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民族音樂文化傳承與音樂教學創(chuàng)新思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近幾年,隨著教育改革不斷深入和發(fā)展,音樂教育也受到了人們的關注與高度重視。高校音樂教學是我們國家民族音樂的重要傳播途徑,老師教學時要將兩者結合起來,讓同學們充分感受到民族文化,對此,本文研究分析了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與音樂教學所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些合理有效的建議。
關鍵詞:民族音樂;教學策略;高校;音樂教學;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新
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要想傳承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對傳統(tǒng)文化進行不斷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在高校音樂教學的過程當中,因為學生們的基礎和能力有著一定差異性,所以老師必須要根據(jù)學生實際的情況富有針對性來設置教學活動,選擇可行有效的教學方法,不斷豐富音樂教學的內(nèi)容。另外,還可以適當融入一些民族音樂教學內(nèi)容,這樣既能夠讓學生傳承優(yōu)秀的傳統(tǒng)美德,同時還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從而獲得不錯的教學效果。
一、存在的不足
(一)教學手段較為單一就當前來說,不少高校仍然沿用以往的音樂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太過于單一,且內(nèi)容枯燥無味,形式和內(nèi)容上也缺乏創(chuàng)新,使得音樂教學氛圍太過沉悶,還降低了同學們學習的積極性。如果老師采用這樣的教學方式來講授民族音樂知識,那么必定會影響到教學效果,使得文化的傳承只能流于形式。
(二)缺少師資力量一些高校民族音樂教師隊伍相對比較匱乏,且專業(yè)性的音樂老師也非常少,去外面進修學習的機會很少,所以,高校必須加強師資隊伍的擴充,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各項教學工作都落實到位。
(三)缺少特色的內(nèi)容現(xiàn)階段,在高校音樂課中滲透民族音樂文化,要想滿足當今社會發(fā)展的需求,那么高校音樂教學就要添加一些實踐內(nèi)容,但是由于以往的教育觀念深入人心,因此民族音樂教育變化不是很顯著,并且內(nèi)容較為單一,老師講授的課程也沒有實現(xiàn)多元化的發(fā)展。例如在講解民族音樂的時候,會涉及到很多內(nèi)容,比如說社會見習、還有模擬教學等等;其次一些高校在安排音樂課程的時候,并沒有做到以同學們?yōu)橹?,學生對民族音樂知識了解的很少,進而無法提高其實踐能力。
(四)教學內(nèi)容比較枯燥乏味目前,在教學高校音樂的過程當中,用到的民族音樂課本過于單調,并且數(shù)量也有限,一些老師認為只要通過課本上的幾首歌曲就能讓同學們有一個大概了解。但是實際上,重復使用教學內(nèi)容只會讓學生產(chǎn)生厭煩的情緒,還會降低音樂教學的質量,讓其不能充分感受到我國的民族音樂文化。
二、重要意義
(一)培養(yǎng)學生興趣由于長時間受以往教學方式的影響,加上老師教學模式較為單一,使得課堂變得沒有趣味,學生對知識無法理解便會產(chǎn)生厭學情緒,對往后的音樂學習也會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次,在展開民族音樂教學時,教師要掌握不同層級學生的心理特征和發(fā)展情況,根據(jù)民族音樂的特征,采用同學們愿意接受的幾種教學方式,進而培養(yǎng)他們對民族音樂內(nèi)容學習的興趣。
(二)陶冶學生情操民族音樂不僅包含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思想和情感,同時還反映了不同地區(qū)、不同民族的民風和習俗,所以老師在高校音樂教學中要積極創(chuàng)設充滿濃郁音樂氣息的課堂氛圍,使同學們對民族音樂學習產(chǎn)生更加濃厚的興趣,這樣一來不僅陶冶了他們的情操,還使其了解了我們國家不同民族的風土人情還有習俗,從而引導學生們形成正確的三觀。
(三)有利于民族團結不管是藏族民歌、新疆維吾爾族民歌,還是蒙古族歌曲,都是我國少數(shù)民族人們的感情、生活以及信仰的濃縮。民族音樂文化的流行和傳承,有利于各個民族之間互相了解和互相交流。盡管民族不同,但是還是唱同樣的歌曲,所以內(nèi)心能引起共鳴,有利于民族團結。
(四)綻放藝術色彩各民族音樂所蘊含的音樂技法都是不同的,比如民族音樂歌曲中的小調大調、民族歌謠中使用到的方言還有發(fā)音技巧等等,這些都是展示民族藝術、非遺特色非常重要的手段。將這些技法與技巧融合在一起,有著非常高的欣賞價值。當下人民群眾的審美取向也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流行音樂的發(fā)展沖擊,嚴重影響了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fā)展。
三、音樂教學創(chuàng)新策略
(一)采用多樣化教學方法不管是過去的音樂教學還是當下的音樂教學,音樂教學方式都相對比較保守。要想轉變現(xiàn)階段的教學現(xiàn)狀,老師就要優(yōu)化和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對以往的教學進行積極創(chuàng)新。例如,在教學音樂過程中,老師在鼓勵同學們學習民族音樂知識內(nèi)容的同時,還要掌握好民族文化。老師可以給學生布置民族音樂鑒賞簡析作業(yè),借助多媒體給同學們播放民族音樂相關的紀錄片,這樣可以加深他們對民族民間音樂的認識。其次,音樂老師可以采取課堂教學和趣味教學有效融合的方式,激發(fā)學生學習民族音樂知識的積極性,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音樂老師還可以適當?shù)拈_展一些小游戲,例如,老師講解完一首好聽的民族歌曲之后,就可以組織同學們開展歌詞接龍的小游戲,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提升同學們參與游戲活動的熱情,同時還能夠加深他們對所學習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對其深入學習民族民間音樂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轉變教育思維高校在培育學生的過程當中,要培育更多的實用性人才,并不只是單純的以學習成績來作為衡量他們好壞的標準。在進行教學民族音樂的時候,最終的目標便是培養(yǎng)綜合型高質量人才,并不是培養(yǎng)出很多考試的機器。針對教育來說,主要概括為下面幾個方面:一方面,是對學生知識內(nèi)容的傳授,其次就是同學們的自主學習,因此在改革創(chuàng)新這一門課時,要從過去以老師教授為中心漸漸轉變成學生們自主學習。音樂老師在對知識內(nèi)容講解的過程當中,學生也要不斷培養(yǎng)自己的動手能力、操作能力、實踐能力,把一些抽象、復雜的問題變得生動具體,唯有這樣,才能充分發(fā)揮出教學內(nèi)容的針對性、實用性。通過采用理論實踐一體化的教學方式,不但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同時還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完善課程設置課程設置的好與壞與課堂教學質量教學效率有著很大的關系,伴隨教育改革不斷深入和推進,各個高校在設置音樂課程時所存在的問題也漸漸顯現(xiàn)了出來。通過相關的調查發(fā)現(xiàn),不少學校音樂教學根本沒有設置民族音樂課程,導致學生了解的不是很多,久而久之,民族音樂就會漸漸被現(xiàn)代人所遺忘。要想有效的改善此現(xiàn)狀,老師就要根據(jù)具體的教學情況,深入分析如何完善和調整民族音樂課程,才能更好地將民族民間音樂文化滲透到高校音樂教學當中,讓音樂教學更加的科學。鑒于此,在調整過去的教學課程中,我們應當從更深的層次開展,促使音樂教學由內(nèi)而外地發(fā)生變化,從而打造系統(tǒng)性、先進的、完善的以及科學的音樂教學方式,教給同學們更豐富和更前沿的音樂知識,從而培養(yǎng)出更多實用型人才。
(四)做好文化宣傳為了確保民族音樂能夠有效的傳承,高校就要積極改革與創(chuàng)新音樂教育,還要不斷的宣傳弘揚民族音樂文化,逐步提高同學們對民族民間音樂的認識,一方面,高校要給學生講述傳承和發(fā)展民族民間音樂文化的必要性,不斷提高他們的思想覺悟,還要提高同學們的責任心以及使命感。另一方面,高校要創(chuàng)造一種優(yōu)良音樂環(huán)境,為學生提供很多自主學習的空間。通過在課堂教學中應用民族元素,加強對同學們的教育指導,使他們認識到民族民間音樂的價值,進而激發(fā)其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更加努力的去學習民族民間音樂文化知識。除此之外,音樂老師要成為一名合格的教育者,把師表引領作用充分發(fā)揮出來。在學生平常的生活和學習中,要為他們樹立民族音樂文化繼承的榜樣,給學生不斷的講授民族民間音樂知識,深入剖析其藝術價值,引導同學們學會審美音樂。
(五)實現(xiàn)理論結合對高校學生而言,組織課外實踐活動非常重要,其不僅可以提升同學們的音樂能力,同時還能夠培養(yǎng)他們的音樂素養(yǎng),進而更好地挖掘其音樂潛能。所以,為了提高民族音樂課堂教學的效果,老師就要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開展更有意義的實踐教學活動。一方面,高校要加強與各個社會團體之間的合作,為其表演民族音樂節(jié)目提供更多的空間與舞臺。通過組織公益性的演出活動,幫助同學們積累一定的表演經(jīng)驗,使學生音樂能力可以得到全面的錘煉。另一方面,音樂老師要做好教學工作,積極創(chuàng)新音樂教育活動,拓展學生們的視野,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吸取不同的音樂元素。另外,老師還要拉近和學生之間的關系,試著以好朋友的身份,和同學們共同研究宣傳民族音樂文化中所存在的問題,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音樂能力與綜合素質。
(六)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在教學高校民族音樂的過程中,老師要給學生們創(chuàng)造和諧融洽的學習氛圍,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其學習的主動性以及積極性,使學生自主參與到老師舉辦的教學活動中。老師在實施音樂教學活動的時候,要營造和民族音樂緊密相關的氛圍,從而為我國民族音樂文化及非遺文化的傳承提供良好的條件。比如在日常的教學中,老師在班級教室內(nèi)可以粘貼一些與民族音樂有關的海報,還可以展示一些民族樂器,激發(fā)同學們學習民族音樂的興趣和積極性。在具體的教學中,老師必須做好民族音樂文化普及還有宣傳工作,借助多媒體技術營造優(yōu)質的學習氛圍,從而提升其音樂素養(yǎng)。
(七)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如果高校缺少音樂教育師資隊伍,那么音樂教學成果就會大大削弱,還會影響到學生的發(fā)展。因此,必須要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高校既要在思想上給予高度重視,在行動上也要構建一支專業(yè)性較強以及素養(yǎng)較高的教師隊伍。老師還要不斷的提升自我,嚴格要求自己,積極學習新穎別致的教學方法、先進的音樂理論,還有音樂知識等,逐步提升自己的綜合素養(yǎng),唯有這樣才可以帶領同學們正確的學習我國民族音樂。對于高校來說,必須為老師提供外出培訓與再教育的機會,讓老師有更高更好的發(fā)展空間,從而促進高校提升整體的教學水平。
(八)獲得政府與媒體的支持光有學校的重視還不夠,還要協(xié)同政府與各大媒體,獲取政府和媒體的資金與行動支持是非常有必要的。我國教育部門要為高校教育教學提供大綱,并制定完善的計劃,把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加入到高校中,提高民族音樂在學校音樂教育中的地位。其次,學校應當大力支持我國民族音樂的傳承,其經(jīng)費調撥是非常重要的?,F(xiàn)階段,有關部門還是把大量經(jīng)費投入在重大的科技項目中,硬實力上去了,軟實力也不能落下。伴隨科學技術以及信息技術的高速發(fā)展,以往的媒體漸漸被自媒體分走,除了在期刊雜志和電視上宣傳以外,還要在自媒體平臺上宣傳推廣,例如倡導學生和社會人士建立微信公眾號、快手號、抖音號等等,弘揚我國的民族音樂文化。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課堂教學中融入非遺音樂文化及少數(shù)民族音樂文化,對傳承和傳播我們國家的傳統(tǒng)美德非常有利。老師必須要意識到民族音樂文化的重要性,積極創(chuàng)新音樂教學方法、激發(fā)同學們的積極性、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不斷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在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的同時,保證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可以落實到位。
參考文獻:
[1]王若琪.淺談民族音樂文化傳承及高校音樂教學創(chuàng)新[J].文藝生活•文藝理論,2019(06):245.
[2]杜永茂.高校音樂教育與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關系分析[J].北方音樂,2019(19):174-175.
[3]包清文.民族音樂文化傳承及高校音樂教學創(chuàng)新[J].北方音樂,2019(23):141-142.
[4]鄭安娜.高校音樂教學與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研究[J].東京文學,2020(04):38-39.
[5]賴月娟.高校音樂教學與民族音樂文化傳承問題探討[J].北方音樂,2019(19):103-104.
[6]王蓓蓓.高校音樂教學與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研究[J].中國多媒體與網(wǎng)絡教學學報(電子版),2019(09):41-42.
[7]烏日娜.民族音樂文化傳承在高校音樂教學中的體現(xiàn)[J].傳媒論壇,2019(06):179-180.
[8]烏蘭杰.蒙古族音樂史[M].呼和浩特:遠方出版社,2019.
[9]那順吉日嘎拉,孟克其其格.音樂理論基礎[M].呼和浩特:內(nèi)蒙古大學出版社,2018.
[10]巴圖吉日嘎拉.視唱練耳初級教程[M].呼和浩特:內(nèi)蒙古大學出版社,2015.
作者:色蘇雅拉圖 單位:內(nèi)蒙古民族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