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口腔數(shù)字化技術的認識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數(shù)字化/直觀化/運用/拓展
數(shù)字化音樂教學手段正越來越多地被運用于音樂課教學中。在一些有條件的學校中,鋼琴集體課、視唱練耳、樂理、配器等課程已基本上采用了數(shù)字化教學手段,數(shù)字化音樂教學手段的科學性和優(yōu)越性已得到人們充分的肯定。那么在聲樂教學中能否引入數(shù)字化教學手段呢?可以。
一、數(shù)字化教學手段使聲樂教學直觀化
聲樂教學不同于音樂學科中的其他科目教學。它是一種非常抽象性的教學,除了外在的演唱表演外,它不再具備直觀性,因此有人說聲樂是音樂學科中最難教和最難學的科目。
聲樂教學要能夠象一些音樂理論課程和器樂課那樣直觀化就好了,很多教師和學生一直在想這個問題,科技的發(fā)展和計算機技術的普及,為聲樂教學的直觀化提供了便利的條件,并正使它逐步變?yōu)楝F(xiàn)實。
傳統(tǒng)的聲樂教學,幾乎全憑經(jīng)驗和感覺,教與學的雙方往往要負出巨大的體力代價與時間代價。比如,老師要求學生某字或某段聲音要“圓一點”、“亮一點”、聲音位置要“高一點”、“低一點”等,這往往要在課堂上反復練習多次才能達到;再者,傳統(tǒng)方式下的聲樂教學是沒有自身參照物的,有的參照物是教師的演唱和大師的錄音磁帶,學生無法聽到自己真實的聲音,教學中無法保持學生良好的歌唱狀態(tài)和瞬間產(chǎn)生的歌唱靈感;對磁帶的模仿又容易造成學生的依賴心理,削弱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創(chuàng)造能力,而現(xiàn)在,一臺普通的多媒體電腦再加上一塊數(shù)字音頻卡(或能錄音的聲卡)及音頻軟件,就可以使聲樂教學變的直觀化了,這就是在聲樂教學中利用數(shù)字化技術對聲音的波形進行分析,使聲音能夠看的見,從而使聲樂教學直觀化,這種直觀化最大的特點就是學生能夠在老師的指導下,以自己的身音為參照,切實感受聲樂學習中的點滴,如聲音的位置、咬字、音準等,這在下面的文章中將分制闡述。
二、數(shù)字化音樂教學手段在聲樂教學中的具體運用
1.實施環(huán)境
聲樂教學所需要環(huán)境要求不是很高,各單位可根據(jù)自身的條件決定,條件較好的單位,可以將數(shù)字化教學設備的檔次配置的好一些,條件一般的單位只需配置一些基本設備就可以了??偟恼f來,利用數(shù)字化設備進行聲樂教學,在設備硬件上應選用586檔次電腦,一塊數(shù)字音頻卡(或較高檔次能錄音的聲卡),一支麥克風和一對監(jiān)聽音箱,以及相應的數(shù)字音頻軟件,如Cool Edie Pro、Mw3 、Cake Walk6.0以上的軟件等;在外部環(huán)境上,上小課要求有一間相對獨立的房間,大課可單獨設立或與音樂多媒體教室共用,只要環(huán)境對錄音影響不大就行。值得注意的是,在麥克風和監(jiān)聽的選擇上,有條件的單位可盡量購置好一些的器材,上大課的地方對監(jiān)聽要求高一些,以提高聲音的保真度。此外,還要求教師要有熟練的音頻軟件操技能及相關設備的操作能力。
2.以分析波形文件為參照,提高學生對聲音的認識和客觀評價能力
前面已經(jīng)提到,傳統(tǒng)的聲樂教學是非常抽象的,不具備直觀性,我們在使用數(shù)字化教學手段時,應充分發(fā)揮其優(yōu)越性,使聲樂教學變的直觀化。其做法是:有針對性地把學生演唱的段落錄下來,把幾次演唱的聲音做比較,幫助學生找出良好的聲音狀態(tài),使學生感受到如何調動自己的歌唱狀態(tài)才是正確的。下面我們以歌曲《松花江上》(男高音演唱)為例來談數(shù)字化教學手段在聲樂教學中的運用。
(1)歌唱狀態(tài)與音色的修正 在正式進入歌曲演唱的教學前,教師都要對學生進行練聲訓練。必要的練聲訓練,是教學生把握正確的歌唱狀態(tài)的基本途徑,這時我們可選擇地把學生沒有進入狀態(tài)前的聲音和進入狀態(tài)后的聲音錄下來,進行波形對比分析,電腦屏幕上顯示的波形狀態(tài)是,未進入狀態(tài)前的聲音振動不明顯,聲響力度弱,進入狀態(tài)后的波形振動明顯且規(guī)則,聲響力度較強,通過對這兩條直觀的波形狀態(tài)分析,能夠使學生認識、感受到歌唱狀態(tài)下身體的運動狀態(tài),明白身體各部分的機能協(xié)作,從而加強歌唱狀態(tài)的記憶。隨著歌唱狀態(tài)的進入,教師可向學生講授男高音在不同音區(qū)的聲音特點,幫助學生找到良好的聲音位置,抓住練習中出現(xiàn)的瞬間靈感,以獲得較強的歌唱記憶。如在練習至高聲區(qū)時,教師常說口腔打開,氣息下沉支持等。說起來非常容易,但學生做起來就未必輕松,這時教師可將學生在高聲區(qū)的練聲全部錄下,直至最好的一遍停下,聽錄音、看波形、分析并找出良好狀態(tài)下的波形段落,讓學生對比音色變化的細微感覺,如口腔未充分打開時的“扁”,氣息不足及上浮時的“白”與“澀”,學生在對照錄音后可再次練習、比較,這樣可使學生較快地找到聲音的正確位置,并且還不容易丟失這種正確的歌唱狀態(tài)。
轉貼于 (2)咬字、吐字的糾正 歌曲《松花江上》的開頭處于男高音的中低音區(qū)(1=bE),“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一句中的“我”字容易造成歸韻時間長的錯誤,從而浪費音符時值,影響樂曲的表達。這時教師可用鉛筆工具修整波形時值或修改音頭,標出歸韻的時間點,把前后波形進行對比,讓學生自己取舍,這比教師說做多遍示范要便捷的多,學生的主客觀感受力也都有所提高。再比如:“那里有森林煤礦”一句中的“那”字,聲母發(fā)音是“L”還是“N”,通過錄音對比學生很容易找出;在歌曲“爹娘啊”一句中,“爹”字需要用較強烈的音頭來表達,但學生在演唱時常會顧忌音高、情緒等多種因素,把強調“爹”字的歸韻形成很慢,教師此時會常停下來講情緒,“爹”字要一氣呵成,可往往是說了半天,學生仍然找不準點,收效不明顯。如果教師面對屏幕,用鉛筆工具先做出一個音頭,標出時間點供學生參考使用,這會使學生一下就找出問題所在,從而省時省力,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3)音準的糾正:這里所說的音準問題是指因歌唱狀態(tài)的不正確而引起的音準問題。聲樂演唱中常遇到這樣的問題,在特定的音區(qū)中,演唱者常會因聲音的位置、氣息等原因造成音準問題,這一問題很難解決,尤其是對于歌唱技能還不能夠熟練運用的學生而言,更難解決此時的音準問題,因為在這種狀態(tài)下,歌唱者的內心音高是準確的,是歌唱技術的不成熟造成了音準差異,在沒有參照的情況下,演出者難以察覺,而聽者一聽就明白了。如“爹娘啊”這一句,“爹”字是樂曲的最高音,又是閉口音,很不好唱,音準容易偏低,此時,教師可將音高不準的波形裁剪下,先指出問題,然后修正音高,樹立聽覺上的準確,再告訴學生應將歌唱狀態(tài)做細微的調整,如氣息不夠,咽腔打開不夠,聲音位置偏低等,這樣可使學生在良好的歌唱狀態(tài)下達到音高,而不是生硬的“夠音高”。
(4)音樂感覺的培養(yǎng):教師在完成聲音和歌曲演唱的訓練后,便開始強調歌曲情感處理的問題。這是學生學習歌曲表達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常先講解作品,然后分段唱,再合成。這種方式對于還夠成熟的學生來說要一次合成,難免有不到之處,效果往往也不盡人意,因為這不但有對作品理解上的問題,也有歌唱技術上的問題。在采用數(shù)字化教學手段時,教師可這樣做;先向學生講解作品的背景、創(chuàng)作手法、情感表達等,甚至可用課件來激發(fā)學生的演唱情感,再讓學生不做停頓地演唱歌曲,這樣錄上一兩遍,再選擇較好的一遍進行演唱指導,指出不足,修正波形,幫助學生改進。如在《松花江上》中,“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共有兩句,分別位兩個樂句的開頭,這兩句在演唱處理上就有著不同的區(qū)別,第二句應當比第一句要唱的稍激動些。教師可以用鉛筆工具修改學生的演唱,調整兩句的音響度與個別字音頭,使演唱具有感染力;在感情表現(xiàn)豐富的“哪年哪月才能夠回到我那可愛的故鄉(xiāng)”一段中,漸強與漸弱的處理非常明顯和重要,教師可用鉛筆工具對波形進行處理,勾畫出樂句處理輪廓,幫助學生找準漸強與漸弱點及時間、段落,從而快速把握樂曲的處理,此外,在需要有氣口的位置處,教師也可在波形上做出氣口,以幫助學生找出位置點。
三、數(shù)字化音樂教學手段對聲樂教學的拓展
把數(shù)字化音樂教學手段運用于聲樂教學,不但可使聲樂教學直觀化,而且還可對聲樂教學進行拓展。
1.使聲樂課堂教學具有延續(xù)性 傳統(tǒng)的聲樂課堂教學不具備延續(xù)性,在上課結束后,學生只能憑記憶去練習,很容易丟失上課時正確的感覺。如果把上課的錄音復制給學生,這就可使課堂教學有延續(xù)性,學生可按自己在課堂上良好的聲音狀態(tài)去練習,以自身為參照,對比清晰,可把課堂上的感覺較長時間地保存,加強和鞏固良好的歌唱狀態(tài)以及準確地把握樂曲的處理。
2.把風格音樂教學引入聲樂教學中 傳統(tǒng)的聲樂課,都是以鋼琴伴奏為主,它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有利的一面在于它可隨時適應學生的主觀處理;不利的一面在于,一是鋼琴自身的音準問題,二是隨時可變的“跟節(jié)奏”方式無法給學生以準確的節(jié)奏感及風格感訓練。數(shù)字化音樂教學手段則可預先做好歌曲的樂隊伴奏,強調風格與節(jié)奏,使學生能夠樹立較強的節(jié)奏觀念和風格觀念,從而達到表達的準確性,提高對歌曲的表達能力。不但如此,數(shù)碼音樂教學方式還可將多聲音樂教育引入聲樂小課課堂,使學生在學習演唱同時,還能接受多聲演唱訓練。
3.把舞臺表演引入聲樂教學 在有條件的單位,可在計算機上加載數(shù)碼攝像頭,即可將學生的演唱過程適時地錄下播放,培養(yǎng)學生的演唱及舞臺表演能力。
關鍵詞:數(shù)字化/直觀化/運用/拓展
數(shù)字化音樂教學手段正越來越多地被運用于音樂課教學中。在一些有條件的學校中,鋼琴集體課、視唱練耳、樂理、配器等課程已基本上采用了數(shù)字化教學手段,數(shù)字化音樂教學手段的科學性和優(yōu)越性已得到人們充分的肯定。那么在聲樂教學中能否引入數(shù)字化教學手段呢?可以。
一、數(shù)字化教學手段使聲樂教學直觀化
聲樂教學不同于音樂學科中的其他科目教學。它是一種非常抽象性的教學,除了外在的演唱表演外,它不再具備直觀性,因此有人說聲樂是音樂學科中最難教和最難學的科目。
聲樂教學要能夠象一些音樂理論課程和器樂課那樣直觀化就好了,很多教師和學生一直在想這個問題,科技的發(fā)展和計算機技術的普及,為聲樂教學的直觀化提供了便利的條件,并正使它逐步變?yōu)楝F(xiàn)實。
傳統(tǒng)的聲樂教學,幾乎全憑經(jīng)驗和感覺,教與學的雙方往往要負出巨大的體力代價與時間代價。比如,老師要求學生某字或某段聲音要“圓一點”、“亮一點”、聲音位置要“高一點”、“低一點”等,這往往要在課堂上反復練習多次才能達到;再者,傳統(tǒng)方式下的聲樂教學是沒有自身參照物的,有的參照物是教師的演唱和大師的錄音磁帶,學生無法聽到自己真實的聲音,教學中無法保持學生良好的歌唱狀態(tài)和瞬間產(chǎn)生的歌唱靈感;對磁帶的模仿又容易造成學生的依賴心理,削弱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創(chuàng)造能力,而現(xiàn)在,一臺普通的多媒體電腦再加上一塊數(shù)字音頻卡(或能錄音的聲卡)及音頻軟件,就可以使聲樂教學變的直觀化了,這就是在聲樂教學中利用數(shù)字化技術對聲音的波形進行分析,使聲音能夠看的見,從而使聲樂教學直觀化,這種直觀化最大的特點就是學生能夠在老師的指導下,以自己的身音為參照,切實感受聲樂學習中的點滴,如聲音的位置、咬字、音準等,這在下面的文章中將分制闡述。
二、數(shù)字化音樂教學手段在聲樂教學中的具體運用
1.實施環(huán)境
聲樂教學所需要環(huán)境要求不是很高,各單位可根據(jù)自身的條件決定,條件較好的單位,可以將數(shù)字化教學設備的檔次配置的好一些,條件一般的單位只需配置一些基本設備就可以了??偟恼f來,利用數(shù)字化設備進行聲樂教學,在設備硬件上應選用586檔次電腦,一塊數(shù)字音頻卡(或較高檔次能錄音的聲卡),一支麥克風和一對監(jiān)聽音箱,以及相應的數(shù)字音頻軟件,如Cool Edie Pro、Mw3 、Cake Walk6.0以上的軟件等;在外部環(huán)境上,上小課要求有一間相對獨立的房間,大課可單獨設立或與音樂多媒體教室共用,只要環(huán)境對錄音影響不大就行。值得注意的是,在麥克風和監(jiān)聽的選擇上,有條件的單位可盡量購置好一些的器材,上大課的地方對監(jiān)聽要求高一些,以提高聲音的保真度。此外,還要求教師要有熟練的音頻軟件操技能及相關設備的操作能力。
2.以分析波形文件為參照,提高學生對聲音的認識和客觀評價能力
前面已經(jīng)提到,傳統(tǒng)的聲樂教學是非常抽象的,不具備直觀性,我們在使用數(shù)字化教學手段時,應充分發(fā)揮其優(yōu)越性,使聲樂教學變的直觀化。其做法是:有針對性地把學生演唱的段落錄下來,把幾次演唱的聲音做比較,幫助學生找出良好的聲音狀態(tài),使學生感受到如何調動自己的歌唱狀態(tài)才是正確的。下面我們以歌曲《松花江上》(男高音演唱)為例來談數(shù)字化教學手段在聲樂教學中的運用。
(1)歌唱狀態(tài)與音色的修正 在正式進入歌曲演唱的教學前,教師都要對學生進行練聲訓練。必要的練聲訓練,是教學生把握正確的歌唱狀態(tài)的基本途徑,這時我們可選擇地把學生沒有進入狀態(tài)前的聲音和進入狀態(tài)后的聲音錄下來,進行波形對比分析,電腦屏幕上顯示的波形狀態(tài)是,未進入狀態(tài)前的聲音振動不明顯,聲響力度弱,進入狀態(tài)后的波形振動明顯且規(guī)則,聲響力度較強,通過對這兩條直觀的波形狀態(tài)分析,能夠使學生認識、感受到歌唱狀態(tài)下身體的運動狀態(tài),明白身體各部分的機能協(xié)作,從而加強歌唱狀態(tài)的記憶。隨著歌唱狀態(tài)的進入,教師可向學生講授男高音在不同音區(qū)的聲音特點,幫助學生找到良好的聲音位置,抓住練習中出現(xiàn)的瞬間靈感,以獲得較強的歌唱記憶。如在練習至高聲區(qū)時,教師常說口腔打開,氣息下沉支持等。說起來非常容易,但學生做起來就未必輕松,這時教師可將學生在高聲區(qū)的練聲全部錄下,直至最好的一遍停下,聽錄音、看波形、分析并找出良好狀態(tài)下的波形段落,讓學生對比音色變化的細微感覺,如口腔未充分打開時的“扁”,氣息不足及上浮時的“白”與“澀”,學生在對照錄音后可再次練習、比較,這樣可使學生較快地找到聲音的正確位置,并且還不容易丟失這種正確的歌唱狀態(tài)。(2)咬字、吐字的糾正 歌曲《松花江上》的開頭處于男高音的中低音區(qū)(1=bE),“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一句中的“我”字容易造成歸韻時間長的錯誤,從而浪費音符時值,影響樂曲的表達。這時教師可用鉛筆工具修整波形時值或修改音頭,標出歸韻的時間點,把前后波形進行對比,讓學生自己取舍,這比教師說做多遍示范要便捷的多,學生的主客觀感受力也都有所提高。再比如:“那里有森林煤礦”一句中的“那”字,聲母發(fā)音是“L”還是“N”,通過錄音對比學生很容易找出;在歌曲“爹娘啊”一句中,“爹”字需要用較強烈的音頭來表達,但學生在演唱時常會顧忌音高、情緒等多種因素,把強調“爹”字的歸韻形成很慢,教師此時會常停下來講情緒,“爹”字要一氣呵成,可往往是說了半天,學生仍然找不準點,收效不明顯。如果教師面對屏幕,用鉛筆工具先做出一個音頭,標出時間點供學生參考使用,這會使學生一下就找出問題所在,從而省時省力,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高職高專;口腔組織病理學;微課教學;探究;
作者簡介:蒲文靜(1982-),女,甘肅隴南人,本科,講師,主要研究方向:口腔病理學。
口腔組織病理學是口腔醫(yī)學專業(yè)學生的一門專業(yè)基礎課,內容包括口腔組織學、口腔胚胎學和口腔病理學三部分,對口腔專業(yè)學生正確認識、診斷和治療口腔疾病有重要的意義。許多高職高專院校醫(yī)學生普遍反映:該課程中部分知識點難以記憶、理解和掌握,筆者在實際教學中引入微課教學法,使學生能夠輕松掌握教學重點和難點,與此同時又培養(yǎng)了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科學思維方法,教學效果良好。
1高職高專口腔組織病理學教學現(xiàn)狀
1.1學生基礎知識薄弱
高職高專學生的文化基礎總體比較薄弱,學習成績差異比較明顯,缺乏扎實的基礎教育功底。在課堂學習中,學生對于重點、難點知識的理解、接受能力相對較差,課堂教學效率不高。
1.2教學資源相對缺乏
高職高專院校和其他本科醫(yī)學院校相比,教學、科研經(jīng)費較少,用于實踐教學的資源相對比較匱乏,如教學模型、大體標本和切片,等;加之口腔組織病理學實驗標本購買也較困難。例如:牙磨片制作成本高、耗時多、制作工藝難度大,許多高校已不再開設牙磨片制作的實踐課,在其他公司購買的標本又缺乏典型性。因此,造成教學標本短缺而影響教學效果。
1.3教師生均輔導時間較少
目前,大部分醫(yī)學高職高專學制為三年或四年,總學時數(shù)相對本科院校要少很多,課堂教學任務繁重。因此,教師和學生之間交流互動的機會較少,導致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解決。
2微課的概念及主要特點
2.1微課的概念
微課是近年來新興的教學方式?!拔⒄n”一詞,來自美國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學院高級教學設計師、學院在線服務經(jīng)理戴維·彭羅斯(davidpenrose)于2008年秋首創(chuàng)的“微課堂”。在此基礎上,佛山市教育局胡鐵生在國內首先提出了微課的概念[1]。微課是指按照新課程標準及教學實踐要求,以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反映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針對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而開展教與學活動的各種教學資源的有機組合[2]。微課的主要載體是視頻,通過視頻來記錄教師的課堂教學活動[3]。
2.2主要特點
微課的主要特點包括:①教學內容少而精。微課主要是為了講解課程中的某個知識點(如教學重點、難點、疑點內容)的教學,或是反映課堂中某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主題的教與學活動[4]。內容少而精、主題突出、針對性強;②教學時間短。一般為5-20min,最長不宜超過20min;③資源容量小。集視頻、動畫、圖片等于一體,總容量只有幾十兆;④訪問途經(jīng)多樣化。可通過多種終端訪問,實現(xiàn)移動性學習。微課不是單純的學習資源,而是通過學習資源承載的教學服務,具有快餐化、簡單化、實用化、多樣化、聚焦化、智能化等多種特點,便于學生個別化的選擇教學資源。
3微課在教學中的應用和優(yōu)勢
信息化資源建設與共享是科學推進教育信息化加速發(fā)展的基礎性工作和關鍵環(huán)節(jié)[5]。目前,微課已成為當前我國教育信息化資源建設的重點和熱點。通過微課教學模式的使用,有以下優(yōu)勢:
3.1使用微課教學,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微課的核心組成內容是課堂教學視頻,并以其為主線統(tǒng)領教學設計。教學使用的多媒體素材集視頻、圖像、聲音、PPT于一體,全面呈現(xiàn)多媒體技術的運用,且畫面設計優(yōu)美,內容安排得當,節(jié)奏把控準確,交互性強。如此豐富的教學資源,可進一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其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
3.2針對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開展微課教學,提高教學效果
微課不可能像正常課堂那樣進行大容量的教學,而是在有限的短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必須精選課題內容[6]。微課是針對某個小知識點或具體問題解決的小型化、針對性教學,不是單純的學習資源,而是通過學習資源承載的教學服務,既有別于傳統(tǒng)單一的教學課例、教學課件、教學設計、教學反思等資源類型,又是在其基礎上繼承和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教學資源;既要做好教學思路設計,包括如何講解,如何使用標本、模型和圖片,如何運用各種計算機軟件提供的動畫展示、強調展示、路徑展示、字幕展示,等,又要對微課內容由進行策劃、創(chuàng)作,將學科教學重點、難點按教學大綱的要求和學生學習進度以及學習體系的需求,制成一個個微小視頻上傳到教師微課資源管理平臺,方便網(wǎng)絡課程建設和使用,提高教師課堂教學。例如:牙周組織中牙齦固有層中膠原纖維的方向排列有五組,即齦牙組、牙槽齦組、環(huán)行組、牙骨膜組、越隔組;牙周組織中牙周膜主纖維的分布也有五組,即牙槽嵴組、水平組、斜行組、根尖組、根間組。以上兩個知識點既是教學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在微課教學中,將這兩部分知識放在一起講解作為一個小專題,配以切片圖、動畫演示、比較表格以及相應的隨堂測試題等(如圖1所示)。通過對學生教學應用檢測和學生的評價反饋表明,微課教學效果良好,學生能更加深入、快速地接受容易混淆的知識。對改變學生學習態(tài)度、培養(yǎng)自學能力、提高教學效果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3.3根據(jù)學生特點,使用分層教學
20世紀30年代初,原蘇聯(lián)教育家維果茨基在闡述教學與發(fā)展之間關系的時候首先提出了“最近發(fā)展期”的概念。他認為:每個學生都存在著兩種發(fā)展水平,一是現(xiàn)有水平,二是潛在水平,它們之間的區(qū)域被稱為“最近發(fā)展區(qū)”。教學只有從這兩種水平的個體差異出發(fā),把最近發(fā)展區(qū)轉化為現(xiàn)有發(fā)展水平,并不斷創(chuàng)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才能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從這一理論基礎出發(fā),不斷形成分層教學體系結構。分層教學就是教師根據(jù)學生現(xiàn)有的知識、能力水平和潛力傾向把學生科學地分成幾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體并區(qū)別對待,這些群體在教師恰當?shù)姆謱硬呗院拖嗷プ饔弥械玫阶詈玫陌l(fā)展和提高,這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傳統(tǒng)班級授課制的缺陷,使學生能夠獲得自己想要的知識[7]。教學活動的中心是學生,倡導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方法。微課教學目標明確,內容選取符合教學實際,針對性強,相對完整;教學過程充分體現(xiàn)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又關注個性差異,且教學效果反饋及時,教學特色鮮明,優(yōu)于傳統(tǒng)課堂教學能較好地完成教學目標,體現(xiàn)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對提高教學質量的作用。教師在教學前,要根據(jù)學生的專業(yè)、層次和知識儲備,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播放相應的教學資源。例如:對于口腔頜面部腫瘤,針對不同專業(yè)的學生,在講解的深度和廣度上就可以做適當?shù)恼{整,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和傳統(tǒng)課程體系結構相比,分層教學具有更強的針對性,更適合不同水平層次學生的要求。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學會學習,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有利于學生個性和潛能的發(fā)展,增強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了學習的主動性。從學生滿意度方面來看,實施分層教學既可滿足高水平層次學生的求知欲,又能解決低水平學生的問題,使學生的滿意度得到提高。
3.4以微課教學為契機,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微課教學是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對于教師而言也面臨著一個新的挑戰(zhàn)。同時,微課對教師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是教師成長的一種新途徑?,F(xiàn)代教學觀要求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教師在制作微課視頻的過程中,根據(jù)教育教學規(guī)律和學生的現(xiàn)狀以及學生反饋的問題,不斷思考自己在教學中的不足和問題并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這也是對自己教學實踐經(jīng)驗的總結,有助于促進教師再學習,提高教學水平和能力。
3.5通過微課教學平臺,促進同行教師交流
關鍵詞:校企合作;高職院校;口腔醫(yī)學技術;實踐教學標準
口腔醫(yī)學是一門高度專業(yè)和實用的學科,既專業(yè)又實用??谇会t(yī)學技術專業(yè)主要以假牙技術教育為基礎,需要更多的實用外科和技術教育。因此,高職院校應努力發(fā)展學生的實踐技能和適應能力,因為實踐對口腔醫(yī)學技術的學習非常重要。目前,口腔醫(yī)學技術專業(yè)的學生仍然遇到諸如“強調理論,忽視實踐”,“知識轉移和技術培訓”以及強調理論的教育計劃等問題,改變原始培訓模式是口腔醫(yī)學技術教育者的共識。在當前的口腔醫(yī)學技術教育改革中,加強實踐,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從根本上改變學生技能差的現(xiàn)象,是當前口腔醫(yī)學技術教育改革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校企合作的特點
通過分析口腔醫(yī)學技術專業(yè)實踐教學內涵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①仿真性:在現(xiàn)實教育中有許多環(huán)節(jié),學生在工作中承受著壓力,因為學生必須在模擬工作場景中表現(xiàn)。只有活躍、充滿活力和朝氣蓬勃的學生才能與行業(yè)成為“零距離”,并擁有職業(yè)競爭優(yōu)勢。②任務導向:多數(shù)的學習障礙并不是智力因素,而是非智力因素,在于學習的興趣和態(tài)度。③教學、學習和行為的整合:通過學校教師與企業(yè)的密切協(xié)商,制定一個教學計劃,充分體現(xiàn)“教、學、做一體”性,教師會根據(jù)課堂教學的要求盡力而為。這使學生可以在動手過程中組織自學、討論和完成類型的指導,以利用學生的潛在創(chuàng)新能力。校企合作的應用意義如下:(1)口腔醫(yī)學技術新的職業(yè)能力界定(相關考核指標構建)。(2)鼓勵行業(yè)和企業(yè)參與職業(yè)教育人才培養(yǎng)的全過程。(3)實現(xiàn)職業(yè)環(huán)境與行業(yè)需求,課程體系建設和標準與職業(yè)標準,教育與生產(chǎn)課程,畢業(yè)證書與職業(yè)資格證書,職業(yè)教育與終身學習之間的關系,提高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和適用性。(4)促進職業(yè)教育體系與勞動就業(yè)體系的共同發(fā)展,開辟和擴大培育和發(fā)展技術工人的道路,促進建立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體系的戰(zhàn)略選擇。(5)培養(yǎng)學生社會責任感、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
(一)口腔醫(yī)學技術學科的認識和定位通過校企合作,雙方在專業(yè)化領域的信息交流得到了加強。成立了由行業(yè)和企業(yè)人員參加的專業(yè)指導委員會,邀請專家到校園講解企業(yè)文化、經(jīng)營理念、發(fā)展計劃、生產(chǎn)和科研成果等。使學生了解以后工作中不僅要會制作義齒,而且還可以學習諸如商業(yè)管理等社會學知識,加深對口頭主題的理解,并為培養(yǎng)綜合型人才創(chuàng)造條件。只有經(jīng)驗豐富的員工才能快速適應生產(chǎn),管理和服務運營。
(二)口腔醫(yī)學技術教學改革(1)從牙科義齒制造有限公司的職位開始,結合實際的教學內容,進行課程整合。根據(jù)企業(yè)和專業(yè)人士的實際生產(chǎn)過程對教師進行操作,避免理論與實踐之間的沖突。討論并就合作伙伴公司的課程提綱和培訓內容做出決策。課程內容以任務為導向,并基于操作過程。此外,通過打破現(xiàn)有的課程體系并根據(jù)學生的能力重新組織教科書,如“口腔固定修復工藝技術”課程,將各類固定修復體的制作流程為主線,設計4個典型工作任務:制作鑄造金屬嵌體,鑄造金屬分別根據(jù)模型制作、蠟型模型制作、包埋和鑄造、磨削和拋光的過程對立柱和型芯生產(chǎn);自熔金屬冠的生產(chǎn)和后部金屬固定橋的生產(chǎn)、全瓷冠的生產(chǎn)進行培訓。通過根據(jù)過程驅動型培訓的需求創(chuàng)建動手培訓材料,并教給學生常見的任務,業(yè)務流程和標準,學生可以建立質量意識并提高技能意識,同時精通企業(yè)技能。學生完成程序以完成學習任務并獲得相關知識。通過將學習與實踐整合到學習過程中,我們實現(xiàn)了將實踐技能與理論知識有機結合的目標,并最終適應了工作要求,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時間進行練習訓練(例如,與“口腔正畸學”課程的理論和實踐課程的比例為1∶5)。我們聘請兼職企業(yè)教師來加強我們的培訓和實習課程,以提高學生的專業(yè)技能。(2)通過校級專業(yè)學生技能大賽,省級、全國口腔醫(yī)學技能大賽為平臺,與省級示范、國家級示范、國際示范等企業(yè)進行教學標準接軌。
二、優(yōu)化措施
(一)改革傳統(tǒng)的兩段式教學模式,采用工序化教學模式這意味著首先要在課堂上教授理論知識,并且將課堂時間分配給實際操作,以便學生入學后就可以獲取專門知識。聘請專業(yè)人員進行職業(yè)培訓,以鼓勵學生參觀義齒加工工廠,以便學生將來可以確立牙科技術專家角色的概念。在實際生產(chǎn)過程中,全面引入了教育,將基于教科書內容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轉變?yōu)榛谡n程的教學方法。該課程的內容分為作業(yè)和用于完成作業(yè)的過程,每個過程的完成均用作判斷知識和技能水平的基礎。在實際操作中,我們選擇與教育工作相對應的知識點,以確保工作過程與學習過程保持一致,提高學生的技能并增加他們對學習的興趣。
(二)改革教學方法,實現(xiàn)一體化教學強調口腔醫(yī)學技術教育中的高職教育特色,將現(xiàn)代教育理念與具體課程內容相結合,采取多種教學方式,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樂于實踐,感興趣,激發(fā)和發(fā)展學生的能力。通過理論與實踐課程的有機結合,實現(xiàn)了教學,學習與實踐的整合。首先,介紹學生可以想到的示例,使用多媒體進行說明,使用教育模型并在生產(chǎn)線上直接觀察,以便學生可以自己練習。最后,教師們倡導“做中教、做中學”的理念,同時根據(jù)企業(yè)標準指導、修改和解釋學生的工作。同時,根據(jù)企業(yè)要求,加強牙科雕刻技能培訓,以義齒為載體,以義齒生產(chǎn)工藝為模塊,以臨床案例模型積極開展綜合實驗,為學生提供全面的素質和創(chuàng)新能力設計一個實驗項目。
(三)構建實訓環(huán)境建立具有模擬工作環(huán)境的綜合培訓測試臺和“三合一”培訓教室。在課堂上,學生可以同時進行理論培訓,視聽實踐課程和生產(chǎn)實踐課程,任何人都可以在綜合培訓測試臺上完成三項教育任務:理論學習、課堂實驗室培訓和生產(chǎn)實踐操作。通過完成將理論與生產(chǎn)和學校實踐相結合的練習,學生可以提高他們的專業(yè)和實踐技能。同時,高職院校為合作醫(yī)院義齒治療中心建設高質量,高效的生產(chǎn)培訓和實踐基地,以增加投資。除了在“三一”教育課堂上學習,根據(jù)他們的受教育程度,將學生帶到醫(yī)院的技術中心,在那里他們進入實驗室的制造過程,還按照教學安排分層次、分類別、分崗位、分流程的到附屬醫(yī)院技工中心進入實踐生產(chǎn)環(huán)節(jié)見習[1-3]。高職院校在基礎教育、模擬教育和生產(chǎn)基礎教育的基礎上,建立了集教育、生產(chǎn)、社會實踐、實習和技能發(fā)展功能于一體的三級教育中心,為學生提供全面的實踐教育服務。建立實踐研討會,并成為面向生產(chǎn)的社會實踐的基礎。通過生產(chǎn)推動實踐,讓學生在真實的商業(yè)環(huán)境中進行富有成效的動手實踐,以降低教育成本,并有效地實現(xiàn)生產(chǎn)與教育、工作與學習的整合。
三、教學標準
(一)口腔醫(yī)學技術教學考評體系為了保證學生的實踐教育質量,有效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加大了實踐評價的權重,強調了學生的實踐評價。評估標準基于義齒產(chǎn)品的檢查標準,除理論評估外,還增加了技術操作程序的評估和參加實習的表現(xiàn)評估。對學生進行逐步的實踐評估,主題包括有關理論知識、操作技能和實驗工作評分階段的隨機問題。以上措施使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更加注重提高實踐技能,施行站點式考核。①崗位勝任力評分:由考核人員進行實踐能力評分,分值0~100分,分值越高則實踐能力越強;考核最后由考核人員隨機抽取模型修整、蠟型制作、上瓷、型修、拋光、質檢發(fā)放6個方面共100道選擇題進行相關理論知識考核,滿分100分。②患者滿意度調查:自制評分表對患者使用滿意度調研,分值0~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滿意度越高。③口腔醫(yī)師滿意度調查:自制評分表對口腔醫(yī)師操作滿意度調研,分值0~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滿意度越高。
(二)教學師資水平為了使口腔科學技術人員跟上新知識的快速發(fā)展,建立了合理、持續(xù)的口腔科學技術教育體系。完整的口腔醫(yī)學技術教育系統(tǒng)要求對教師具有必要知識結構和合格專業(yè)技能的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過校企合作,教師為企業(yè)提供了額外的培訓和生產(chǎn)線學習機會,以有效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
(三)多元化設計標準教育評估是檢驗教育效果的工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評估教學質量。制定將職業(yè)與口腔技術專業(yè)領域的研究與工作相結合的課程標準,應強調過程評估和自我評估。在強調實踐的同時,要考慮理論、行業(yè)特征和職業(yè)能力評估要求,重點是評估學生在實際工作環(huán)境中的實踐能力,并改進幾種評估方法以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如“口腔固定修復工藝技術”課程采用注重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的形成性考核,包括知識考核、技能考核與職業(yè)素質考核:通過作業(yè)、期末考試考核學生知識,占35%;通過實訓過程、實訓作品及考試考核學生技能,占50%;通過分組合作、質量檢驗、返工率、材料消耗率等考核學生職業(yè)素質,占15%。這三種考核貫穿于教學的始終,其中技能考核以項目為節(jié)點進行考核,而且考核標準就是企業(yè)的質檢標準。另外,通過企業(yè)里面的口腔數(shù)字化的發(fā)展現(xiàn)狀,CAM、CAD在口腔義齒制作有限公司的發(fā)展空間大,完成多元化設計,通過將學生派到義齒制作行業(yè)及相關企業(yè)進行階段性實踐教學,讓學生切身實地的完成口腔義齒制作的全過程,進一步彌補其在校實踐教學欠缺項目,完善操作能力的訓練[4-5]。
(四)“項目化”的教學內容在建立課程標準時,我們與企業(yè)和行業(yè)緊密合作,以改革不適合學生專業(yè)和相關行業(yè)發(fā)展要求的課程內容。根據(jù)專業(yè)教學要求及行業(yè)技術所需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創(chuàng)新地整合課程內容,分項目進行教學。前沿的新知識和新技術的發(fā)展被納入課程內容,該項目是組織的主線。根據(jù)專業(yè)崗位的要求,結合相關專業(yè)資格準入標準,培訓內容分為“基礎項目”和“擴展項目”?!盎A項目”是專業(yè)學科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基礎,“擴展項目”是指具備專業(yè)崗位資格所需的基礎技能和專業(yè)知識。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可以分析得到:目前口腔醫(yī)學技術專業(yè)在行業(yè)、企業(yè)發(fā)展中的新設備、新材料、新技術、新理念、新知識等現(xiàn)狀導致“學校培養(yǎng)的學生技術能力與企業(yè)需求的技術能力不匹配的情況”,通過“校企合作的培養(yǎng)模式”,使學生到企業(yè)實踐學習過程的項目轉化為校內的實訓課程標準建設,制定出新的校內“綜合實訓教學標準”。從專業(yè)學生能力教學出發(fā),做到校企無縫對接、與時俱進的培養(yǎng)專業(yè)學生。緊跟行業(yè)、企業(yè)新的職業(yè)技術能力需求,構建社會適應性強、就業(yè)核心力強的新一套實驗實訓課程標準。最終使專業(yè)學生學到新的設備操作、新的技術能力、新的理論知識。
參考文獻:
[1]劉芳,郭曉莎,蔣春梅,等.基于校企合作的口腔醫(yī)學技術專業(yè)實踐教學模式研究[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9,35(12):1891-1893.
[2]楊洪濤,常維巍.新歷史條件下高職口腔醫(yī)學技術專業(yè)辦學模式淺析[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刊),2015(z1).
[3]李新春.探索醫(yī)技專業(yè)實踐教學模式促進校企合作實訓基地建設[J].河南教育:職成教(下),2013.
【關鍵詞】臨床比色;視覺比色;比色板比色;比色儀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逐漸轉變了對美的認識,同時對牙齒的美觀程度也越來越高。牙齒顏色的完美再現(xiàn)能否與患者個體天然牙色協(xié)調一致成為修復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之一。牙齒顏色完美再現(xiàn)的前提是對牙齒顏色的正確認識,對信息的全面掌握,也就是說口腔的臨床比色??谇慌R床比色的準確度在一定程度上與比色方法有關,運用不同的方法所產(chǎn)生的結果也不相同。本文作者對現(xiàn)今常用的口腔臨床比色的方法進行研究,對不同儀器的優(yōu)缺點進行分析和總結,同時綜述現(xiàn)今比色技術的發(fā)展情況。
1視覺比色法
視覺分析法是借助于顏色標準,采用目測的方法確定天然牙的顏色??谇慌R床比色中最常用的視覺分析法是把比色板作為顏色標準來與真實的牙齒進行對比,也就是說運用視覺對照比色板對牙齒顏色進行判斷,進而確定修復體的顏色。以下就視覺比色的影響因素和常用的比色板介紹如下。
1.1視覺比色的影響因素視覺比色是一個主觀過程,受多種主客觀因素的影響。
1.1.1光源光源是影響視覺比色的最主要因素之一[1]。最好為少云晴天的自然光,以上午9時至11時,下午1時至4時為宜。但Corcodel等[2]建議進行比色時選擇日光燈的狀態(tài)。光源不可直射于牙面上,光源應透射在被檢測牙齒的前上方,可應用人工光或者自然光對全瓷修復體的牙齒進行比色[3]。王少海等[4]提出:進行視覺比色時應將牙分為頸、中、切三個部分。在對四環(huán)素牙、氟斑牙及釉質發(fā)育不全的牙齒進行比色應運用三層次、九分區(qū)法。
1.1.2臨床比色的背景是由背景鄰牙、牙齦及口腔內部軟組織等組成。想要明顯的降低背景干擾比色,Shofu NCC比色板還同時附帶了牙齦色板,比色時先確定鄰近的牙齦色板,然后在將比色片貼在牙齦版上進行比色,這種比色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比色的準確度[5-6]。
1.1.3個體因素人眼在疲勞時會降低飽和度以及色調的感覺性,而且瞳孔直徑又與情緒狀態(tài)有一定的相關性,會干擾顏色的辨別[7]。對于經(jīng)驗豐富的眼科研究人員來說,比色時準確性和穩(wěn)定性相對較高;選擇經(jīng)典比色板時,修復??漆t(yī)生比色的可重復性明顯高于口腔全科醫(yī)生,主要是由于修復??漆t(yī)生得到時間的機會更多,經(jīng)驗更加豐富[8]。性別對比色的影響不大,男女在對顏色進行辨別基本一致[1,9]。
1.1.4比色板是視覺比色中最常用的工具,臨床口腔醫(yī)生在進行比色是可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如比色板的顏色覆蓋面、顏色空間分布以及比色片的排列順序等等。
1.2常用比色板
1.2.1Vitapan Classical 比色板Vitapan Classical比色板是由VITA公司在早前推出的一款牙科比色板,可以稱作是比色板中的國際標準。該比色板根據(jù)色調的不同分成A、B、C、D四組,其中A色調5個色片,B、C色調各4個色片,D色調3個色片,共16個色片[10]。進行選色時選用這種比色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依據(jù)先定色調,后定飽和度和亮度的程序進行。通過對分析測量色度值,表明 Vitapan Classical比色板的顏色覆蓋范圍相對較窄,同時空間分布的顏色也不均勻[11]。另外,該比色板的顏色范圍是以西方人的顏色數(shù)據(jù)制作的,與東方人的牙色特征略有差異。Vitapan Classical比色板分組時是通過色調進行的,各組內的比色片優(yōu)勢通過比色片的飽和度進行,但是將重要的顏色屬性明度給忽略了。有些學者認為,比色片的排列順序會影響比色結果,用Vitapan Classical比色板進行比色時,比色片的排列是依據(jù)透明度的由高到低進行的,這是比色的準確度顯著高于傳統(tǒng)的單純色調分組排列方法,還有一些學者推薦利用明度值的從高到低進行排列[12]。
1.2.2Vita 3D-Master 比色板Vita 3D-Master 比色板,通過色彩學原理改進了16色比色板。這種比色板首先通過亮度的不同分為1-5級,在通過飽和度分為1-3級,之后在依據(jù)色調分為3級。這種比色系統(tǒng)能夠與肉眼的比色系統(tǒng)相統(tǒng)一,對比色度的排序也更加科學合理。這種比色板的色標分布較為合理,相互之間的間距基本一致,在空間上顏色分布的更加均勻,在對中間色進行表達是可單純應用加法來表達,按照1:1的比例對兩種相鄰的顏色進行混合就能夠顯示出中間色[13],這就可以顯示出更多的牙齒顏色。由此可見,Vita 3D-Master 比色板的穩(wěn)定性及比色能力明顯比Vitapan Classical比色板好[14-15]。Hassel等[15]認為:非口腔專業(yè)的人員運用Vita 3D-Master比色板的效果更好,然而專業(yè)的修復科醫(yī)生運用Vitapan Classical比色板時的準確率相對較高。
1.2.3 Vita 3D Linearguide 比色板這種比色板在對牙色進行確定時僅僅有2個步驟,既方便不準確。由于3D-Master比色板的操作步驟較為繁瑣,而線性比色板主要是簡化了這些步驟,它主要是由五塊淺灰背景的“色相比色板、飽和度”及一塊深灰背景的“明度比色板”組成。與Vitapan Classical 比色板相比較,這種新型的比色板的準確度更高,其主要突出的是“明度”,輔助對“飽和度”進行考慮,將“色相”弱化[12]。
1.2.4全瓷修復分層比色板全瓷修復分層比色板是指分層效果瓷單色比色板。想要得到的效果更加仿真,就要對牙齒的顏色層次進行進一步分析和觀察,以便能夠更加逼真的模仿真實牙齒的顏色。全瓷修復分層比色板是根據(jù)天然牙的層次進行制定的,可分為牙本質、底冠及牙釉質等多個比色板,每個比色板上均存在多個色標,逐層進行比色,這得到的效果更加真實,這種比色板應聯(lián)合技師所用的瓷粉,這可以使牙齒的剖面結構得到增強,對各種顏色進行標注,以便出現(xiàn)仿真的效果。
2比色儀法
進行視覺比色時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例如周圍環(huán)境、視覺疲勞、照明光源以及觀察角度等等[16],進行儀器比色時主要運用牙科色彩學進行研究[17],這樣就可以將上述的影響抵消,同時避免重復操作,比色效果較好。這種方法操作簡便,結果客觀、定量[18]。Paul等[19]比較了分光光度計及視覺比色,同時與3名醫(yī)生比較視覺比色,相比較而言儀器比色有更好的穩(wěn)定性。
比色儀器有很多分類,常見的有數(shù)碼相機、色度計、分光光度計或者三者相互之間的組合,每種儀器都有不同的作用原理,其中分光光度計型牙科比色儀的準確度最高。
2.1數(shù)碼攝影法數(shù)碼影像比色是利用數(shù)碼相機對需要研究的牙齒拍攝所得的圖像。近些年應用數(shù)碼相機來對牙齒顏色進行比色的方法越來越得到社會關注,不管是在體外還是在體內,在對牙齒進行拍攝后,全面的分析牙體的顏色,這種方法可以重復操作[10]。雖然不是每個儀器所得的數(shù)據(jù)都相同,但是對顏色進行分析時同一種儀器所得的結果還是比較可靠的[21]。近些年,在研究數(shù)碼影像法時主要將目光集中在準確性及可靠性上。劉峰等[22]對數(shù)碼影像的價值進行評估后指出:數(shù)碼影像能夠將牙的個性特征及表面形態(tài)等多個信息進行表達,這將患者的滿意度顯著的提高,而且這種比色所得的結果與技師的比色結果基本一致,約為94.17%。但是在對基礎顏色的分析上還有不足之處。Jarad等[23]對視覺比色法及數(shù)碼影像法進行了比較,通過對兩種方法的比色能力進行分析得出,數(shù)碼影像法的準確率更高約為61%,而目測法為43%。
2.2色度法色度法在對牙齒進行分析時主要是運用色度計,色度計屬于一種特殊的密度計,其帶有3個寬帶濾色片,主要組成有校正濾色器、照明光源以及信號處理器。色度計的作用原理為入射光照射到牙齒表面后將光源反射回到探頭,通過濾色器的校正及信號轉換等處理后得出比色結果。不均比色時在口外還是在口內,色度計都能得到良好的測量效果[21]。色度計是為平面測色設計的,而牙面通常由不規(guī)則結構組成,不規(guī)則的牙體表面結構會影響色度計的比色結果。色度法具有可靠、快速等優(yōu)點,但其精確度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2.3分光光度法分光光度法在對牙齒色度進行分析時主要是運用分光光度計,其主要由三部分構成,分別為信號處理器、獨立光源以及光線接收器。分光光度計可將一些光源的影響抵消,這就明顯的降低了在同樣光源下出現(xiàn)的誤差。分光光度計能夠重復的對數(shù)值進行測量,同時還可以比較兩種顏色的色差,是對牙齒顏色測定的一種理想方法。分光光度法的優(yōu)點為高效、精確及穩(wěn)定性強,當然其必然存在缺點,其無法將熒光性、透明度等相關指標納入其中,還是需要目測法對不規(guī)則的色度帶及透明度進行描述,只有這樣才可以將天然牙的顏色的描述出來[24]。
奧林巴斯Crystaleye[25]是分光光度計的代表,為攝像式全牙取色。Odaira等[26]對不同環(huán)境中Crystaleye的比色能力得出:環(huán)境光線幾乎不對Crystaleye產(chǎn)生影響,天然牙與相應修復體之間的色差較小。利用Crystaleye電腦比色儀進行比色時,比較修復體與比色牙齒的頸、中、切三部分的色差,數(shù)值均比視覺比色小,說明顏色搭配的比較合理[27]。作者進行體外實驗得出,Crystaleye 牙科比色儀的穩(wěn)定性和準確性相對較好[28]。
Gehrke等[29]比較了分光光度計、色度計、視覺比色3者,不管是體內牙比色還是種植烤瓷牙,其復現(xiàn)性及準確率都相對較高,均是分光廣度法的效果更好。
3總結
口腔臨床比色是口腔美學修復的關鍵步驟。臨床比色方法應用至今已經(jīng)超過百年,從過去的視覺比色法到至今的各種數(shù)字化比色法,每種方法都存在自己的優(yōu)勢和不足?,F(xiàn)階段,在口腔臨床比色中,首先應全面分析天然牙的個性特征及牙的顏色,主要包括特征色、基本色、白堊斑、半透明性、及內外染色等等,通過分析進行比色時選擇適合的比色板,并拍攝高度清晰的數(shù)碼照片,這樣能夠更加全面直觀的對比色信息進行傳遞,并結合電腦比色儀進行配合比色。隨著現(xiàn)今人們對口腔美學的需求越來越高,臨床比色仍將作為口腔修復學研究的難點和重點,還需要進一步深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Dagg H,O'Connell B,Claffey N,et al.The influence of some different factors on the accuracy of shade selection[J].J Oral Rehabil,2004,31(9):900-904.
[2]Corcodel N,Rammelsberg P,Moldovan O,et al.Effect of external light conditions during matching of tooth color:An intraindividual comparison[J].Int J Prosthodont,2009,22(1):75-77.
[3]賈爽,范震,蘇劍生.全瓷修復體(PFM)的臨床比色要點[J].中國美容醫(yī)學,2007,16(7):1007-1009.
[4]王少海,唐衛(wèi)忠,江大林.Vita Classical比色片頸、中、切部色度值的測定及分析[J].口腔醫(yī)學,2007,27(8):409-410,415.
[5]佘朝暉.烤瓷冠比色體會[J].廣東牙病防治,2008,16(6):276-277.
[6]高承志,劉海山.人工牙齦比色板對視覺比色結果的影響[J].現(xiàn)代口腔醫(yī)學雜志,2006,20(6):589-597.
[7]Chu SJ,Devigus A,Mieleszko AJ.Elements affecting color[M]//Chu SJ,Devigus A,Mieleszko AJ.Fundamentals of color:shadematching and communication in esthetic dentistry.Chicago:Quintessence Int,2004:19-49.
[8]Hammad IA.Intrarater repeatability of shade selections with two shade guides[J].J Prosthetic Dent,2003,89(1):50-53.
[9]Paravina RD.Evaluation of a newly developed visual shade-matching apparatus[J].Int J Prosthodont,2002,15(6):528-534.
[10]林芝,劉麗,朱形好,等.X-Rite,s Shade Vision System 與Vitapan Classical比色板的匹配性分析[J].現(xiàn)代口腔醫(yī)學雜志,2007,21(5):523-524.
[11]Paravina RD,Majkic G,Imai FH,et al.Optimization of tooth color and shade guide design[J].J Prosthodont,2007,16(4):269-276.
[12]Paravina RD.Performance assessment of dental shade guides[J].J Dent,2009,37(Suppl1):e15-20.
[13]何邕江,黃紅園,程瓊.前牙色度學指標與視感色差關系的研究[J].廣東牙病防治,2008,16(1):28-31.
[14]Corciolani G,Vichi A,Graced C,et al.Colour correspondence of a ceramic system in two different shade guides[J].J Dent,2009,37(2):98-101.
[15]Hassel AJ,Koke U,Schmitter M,et al.Clinical effect of different shade guide systems on the tooth shades of ceramic-veneered restorations[J].Int J Prosthodont,2005,18(5):422-426.
[16]Capa N,Malkondu O,Kazazoglu E,et al.Evaluating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shade-matching ability of dentists,dental staff members and lay people[J].JAm Dent Assoc,2010,141(1):71-76.
[17]王少海,李笑梅,汪大林.全瓷In-Ceram 修復體與Vita C1assical比色板的顏色分析[J].口腔頜面修復學雜志,2007,8(1):7-10.
[18]Lagouvardos PE,Diamanti H,Polyzois G.Effect of individual shades on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observers in colour matching[J].Eur J Prosthodont Restor Dent,2004,12(2):51-56.
[19]Paul S,Peter A,Pietrobon N,et al.Visual and spectrophotometric shade analysis of human teeth[J].J Dent Res,2002,81(8):578-582.
[20]Smith RN,Collins LZ,Naeeni M,et al.The in vitro and in vivo validation of a mobile non-contact camera-based digital imaging system for tooth colour measurement[J].J Dent,2008,36(Suppl 1):S15-S20.
[21]Guan YH,Lath DL,Lilley TH,et al.The measurement of tooth whiteness by image analysis and spectrophotometry:a comparison[J].J Oral Rehabi,l 2005,32(1):7-15.
[22]劉峰,楊亞東,張峰,等.數(shù)碼攝影在瓷修復比色中的應用評價[J].北京口腔醫(yī)學,2007,15(3):162-164.
[23]Jarad FD,Russell MD,Moss BW.The use of digital imaging for colour matching and communication in restorative dentistry[J].Br Dent J,2005,199(1):43-49.[24]李旭,朱松.烤瓷修復體的比色方法及相關問題[J].國際口腔醫(yī)學雜志,2006,33(4):312-313,316.
[25]孔繁文,石濤,戰(zhàn)德松.分光光度計型全牙比色儀 Olympus Crystaleye臨床比色可重復性研究[J].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2010,3(7):419-420.
[26]Odaira C,Itoh S,Ishioka M,et al.Clinical evaluation of the crystaleye spectrophotometer[C]//The IADR 86rd General Session & Exhibition.Toronto:[s.n.].2008.
[27]Da Silva JD,Park SE,Weber HP,et al.Clinical performance of a newly developed spectrophotometric system on tooth color reproduction[J].J Prosthet Dent,2008,99(5):361-368.
關鍵詞:語音教學 分階段訓練 交際性原則
一.問題的提出
語音教學是語言教學的基礎,漢語語音教學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學習一門語言是從學習這門語言的發(fā)音開始的,學習者學會較為標準的語音后,才能進行有效的交際,減少交際中的偏誤與失誤。W.F.麥基在《語言教學分析》中指出:“在學生練習口頭表達之前,重要的是使他們形成語言的發(fā)音。這點最好在一開始就做到,因為學生每學一個詞都會加深他的發(fā)音習慣。如果他一旦形成了錯誤的發(fā)音,將極難糾正。”留學生學習漢語時,漢語語音是第一個難點,也是一個會持續(xù)漢語學習始終的難點。
葉軍在《〈對外漢語教學語音大綱〉初探》一文中指出:“目前,對外漢語語音教學還存在三大問題:一是短暫的語音階段后,語音教學很大程度上被架空甚至放棄,中高級階段語音教學的目標不明確,沒有好的方法;二是語音教學階段中語音教學項目的設置和安排缺乏科學性和系統(tǒng)性,難點、重點不突出,語音教學缺乏針對性;三是語音教學和其他教學配合不夠,語音教學沒能很好地貫徹交際原則?!痹趯ν鉂h語傳統(tǒng)課程設置體系中,語音學習受重視度不夠。在大部分語言進修生的課程設置中,語音學習一般被納入初級階段的聽說課或者綜合課中,教學時長多為兩周至一個月,內容多側重在聲、韻、調等靜態(tài)的語音單位,學習方法多采用機械反復的聽、辨、讀練習方式,很少有持續(xù)一個學期以上的語音學習,專門開設語音課的就更少了。這種短時間內的密集強化教學模式直接導致“在口語表達的流利程度有所提高的同時,語音的標準性有所下降”。(劉: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
為了改變對外漢語教學中語音教學比較薄弱、教學效果不太理想的狀況,結合廣東技術學院國際教育學院“全方位的教,立體式的學”這一教改課題中所提出的“一點兩面”教學模式,我們在語音教學實踐中從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手段等方面做了改進,初步解決了留學生語音教學缺乏系統(tǒng)性和交際性的問題,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問題的解決
(一)語音教學單獨設課,分階段訓練
“一點兩面”教學模式的主要內容是通過集體備課以確定教學主要內容,分配教學任務,以漢語聽說與漢語讀寫這兩門課程為主干課程,然后根據(jù)主干課程所涵蓋的知識點,分別設置了口語交際、語音強化、漢字強化等實踐性課程,全方面實現(xiàn)留學生語言能力的訓練和培養(yǎng)。這一主干課程為中心,實踐課程相配套的設置體系,使語音課程成為一門獨立的課程,解決了語言進修生語音學習時間短,語音學習居于“附屬地位”的問題。
較短時間內完成過多過細的語音學習和訓練,是對外漢語語音教學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之一。王漢為在《“標準”與“基礎”――基礎階段對外漢語語音教學的新思考》一文中指出語音教學“要適應當前的形勢,使多個層次的學習者都有適合自己的語音菜單,就必須確立‘基礎語音’的概念,認真研究全部語音內容,像處理語法、詞匯一樣,分出層次等級來,而不是像現(xiàn)在這樣,將幾乎全部的語音內容都定位為‘基礎’。”因為“隨著整體語言能力的提高,對語音的要求也相應提高。這就要求語音教學應該是長期的、分等級的?!备鶕?jù)當前學界對留學生漢語語音課學習難點與重點的分析,借鑒目前通用的語音教材,我們在設置短期漢語進修生語音課時,安排了兩個學期共一學年的學習時間,根據(jù)語音教學中的難重點和語音項目自身的等級性,制定了分階段教學的策略,通過基礎和提高兩個階段來解決語言生語音學習缺乏系統(tǒng)性和連貫性的問題。
第一學期為語音學習的基礎階段,主要是聲韻調等發(fā)音基礎知識的學習和練習。這一階段又分成兩個部分,在最初一個月時間里,學生學習漢語語音聲韻調的基礎知識,以支持學生對主干課程的學習和日常交際的需要,并為以后的語音學習打下基礎。但這一階段的重心不在糾音辨音,正如趙金銘先生在《簡化對外漢語音系教學的可能與依據(jù)》中所說的“整個的語音教學可采用‘蛛網(wǎng)式’教學法,先拉線以后再織網(wǎng)”。比如聲調的學習,在這一階段主要是讓學生初步了解、掌握四聲的基本調值發(fā)音,教師給出一兩次正確示范讓學生跟讀就繼續(xù)到后面的學習,不會糾纏于學生發(fā)不好三聲調等難音,不然既耽誤教學進度又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語音學習失去興趣。聲調是漢語的本質特征之一,也是留學生語音學習的難點之一,聲調的掌握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貫穿整個語音學習階段。我們在一學年的學習中都安排了聲調練習,但是重點訓練是安排在第二階段,讓學生在語流和語境中練習聲調。
學生學完聲韻調的基礎知識后,即進入到專項訓練。我們根據(jù)語音教學中的難重點和語言生的實際交際需要,結合我院留學生的母語背景(主要是法語),將聲韻中的難點與重點,根據(jù)發(fā)音特征進行了歸類,分單元進行強化訓練,分批分期克服,計有“送氣音和非送氣音”、“舌尖音與舌面音”、“擦音、鼻音與邊音”、“不圓唇高元音i ”、“圓唇高元音u、ü”、“韻母o和e”、“前后鼻音”這七大單元。根據(jù)這一教學安排,學生在完成一個學期的語音學習后,也就學完了王漢為在《標準”與“基礎”――基礎階段對外漢語語音教學的新思考》一文中所劃分的一級基礎項目(包括大部分的聲母和韻母)和二級(準基礎項目)(包括聲調和小部分的聲韻母)。
第二學期的語音學習為提高深化階段。葉軍在《對外漢語教學語音大綱初探》中說:“主要用于標注漢語的《漢語拼音方案》是語音教學最重要的輔助工具,但這并不意味著拼音就是語音教學的全部,認為拼音教完了,教好了,語音教學的任務似乎也就完成了,這是教學的誤區(qū)。這種將語音教學等同于拼音教學的指導思想,必然導致語音教學的不完整?!睂W生經(jīng)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已經(jīng)具備一定的漢語表達能力,洋腔洋調的現(xiàn)象也更突出。洋腔洋調多出現(xiàn)在語流中。學生在讀一個個詞時沒有問題,但是一到說句子、讀短文時就出現(xiàn)調值不準,節(jié)奏不對,語調怪異等現(xiàn)象。
我們知道,外國人學漢語,語音的最大問題是“洋腔洋調”。對于“洋腔洋調”的形成,有各種不同解釋,但歸根結蒂在于學生沒有掌握漢語輕重音的規(guī)律和語調特點。如果學生有一個或幾個聲母、韻母發(fā)得不準確,是不能形成“洋腔洋調”的,因為一個音既構不成“腔”,也成不了“調”。何況漢語普通話的聲母、韻母對多數(shù)外國人來說并不是那么難,難點并不多。聲調有一點難度,聲調之難,主要不在單個聲調,就單個聲調來說,多數(shù)學生都可以發(fā)出來,難在聲調的連讀,一連起來,“洋調”就出現(xiàn)了,主要是學生往往把漢語的聲調跟他們母語的語調混起來了。(魯健驥《對外漢語語音教學幾個基本問題的再認識》)
因此在確定這一階段的語音訓練項目時,我們的教學目標轉向要求學生掌握語流音變中的語音要點?!皬目傮w上說,在完成了《漢語拼音方案》的教學后,對外漢語的語音教學要把重點放在輕重音和語調的訓練上?!保斀◇K《對外漢語語音教學幾個基本問題的再認識》)參考《標準”與“基礎”――基礎階段對外漢語語音教學的新思考》一文中的所列出的三級非基礎項目(輕聲、兒化、重音、語調和音變),我們根據(jù)語流動態(tài)中涉及到的語音內容如節(jié)奏、停連、語速、輕重音等,安排了“聲調”、“句調”、“語調”、“節(jié)奏”、“輕重音”這五單元的學習。學生通過提高深化階段的學習,就能掌握聲調連讀、句子中的連調、如何正確停頓、如何讀對輕重音,如何用正確的語調來表達相應的語氣等語流中需要掌握的語音技巧。
從實際的交際角度來看,兒化一般對留學生的交際活動不產(chǎn)生較大影響,結合我院留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基本不接觸到兒化音這一情況,我們在課程中并未將兒化這一語音現(xiàn)象列為一個獨立練習項目,只是對聽說課中涉及到的部分兒化詞作了歸類與擴展。
(二)教學內容多樣化
留學生學習漢語首先接觸到的就是語音。傳統(tǒng)的語音教學多按常規(guī)的聲、韻、調、聲韻拼合、聲韻調拼合來進行操練。操練的內容多只有語音意義而沒有實際的交際意義。因此留學生一般對枯燥的語音學習最不感興趣,直接影響教學效果。語言進修生的學習目的性很強,交際性是他們學習漢語的首要目的。他們一般沒有耐心把拼音學得很熟后再開始學習聽說的主體內容。他們希望在每一節(jié)課上都能學會可以用于日常交際的詞匯或句子?!耙稽c兩面”的教學模式強調:
語言教學是一種語言技能的培養(yǎng),不同于一般的知識傳授,它必須讓學生由“知”到“能”,讓留學生“學一些,就懂一些,就會一些,就能用一些”,扎實提高漢語水平,因此,一定要堅持精講多練,重視練習、實踐對留學生學習漢語的重要性,但是,也要盡量避免枯燥乏味的機械操練,不能扼殺留學生學習漢語的積極性。(胡海瓊、丁力《留學生初級漢語“一點兩面”教學模式初探》)
在這一教學模式的思想指導下,根據(jù)語言進修生學習內容偏實用以及初級階段語言生漢語水平不高的特點,我們在設計漢語進修生語音課自編教材時,以“交際”為編排原則,舍棄單一的音節(jié)訓練。
1、重點詞、句的確立。根據(jù)聽說課與讀寫課這兩門主干課程的教學內容,通過確定重點詞、句,從語音的標準性方面來提高“說”的能力,保證學生的語音學習與其它語言技能(聽、說、寫)齊頭并進,從而提高了學生語音學習的積極性以及學習效果。重點詞、句的確定,盡量做到與主干課程相呼應,多為學生在主干課程中已經(jīng)學過或將要學到的詞語、詞組、短句,完全不用無意義的音節(jié),對語法不作處理(學生在主干課程“聽說”與“讀寫”課上已經(jīng)學習過)。在介紹聲韻母時即做到音義結合,每一個聲韻母的介紹都通過具體的意義引出。比如用圖片數(shù)字8、鵝、筆、兔分別引出韻母“a e i u”,用圖片雞、橋、蝦分別引出聲母“j q x”。在聲韻母的專項訓練單元中,我們在選擇訓練音節(jié)主要以聽說課為參考范圍,多選用名詞、動詞、形容詞。比如在“送氣音與不送氣音”單元中選用“蘋果”、“葡萄”、“可樂”、“咖啡”這類學生已經(jīng)掌握并有實際交際意義的詞語進行拼讀練習,然后再進行“你喜歡吃什么水果”“你喜歡喝可樂嗎”這樣的句式練習。在“舌尖音與舌面音”這一單元中,挑出“蔬菜”“興趣”進行拼讀練習,再利用這些詞進行“你喜歡吃哪些蔬菜”、“你對……有沒有興趣”等與主干課程相匹配的句式問答,不僅鞏固了既學知識,而且保證了語音訓練的交際意義。
以“交際”性為原則確定語音的教學內容,通過選擇重點詞、句進行相關的拼讀練習和句式練習,既不會在學習的初始階段因為糾纏于難音而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參照學生的實際漢語水平,將學生語音學習和交際活動相關聯(lián),保證了學生對語音學習的興趣,解決了傳統(tǒng)語音教學中語音教學與實際交際相脫節(jié),枯燥無味的問題。
2、適當安排與語音知識點及學生語言水平相匹配的歌謠、詩歌,繞口令、謎語等內容,增加課堂練習的交際性與趣味性,使語音訓練達到應有的效果。
留學生往往缺乏對漢語節(jié)拍的認識,或者一個字一個字往外蹦,或者不顧句意錯誤停頓。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把一些節(jié)拍分明、瑯瑯上口的歌謠、詩歌作為語音材料讓學生練習。另外語音學習容易流于枯燥,學生進行長時間的模仿產(chǎn)生厭倦感。在語音訓練中合理使用特別編寫的有目的性的曲目,就能極大地調動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果。在基礎階段中,我們在選擇歌謠時使用了《曉康歌謠學漢語》這套教材,主要考慮與聽說課內容相配套。雖然這套教材的使用對象是中小學生,但在實際教學中發(fā)現(xiàn)這套教材同樣適用處于語音學習基礎階段的成年人。這套歌謠包含了漢語最基本的詞匯和語法信息,歌唱及朗誦兩種版本使得學生在先唱后說的過程中,既能根據(jù)音樂的韻律感受漢語的韻律節(jié)奏,又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練習了聲韻調,還鞏固了他們所學的詞匯和語法知識。比如在“擦音、鼻音與邊音”這一單元中,在練習“r”的發(fā)音時,我們選擇了這套教材中的“人口歌”,這時學生已經(jīng)學習了數(shù)字的表達方式,當讀到“中國人口十三億,全世界第一”這句時,都能根據(jù)動漫內容推算出“億”的數(shù)字意義。在“圓唇高元音u、ü”這一單元中,選擇了“十二生肖歌”,學生通過歌謠了解了中國的生肖文化,然后再進行“你屬什么”的句式問答,學生都非常踴躍。
詩歌的選擇難易程度要適中,以此來培養(yǎng)留學生對漢語節(jié)奏感的體會。在整個語音的學習階段,我們都會在每一單元選擇與語音訓練目的相一致,學生易理解、易誦讀的五、七言絕句。比如在“舌尖音與舌面音”這一單元選擇李白的《靜夜思》,在“擦音、鼻音與邊音”這一單元中選擇王之渙的《登鸛雀樓》,在“o與e”這一單元練習中,讓學生誦讀駱賓王的《詠鵝》一詩。這些詩歌本身旨意明確,基本都有了通行的英譯文本,學生在理解上障礙較少。
在語音提高階段中,由于學習內容的重心轉向了語流中的音變、停頓、輕重音,因此韻律重復較多、歌詞簡單的民歌就成為非常有效的語音材料。比如《彎彎的月亮》、《好一朵茉莉花》、《在那遙遠的地方》等。學生在學唱這些歌曲的過程中,通過不斷重復出現(xiàn)的旋律來體會、掌握停頓、輕重音。這些平時課堂中學習到的詩歌、歌曲為學生掌握后,又成為他們參加學院每年舉行的漢語朗誦比賽的參賽項目,更進一步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了學習效果。
3、結合相應的語音訓練項目,適當穿插一些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介紹。比如在“u、ü”韻母這一單元的練習中,從“月”字出發(fā),讓學生組成“月亮、月餅、賞月”等詞,并介紹“嫦娥奔月”的民間故事。在“不圓唇高元音i”這一單元中,從“七”字引申到“七夕節(jié)”。這種與具體語音練習目標相結合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知識的介紹,既讓學生練習了語音,又練習了詞匯,更讓學生通過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習俗而提升學習興趣。
(三)教學手段的改進
在傳統(tǒng)的語音教學中,舌位圖、唇形圖占有重要地位。教師向學生講解發(fā)音部位、發(fā)音方法,然后作示范,帶領學生進行音節(jié)操練、聲調練習。這種傳統(tǒng)教學法有兩大不足:一是教學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授課教師的普通話水平及授課經(jīng)驗,教師普通話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二是大部分留學生并沒有語言學基礎,舌位圖和唇形圖對留學生來說專業(yè)抽象,理解起來有一定困難,不能很好掌握發(fā)音要點:
對于多數(shù)學習漢語的外國人來說,語音是一種基本熟巧,所謂“口耳之學”,要通過口來實踐、模仿,通過耳來辨識,而不是靠語音知識。這跟其他要素的學習性質是一致的。我們的教學對象多數(shù)沒有語言學背景,特別是沒有語音學背景,企圖通過講解發(fā)音部位、發(fā)音方法等理論,教會他們語音收效肯定不大。只能靠適當?shù)慕虒W方法,通過實踐讓他們學會。(魯健驥《對外漢語語音教學幾個基本問題的再認識》)
當前留學生漢語語音學習效果不理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所使用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并不適合留學生語音教學需要。
多媒體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為對外漢語語音教學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優(yōu)化手段。正如張普在《21世紀――數(shù)字化對外漢語教學的新時期》中說:“以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光盤技術、網(wǎng)絡技術、自然語言理解技術等現(xiàn)代高新技術為核心的新一代教育技術,引發(fā)了人類教育領域的一場空前深刻的革命,這場革命正在進行之中。信息技術在教學領域的全面應用,正在導致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的深刻變革,并最終導致教育思想、教學觀念、教與學的理論乃至整個教育體制的根本變革?!蔽覀冊诹魧W生語音教學中結合現(xiàn)代教育技術,大量借助現(xiàn)代視聽媒體進行語音講授和語音練習,充分發(fā)揮了多媒體教學形象生動、信息量大、表現(xiàn)力強的優(yōu)點,留學生語音教學從呆板枯躁轉至生動形象直觀,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授聲、韻、調等內容時,我們利用了北京語言大學的語音教學軟件《漢語普通話語音教學系統(tǒng)》來輔助語音教學。該套軟件中的發(fā)音動畫庫“對漢語的每個發(fā)音單元制作了完整的發(fā)音器官動作軌跡動畫”(《漢語普通知語音教學系統(tǒng)》使用說明書),繪出每個聲母和韻母的發(fā)音動畫,以及聲母和韻母的拼合動畫,從而一改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對舌位、唇形的非直觀描述。留學生可以非常直觀的看到每個聲韻母發(fā)音部位、發(fā)音方法,氣流的強弱、韻母口腔、舌位的開合和高低變化情況。學生通過直觀的動畫庫,對比自己的發(fā)音部位和發(fā)音方法,糾正易錯音和發(fā)對難發(fā)音就很容易了。該套軟件還有預設課程和自設課程,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需要自行安排教學內容,再配以現(xiàn)場的引導、示范和糾正,學生很快就能掌握一些難音的發(fā)音方法,體會到漢語與其母語在發(fā)音方面的異同,學習效果非常明顯,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得到了提高。
三.結論
在語言進修生的課程設置中,語音課成為一門獨立課程是保證語音學習系統(tǒng)性和連貫性的前提。根據(jù)留學生語音學習的難重點,實行分階段教學是語音學習系統(tǒng)性和連貫性的具體落實?;A階段側重聲韻教學,讓學生在一開始就掌握正確的發(fā)音方法,同時對漢語的聲調有初步的認識。提高階段則以減少洋腔洋調為目標,訓練學生在語流中掌握聲調的變化及語調、輕重音。
【摘要】 目的 總結自體骨髓干細胞移植治療74例肝硬化患者的護理體會,探索自體骨髓干細胞移植治療74例肝硬化患者的護理方法,以提高護理水平和治療效果。方法 對74例肝硬化患者進行有效的移植前護理,移植中護理,移植后護理,制訂一系列的護理計劃,實施有效的護理措施。結果 自體骨髓干細胞移植的74例患者手術順利進行,肝功能明顯改善,病情好轉出院。結論 有效的護理措施能使肝硬化患者對自體骨髓干細胞移植這種治療方法知情充分,保持平和的心態(tài),做好移植前的護理,移植中的護理,移植后的護理是自體骨髓干細胞移植順利進行的重要保障。
【關鍵詞】 自體骨髓干細胞移植 肝硬化 護理
【Abstract】 Autologous bone marrow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for treatment of 74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patient care experience, exploring autologous bone marrow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for treatment of 74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patient care approach to improve the standard of care and treatment. Methods: 74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before transplantation for effective care, transplant care,after the transplant care, establish a set of care plan, the implementation of effective interventions. Results: Autologous bone marrow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surgery was uneventful for 74 patients, liver function improved, his condition improved and discharged. Conclusion: The effective nursing measures to enable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of the autologous bone marrow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in the full knowledge of this treatment, peace of mind, good care before transplantation, transplant care, care after the transplant is autologous bone marrow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successfully be an important protection.
【Key words】 Autologous bone marrow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liver cirrhosis nursing
干細胞移植是當今世上最前沿,最熱門的醫(yī)療新技術之一。干細胞具有分化成各種不同細胞類型的能力[1],應用其治療的生物學原理是其具有細胞定向分化[2],它可以分化成多種成熟細胞如神經(jīng)細胞,心肌細胞,肝細胞[3]。把相應的肝細胞移植到病患器官,可以有效促進受損器官組織的恢復,其獨特的療效是目前傳統(tǒng)治療方法及藥物不可比擬的。目前應用骨髓血(BM),臍帶血(CM)及外周血作為HBC來源,唐小鵬等[4]姚娟等[5]曾以干細胞移植治療重癥肝炎,肝硬化患者是肝功能得以明顯改善,不管是自體干細胞移植還是異體干細胞移植,移植前需預處理[6]。我院自2009年4月——2011年3月開展以骨髓血為干細胞來源采取有效護理成功的為74例肝硬化患者進行干細胞移植取得良好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09年4月—2011年3月在我院進行自體骨髓干細胞移植的患者74例,其中男性57例,年齡20 —71歲,女性17例,年齡32—61歲;其中乙肝后肝硬化 63例,丙肝后肝硬化3例,酒精性肝硬化8例。
1.2 方法 將骨髓血(約200mL)分離提取干細胞。具體如下:先將骨髓血與A試劑按比例配制;后將B試劑和A試劑與骨髓血的混合液按比例配制,將混合液放置30min或更長時間分層;下面準備離心,離心前應先機器先預熱10—15min,調試機器處于良好狀態(tài),經(jīng)過4次離心后,就可以分離出干細胞(整個過程需45min),少許送檢驗科,其余的送放射科導管室,當干細胞數(shù)量可達1*10^9/L后可通過微創(chuàng)導管將干細胞注入肝動脈?;颊哂诜派淇茖Ч苁疫M行自體骨髓干細胞移植,常規(guī)局麻下經(jīng)皮股動脈穿刺,數(shù)字化X線透視下通過導絲引導將RH肝管插到肝固有動脈經(jīng)造影顯示導管到達肝固有動脈后,將采集到的干細胞緩慢注入肝固有動脈,時間20—30min治療結束后拔出導管,用沙袋或鹽袋加壓包扎股動脈穿刺處,送回病房觀察,囑其絕對臥床休息24小時,患側肢體制動。
2 護理
2.1 自體骨髓干細胞移植前的護理
2.1.1 心理護理 做好患者的心里護理是保證手術成功的關鍵,自體骨髓干細胞移植治療肝硬化是一項新技術,患者及家屬對 此缺乏認識,存在恐懼及顧慮。一方面他們懼怕手術帶來的不定和危險性。另一方面懷疑這項技術的治療效果。因此,許多患者顧慮重重,為解除患者疑慮,順利實施手術,耐心細致的心理護理是必要的。我們采取了一下的護理措施[7]:
(1)主動與患者溝通,運用有效的交流技巧,鼓勵患者說出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想法,了解患者焦慮的直接原因,及時提供相關的幫助。(2)與醫(yī)生密切配合,耐心的向患者及家屬說明病情,手術方式、手術風險小、費用低、手術簡單、安全及有利與患者治療與護理的信息。(3)向患者及家屬解釋不良的情緒會降低機體的抵抗力,影響手術治療的效果;反之樂觀的情緒主動配合會提高手術治療的效果。(4)指導患者使用放松療法:看書,聽音樂,聊天,想以一些開心的事情等。(5)如病房中有同種手術的病人,可現(xiàn)身說法,鼓勵患者,增強其信心。
2.1.2 術前準備 完善各項檢查,全面了解病人情況,雙側腹股溝備皮,做碘過敏皮試,訓練患者床上大小便,術前晚保證充足的休息及睡眠,術前6h禁食水并囑其排空小便,建立靜脈通道,以便術中用藥,予以心電監(jiān)護及吸氧,根據(jù)手術要求備好所需材料及急救用品,并將急救用品隨時處于備用狀態(tài)。
2.1.3 飲食護理 肝硬化患者由于合成蛋白功能低下,厭食引起氨基酸攝入不足導致低蛋白血癥,不利于肝細胞的修復,容易出現(xiàn)免疫功能低下,腹水,感染等癥狀。高熱量的供給有利于肝細胞的修復,因此應知道患者食高熱量,高維生素,適量蛋白,易消化的清淡食物,禁食油膩及生冷硬的食物。
2.2 自體骨髓干細胞移植中的護理
2.2.1 常規(guī)護理 :患者進入手術室,護士應熱情、親切,以穩(wěn)定其緊張情緒,采集干細胞前應將患者置于合適的,一般是俯臥位,在骨突起處墊軟枕,以防壓瘡,將手術間的溫度及濕度調至適宜,溫度:20—24攝氏度,濕度:40%—60%,注意保暖,必要時加棉被,禁用熱水袋。
2.2.2 干細胞采集配合要點:為了保證干細胞的成活率,需多次多部位操作,要合理選擇注射點,盡量避免與陳舊點重復。采集的骨髓干細胞要輕拿輕放,避免擠壓,及時充分的混勻,確保無血凝塊,注射器針頭要大小適宜,以免注射時損傷干細胞,降低移植的成活率。因為患者是俯臥位,所以采集中要注意監(jiān)測患者的呼吸,血氧飽和度,不時詢問患者的情況,如有不適立即報告醫(yī)生。采集結束后用敷料包扎穿刺點,協(xié)助患者平臥15—20min。
2.2.3 術中護理:接患者入導管室,協(xié)助患者平臥在導管床上,心電監(jiān)護、吸氧,告知術中注意事項。在介入治療的過程中通過交談的方式分散其注意力,減少緊張情緒。在行造影注射過程中,患者偶有發(fā)熱及上腹部疼痛的感覺,此時應告訴患者那是正常反應,避免加重緊張心理。但若出現(xiàn)較明顯的心慌,氣短等癥狀,應注意是否為造影劑過敏所致,應及時觀察呼吸、血壓、脈搏、氧飽和度等生命體征,發(fā)現(xiàn)異常及時報告醫(yī)生[8]。術后穿刺部位加壓包扎。
2.3 自體骨髓干細胞移植后的護理
2.3.1 病情觀察 患者返回病房后需臥床休息,心電監(jiān)護,吸氧穿刺側肢體應嚴格制動24h,嚴密觀察神志及生命體征的變化,有無腹痛,腹脹,頭昏,心慌,惡心、出冷汗等不適及監(jiān)測肝功能的變化,觀察患者雙側足背動脈搏動情況及術側肢體遠端皮膚顏色、溫度,注意有無疼痛、麻木,并與術前對照,30—60min記錄一次病情;還有自體骨髓干細胞分離液輸注后不良反應的觀察:觀察患者是否出現(xiàn)寒戰(zhàn)及發(fā)熱,以及全身或局部的蕁麻疹,發(fā)癢,哮喘,呼吸困難,水腫等表現(xiàn),如出現(xiàn)異常應立即通知醫(yī)生。
2.3.2 穿刺部位的觀察及護理 由于肝硬化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凝血功能的障礙,股動脈穿刺后更容易出血,因此移植后需用0.75—1KG鹽袋或沙袋加壓包扎8—12h。囑患者盡可能平臥,禁止下床活動,嚴密觀察穿刺部位敷料有無滲血或是否有皮下血腫形成,如有出血,需立即更換敷料,并按壓穿刺點15—20min,待出血停止后重新加壓包扎,大小便時盡量避免污染敷料,如有污染,需立即更換,常規(guī)每天換藥一次。
2.3.3 預防感染 本組病患中大部分有病毒性肝炎病史,護理操作中應嚴格消毒隔離制度,做好個人防護,凡是接觸病人的體液,血液時均需帶手套,嚴防刺傷自己。患者用后的垃圾作感染性廢物處理,用1%消毒靈濕式清潔墻壁和地板,然后再用紫外線消毒30—60min。
2.3.4 預防并發(fā)癥的護理(1)發(fā)熱 術后4例病人出現(xiàn)發(fā)熱,體溫在38.5—39.2攝氏度左右,經(jīng)物理降溫及藥物治療后降至正常。對于發(fā)熱病人,隨時注意體溫的變化,以便及時處理。(2)惡心 術后1例病人出現(xiàn)惡心,常規(guī)鹽酸甲氧氯普安10mg肌注或格拉斯瓊3mg靜推,向患者及家屬耐心解釋發(fā)生惡心的原因,消除其緊張情緒。(3)腹水 肝硬化患者抵抗力低,容易感染,應加強基礎護理,保持皮膚和口腔的清潔,保證足夠的休息及睡眠,限制水鈉的攝入。指導患者了解腹水形成的原因和加重因素,學會自我測腹圍,體重,記尿量,密切觀察腹水的變化情況,監(jiān)測生命體征及24h出入量的變化。
2.3.5 出院指導 常規(guī)的健康指導:幫助患者及家屬掌握本病的相關知識及自我護理方法:保障足夠的休息與睡眠,生活起居有規(guī)律;注意保暖和個人衛(wèi)生,預防感染;遵循飲食治療原則(高熱量、高蛋白質、高維生素、易消化飲食)和計劃,合理安排食譜;遵醫(yī)囑用藥。重點強調術后隨訪,告知患者隨訪時間、地點,術后1月、2月、3月、6月,半年后每3個月肝膽外科門診隨訪,并復查肝功、血常規(guī)、凝血功能、AFP,上腹部彩超,以便了解患者服藥及病情好轉情況。
3 結果
74例肝硬化患者愉快的接受自體骨髓干細胞移植手術,手術順利,術后4例發(fā)熱、1例惡心,肝功能都明顯改善,均病情好轉出院。
4 討論
自體骨髓干細胞是肝細胞的重要肝外來源,在肝臟內環(huán)境中干細胞分化為肝細胞和膽管細胞,參與肝細胞的修復與重構,從而達到改善肝功能的目的[9] 。肝硬化是肝細胞變性壞死,結節(jié)性再生,彌漫性結締組織增生,假小葉的形成導致肝功能損害,病情兇險,并發(fā)癥多。除肝功能嚴重損傷外,主要表現(xiàn)為:上消化道出血、感染、肝性腦病、腹水、原發(fā)性肝癌、功能性腎衰竭、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紊亂等嚴重并發(fā)癥,由于疾病的長期折磨,遷延不治,加之自體骨髓干細胞移植治療肝病是一項新技術,患者對此缺乏了解,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緊張、焦慮、疑慮等心理負擔。因此,我們在護理此類患者時,從移植前準備,移植中配合,移植后護理這一系列有效的護理,不但增強了患者的自我保護能力,降低了治療費用,而且能使患者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tài),積極配合治療。我們體會,做好患者的心里護理,對患者的身心健康,取得患者移植前,移植中,移植后的配合,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是非常重要的。目前自體骨髓干細胞移植還不能取代肝移植,但它將為肝硬化患者提供了一條新的治療途徑,此外干細胞移植不存在免疫排斥反應,創(chuàng)傷小,風險小,費用低,而它的原理也簡單,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因此在對自體骨髓干細胞移植患者進行有效的護理,提高治療效果和護理水平,營造了醫(yī)患和諧氣氛和人際關系,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jīng)濟效益,值得在自體骨髓干細胞移植護理中推廣。
參 考 文 獻
[1] Graff Differentiantion plasticity of hematopoietic Cells[J].Blood 2002,99:3089-3101.
[2] Malouf NN, Coleman WB, Girsham JW, etal cells from the liver myocytes in the heart in vivo[J]. Am J Pathol. 2001.158:1929-1935.
[3] du Toit D .tem cell researth. SADJ, 2006,61:334.
[4] 唐小鵬,楊旭,張旻,等.臍血干細胞移植治療肝功能衰竭及心肌損害的臨床與實驗[J].中華肝臟雜志,2005,13:259-263.
[5] 姚娟,黃帥,胡大榮,等.肝動脈自體骨髓干細胞移植治療肝硬化30例[J].世界人消化雜志,2005,13:1693-1640.
[6] 丁小平,吳心娟.外周血移植干細胞的護理[J].解放軍雜志,1998,15(1):28.
[7] 蔣秀麗.干細胞移植治療肝硬化的護理體會.中國民間藥20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