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患齲率;齲均;乳牙;兒童
[中圖分類號] R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4)10(c)-0031-03
齲病是兒童的常見疾病,乳牙齲尤其高發(fā)。乳牙齲病需及早治療控制病變的進一步發(fā)展。否則,隨著牙體硬組織的進一步破壞,逐漸造成牙冠缺損,成為殘根,終致牙喪失,導致乳牙不能充分咀嚼食物,從而影響消化功能和牙頜系統(tǒng)的生長發(fā)育,而且造成多種維生素和蛋白質等重要營養(yǎng)的缺失,使人體健康素質下降。此外,齲病及其繼發(fā)病作為一個病灶,可引起遠隔臟器疾病。乳牙齲發(fā)展為根尖周病導致乳牙炎癥性滯留或早失導致恒牙萌出紊亂甚至牙頜畸形??梢?,乳牙齲病的預防和治療尤其重要。為調查瀘州市龍馬潭區(qū)學齡前兒童乳牙齲病現狀,為該區(qū)開展學齡前兒童口腔保健工作提供參考?,F分析該區(qū)12所幼兒園抽取的1 564名學齡兒童的乳牙齲病的臨床資料,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2年在龍馬潭區(qū)12 所幼兒園內隨機抽取3~6歲1 564名學齡前兒童(男792名,女772名),其中乳牙齲病例數為576例(男284例、女292例),乳牙齲數為2 228顆(男1 024顆、女1 204顆)。
1.2 方法
以《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齲病檢查標準》進行診斷和檢查。兒童采取端坐位或立位、大張口,使用一次性口腔檢查器械(天津產華興同牌),直視檢查并記錄患齲乳牙數(包括齲、失、齲補牙數)。在記錄齲失牙時與生理性脫落乳牙相區(qū)分[1]。
1.3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多組均數比較采用方差分析。
2 結果
2.1 兒童不同性別乳牙患齲情況比較
2.2 兒童各年齡組患齲情況比較
2.3 兒童乳牙患齲情況與牙位的關系
3 討論
該結果表明,該區(qū)乳牙患齲率女童略高于男童,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文獻報道不同[2];與文獻[3]比較,5歲和6歲年齡組兒童患齲率略低,但齲均略高;與文獻[4]相比,3歲和5歲組患齲率更低,齲均略高;齲齒牙位分布以下乳切牙最少,少于乳尖牙,與文獻報道不一致[5]。這說明以上指標存在地區(qū)差異。該結果還顯示,該區(qū)男童女童齲齒數相當,學齡前兒童易患齲,3歲兒童患齲率上升較快,至6歲時達到高峰,此時為乳牙萌出后2~4年,是好發(fā)齲病的時期,與文獻相符合[6-7]。下頜乳磨牙的患齲率高于上頜乳磨牙患齲率,上頜乳前牙的患齲率亦高于下頜乳前牙的患齲率,與文獻一致。同時調查人群近2/3人數兒童無齲,齲齒集中在少數人群中,與文獻[8]報道一致。調查結果示,兒童乳牙的齲齒各牙位分布有明顯的對稱性;齲齒好發(fā)牙位為乳磨牙,鄰面齲牙數大于合面齲牙數,且相鄰兩顆牙同時發(fā)生,鄰面齲與食物嵌塞有關。通過問卷調查顯示,齲齒數多的兒童喜食碳酸飲料,且家長及兒童口腔健康知識知曉率低。這與文獻報道一致[9]。這說明兒童的飲食習慣、家長及兒童口腔健康知識知曉情況是兒童齲齒發(fā)生的重要因素。
綜上可知,學齡前兒童齲病情況不太樂觀, 開展口腔健康宣教并加強學齡前兒童口腔保健工作。培養(yǎng)兒童良好的口腔衛(wèi)生習慣和健康飲食習慣,定期進行口腔檢查,適齡兒童可實施窩溝封閉術[10],早預防早治療,促進兒童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 卞金有.預防口腔醫(yī)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24.
[2] 宋開茂,余國璽,張帆,等.西安市412名3-5歲兒童乳牙齲病調查[J].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2011,21(2):101-109.
[3] 范衛(wèi)華,黃少宏,鄭莊,等.2008年廣州市兒童乳牙齲病流行病學調查報告[J].廣東牙病防治,2010,18(3):127-130.
[4] 劉英,馬敏,王兵,等.720名學齡前兒童齲病調查與綜合防治模式研究[J].寧夏醫(yī)學雜志,2012,34(10):976-978.
[5] 左志遠,陳浩.學齡前兒童乳牙齲病調查分析[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1,9(18):73.
[6] 趙日雙.某區(qū)在托學齡前兒童齲病的調查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2):435-436.
[7] 岳松齡.現代齲病學[M].北京:北京醫(yī)科大學、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聯(lián)合出版社,1994:320.
[8] 張曉芳,徐學斌,程睿波.沈陽市2-5歲兒童乳牙齲病兩極化情況的調查報告[J].華西口腔醫(yī)學雜志,2005,23(3):258-259.
[9] 吳玲英.浙江省平湖市12、14歲學生齲病流行病學調查[J].中國醫(yī)藥導報, 2014(19):100-102.
【關鍵詞】 手足口病;流行病學研究;綜合預防;學生保健服務
【中圖分類號】 R 179 G 478.2 R 512.7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0-9817(2009)07-0658-02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常見傳染病,以嬰幼兒發(fā)病為主[1]。2008年杭州市拱墅區(qū)共報告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20起,主要發(fā)生在幼托機構和小學。拱墅區(qū)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防控人員對發(fā)生疫情的單位全部進行了調查控制工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來源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 疫情資料來源于國家疾病監(jiān)測信息管理系統(tǒng)?,F場流行病學調查資料來自流行病學調查報告及個案調查資料。
1.2 判定標準 凡有發(fā)熱,伴有手掌或腳掌部出現斑丘疹和皰疹、臀部或膝蓋出現皮疹、口腔粘膜出現散在的皰疹等癥狀之一,同時考慮流行病學接觸史,作為手足口病臨床診斷病例。診斷標準參照《手足口病預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聚集性病例參照《浙江省手足口病流行病學調查處置方案》,為學校與幼托機構1周內出現2例及以上病例[2]。
1.3 標本采集和檢測 采集部分聚集性病例的咽拭子、糞便、肛拭子、皰疹液樣本送杭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做相關腸道病毒檢測。樣本采集和檢測按照衛(wèi)生部《手足口病預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要求進行。
1.4 統(tǒng)計分析 將調查資料錄入EpiData 3.0數據庫,使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幼托兒童與小學生罹患率比較采用X2檢驗(α=0.05),首例病人發(fā)病到疫情報告的時間與手足口病流行時間的關系采用相關分析(α=0.05)。
2 結果
2.1 流行病學調查結果 見表1,圖1。
2.1.1 流行強度 20起疫情波及4 708人,發(fā)病92人,平均罹患率為1.95%,罹患率最高為4.92%,最低為0.75%。班級罹患率最高為25.00%。流行期最短為1 d,最長的達25 d。
2.1.2 時間分布 疫情集中在5-6月,其他月份無聚集性疫情報告。報告高峰與發(fā)病高峰均集中在6月15-21日。首例發(fā)生于5月4日,末例發(fā)生于6月28日。
2.1.3 人群分布 病例分布于全區(qū)18所幼托機構(其中1所幼托機構在5月、6月分別發(fā)生1起聚集性疫情)、1所小學。幼托兒童罹患率為2.16%(87/4 037),小學生罹患率為0.75%(5/671),幼托兒童與小學生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5.97,P
2.1.4 地區(qū)分布 全區(qū)除祥符鎮(zhèn)、和睦街道外,其余鎮(zhèn)(街道)均有聚集性疫情發(fā)生。疫情地區(qū)分布情況見表2。
2.2 實驗室診斷結果 共采集新鮮糞便標本25份,肛拭子標本23份,皰疹液標本8份,咽拭子標本18份,分離出腸道病毒10株,均為EV71腸道病毒,陽性率為13.51%。其中小學檢出1例EV71病例,幼托機構檢出9例EV71病例。
2.3 臨床特點 在92例患者的個案調查中,臨床表現主要為發(fā)熱(≥38℃)40人(100%),手掌皰疹75人(81.52%),足掌皰疹59人(64.13%),臀部皮疹31人(33.70%),口腔皰疹61人(66.30%),咳嗽12人(13.04%),咽痛10人(10.87%),流涕5人(5.43%),其中1例有肝脾腫大并發(fā)癥,平均病程7 d。
2.4 疫情原因分析 未及時診斷、及時隔離治療、及時執(zhí)行停課措施是造成手足口病聚集性發(fā)生的重要原因。調查顯示,由于牽涉到全園或部分班級停課的問題,個別托幼機構較為抵觸,對停課建議不能及時執(zhí)行,導致出現二代病例。個別孩子由于癥狀不典型,被當地村醫(yī)誤診,且開出非手足口病的證明;或是個別家長對手足口病相關知識了解不夠,對孩子出疹未在意,以為是蚊蟲叮咬,至癥狀嚴重時才去醫(yī)院就診,且對幼兒園隱瞞孩子患手足口病的事實,均貽誤疫情控制時機。
2.5 疫情控制
2.5.1 控制措施 拱墅區(qū)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接到疫情報告后,會同當地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對疫情發(fā)生單位采取了如下措施:(1)根據相關文件精神,建議疫情波及班級放假2周。(2)所有的患病兒童應嚴格隔離治療至主要癥狀消失,紅疹及所有水皰消退,再休息1周后返校;其中輕癥患兒隔離及休息時間不得少于2周。痊愈后由所在地段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防??崎_具健康證明方可返園。(3)加強晨檢。由保健醫(yī)生每天在園門口晨檢,凡有疑似癥狀的幼兒及時請家長接送至醫(yī)院就診。(4)開展健康教育。對疫情發(fā)生單位的兒童家長發(fā)放宣傳單,使家長了解手足口病相關知識,提高家長的防病意識;對教師進行手足口病相關知識培訓;教育兒童加強個人衛(wèi)生,勤洗手,用流水洗手,積極鍛煉身體,增強抗病能力。(5)幼兒園做好終末消毒。教室和寢室加強開窗通風;對園內所有玩具、餐具、毛巾、桌椅表面等進行徹底消毒,毛絨玩具、被褥、床單等進行清洗、暴曬;加強糞便管理。
2.5.2 控制效果 在20起疫情中,報告距首發(fā)病例最短為2.42 d,最長為13.8 d。區(qū)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接到疫情報告后,均立即進行了流行病學調查并采取了上述控制措施,應急反應時間均小于1 h。手足口病病例平均隔離時間為14 d,平均流行期為7.25 d。首例病人發(fā)病到疫情報告的的時間與手足口病流行時間呈正相關(r=0.715,P
3 討論
杭州市拱墅區(qū)近年少有手足口病暴發(fā)疫情報告,2001-2006年均無疫情報告,2007年報告3起暴發(fā)疫情,發(fā)病人數共有22人。而2008年報告20起聚集性疫情,發(fā)病人數達92例,筆者認為主要原因有以下三點:一是2008年3月周邊省份出現大規(guī)模的手足口病疫情,傳播速度之快、影響面之廣引起各級衛(wèi)生部門的重視。衛(wèi)生部自2008年5月2日起將手足口病列入丙類法定傳染病進行管理,使得醫(yī)療機構加強了病例報告,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加強了主動監(jiān)測。二是由于手足口病防控難度增加,衛(wèi)生行政部門也相應調整了聚集性疫情判定標準,使得聚集性疫情大幅度上升。三是托幼機構和學校等按要求加強了晨檢,主動發(fā)現了部分患兒。四是衛(wèi)生、教育等部門廣泛開展手足口病防治的健康教育,公眾通過各種渠道了解自我防護知識,防病意識增強,出現可疑癥狀主動就醫(yī)。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杭州市拱墅區(qū)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的發(fā)病人群集中于3~5歲的幼托兒童,與上海松江、深圳龍崗的結果一致[4],這可能與兒童的易感性和抵抗力低及幼托機構的聚集性有關。手足口病多在夏秋季流行,期間??砂l(fā)生幼兒園和托兒所集體感染和家庭聚集發(fā)病現象[1]。手足口病的傳播方式主要是通過密切接觸,病人的糞便、口腔分泌物、皮膚皰疹液中的病毒可通過糞-口途徑和呼吸道進入體內[3]。因此,在高發(fā)月份應加強對學校和幼托機構日常疾病監(jiān)測,發(fā)現疑似病例盡早報告并采取隔離治療措施,對密切接觸者采取隔離醫(yī)學觀察,及時切斷傳播途徑,防止疾病進一步播散[5]。
4 參考文獻
[1] 衛(wèi)生部.手足口病預防控制指南.2008-5-3.
[2] 浙江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浙江省手足口病流行病學調查處置方案.2008-5-28.
[3] 申云芳.一起托幼機構兒童手足口病爆發(fā)的流行病學調查.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8,29(5):469.
[4] 葉慧青.上海市松江區(qū)手足口病小型爆發(fā)疫情分析.上海預防醫(yī)學雜志,2004,16(10):514.
長期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一部分屬于慢性精神患者,病程遷延,趨于精神衰退,缺乏主訴能力。另外,應用傳統(tǒng)抗精神病藥物治療,副反應嚴重,認知能力降低,生活質量下降。如生活習慣不良,懶散臥床,不講衛(wèi)生,孤僻退縮。牙齒健康問題常常被忽視。國內針對精神分裂患者的生活質量及抗精神病藥物治療方面報導較多,相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牙齒健康問題報導較少。于是筆者針對本院住院的男性精神分裂癥患者口腔衛(wèi)生情況進行調查分析,共117例,采用《口腔內科學》第三版的標準進行。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為我院住院的男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的診斷標準,共117例,年齡22~76歲。
1.2 方法 口腔檢查及診斷根據張舉之主編《口腔內科學》第三版[1]中的標準進行。檢查結果經統(tǒng)計學分析。
2 結果
各年齡組患牙齦出血、齲病、牙齒脫落情況見下表。
3 討論
本調查結果表明,男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牙齦出血率,牙齒脫落比例與我國正常人群相比情況嚴重。本組調查病例中35~44歲年齡組牙齦出血、牙齒脫落及齲病患者人數比例分別高于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2]結果的77.3%、37.0%、88.1%。65~74歲年齡組牙齦出血、牙齒脫落比例均高于全國口腔流調的68.0%、86.1%。另外,調查中發(fā)現齒垢普遍存在,與男性患者長期吸煙有關?;颊咚⒀懒晳T不良,85%以上患者不刷牙,極少數患者每天只刷一次牙,刷牙質量不能保證,簡單刷幾下或者漱口而已。調查結果提示,精神分裂癥患者口腔衛(wèi)生狀況令人擔憂。然而,精神患者的口腔保健的人力、物力、財力又十分有限。解決牙病問題的出路在于預防,培養(yǎng)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口腔衛(wèi)生習慣和生活方式。精神科醫(yī)護人員要定期進行患者的口腔衛(wèi)生檢查,及早發(fā)現,并積極治療。護理模式應該多加強健康宣教工作,從重點防患者自殺自傷等護理工作向多元化發(fā)展,從根源上降低發(fā)病率。
年齡患者人數牙齦出血患者人數(%)牙齒脫落患者人數(%)齲病患者人數(%)
35~44歲7180.364.890.1
65~74歲1776.588.282.3
參 考 文 獻
[關鍵詞] 牙周健康; 防治措施
[中圖分類號] R781.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5-0515(2012)-02-232-01
牙周病是多種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局部刺激因素和全身因素可促進牙周病的發(fā)展。為了了解天津市小白樓社區(qū)口腔牙周病發(fā)病狀況,我們分層隨機抽取該社區(qū)400例進行調查,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調查對象分為4個年齡組,每個年齡組100人。男女各半。分別為12歲,15歲,35-44歲,65-74歲。采用分層抽樣,等容量,隨機的原則進行。
1.2 調查方法和標準 所有檢查者均進行專業(yè)教學培訓,檢查的儀器為全國統(tǒng)一配置的移動牙科檢查椅,照明燈,CPI探針和口鏡。12歲組和15歲組只檢查牙齦出血和牙石。采用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方案中的調查標準。包括牙齦出血,牙石,牙周袋。牙齦出血記分為:0為牙齦健康,探診后沒有出血;1為探診后牙齦出血。牙石記分為;0為沒有牙石,1為齦上牙石或齦下牙石。牙周袋記分;0為沒有牙周袋,1為牙周袋4-5mm,2為牙周袋6mm或以上。X表示除外牙齒,9不記錄。
1.3 統(tǒng)計分析 牙齦出血均數為人均檢出牙齦出血牙數,牙石均數為人均檢出牙石牙數,牙周袋均數亦為人均檢出牙周袋牙數。所有數據采用SPSS17.0統(tǒng)計下軟件進行分析。
2 結果
2.1 天津市小白樓街社區(qū)12歲、15歲年齡組牙齦出血和牙結石情況 見表1。
表1
2.2 天津市小白樓街社區(qū)35-44歲、65-74歲年齡組牙齦出血和牙結石,牙周袋情況 見表2。
表2
3 討論 牙周病是以牙菌斑為重要因素的一組慢性進行性疾病。在牙齦炎早起,經過及時治療,炎癥可以得到控制,長期不治,可出現牙槽骨破壞和吸收,牙齒松動,最終導致牙齒喪失。1995年第二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采用了社區(qū)牙周指數(CPI)評價人群的牙周健康狀況[1]。本資料采用牙齦出血指數,牙結石指數,牙周袋記分評價人群的牙周健康,這種方法可以全面真實的反映人群的牙周健康狀況。1995年全國牙防組對11個省市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牙周健康的人數較少,牙周炎及牙石檢出率較高。其中18-35歲年齡組牙周健康人數僅占14.8%,牙石檢出率78.6%,5歲年齡組為85.2%,35-44歲年齡組為98.6%,65-74歲年齡組為89.1%[2]。本次調查結果中發(fā)現牙齦出血平均牙數12歲年齡組為6.2,15歲組為7.5,35-44歲年齡組為11.3,在老年組牙齦出血7.3。顯示隨年齡增長牙齦出血均數增高,但是由于老年組人群失牙較多,牙齦出血牙數反而下降。本次調查結果12歲年齡組牙石均數為3.3,15歲年齡組為5.7。牙周袋檢出率隨年齡呈上升趨勢,但牙周袋均數呈下降趨勢。
隨著社會老年人口增多,口腔健康受到很大重視,牙周病與全身疾病有很大關系,如高血壓,糖尿病,白血病等。老年人由于唾液分泌減少,自潔作用差,牙周健康狀況較差,對社區(qū)進行口腔知識及牙病預防與控制方面健康教育,對不良,不健康行為進行護理干預,控制和防止牙周病的發(fā)生[3]。吸煙嚴重危害牙周健康,吸煙通過影響組織的新陳代謝降低局部組織的抗病能力,影響口腔環(huán)境?;A治療包括清除牙結石及菌斑,去除不良刺激,口腔宣教,這是牙周治療的核心部分。藥物治療主要針對急性炎癥期間,全身藥物用量大,療程長,藥物控制后更重要的是局部治療。翻瓣術針對較嚴重的牙周炎,齦增生過度者可行增生齦切除術。
牙周病的病因大多由于局部的菌斑,牙垢,牙石,食物嵌塞等,是牙周深層組織受損的慢性破壞性疾病。我國青少年的口腔衛(wèi)生狀況依然很差,牙石檢出率較高,中老年人牙周炎的患病率上升趨勢,應大力發(fā)展口腔健康教育,改善人群的口腔狀況。
參考文獻
[1] 江漢.湖北省人群牙周健康狀況的抽樣調查報告[J].2007,3(23):338-340.
【摘要】 目的 研究甘肅省城鄉(xiāng)中老年居民口腔衛(wèi)生服務需求和利用情況。方法 按照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標準和方法,采用隨機抽樣方法,對甘肅省789名35~44歲中年人、429名65~74歲老年人進行問卷調查。結果 82.83%、63.08%的中、老年人有就醫(yī)需要,中年人高于老年,無明顯城鄉(xiāng)差別;過去一年內22.81%、27.74%的中、老年人因口腔疾病就醫(yī),就醫(yī)原因主要為急慢性牙疼,就診醫(yī)療機構主要是縣市以上綜合醫(yī)院、私人口腔診所和社區(qū)衛(wèi)生院;未就醫(yī)原因主要是“牙齒沒有問題”、“牙病不重”和“經濟困難”,老年居民、農村居民“經濟困難”比例高。結論 口腔健康認識水平、經濟收入低限制了甘肅省城鄉(xiāng)中老年居民口腔衛(wèi)生服務需求;應加強基層口腔醫(yī)療機構建設和管理,滿足老年居民、農村居民口腔衛(wèi)生服務需要。
【關鍵詞】 口腔健康;衛(wèi)生服務;需求;老年人;中年人
1995年進行的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為甘肅省衛(wèi)生行政部門有針對性地制定口腔衛(wèi)生保健政策提供了有力的依據。但10年后甘肅省城鄉(xiāng)居民的口腔保健知識、態(tài)度、行為有什么變化,口腔保健服務利用情況及其口腔衛(wèi)生需求情況如何,這些情況急需了解和掌握。為此,甘肅省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組對35~44歲、65~74歲兩個年齡組1 218名城鄉(xiāng)居民進行了問卷調查。
1 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按照WHO《口腔健康調查基本方法》(第4版)〔1〕確定的年齡組,選取年齡在35~44、65~74 歲的甘肅省城鄉(xiāng)常住人口為調查對象,年齡按調查當月算。根據《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方案》的要求〔2〕,采用多階段分層等容量隨機抽樣方法。第一階段根據國家統(tǒng)計局2000年全國人口普查資料,從甘肅省大、中、小城市中各抽一個市,按GDP高、中、低水平各抽一個縣作為第一層抽樣目標,選取了蘭州市、張掖市和臨夏市三個城市地區(qū)和定西市隴西縣、天水市秦安縣和平涼市莊浪縣三個農村地區(qū),在三個城市地區(qū)各抽取1個區(qū),每區(qū)隨機抽取3個街道;三個農村地區(qū)每縣隨機抽取3個鄉(xiāng)鎮(zhèn),共抽取18個街道和鄉(xiāng)鎮(zhèn)。第二階段以單純隨機方法從每個街道(鄉(xiāng)鎮(zhèn))分別抽出2個居委會(村)為調查點,共36個調查點,每個調查點均調查2個年齡組,共對1 224名城鄉(xiāng)中老年居民進行了問卷調查(35~44歲組792名、65~74歲組432名,男女比例1∶1),6人資料不合格而剔除。
1.2 方法與調查內容 由問卷調查員面對面詢問方法收集資料并記錄。2名問卷員負責完成所有口腔健康問卷調查。調查前調查員均經過第三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技術指導組統(tǒng)一培訓,技術一致性達到95%以上。調查問卷由第三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技術指導組統(tǒng)一編制,調查內容包括口腔健康自我評價、口腔疾病就醫(yī)需要、過去一年內就醫(yī)情況和未就醫(yī)原因、家庭收入和口腔疾病就醫(yī)費用支付途徑等。
1.3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雙錄入法錄入數據,以控制數據錄入質量。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采用SPSS12.0軟件完成。
2 結 果
2.1 口腔健康狀況自我評價 見表1。中、老年人口腔健康狀況的自我評價明顯不同,老年人認為牙齒和牙齦健康狀況差的比例明顯高于中年人(P=0.000,P=0.000),城鄉(xiāng)無明顯差別(P=0.150,P=0.092)。表1 甘肅省城鄉(xiāng)中老年人口腔健康狀況自我評價與35~44歲組比較:1)P
2.2 口腔疾病就醫(yī)需要情況 見表2。82.83%、63.08%的甘肅省城鄉(xiāng)中、老年人有看牙的需要,無明顯的城鄉(xiāng)差別(P=0.233,P=0.118),中年人明顯高于老年人(P=0.000),城市中年人對鑲牙、牙周治療、牙病預防措施的需要高于農村(P
2.3 口腔疾病就醫(yī)情況 過去一年內末次就醫(yī)情況見表3。被調查對象中,僅有22.81%、27.74%的中老年人在過去一年內因口腔疾病就醫(yī),就醫(yī)原因主要為急慢性牙疼,分別為79.56%和93.28%,中、老年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4),接受治療主要為拔牙、補牙和鑲牙。一年內末次口腔疾病就診醫(yī)療機構城鄉(xiāng)明顯不同(P=0.000,P=0.000),中、老年無明顯差別(P>0.05)。過去一年內未就醫(yī)主要原因是“牙齒沒有問題”、“牙病不重”或“經濟困難”,老年人因為“經濟困難”未就醫(yī)的比例明顯高于中年人(P=0.000),僅有6.39%和6.47%的中、老年人認為“附近無牙醫(yī)或無好牙醫(yī)”。
2.4 口腔疾病就醫(yī)費用支付途徑 見表4。被調查對象中,90.66%和92.99%的中、老年人看牙自費,城市享受醫(yī)療保險和公費醫(yī)療的居民明顯高于農村(P=0.000,P=0.000)。表3 甘肅省城鄉(xiāng)中老年人過去一年內口腔疾病就醫(yī)情況表4 甘肅省中老年人口腔疾病就醫(yī)費用支付途徑與同齡組鄉(xiāng)村比較:1)P
3 討 論
研究表明,健康需要由實際健康水平與理想健康水平之間差距引起,是在一段時間內為獲得期望的健康狀況而應該被利用的衛(wèi)生服務,包括由個人認識到的健康需要和由醫(yī)學專家判定的健康需要;健康需求是指在一定時期內、一定價格水平上人們愿意且有能力購買的衛(wèi)生服務量。需要與需求往往是不一致的,需要只有轉化為需求,才會具有尋求衛(wèi)生服務的行為,才有可能利用衛(wèi)生資源〔3〕。本次調查反映甘肅省城鄉(xiāng)中老年居民口腔衛(wèi)生服務需求和利用情況。
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顯示:齲病和牙周病是威脅甘肅省中、老年人口腔健康的主要疾病〔4〕,患齲率高達62.57%、79.14%。本次調查中提示居民的口腔醫(yī)療衛(wèi)生服務需要量很大,特別是老年人群,然而在過去一年內對口腔衛(wèi)生服務的實際需求和利用非常低。從口腔健康狀況自我評價結果分析,自我評價高估了自身實際的口腔健康水平;從一年內未就診的原因分析,影響中老年人未就醫(yī)的主要因素分別是“牙齒沒有問題”、“牙病不重”和“經濟困難”。由于多數人認為自己沒有牙病或牙病不重,口腔健康狀況尚可,當然也就沒有尋求口腔衛(wèi)生服務的行為〔5〕,加之甘肅省位于經濟欠發(fā)達的西北地區(qū),調查對象中家庭人均年收入僅3 000元左右,90%以上的甘肅省城鄉(xiāng)居民口腔疾病就醫(yī)費用是自費,使得經濟困難成為制約中老年人特別是老年居民、農村居民尋求口腔衛(wèi)生服務的主要因素,大量需要沒有轉化為口腔衛(wèi)生需求,潛在需求非常高。
一年內末次就醫(yī)情況調查結果提示治療需求仍為當前主要類型,預防服務需求極低。由于預防服務是成本效益最好的口腔衛(wèi)生服務,重治輕防必然會造成口腔醫(yī)療衛(wèi)生資源嚴重浪費。就診醫(yī)療機構選擇上,由于城鄉(xiāng)居民收入差距較大,醫(yī)療資源分布不均等因素,使得城鄉(xiāng)居民的選擇明顯不同。城市居民選擇前兩位的是縣市以上綜合醫(yī)院、私人口腔診所,農村居民選擇的前兩位是衛(wèi)生院社區(qū)中心/社區(qū)站/醫(yī)務室、私人口腔診所,選擇省級綜合醫(yī)院和縣級以上口腔??漆t(yī)院就診的稀少。由于衛(wèi)生院社區(qū)中心/社區(qū)站/醫(yī)務室和私人口腔診所多在社區(qū)和村鎮(zhèn),就診方便價格低廉,成為甘肅省老年居民、農村居民就診的首選口腔醫(yī)療機構,因此,加強基層口腔醫(yī)療機構建設,擴大社區(qū)醫(yī)院口腔衛(wèi)生服務范圍,加強私人口腔診所特別是擺攤游醫(yī)管理和繼續(xù)教育〔6〕,提高口腔衛(wèi)生服務質量,滿足老年居民及農村居民的口腔衛(wèi)生服務需要,真正提高甘肅省城鄉(xiāng)居民口腔健康水平。
參考文獻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Oral health surveys Basic Methods〔S〕.4th Ed. 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1997:121.
2 齊小秋,張博學,張 立,等.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報告〔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196213.
3 吳 明,李 睿.健康需要與需求的概念及測量〔J〕.中國衛(wèi)生經濟,1995;14(1):44.
4 馬力揚,楊 蘭,聶紅兵,等.甘肅省老年人口腔健康狀況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9;29(1):902.
【關鍵詞】 牙列缺失; 牙列缺損; 中老年人
中圖分類號 R780.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5)26-0001-02
An Analysis of Tooth Loss Condition about Middle-aged and Elderly People in Luzhou Rural Area/REN Kai-ge,GAN Sheng-yuan,WANG Zhong-chao,et al.//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5,13(26):1-2
【Abstract】 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caries,periodontal disease of elderly in Luzhou,providing baseline information for county health and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to carry out geriatric oral prevention and healthcare.Methods:Using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method,in accordance with the WHO oral health survey method and the third national oral health survey to check 505 elderly cases those were above 45 years old from rural areas of Luzhou City.Result: Of all the elderly, there were 19 adults(3.76%) who happened tooth-missing,241 adults(47.72%) who happened defection of dention,245 adults’(48.52%) teeth were well.The sum of tooth loss were 1280,and the mean of tooth loss were 4.01.The number of tooth loss of maxillary and mandible were 698 and 582 respectively.Conclusion:The caries,periodontal disease prevalences of elderly in Luzhou are high,they have poorer oral health status.
【Key words】 Tooth-missing; Dentition defect; Middle-aged and elderly people
First-author’s address:Luzhou Medical College,Luzhou 646000,China
doi:10.14033/ki.cfmr.2015.26.001
牙列缺損是指部分牙齒缺失導致的恒牙牙列不完整。牙列缺損不僅會影響患者咀嚼、發(fā)音等功能和頜面部美觀,也可能影響全身系統(tǒng)的健康。臨床上通常采用人工替代材料修復的方法來恢復牙列缺損的形態(tài)和生理功能。牙列缺失是指各種原因導致的上頜或(和)下頜牙列全部缺失。牙列缺失患者喪失了牙齒對食物的切割和研磨作用,口腔對食物的初步消化能力減弱,加重胃腸消化負擔,且影響患者的發(fā)音功能。由于失去了牙齒對面下1/3高度的維持和對唇頰軟組織的支撐,患者表現為面下1/3高度變短、軟組織塌陷、皺紋加深、口角下垂等。為了解瀘州地區(qū)中老年人口腔情況以及為口腔疾病發(fā)病情況制定相應的預防措施以提高其口腔健康水平,筆者于2013年6月-2014年3月對瀘州地區(qū)505例中老年人的口腔情況進行調查研究,以便為口腔疾病的防控策略提供理論依據?,F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采用世界衛(wèi)生組織《口腔健康調查基本方法》(第4版)的要求,從瀘州農村地區(qū)隨機抽取3個調查點,選擇45歲以上的中老年人進行調查??傉{查人數為505例,其中男307例,女198例。
1.2 調查標準
采用世界衛(wèi)生組織《口腔健康調查基本方法》及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標準,對每位受檢者的牙列缺損以及缺失和修復情況詳細觀察及記錄,排除第三磨牙[1]。牙列缺損為同牙列中有一個牙齒缺失到只有一個牙齒余留者;牙列缺失為同牙列中無余留牙,包括全口無牙、上頜無牙及下頜無牙;牙列完整為除第三磨牙以外無任何牙齒缺失[2]。
1.3 方法
通過口鏡、鑷子、探針,在充足的光線條件下,對受檢者口腔內各個牙齒的冠、根面情況進行逐一檢查,對牙列缺損、缺失以及義齒修復等情況進行常規(guī)問診、視診和探診,檢查并逐項記錄。
1.4 質量控制
對調查項目制作統(tǒng)一表,培訓進行口腔檢查的3名臨床檢查員,統(tǒng)一診斷標準和調查方法,在調查之前和調查之中進行標準一致性檢驗,要求kappa值均達0.8到以上。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字2檢驗,P
2 結果
在505名受檢者中,牙列缺損241例(47.72%),牙列缺失19例(3.76%),其中上頜缺失6例(1.19%),下頜缺失3例(0.59%),全口缺失10例(1.98%),牙列完整245例(48.51%)。調查結果顯示中老年人患病率、缺牙率以及缺牙均數都隨著年齡增加呈逐漸增長趨勢。男性與女性牙列缺損的人數及牙列缺損率分別為145例(47.23%)和96例(48.49%),兩者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男性與女性牙列缺失的人數及牙列缺失率分別為17例(5.54%)和2例(1.01%),兩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牙列缺損牙列缺失作為口腔常見病和多發(fā)病,其病情的嚴重性和口腔醫(yī)療的有效性可以通過缺牙的情況反映[3]。隨著年齡增長口腔疾病表現不同,中老年人口腔疾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老年人口腔內的各個組織器官逐漸發(fā)生退行性變化,可以導致牙齒磨損加重、牙齦萎縮、牙槽骨吸收黏膜變薄、牙列缺損和牙齒缺失等,嚴重影響著老年人的生活質量[4-5]。
由本次調查結果顯示,牙齒缺失的發(fā)病率隨著年齡的增大逐漸增高,失牙均數也在逐漸升高,此規(guī)律與文獻[6-8]報道相同,男性和女性的牙列缺失率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可能與男性吸煙飲酒等生活習慣有關,使得男性更易罹患牙周炎,從而導致牙齒缺失。
通過上述初步調查認為,防治齲病和牙周病是當前開展口腔衛(wèi)生保健工作的關鍵;應加強中老年人口腔健康教育,今后應加強多種形式的口腔保健知識的宣傳,改善地區(qū)口腔衛(wèi)生條件差的現狀,做到早發(fā)現早診斷早治療,以提高中老年人的口腔健康水平;同時加強和提高口腔醫(yī)生臨床操作技能,最大限度地保存口腔內更多健康的牙齒,真正把口腔預防保健工作做好。
參考文獻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Oral health surveys-basic methods[M].4th ed.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1997:1-48.
[2]齊小秋.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報告[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47.
[3]林煥彩,劉建偉,盧展民,等.廣東省老年人失牙、義齒修復狀況和咬合牙對[J].中山醫(yī)科大學學報,2000,21(4):310-313.
[4] Afrashtehfar K,Kurtzman G,Mahesh L.Improving qral rehabilitation through the preservation of the tissue through alveolar preservation[J].The journal of advanced postthodontics,2012,4(3):174-178.
[5]孫志榮,趙雯,崔凌云,等.老年患者義齒修復過程中的心理特點及護理對策[J].中國美容醫(yī)學,2009,18(11):1685-1686.
[6]邵東升.新昌縣農村老年人口腔健康狀況調查[J].中國鄉(xiāng)村醫(yī)醫(yī)藥,2006,13(1):512.
[7]李線絨.白樂康.老年缺牙患者口腔健康與牙缺失情況調查分析[J].中華老年口腔醫(yī)學雜志,2009,7(5):278-279.
我國是口腔疾病發(fā)病率比較高的國家。2005年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報告顯示,我國5、12、35-44、65-74歲四個年齡組齲病患病率分別是66.0%、28.9%、88,1%和98.4%,其中齲齒未充填率分別高達97.1%、88.9%、80.1%和92.1%:35-44、65-74歲的牙周健康率分別是14.5%、14.1%。四個年齡組在一年內口腔科的就診率分別是15%、21%、16%和19%。由此可以看出,盡管自1989年國家設立“全國愛牙日”至今已20余年,但深入開展大眾的口腔健康教育,普及口腔健康知識,促進國民口腔保健意識和提高口腔健康水平仍然任重道遠。
空腔疾病隱患多
口腔疾病不僅引起牙痛、咀嚼功能下降,降低生活質量,而且影響口腔頜面部美觀,對人的社會交往和心理行為產生影響。近年來國內外大量研究顯示,口腔疾病與很多全身疾病密切相關,是很多具有極高病死率疾病的重要誘因。牙周病與心肌梗死、冠心病的發(fā)
病密切相關
牙周疾病尤其是牙周炎可作為冠心病的獨立危險因素。牙周炎患者的冠心病發(fā)病率高于健康人群20%。牙周干預治療有望成為降低冠心病風險的有效措施之一。牙周病是糖尿病的危險因素之一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牙周疾病,糖尿病患者的牙周疾病患病率比非糖尿病患者高2倍。糖尿病與牙周病之間有雙向關系?;忌咸悄虿е旅庖吖δ芟陆?,從而導致牙周炎惡化。有效控制牙周感染,有助于降低血糖值,改善糖尿病的癥狀。伴有重度牙周炎的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明顯不如無牙周疾病的患者。如果牙周感染得到有效治療,患者機體組織對胰島素的反應就能恢復正常,其控制血糖所需的胰島素隨之減少,說明患者的糖代謝得到了改善。
牙周病與妊娠的關系
重度牙周炎孕婦的早產率和低體重新生兒出生率是健康人群的7.5倍。孕婦牙齦疾病可導致嬰兒先天性心臟病發(fā)病率增加,還可影響嬰兒的大腦發(fā)育??谇患毦c吸入性肺炎的關系
80%的吸入性肺炎是由于吸入口腔、咽部含有細菌的分泌物所致。流行病學調查表明,口腔衛(wèi)生差者患肺部感染及肺功能降低的幾率為口腔衛(wèi)生良好者的1.77倍。
缺牙與中風的關系
研究顯示,有牙齦炎或牙周炎病史的人患心臟病和腦中風的危險高于牙齒健全的人。牙齒脫落可能會增加患腦中風的危險。當口內牙齒少于25顆時,患腦卒中的風險要比健康人高50%。充分咀嚼會增加大腦一些區(qū)域的血液供應,反之血液供應減少,會使腦細胞萎縮,退變加劇。老年人長期的牙齒缺失,會導致記憶力減退,老年癡呆的發(fā)病率上升。牙周病與消化系統(tǒng)疾病的關系
消化系統(tǒng)許多疾病都與牙周疾病有關,嚴格的牙周治療可使牙菌斑中的幽門螺桿菌減少,使胃中幽門螺桿菌的根治率也相應提高。口腔是全身疾病的窗口
近年來的一系列研究還證實,口腔可能成為早期檢測、早期診斷許多全身系統(tǒng)疾病的窗口,如30%以上艾滋病的早期癥狀出現在口腔。
“病從口入”這句老話正說明了口腔疾病與全身健康的密切關系。從現代醫(yī)學的觀點看,口腔疾病是導致許多系統(tǒng)性疾病的禍根。不重視口腔健康將導致一系列系統(tǒng)性疾病的發(fā)生率增高,治療效果不佳。同時,口腔健康也是一個國家社會文明與進步的窗口與標志。根據口腔健康評價一個國家的文明與進步可用兩個基本事實去判定,一看該國家兒童口內齲齒數及未治療的齲齒數;二看老年人口內剩余的牙齒數及修復的牙齒數。進入21世紀的人們常常把燦爛的微笑、健康美麗的牙齒作為身心健康的重要標志,除了咀嚼、語言功能,健康的牙齒還給人帶來自信和尊嚴。
日常生活中的牙齒保健
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顯示,齲病(俗稱“蟲牙”)和牙周疾病(包括牙齦炎和牙周炎)是危害國民口腔健康最常見的兩種疾病。由于這兩大口腔疾病主要是由牙菌斑所引起,因此,通過自我口腔保健和專業(yè)口腔保健消除牙菌斑是維護口腔健康的基礎。
早晚刷牙,飯后漱口
刷牙能去除牙菌斑、軟垢和食物殘渣,保持口腔衛(wèi)生,維護牙齒和牙周組織健康。牙垢是由食物殘渣、口腔黏膜脫落的上皮、唾液中的黏液及細菌等混合堆積而成。牙垢比較軟,容易通過刷牙等方法清除掉。刷牙清除牙菌斑數小時后,菌斑可以在清潔的牙面上重新附著,不斷形成,特別是在夜晚,唾液分泌減少,口腔自潔作用差,細菌更容易生長。因此,晚上睡前刷牙更重要。飯后漱口可去除口腔內的食物殘渣,保持口腔清潔。咀嚼無糖口香糖可以刺激唾液分泌,降低口腔酸度,有助于口氣清新,牙齒清潔。
提倡有效刷牙
有效刷牙是指要盡量把牙菌斑徹底清除干凈,又不會對牙齒和牙齦造成損傷。正確的刷牙方法有水平顫動法,順牙縫豎刷法。水平顫動法是將牙刷毛放在牙齦和牙齒交界處,刷毛指向牙根方向,與牙面成45度角,輕微加壓,使刷毛部分進入牙齦溝內,原位水平顫動,顫動的幅度不超過半個牙位。能有效清除齦溝內的牙菌斑。豎刷法是將刷毛放在牙齦邊緣,刷毛指向牙根方向與牙面45度角,轉動牙刷使刷毛順著牙縫豎刷。也可將兩種方法結合使用,先水平顫動再順著牙縫豎刷。不要拉鋸式的橫刷,因為橫刷不能把牙刷干凈,還會損傷牙齒。此外,還要按照一定的順序刷牙,牙齒的各個部位都要刷到,特別是后牙里面,堅持每天早晚刷牙,每次不少于3分鐘。建議使用保健牙刷和適合的牙膏
保健牙刷的特點是小頭,軟毛、磨毛(即每根毛都是經過磨光、每根毛都是圓滑的)。刷毛過硬會損傷到牙齒和牙齦。牙刷柄長度與寬度適中,握持方便、舒適。刷牙后牙刷毛間往往粘有食物殘渣和細菌,應用清水沖洗干凈并將刷毛上的水分甩干,刷毛向上方置在口杯中。為防止刷毛間藏匿細菌,一般應三個月左右更換牙刷。牙膏的主要成分是磨擦劑并含有表面活性劑(發(fā)泡劑),因此能幫助去除食物殘屑、軟垢和牙菌斑,有助于消除口腔異味,使口氣清新。牙膏中加入了其他有效成分如氟化物、抗菌藥物、控制牙石和抗敏感的化學物質,則分別具有防齲、減少牙菌斑、抑制牙石形成和抗牙齒敏感的作用。含氟牙膏有明顯的防齲效果,使用含氟牙膏刷牙是安全、有效的防齲方法,特別適合于有患齲傾向的兒童和老年人使用。應該注意,氟是身體健康所必需的一種微量元素,攝入適量的氟化物可以減少牙齒的溶解度和促進牙齒的再礦化,抑制口腔微生物生長,預防齲病的發(fā)生。但是,人體攝入過量的氟也會產生不良反應。
正確選擇和使用保護牙齒的輔助用品
①清水漱口可清除口腔內大部分食物殘渣,但其清除力量微弱,不足以去除牙菌斑。市場里的一些漱口液添加了某些抗菌消炎物質,有一定的輔助控制牙菌斑的作用。
【關鍵詞】 齲齒;牙,乳;口腔保健;兒童
【中圖分類號】 R 179 R 78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0-9817(2008)12-1119-02
齲病是一種危害兒童口腔健康的最常見疾病, 了解兒童齲病的流行病學情況對于齲病的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有報道顯示,20世紀90年代上海市區(qū)兒童乳牙患齲率及齲均與80年代相比均有所上升, 而90年代至本世紀初又有所下降[2]。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生活習慣的改變,口腔預防保健的促進,兒童齲病的流行病學特點也在不斷發(fā)生變化。為了解上海市近年來幼兒患齲狀況的變化趨勢,筆者對上海市某幼兒園10年幼兒患齲狀況進行了比較分析。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選取復旦大學醫(yī)學院附屬幼兒園2~5歲兒童,其中1995年438名,2000年340名及2005年331名,總受檢人數為1 109名。受檢兒童的年齡及性別分布情況見表1。
1.2 方法 每名兒童均由同濟大學兒童口腔醫(yī)學研究所兒童口腔專科醫(yī)師采用口鏡、5號探針進行口腔檢查。參加檢查的醫(yī)師均已從事兒童口腔專業(yè)臨床工作8年以上,實施前再次統(tǒng)一標準,每個年份檢查者的Kappa值均>0.8。
1.3 資料整理及統(tǒng)計 資料整理后統(tǒng)計1995年、2000年、2005年總體和各年齡組的患齲率、受檢者齲均(dft)及齲蝕指數(CSI)[1]。CSI計分標準 :無齲為0分,因齲充填為0.5分,繼發(fā)齲、牙釉質齲、牙本質淺齲為1分,牙本質深齲或露髓、殘冠、殘根為2分。若1顆牙有多個牙面同時患齲,則以牙面中最高分為準,計算公式為:
CSI=齲齒計分總和/牙數×2×100
應用SAS 6.12,采用χ2檢驗、方差分析對數據進行分析。
2 結果
2.1 不同年份幼兒乳牙患齲狀況比較 該幼兒園受檢兒童患齲率1995年為61.3%, 2000年為59.4%,2005年為46.5%,1995年、2000年受檢兒童患齲率與2005年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5.85,11.18,P值均<0.01), 1995年與2000年的患齲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19,P>0.05)。
受檢兒童的dft 1995年為(3.11±3.79),2000年為(2.49±3.07),2005年為(2.12±3.18)。dft在2000年和2005年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1.48,P>0.05),1995年、2000年、2005年之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F=8.22,P<0.01)。
受檢兒童CSI 1995年為(7.92±10.93), 2000年為(6.94±9.63),2005為(6.63±10.80),統(tǒng)計顯示,3個年份CSI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F=1.62,P>0.05)。見表2。
2.2 同年齡兒童3次檢查患齲情況比較 除4歲組兒童2000年與2005年患齲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外(χ2=5.07,P<0.05),其余同年齡組3次檢查患齲率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5歲組1995年與2000年(t=3.22,P<0.05)、2005年(t=2.23,P<0.05)之間dft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其他年齡組3次檢查dft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同年齡組兒童3次檢查SCI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
2.3 不同年份各年齡組患齲情況比較 1995,2000,2005年受檢學生患齲率在年齡組間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79.46,46.44,66.44,P值均<0.01)。
1995年學生各年齡組dft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F=24.39,P<0.01);2000年學生各年齡組dft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F=10.16,P<0.01),3歲、4歲及5歲組間dft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F=1.64,P>0.05)。 2005年學生各年齡組dft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F=13.02,P<0.01),3歲組與4歲組dft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74,P>0.05)。
1995,2000,2005年受檢學生CSI在年齡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F=16.03,8.52,10.88,P值均
3 討論
齲病是一種危害兒童口腔健康的最常見疾病。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制訂的全球2000年口腔健康目標之一是5~6歲兒童的患齲率低于50%[2]。我國口腔保健規(guī)劃目標規(guī)定,2010年5歲城市兒童乳牙無齲率應達到40 %[3]。本研究顯示,該幼兒園兒童患齲狀況仍然很嚴峻, 要達到上述指標,齲病預防工作還需進一步加強。
上海市區(qū)兒童乳牙患齲率及齲均在20世紀80-90年代均有所上升, 20世紀90年代至本世紀初有所下降[2]。我國其他地區(qū)兒童齲病亦有相似的流行特點[3]。發(fā)達國家兒童的齲病發(fā)展也有類似的趨勢[4]。本研究顯示,從1995年到2005年該幼兒園兒童的患齲率和齲均呈下降趨勢,說明幼兒患齲狀況在逐漸好轉。這可能與幼兒園齲病預防保健工作的加強、社區(qū)口腔健康教育的開展、幼兒及家長口腔保健意識提高以及兒童牙科醫(yī)師數量增多等因素有關。
2005年與1995年相比,該幼兒園兒童的患齲率及齲均都有明顯下降, 但CSI卻沒有下降,這可能與2005年受檢兒童中有一部分齲壞程度很嚴重而沒有得到治療有關。研究結果提示,該幼兒園兒童患齲狀況似有“兩極化”的趨勢。 對兒童齲病流行的這一現象國內曾有學者作了報道[5],國外學者亦有相似報道[6-7]。這可能與一部分兒童齲蝕活躍性高,易患齲,而家長齲病防治意識薄弱、兒童得不到及時治療有關。提示在做好整體齲病防治工作的同時,更需要對容易罹患嚴重性齲壞的兒童做好重點防治工作。
本次研究的受檢兒童患齲率、dft和CSI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這表明該幼兒園兒童患齲狀況在牙齒萌出不久的2歲時已達到一定程度,3~4歲明顯惡化,5歲時達嚴重程度。這與以往報道兒童齲病隨年齡增加而加劇的趨勢[2]一致。乳牙齲病可影響兒童頜面部、全身的生長發(fā)育,嚴重齲壞還可影響到兒童的社會心理,需要加以重視。
4 參考文獻
[1] 馮靳秋,石四箴.兒童唾液富組蛋白含量與患齲狀況的分析.實用口腔醫(yī)學雜志,2005,21(6):800-803.
[2] 石四箴,主編.兒童口腔病學.3版.北京: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08:80-83.
[3] 胡德渝,萬呼春,李雪,等.成都市兒童齲病患病趨勢的改變(1982-1998).口腔醫(yī)學,2001,21(1):44-45.
[4] TRUIN GJ, FRENCKEN JE, MULDER J, et al. Prevalence of caries and dental erosion among school children in The Hague from 1996-2005. Ned Tijdschr Tandheelkd, 2007, 114(8): 335-342.
[5] 張曉芳,許學斌,程睿波,等.沈陽市2~5歲兒童乳牙齲病兩極化情況的調查報告.華西口腔醫(yī)學雜志,2005,23(3):258-259.
[6] NARVAI PC, FRAZ OP, RONCALLI AG, et al. Dental caries in Brazil: decline, polarization, inequality and social exclusion. Rev Panam Salud Publica,2006, 19(6): 385-393.
英國研究人員發(fā)現,終生素食的婦女罹患乳腺癌的危險會降低。
倫敦的醫(yī)學博士研究顯示,去除經濟和社會因素的影響,保留食用蔬菜和豆類等飲食習慣的婦女罹患乳腺癌的危險低于嗜肉飲食者。
素食者攝入蔬菜和纖維較多。本研究顯示消耗蔬菜和纖維越多,患乳腺癌的危險越低,但乳腺癌與食肉量之間并無明顯相關。醫(yī)學博士由此指出,“終生素食可降低乳腺癌危險?!?/p>
該研究包括240名乳腺癌婦女,配對的健康對照組有477例。所有受試者均為居住在英國的南亞婦女,且年齡小于75歲。研究人員對其過去2~3年的飲食進行了調查。
去除收入、社會地位、使用口服避孕藥或激素替代治療等因素的影響,結果顯示終生素食者患乳腺癌的危險稍低。終生素食者每日攝入的蔬菜、扁豆及其他高纖維食品的數量高于對照組,但兩組的水果攝入量相似。乳腺癌與熱量、脂肪、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無關。
研究人員指出,雖然目前尚不能排除禁食肉類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但本研究提示富含蔬菜的飲食對乳腺癌具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飲綠茶可防子宮內膜癌
子宮內膜癌是我國女性生殖系統(tǒng)三大常見惡性腫瘤之一,對此有沒有方便易行的預防方法呢?上海市腫瘤研究所最近報告的一項專項調研顯示,飲茶特別是飲綠茶,對于子宮內膜癌可能有一定的預防作用,只是這一預防作用可能只局限于絕經前的女性。
上海市腫瘤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將1997年1月至2002年12月期間確診,年齡在30~69歲,具有上海常住戶口的所有子宮內膜癌新發(fā)病例作為研究對象,同時在上海市區(qū)人群中隨機抽取各對應年齡組的健康女性為對照調研結果顯示,飲茶者特別是飲綠茶者比未飲用者,患子宮內膜癌的危險性降低。而且飲茶次數越多,患子宮內膜癌危險性降低得越明顯。每周飲茶7次及7次以上者,患子宮內膜癌的危險性降低約20%。而飲綠茶者,又無飲酒、吸煙史,罹患子宮內膜癌的危險性降低約23%;其中每月飲綠茶>200克者,罹患子宮內膜癌的危險性降低約30%。
調研人員分析指出,子宮內膜癌是一種激素依賴型腫瘤,過量的雌激素是其主要病因。綠茶可能通過降低體內的雌激素水平而降低發(fā)生子宮內膜癌的風險。另外,綠茶中的茶多酚復合物可以增強淋巴細胞增殖,增強機體免疫功能。由于目前關于飲茶與子宮內膜癌的研究未見其他報道,因此還期待進一步的流行病學研究加以證實。
杏仁可降低肺癌發(fā)病率
根據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最近發(fā)表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進食杏仁和富含維生素E的其它食物可使吸煙者的肺癌發(fā)病率大大降低。
芬蘭的一項歷時8年,針對2900名男性吸煙者進行的研究發(fā)現,人們血液里a生育酚(維生素E的主要形式)含量高時,肺癌發(fā)病率就會降低19%至23%。維生素E防癌效果對于60歲以下、煙齡不到40年且吸煙不多的男性尤為明顯。研究表明這一組受試者的肺癌發(fā)病率可以降低4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