個實驗的改進
劉迎俠(02-51)
對一種鐵樹害蟲的觀察與探究 羅益群 唐 錦(03-37)
也談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幾個實驗材料和實驗試劑的改進 張恒澤(03-39)
探究“扦插材料的處理”的課后體會 王 芳(03-41)
演示實驗“發(fā)酵現(xiàn)象”的改進及拓展應用 尹明順(03-42)
稻草——田野里的財富 楊硯書(03-44)
光合作用產(chǎn)生氧氣實驗改進 唐衛(wèi)東(04-32)
算算你的“水足跡”——節(jié)約用水暑期作業(yè)設計
趙開勇(04-34)
探究兩種無機鹽對青萍生長繁殖的影響 汪花菊(04-37)
巧用數(shù)碼相機獲取顯微照片 王立亭 翟洪生(04-39)
細胞大小和物質(zhì)運輸?shù)年P系實驗改進
田永賢 張和平 鄧必建(04-40)
對“滲透作用”實驗的幾點改進 蔣素梅(05-45)
酵母細胞固定化實驗的深度解析 曹 麗(05-47)
探究實驗“蚯蚓適應土壤中生活的特征”的改進
樊冠祥(05-49)
初中生物科技實踐活動的開展——以“漓江魚的生存現(xiàn)狀及捕撈情況綜合調(diào)查”活動為例 吳學?。?6-35)
果酒釀制的替代實驗——米酒的釀制 張艷娟(06-37)
蛋白質(zhì)合成動態(tài)模型制作實例 黃 萍(06-39)
利用當?shù)厣镔Y源“發(fā)菜”開展教學實踐活動設計
張 磊(06-40)
“綠葉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一些實驗步驟的改進
左開?。?6-42)
三版高中生物學教材中有絲分裂實驗的比較及方案優(yōu)化的探討 劉 怡(07-42)
“池塘水生態(tài)問題調(diào)查及治理”研究性學習活動方案
朱一峰(07-44)
滲透實驗的家庭化改進 蔣群玉(07-46)
一花三弄 又見花開——淺談鮮花模型制作的三種嘗試 林 雯(07-47)
談“培養(yǎng)液中酵母菌種群數(shù)量的變化”實驗的注意事項
陸忠華(08-31)
“物質(zhì)跨膜運輸實例”的實驗教學反思 陳 凱(08-32)
氣孔開閉機理的實驗探究
陳 潔 周 亮 張文華(09-39)
一道選擇題引出的系列主動探究 羅孝勇(09-40)
“睫狀肌調(diào)節(jié)晶狀體”簡易模型 (09-42)
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產(chǎn)生氧氣”實驗的再設計
尚 方(09-43)
紫莖澤蘭浸出液對幾種農(nóng)作物種子萌發(fā)及幼苗生長的影響
汪花菊(10-37)
庫爾勒香梨樹腐爛病生物防治方法的探究 武 策 李 昂 雷 雨 吳 娜 王 菁 高永強 耿 濤(10-38)
水螅運動方式及捕食行為動畫制作探究
左素萍 王重力 粟敏從 丁志柳(10-41)
運用生活中的簡易材料制作“基因的表達”教具
周 玲(10-42)
用簡單的實驗驗證人眼的神奇功能 遲福江(10-44)
使用傳感器探究環(huán)境因素對植物光合作用強度的影響 李寶霞(10-45)
關于“使用血球計數(shù)板對酵母菌進行計數(shù)”的問題探討
丁 傅(11-44)
高中生物實驗的幾處改進和分析 施亞筠(11-46)
“生物組織中還原性糖、脂肪、蛋白質(zhì)的鑒定”實驗改進
毛文艷 李 巖 史慧玲(11-48)
利用實驗促進中學生對細胞知識內(nèi)容的學習
楊青青(12-36)
適于中學的簡易種植靈芝的方法 趙 鑫(12-38)
生物學教學評價與考查
有絲分裂與減數(shù)分裂的“另類”試題 王 松(01-54)
2011年浙江省高考生物試題評析 葉建偉(02-52)
2011年高考有關“遺傳定律的例外性”試題淺析
崔緒昌(02-54)
一道值得商榷的高中生物奧賽題——對2008年浙江省一道高中生物競賽試題的分析 周興生(02-57)
活用課本素材,有效備考生物學業(yè)水平考試
左立波(02-58)
例析DNA的復制、轉(zhuǎn)錄和翻譯圖形分析題
李成云(03-47)
對照性實驗的常見類型 彭月生(03-49)
例析生物科技模塊中流程圖題考查特點 尹利軍(03-51)
英國普通教育證書AS水平考試試題——第二單元 基因和基因工程 欣向紅(03-53)
“細胞分裂”考點掃描 高一明 朱沈芳(04-41)
詳析高考遺傳圖譜模式——以近5年高考試題為例
鄧過房(04-44)
簡析一道同位素標記法測細胞周期的競賽題
羅招軍(04-48)
一道生物探究性試題的解析 幸奠權(04-50)
2012年江蘇省普通高中學業(yè)水平測試(必修科目)試卷——生物 (04-51)
高三生物二輪復習需要做好“五道題” 張玉明(05-50)
高中生物實驗設計題常見錯誤剖析及應對策略
王科慧(05-53)
畫畫就明白——圖解法在解題中的作用 鄭大江(05-55)
圖表信息轉(zhuǎn)換,提高學生解題能力 戴雅萍(06-43)
聚焦高中生物學習中的“^”型曲線模型的知識
李進京(06-45)
巧用一個實驗裝置完成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關問題的測定或探究 鄧志華(06-49)
“首尾法”分析細胞分裂中的DNA標記問題
樵福奎(06-50)
兩類細胞分裂圖形中同源染色體的判斷
蔡利鵬(06-52)
生物學高考初、高中銜接的知識點和學習目標例析
吳慶華(07-49)
對三個競賽(遺傳)題答案的不同看法 朱敏生(07-51)
借助曲線分析生長素的兩重性 譚家學(07-53)
2012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江蘇卷)——生物(07-55)
2012年江蘇生物高考試題淺析 章 彤 顧舒榮(08-33)
貼近生活緊扣熱點,體現(xiàn)課標核心導向——福州生物學業(yè)考試命題回遡 劉國秀(08-35)
江蘇學業(yè)水平測試生物試卷分析及復習建議
陳海波(08-37)
談能力立意取向下的生物開放性試題的命題策略
夏幫青(08-40)
巧用配子基因頻率求解遺傳概率 王 晨(08-42)
對一道易陷入思維誤區(qū)的選擇題的分析
薛文超 王 彬(08-43)
2012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新課標卷)——理科綜合能力測試生物部分(08-44)
2012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海南卷)——生物
(08-46)
2012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山東卷)——理科綜合能力測試生物部分(08-49)
2012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浙江卷)——理科綜合能力測試生物部分(08-51)
2012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廣東卷)——理科綜合能力測試生物部分(08-53)
2012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北京卷)——理科綜合能力測試生物部分(08-55)
例談高考生物實驗中邏輯思維方法的應用
王智杰(09-44)
提高學生解題、審題的能力的幾種方法
謝桂喜 謝亦馳(09-47)
建構生物模型,打造高效課堂 寧 旭(09-50)
2012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上海卷)——生物(09-53)
2對相對性狀的遺傳題的“排列組合”通解法
宋玉蓉(10-47)
利用圖形優(yōu)化解題過程 李 勤(10-49)
江蘇省學業(yè)水平測試中常見的實驗題題型與教學啟示
周荷靜(11-49)
“三步”巧數(shù)食物鏈——“找岔路相加法”
徐建蕓(11-51)
解讀與酶有關的曲線模型 毛 丹(11-52)
審題抓細節(jié) “陷阱”輕松越 蔣繼榮(12-39)
測量植物光合速率的幾種方法 章德兵(12-41)
教會學生辨析遺傳概率計算的幾個易混問題
祁全新(12-43)
正反交結果相同就一定是常染色體遺傳嗎
路 毅(12-44)
探究性實驗的三種預期結果 王忠文(12-46)
生物課程標準和新教材
高中生物教學中批判性思維培養(yǎng)的研究 呂增印(01-56)
新課程下生物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初探 魏小成(01-58)
中美高中生物教材中“與生物學相關的學科”的比較
趙 璐 李高峰(01-60)
淺談新課程背景下生物教師的專業(yè)成長 丁燕平(01-63)
漫談英國生物課堂中的情境教學 王元軍(02-60)
融入生物科學現(xiàn)代進展 實施初中生物學STS教育 盧 芹(02-62)
中學生物實踐能力培養(yǎng)的現(xiàn)狀、問題及對策
莫雪斌 李坊貞 許愿康 陳小珺(03-56)
“形散而神不散”——談人教版課程標準高中實驗教科書《生物》的邏輯關系 輝(03-59)
在高中生物新課程中落實“生活化教學”的矛盾與困惑
張 明(03-61)
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生物實驗動作技能 陳 維(04-55)
高中生物實施科學方法教育主要策略探析
張樹虎(04-58)
S-P表分析方法應用于高中生物學教學質(zhì)量評價
王 宇 陳秉初 周 陽(04-60)
簡析香港《新編生物學》教材中的實驗特點
顧文君 鄭曉蕙(04-63)
結構性工作單在生物學探究實驗教學評價中的應用
李偉平 曹志江(05-57)
中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結構分析 李能國(05-59)
準確理解“假說—演繹法”的本質(zhì) 吳君民(05-61)
基于交互式白板的生物課堂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高 雁(05-63)
“生物技術的安全性和倫理問題”教學實施情況調(diào)查及教學建議 包春瑩(06-53)
生物實踐教育在校本課程開發(fā)中的嘗試——以“開心農(nóng)場”為例 秦玉蓮 錢敏艷(06-55)
圍繞核心概念開展中學生物教育 付 雷(06-57)
高中生物學生實驗評價量表設計與運用初探
李步振(06-61)
論職前教師教育中探究教學能力的培養(yǎng)
張夢雅 周 陽(07-60)
基于核心概念建構的生物學新課程教學 胡玉華(07-62)
新加坡O-level高中生物學教材課后練習特色分析
梁海榮 李琳 鄭曉蕙(08-57)
海洋漏油事件與生態(tài)文明教育的思考 成云康(08-60)
一堂高中生物新授課引起的學情調(diào)查與教學反思
孫立祥(08-62)
美國中學生物學教材實驗室安全教育對我國的啟示
宋相國 張迎春(09-59)
“下水課”里的困惑與對策 劉 虹(09-61)
“人的生殖與發(fā)育”一節(jié)內(nèi)容所想到的——談初中生物教學中的青春期性教育吳 贇(09-62)
高中生物學新課程教科書使用情況跟蹤調(diào)研工具的構建
楊文源 劉恩山(10-52)
新課標下廣東省高中生物學實驗開設現(xiàn)狀調(diào)查
徐繼林 胡位榮(10-56)
親近生物老教材 王 薦(10-59)
高中生物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策略舉隅
朱小燕(10-61)
新課程理念下生物教學中形成性評價的嘗試
車亞莉(10-63)
基于實證視角的高中生物課堂提問教學行為的分析研究
孫郡博 李 恬 吳志華(11-54)
情感性教學目標的達成與拓展 劉成權(11-58)
讓我們的學生成為勤思善問的人——美國教育修學旅行的見聞與啟示 韓海燕(11-60)
利用地區(qū)課程資源開發(fā)生物校本課程的實踐
王勇強(11-62)
高中生物教師專業(yè)成長路徑初探
戴 群 解凱彬(12-48)
加強農(nóng)村中學生物學教學切實推進城鄉(xiāng)教育公平
李學斌(12-50)
改革《生物學教師實驗實踐技能》課程加強對生命教育師范生的實驗實踐技能的職前培養(yǎng) 高 勍(12-52)
中美高中生物教材實驗版塊的比較研究
[關鍵詞]高中生物;概念;教學;有效性
高中生物學是由許多基本概念相互聯(lián)系,形成的一系列有機統(tǒng)一的知識體系。在新課程高中生物教學中,使學生能精確地掌握概念不僅是學生學好生物學基礎知識的重要前提,也是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必要條件。且近年來高考命題特別重視考察學生對概念的掌握情況。因此,在高中生物學教學過程中概念教學策略的實施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高中生物課堂基本概念教學的重要性
生物學發(fā)展史表明,生物學的發(fā)展首先是概念的發(fā)展,概念是生物學理論的基礎和精髓,概念也是思維過程的核心,一個新概念的提出,往往標志著人們觀念的改變,促進生物學科的發(fā)展,甚至是對生物學知識體系的重新認識。生物學概念是中學生物學科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對生物的結構、生理乃至一切生命現(xiàn)象、原理及規(guī)律的精確而本質(zhì)的闡述。概念教學的目的是使學生明確每一個生物學概念,為培養(yǎng)學生分析、解決生命現(xiàn)象以及自學生物學知識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學生在形成和掌握概念過程中容易發(fā)生的問題是:第一,學生的日常經(jīng)驗會對生物學概念的形成產(chǎn)生干擾;第二,學生容易以外部的、非本質(zhì)的屬性作為依據(jù)來理解科學的概念,從而引起概念的混淆;第三,認識個別生物的屬性比較容易,而認識某一生物的普遍性比較困難。因此,在生物概念教學中,教師必須在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基礎上發(fā)揮教師“引導、啟發(fā)、參與、倡導、診斷”的作用,教給學生一些概念學習的基本方法,使學生自己建構概念,從而提高學習能力。
二、高中生物課基本概念的有效性教學策略
1、生物前概念的學習策略。生物科學中的前概念,有些是學生對客觀世界樸素的認識,是學生學習新知識寶貴的財富,教師在生物教學過程中應加以利用,如: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一母生九子,連母十個樣。這些是學生對遺傳和變異現(xiàn)象的前概念;還有一些前概念,是片面的,甚至與科學概念是相悖的。如:植物的地上部分是莖,地下部分是根;會飛的是鳥;鯨魚和海豚都是魚等。因此,教師在生物教學過程中,應合理利用學生正確的前概念來同化新知識,建構知識的新體系;同時充分估計到錯誤的前概念在教學中的干擾作用,找出消除這種干擾的方法,這對于改善生物教學質(zhì)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無疑會產(chǎn)生積極的作用。那么,在生物教學過程中如何消除錯誤前概念的干擾呢?
納斯鮑姆和諾維克根據(jù)建構主義思想,提出了促進學生錯誤概念轉(zhuǎn)變的概念轉(zhuǎn)變學習的三步教學策略:(1)揭示和弄清學生已有的前科學概念;(2)引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3)通過認知順應形成科學概念。依據(jù)概念轉(zhuǎn)變策略,在生物學教學中,一般可以通過探究性實驗來引發(fā)和解決認知沖突,實現(xiàn)認知順應,重建科學概念。
例如,關于綠色植物有氧呼吸的概念,大多數(shù)學生根據(jù)直觀經(jīng)驗,誤認為綠色植物白天只進行光合作用,晚上才能進行呼吸作用。他們認為光合作用比呼吸作用重要,因為光合作用能夠合成有機物,而呼吸作用僅僅是消耗有機物。為了消除學生這一錯誤前概念,可以讓學生做測量綠色植物(白天)有氧呼吸釋放二氧化碳的實驗。將新鮮綠葉放人錐形瓶內(nèi),瓶內(nèi)注水并用彎管與盛有溴麝香草酚藍試劑(BTB)的試管相連接。通過觀察學生發(fā)現(xiàn),瓶內(nèi)產(chǎn)生的氣體進入BTB試管內(nèi),試劑逐漸由藍色變成黃色。這是由于綠葉通過呼吸作用產(chǎn)生二氧化碳進入試劑的結果。從而使學生認識到綠色植物白天也能進行呼吸作用。
教師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生通過對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一方面可引發(fā)認知沖突,從而意識到原有前概念的錯誤;另一方面,通過改正錯誤的前概念,實現(xiàn)概念轉(zhuǎn)變,從而樹立科學概念。
2、教學語言要科學、簡練。教師是學生的示范。教師的課堂語言必須規(guī)范、準確、全面、完整,無任何知識性、科學性的錯誤。在解釋概念、闡述現(xiàn)象、運用材料和邏輯表達上要辨證,不能絕對。例如,“DNA主要存在于細胞核中”、“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zhì)”、“基因主要在染色體上”等。有一些概念似曾相識,學生就容易將生物學術語與日常生活相混淆。這些理解往往不準確,教師要幫助學生糾正,并建立起科學的生物概念認知體系。比如,“綠色植物”不是指綠色的植物,而是指高等植物。綠色的植物都是生產(chǎn)者,但“綠色植物”中有些是消費者,例如菟絲子,就沒有葉綠體,不能進行光合作用,是寄生的植物。
再如,通過問答的方式,師生互動揭示出概念的不同。教師可以給出如下推斷,由學生辨別正誤,并改正?!吧a(chǎn)者是綠色植物”,“綠色植物是生產(chǎn)者”,“動物都是消費者”,“消費者都是動物”,“分解者都是微生物”,“微生物都是分解者”進而讓學生組織語言,表述什么是生產(chǎn)者、消費者、分解者,建立起學生自己的生物概念體系。
3、根據(jù)內(nèi)在聯(lián)系,形成概念圖。“重視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新課程標準一個突出的理念,新概念的形成和同化是建立在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基礎之上的,因此學生已有的概念體系是概念學習中的重要資源。如果正確處理概念間的關系,可以使概念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過繪制概念圖可以將眾多概念的內(nèi)在聯(lián)系直觀地加以展示和區(qū)別,這樣可以促進知識的整合,改變學生的認知方式,有助于學生在學習新的概念時學會分析概念之間的關系,從本質(zhì)上理解概念。概念圖通常是將有關某一主題的不同級別的概念置于方框或圓框中,再以各種連線將相關的概念連接,形成該主題的概念網(wǎng)絡。編制概念圖,可以區(qū)分容易混淆的知識,將零散的知識系統(tǒng)化,對知識進行對比復習。如可以將生物的生殖和發(fā)育相關概念歸納為下面的概念圖。
4、列舉實例,深化概念。事物是發(fā)展的,反映生命活動規(guī)律的本質(zhì)屬性的生物概念也是發(fā)展的。在生物學教學過程中,應充分講清概念是如何提出來的,與它們相聯(lián)系的重要實驗是哪些,這實際就是了解生物學概念的形成、發(fā)展過程。本類概念是研究者通過大量實例的反復研究,逐步歸納,概括出事物共同本質(zhì)特征而得出的。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掌握它的正確認知渠道是重視前人提出概念時所經(jīng)歷的艱辛過程。當然,這一過程在教師的設計與引導下,其周期大大地縮短了,在實現(xiàn)認知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通過實例歸納與概括的抽象思維能力。生物學中有許多字面相近、含意相似或?qū)傩韵嚓P的概念,由于它們之間互相對比度小,往往會相互干擾,容易出現(xiàn)概念間本質(zhì)屬性的混淆。比較是掌握同類概念的共同屬性和相關概念間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的重要手段。該方法可培養(yǎng)學生比較與分析兩項思維能力,“剖析”則是培養(yǎng)學生運用已知條件,深入探究本質(zhì)的分析能力的體現(xiàn)。
三、結論
高中生物《新課程標準》中明確規(guī)定生物課程的重要目標之一是讓學生獲得生物學基本概念等方面的知識。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學中要認真貫徹概念教學策略,使學生熟練地掌握中學生物學一系列的知識體系,提高教學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 袁維新. 生物教學中錯誤概念的診斷與矯治[J]. 課程?教材?教法,2003.
關鍵詞: 高中生物教學 高效課堂 教學策略
新課程標準提出了高中生物教學的基本目標,即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科素養(yǎng)、倡導學生的探究性學習、注重生物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高中生物是一門具有科學性與常識性的學科,進行生物教學時,奇妙而抽象的生物知識會讓學生體會到生物的奧妙,讓學生認識到生命的奇妙。但是實際生物課堂上,很多學生難以提起學習興趣,沉悶乏味的課堂使他們沒有動力與信心學習,進而造成課堂教學效率低下。我建議教師可以采取以下教學策略構建高效課堂。
一、創(chuàng)設合適的問題情境
情境教學是在新課程改革教育背景下一種頗受教師青睞的教學模式,有助于學生在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學習,進而發(fā)散學生思維,提高教學質(zhì)量。而問題情境的有效創(chuàng)設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更能讓學生滿懷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思考并探索知識,有助于實現(xiàn)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使其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與教學目標,為學生設計新穎有效的問題,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動力。例如,教學《ATP和酶》這一節(jié)內(nèi)容時,我就為學生設計了這樣的問題:①我們每天都要吃飯睡覺,這是為什么呢?②自然界的生物體的生命活動都需要什么呢?③有沒有一種物質(zhì)是各種生命活動都要利用的呢?通過這一系列問題,學生開始對這種物質(zhì)產(chǎn)生興趣,于是引出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nèi)容――ATP。學生在充滿強烈好奇心與求知欲的情緒下學習課堂知識,他們都集中精力全身心投入進去,使課堂教學開展得十分順利。
二、挖掘教材的教學內(nèi)容
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陣地,教材是學生獲取信息的基礎,生物教材中的內(nèi)容設計得不是很詳盡,要想讓學生真正學好生物知識,教師就要充分挖掘教材內(nèi)容,并在其基礎上不斷進行拓展與延伸,爭取讓學生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學以致用,進而達到舉一反三的教學目的。
例如,教學《光合作用》這一節(jié)內(nèi)容時,學生對這個過程的理解不是很透徹,我便利用多媒體將教材中光合作用過程圖解動態(tài)地展示出來,并一邊展示一邊為學生講解這個過程發(fā)生的變化,動態(tài)演示中,學生對這部分知識基本掌握了,然后隨意截取出其中一小段,讓學生將這個反應的過程描述出來,學生的表現(xiàn)很好。課堂練習中,學生積極活躍地回答問題,并積極地與我互動,提出的問題很有深度。通過采取這樣的教學策略,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他們積極參與課堂活動,使課堂學習氛圍既濃厚又熱烈。
三、加強學生的體驗學習
體驗學習主要是通過學生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體驗,形成經(jīng)驗,增長知識。生物與生活具有十分緊密的聯(lián)系,教師可以將生物知識融入生活場景中,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場景中學習并體驗生物知識,豐富學生的學習內(nèi)容,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進而構建出高效生物課堂。
例如,教學《群落演替的概念與類型》這一節(jié)內(nèi)容時,為了讓學生領會群落演替的內(nèi)涵,帶領學生到校園中的草坪、花園參觀,學生看到被踐踏的草坪,他們瞬間就明白了群落演替的含義。改變傳統(tǒng)課堂教學方式,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觀看自然界的花草樹木,既有助于學生身心愉悅,又有助于學生學習效率提高,進而使其感受到生物學習的趣味性,產(chǎn)生高漲的學習熱情。并且,將教學內(nèi)容形象化、具體化,可以有效幫助學生形成應用生物知識解釋實際問題的意識與能力,進而為構建高效課堂奠定堅實的基礎。
四、搭建學生的活動平臺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生物學習中,實踐同樣占據(jù)著重要作用。要想讓學生真正學好高中生物,理解并掌握這些生物知識,教師就要為學生搭建活動平臺,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領悟知識。并且,學生通過參與生物實踐活動,對活動中獲得的知識掌握得更牢固。
例如,在教學了《生長素的特性》這一節(jié)內(nèi)容后,為了讓學生體會頂端優(yōu)勢的現(xiàn)象,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課下采集一些柳樹的枝條,最少每組采集兩個,一個保留頂芽,另一個經(jīng)過修剪去掉頂芽,然后將這兩組枝條分別插入水中。學生通過觀察這兩個枝條的生長狀況便理解了頂端優(yōu)勢與解除頂端優(yōu)勢的含義,從而加深了對這些知識的理解與應用。
搭建學生的活動平臺,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展示自我、發(fā)散思維的機會,改變傳統(tǒng)單調(diào)枯燥的課堂教學,脫離于課本說教,而讓學生通過親身參與實踐收獲知識與技能,對學生能力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五、結語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構建出高效的高中生物課堂是素質(zhì)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高中生物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不斷進行探索與創(chuàng)新,找到合適的教學策略與教學方法,進而使生物教學發(fā)揮出它的優(yōu)勢,促進學生綜合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蕾.高中生物高效課堂教學實施的有效策略[J].生物技術世界,2015,(05).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生物;問題分析;教學策略
生物是一門注重實驗的學科,同時實驗也是生物不可缺少的步驟,它主要是用來研究自然界中的一切物質(zhì)的運動,發(fā)展及物質(zhì)結構變化,研究其中各個生物的相互作用的基本規(guī)律,所以高中生物是一門具有嚴性和實踐性的學科,他不僅可以鍛煉高中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也可以鍛煉高中生的思維想象能力,同時也有助于高中生獲取一定的信息,對于他們是很有幫助的,這些都是學生們素質(zhì)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可見,生物這一門學科對于整個人類的發(fā)展都是起著巨大獻的。
一、高中生物新課改下存在的問題分析
高中生物是理論知識強、較抽象的一門學科,其需要學生不斷對生物知識進行探索和研究,才能提高生物教學質(zhì)量,雖然新課改下對高中生物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當前高中生物教學仍然存在諸多問題,包括學生現(xiàn)代意識缺乏,教師自身素質(zhì)不高、課堂教學形式單一、課程資源較為匱乏、課堂氛圍追求形式等問題,尤其是學生學習存在的問題,受傳統(tǒng)生物教學模式的影響,傳統(tǒng)生物教學模式只注重知識技能的培養(yǎng),卻忽略了新課改下學生現(xiàn)代意識和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導致學生缺乏現(xiàn)代意識,進而影響高中生物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
二、提升高中生物教學效率的策略
1.開展互動式教學
在新課改的影響下,多數(shù)學校將增強教學的互動性,教師與學生的溝通增加到了日常教學內(nèi)容中,這樣的教學方式是通過教師與學生的交流、溝通,以遞進的方式融合進課堂中,學生與教師互相影響,以一種互動的形式完成教學過程。這樣的互動式教學可以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也更加得心應手。
2、.利用信息技術與網(wǎng)絡資源進行教學
當今社會是一個高速發(fā)展的信息時代,越來越多的學校將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應用在日常教學中,通過這樣繪聲繪色的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所學內(nèi)容,由傳統(tǒng)的老師講解、學生理解演變成教師通過信息技術及網(wǎng)絡資源備課,在課堂上將相關素材展示出來,讓學生可以第一眼了解到知識的正確內(nèi)容,避免了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對于抽象性知識容易理解錯誤的問題發(fā)生。同時,通過多媒體手段,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及積極性,從而更好地融入課堂,汲取知識。
3.提高教師的文化素質(zhì)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引導者,新課改下,對生物教師的文化素質(zh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僅要掌握相關的生物理論知識,也要對生物實驗器材和實驗操作有一定的了解,因此,生物教師應加強自身文化素質(zhì)的培養(yǎng),通過收集相關生物實驗教學資料,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zhì)。
4.科學應用教材,提升教學效率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要注重生物課本的選擇與教授。教師可以科學整合教材,取長補短,進行教學活動。這樣不僅有益于提高學生的生物知識水平,更加有利于提高生物教學效率。比如,教師在教授《植物生長素的發(fā)現(xiàn)》這一生物內(nèi)容時,需要讓學生了解和掌握關于植物的向光性的相關知識,包括概念、原因等各方面的生物知識。在讓學生掌握這些生物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結合相關實驗教學,來導入本節(jié)課的相關教學內(nèi)容。比如,可以根據(jù)教學條件安排學生進行相關實驗,也可以通過多媒體等教學設備有效開展教學工作。比如導入一些與本節(jié)教學內(nèi)容相關聯(lián)的生物實驗,例如達爾文的實驗、詹森實驗和拜爾的實驗等各種實驗知識,來增加學生對生長素的了解和掌握,有利于進一步的提高教學效率,保障教學質(zhì)量。
5.提高素質(zhì)教育意識,明確教學思路
在學校教學過程中,不能只注重文化知識的教育,還要加強學生本身思想素質(zhì)的教育。針對高中的生物教學工作也是如此,要在保障學生基本素質(zhì)的基礎上,進行生物知識教學,注重學生自身綜合能力的提升,幫助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成為知識的追求者,而不單單只是接受者。優(yōu)化傳統(tǒng)生物課堂教學是教育教學形式發(fā)展的需求,將傳統(tǒng)教學中,簡單的知識傳授變?yōu)獒槍W生綜合素質(zhì)進行提升,加強學生的思維開發(fā),并傳授其具體的學習方法,重點培養(yǎng)其素質(zhì)能力。強化學生生物學素養(yǎng)是高中生物教學核心,其能真實反映學生對生物知識的學習情況。因此,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須針對學生的生物學素養(yǎng)進行重點培養(yǎng),使其了解生物課堂的生物現(xiàn)象及原理,以此來推動學生明白身邊的生物現(xiàn)象,培養(yǎng)其正確的科學價值觀。當前社會環(huán)境的諸多問題,導致其對生物學人才的需求越來越高,對此,高中的生物學課程要以服務社會為目的進行技能人才的培養(yǎng)教學"考慮不同的需求方面,對應性地培樣社會應用型人才。
6.強化實驗訓練,培養(yǎng)實驗意識
關鍵詞: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
在任何一門課程的教育教學過程中,都包括兩方面的主要內(nèi)容,一是教師,二是學生,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將直接關系到課堂的教學質(zhì)量?,F(xiàn)如今,文化已經(jīng)成為了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標準。因此,學校教育也就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對于高中生物教學,學生不僅要掌握書本的知識,明確生物教學的重要意義,還要能夠做到理論聯(lián)系實際,提高自身能力。另外,教師進行生物教學的目的也不僅僅是教會學生知識,應付考試,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對生物的喜愛之情,提高他們自主學習和主動探究的能力。為了達到這個標準,生物教師一定要不斷完善自我,增強教學的樂趣和互動性,采取有效的教學措施優(yōu)化課堂設計,從而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明確高中生物教學的主要目標
高中生物的學習有別于其他的課程教學,對于高中生來說,生物知識的概念性極強,需要記住的內(nèi)容多且復雜,而且相對容易遺忘。以往的高中生物教學大多重視知識的單一傳授,采取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只知道將知識拋給學生,沒有明確教學的最終目的。其實教育目標是課堂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歸屬地,保證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首要的就是要明確教育目標,新課改下的生物教學不再是培養(yǎng)單一的知識型學生,而是要培養(yǎng)能夠自主讀書、自主鉆研、具有良好學習能力的高素質(zhì)復合型人才。只有明確了這個目標,才能保證生物教學為學生服務的功能,才能實現(xiàn)優(yōu)化設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加強師生交流,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導者,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教學的目的是培養(yǎng)高素質(zhì)學生。因此,只有在兩者之間建立起亦師亦友的關系,轉(zhuǎn)變教師的角色,才能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新課改下的生物教材注重以學生為本,重視學習與實際相連,學生不再是單純的被動學習者,教師也不再只是單純的知識傳授者,兩者之間是一種平等互動的關系,是全新的合作者。要達到這種良性的互動和溝通,教師就要充分地了解每一個學生,不僅要清楚他們的學習情況,對生物課堂的建議,還要了解其家庭背景,甚至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只有這樣才能加強師生之間的良性互動,為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奠定堅實的基礎。
良好的學習氛圍是促進學生有效學習的關鍵,它對學生的發(fā)展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要優(yōu)化課堂生物教學,提高教學質(zhì)量,就一定要營造出一個適合學生學習的環(huán)境。首先,生物教師可以通過營造外部環(huán)境來改變學生對生物的認識,例如,教師可以在教學動物器官的時候,拿活著的小魚做樣本。其次,也可以在班級放置花草樹木,讓學生定期觀察植物的生長變化,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生物知識,又營造了一個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最后,教師還可以在班級懸掛生物學家的圖像或名言警句,讓他們感受到知識的力量,從而對其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營造生物學習的良好氛圍。
三、優(yōu)化教學方法,做到與實際結合
隨著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高中生物教學方法也在逐漸進行完善?,F(xiàn)如今的高中生物課堂不再只是一塊黑板、一個講臺和一名教師,其形式更加豐富多彩,有多媒體、計算機、液晶顯示器、模型等。在新形勢下,教師要善于利用這些教學道具,不斷優(yōu)化教學方法,增強學生的學習效率。例如,在講到“DNA分解”的時候,就可以利用計算機和大屏幕,使其呈現(xiàn)出一個分解的全過程,也可以借助圖片和模型,讓學生觀察到其內(nèi)部結構,從而加深學生的印象,便于學生理解記憶。
另外,在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還要做到實驗與授課相結合、教學與實際相結合。生物學一直以來都是建立在實驗基礎上的,它的發(fā)展離不開生動可感的實驗。因此,把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是保證有效教學的重要舉措之一,同時生物與人們的日常生活也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我們隨處可見的花草樹木、飛鳥魚蟲都是生物學習的載體。此外,還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例如,在教學“顯微鏡”的時候,就可以帶領學生走進實驗室,讓他們自己動手調(diào)試顯微鏡并觀察其結構,從而激發(fā)他們對生物知識的熱情,以便更好地理解課本內(nèi)容。
教師在教育教學的時候還應該重視加強學生的理解能力,逐步改進教育方法,盡量使講授的內(nèi)容既豐富又幽默,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此,教師可以把抽象的問題給予層層剖析,把難點變得簡單易懂,也可以借用比喻、夸張等修辭,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使教學符合學生的特點。此外,還可以舉辦一些生物活動,例如,建立生物學習小組、舉辦生物知識競賽等,這樣既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又能夠促進交流和溝通。
總而言之,高中生物教學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內(nèi)容,是高中課程教學的重點。由于新課改的進一步發(fā)展,以往的單一教學手段已經(jīng)無法適應社會進步的新形勢,與學生的實際訴求不符。針對這樣的現(xiàn)象,高中生物教師一定要轉(zhuǎn)變教學策略,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zhì)能力,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從而保證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張巒巒.現(xiàn)代教育技術優(yōu)化高中生物課堂教學行為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2.
[2]蘇迎迎.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滲透營養(yǎng)教育的教學策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