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群眾文化活動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群眾文化活動主要是人民群眾參與的文化活動,能夠滿足大家的精神需求,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zhì),從而達到身心愉悅。人民群眾既是群眾文化活動的主體,又是群眾文化活動的獲益者。他們在群眾文化活動中是帶有多個身份的,這就需要激發(fā)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引導他們?nèi)虆⑴c群眾文化活動,享受群眾文化活動帶來的發(fā)展成果和精神滿足。群眾文化品牌活動,不同于一般的普通的群眾文化活動,是指連續(xù)舉辦的有規(guī)模、有影響、有價值、有特色,能吸引廣大人民群眾積極參與的重大群眾文化公益性活動。
二、群眾文化建設打造品牌活動面臨的問題
群眾文化建設要從很高的標準來打造品牌活動,不僅要有較好的思想內(nèi)涵,還要有較高的藝術品位,并且要受廣大人民群眾的歡迎?,F(xiàn)實中,很多群眾文化活動沒有形成自己的品牌,主要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
1.思路受限制,理念較守舊。出于各種目的,政府、社會機構都經(jīng)常舉辦各種群眾文化活動,較多的活動是帶有引導性的目的,或者是為了豐富大家的業(yè)余生活。不可否認,這種活動在一定程度上還是受到了歡迎,但是,某種程度上,部分活動忽視了時代的變化,忽視了人民群眾的需要,社會接軌的現(xiàn)實。所以,很多時候活動形式還是有一定的局限性。
2.優(yōu)勢不明顯,特色不鮮明。要形成品牌,群眾文化就要開展具有自身特色的活動。大部分群眾文化活動都是根據(jù)當?shù)氐膶嶋H情況量身打造,期望能夠做成優(yōu)勢項目?,F(xiàn)實情況是,大部分群眾文化活動由于活動形式類似、內(nèi)容雷同,難以做成精品活動,也就無法擴大影響。要做到這一點,需要堅持“人無我有,人有我精”,依托專業(yè)優(yōu)勢,瞄準需求,就地開發(fā)。如寧德市“魅力閩東”文藝演出,其傳統(tǒng)項目大型畬族歌舞《鳳凰到此》就是基于寧德市畬族歌舞團的天然優(yōu)勢及專業(yè)的訓練,并長期表演,才深受群眾喜愛,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影響力。
3.轉型難度大,創(chuàng)新力度少。群眾文化的傳統(tǒng)活動有一定的群眾基礎,在一定程度上還是受到群眾喜愛的,但是不見得能夠完全跟上潮流,得到更多的群眾歡迎。如果要跟上時代潮流,那就意味著轉型,加大力度創(chuàng)新。轉型能否成功,這是需要市場考驗的。組織方一般不敢輕易嘗試,只能維持現(xiàn)狀,更別提創(chuàng)新。
三、群眾文化品牌活動的發(fā)展路徑
群眾文化品牌活動是在一定范圍、具有一定水準、有較大影響力、有較高層次的群眾文化活動,在群眾文化建設中打造有影響力的品牌活動要立足人民群眾的需求。只有被人民群眾所喜愛、認可和接受,這樣的品牌活動才是成功的。
1.全民參與,措施得力。當前,人民群眾從事群眾文化活動的場所相對龐大的需求來說較為有限。大家普遍利用公園、廣場甚至部分空地來開展活動,一是人員眾多,場地較??;二是部分場地車來車往,給活動開展帶來不便;三是活動會給周邊的居民帶來困擾。比如,近來深受廣大人民歡迎的廣場舞就遇到了較多的麻煩,場地的限制使喜愛這項活動的人民只能在廣場、居民樓之間、公園跳舞,活動時間普遍是晚上,這些場所的居民較多在家,聲音較大時就造成了影響。近期,廣場舞活動者和周邊居民的沖突時有發(fā)生,個別甚至有武力發(fā)生。由此看來,需要政府、社會和廣大人民都參與進來,形成良好的機制,采取一定的措施,群眾文化活動才能較好地開展。政府要在盡可能的基礎上,開辟較多的場地用于人民開展活動,保證大多數(shù)人能夠從事文化實踐。社會機構引導人民利用合適的地點在合適的時間開展活動,避免引發(fā)沖突,以便活動能夠順利開展,并長期存在。人民也需要配合政府、社會機構,結合實際情況,利用有利條件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活動,找準切入點,形成特色,以期形成品牌。
2.繼承傳統(tǒng),創(chuàng)新發(fā)展?;顒悠放频囊粋€優(yōu)勢就是立足本地、借助本土文化資源,走別人無法簡單復制的道路。傳統(tǒng)文化傳承歷史悠久,深受當?shù)厝嗣袢罕姷南矏郏皇且驗闀r代的發(fā)展,沒有與時俱進,以致人民群眾不夠喜愛,部分傳統(tǒng)丟失。我們需要在傳統(tǒng)文化中挖掘較好的、適應新時展的群眾文化,不斷探索,多次開展相應活動,找到人民群眾喜愛的方式,并在此基礎上再次創(chuàng)作,保證傳統(tǒng)文化能夠與時代同進步,讓人民群眾能夠一直喜歡。一旦達到這種地步,群眾文化活動就形成了本地特色,貼近人民生活,才能提高活動檔次,才有可能形成品牌,才能滿足廣大人民的精神需求。
3.借鑒他人,融會貫通。品牌是需要一定的積累、文化的沉淀,并長時間堅持才能提高影響力。本地的資源總是有限的,群眾的喜愛又是多樣的。如何滿足不同的需求呢?除了讓當?shù)氐奶厣顒娱_展的更好、優(yōu)勢更加明顯,其他可向別的地方取經(jīng),借鑒好的經(jīng)驗,并將他人的活動融合當?shù)氐奶攸c開辟出新的活動方式。一個活動在一個地方具有較好的口碑,具有較大的影響力,說明這個活動是有好的群眾基礎的。但是這個活動移到另一個地方,能不能得以延續(xù)生命,并發(fā)揚光大,這就需要群眾文化工作者有清晰的思路、較強的理論和較多的實踐經(jīng)驗,才能融會貫通,形成自己獨特風格,也就變成了當?shù)氐谋就粱顒恿?。這種活動開展到一定地步,就能形成品牌,甚至能影響其他的本地活動,相互促進,相互進步。
關鍵詞:文化廣場;群眾文化活動;重要作用
中圖分類號:G2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3)09-0226-02
所謂的文化廣場,是對廣場的進一步定位,文化廣場具有廣場本身的特點,即它是戶外開闊的活動場所。是城鄉(xiāng)之間很大的平整空間。文化廣場則強調(diào)文化氣息,強調(diào)該廣場主要是用于文化活動。早在遠古時代,人們的“文化”活動就是在“廣場”上進行,當時地方遼闊,人們借以舉行各種祭祀、集會以及商議本族、本部落之事,可謂“文化廣場”的早期雛形。
文化廣場需要有人類的參與,是人與人之間相互交往產(chǎn)生的產(chǎn)物。在新的時代下,它被賦予新的涵義,向人們展示了它新的形態(tài)、屬性與意涵。
一、文化廣場的特點
文化廣場在群眾活動中產(chǎn)生,符合人們的生活需要,一直延續(xù)下來,成為了人們?nèi)粘I畹恼{(diào)味劑。因之它的特點便有如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群眾性。[1]群眾是文化廣場長期保留下來的最主要原因。改革開放以后,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更加迫切,群眾的大范圍參與使文化廣場的再次繁榮成為可能。
其次是開放性。廣場本身就有開放的含義,群眾的廣泛參與更使它不可能躲進象牙塔,而體現(xiàn)兼容并包、外向開放的性質(zhì)。
再次是公開性。文化廣場是公共物品,文化廣場里的擺設和裝飾都是所在區(qū)域全體人民的共同財產(chǎn),不具有排他性。因此文化廣場往往也是公益活動的不二選擇,如文藝晚會、文藝演出以及各種展覽等等。
最后是義務性。其實這個特點在上述的幾個特點中都有包括。文化廣場是免費的,它備受觀眾的喜愛與青睞,它能夠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細微的變化,它活躍人的神經(jīng),給人一種視覺上或者聽覺上的享受,它更趨向平民化,也特別讓人親近。
由于具有以上特點,文化廣場在所在區(qū)域的公關服務體系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和表現(xiàn)出獨特的作用。它的持續(xù)時間很長,受益范圍也廣,演出的場次更是不計其數(shù)。它不費分文卻填補了廣大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空白,人們的精神追求也不僅再限于自娛自樂,而是共同性的一起歡樂;它把小型的晚會等文藝活動進行擴大化和平民化,表現(xiàn)出時展所應有的趨勢。
二、文化廣場所具有的功能
文化廣場的特點直接決定了它的功能與效應。筆者試將其功能概括為五個方面。
第一,教育功能。文化廣場上的活動都是積極的、健康的、為達到一定的教育或宣傳目的的活動,因此多數(shù)有教化作用,且是寓教于樂的。在輕松的形式下,包含了催人上進的主題,潛移默化中給百姓傳遞了正能量。
第二,輻射功能。文化廣場范圍廣闊,帶動了附近房地產(chǎn)的發(fā)展,在文化廣場附近居住,可以隨時抓住文化活動的觀看機會。同時,文化廣場本身所具有的經(jīng)濟、方便、快捷和魅力也給其他社會領域提供了范本。
第三,交流功能。信息時代的到來,雖然給人們帶來交流的便利,但卻拉大了人們之間面對面交流的距離。通過文化廣場的各種活動,人們走出來,不再沉迷于虛假的世界,敞開心扉、共同娛樂、共同學習、互相傾訴,使人們的心理保持健康。[2]
第四,引導功能。文化廣場通過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不僅教育、而且引導人們朝著理想的發(fā)展前進。廣場上的舞蹈、歌唱活動,書法、攝影展的普及,都在無形中引領居民向更高層次的生活、更有文化品位的人生境界靠攏。
第五,窗口功能。文化廣場的活動可展示當?shù)氐木耧L貌與藝術追求,以及獨具特色的本地文藝樣式,從而向來往的外地、外藉人士宣揚了本地的風神與氣韻。例如鎮(zhèn)江市文廣新局、文化館舉辦的“文化惠民”、“送戲下鄉(xiāng)”、“文心大舞臺·大家一起來”等廣場綜藝演出是鎮(zhèn)江百姓生產(chǎn)、生活的寫照,是地道的本土風味,外來人員可以藉此感受到千年古城的文化氛圍、可以體驗到當?shù)嘏c眾不同的風俗習慣、可以看到文明傳承到如今的現(xiàn)代鎮(zhèn)江。
三、文化廣場在群眾文化活動中的作用
文化廣場既具有如此豐富的功能,它的作用之大是可想而知的。它是群眾文化的基本方式,表現(xiàn)了基礎性的地位。[3]它是人們進行各種休閑娛樂活動,進行集會、比賽以及健身活動的重要場所。它包括組織活動和非組織活動、公益性活動和規(guī)模相對較小的靈活的個人活動等。筆者認為可以大膽地說一句:文化廣場是群眾文化的縮影。
在以往的認知中,我們?nèi)菀装阉窒抻诔鞘欣锏母鞔髲V場。事實上,它的腳步已走進鄉(xiāng)鎮(zhèn)、農(nóng)村??茖W技術的使用,使得富余勞動力增多,同時也減輕了人們的負擔,村民日益擺脫“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束縛,開展追求更高品質(zhì)的生活。這使文化廣場深入鄉(xiāng)鎮(zhèn)甚至田間地頭成為可能,人們借助這個平臺認識他人、了解未知的文化生活并增強自身的文化積累。
四、結語
綜上所述,文化廣場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是人們精神需求的產(chǎn)物,是時展的附屬品,同時也是群眾文化日益豐富的重要體現(xiàn)。它就像是一個窗口,向外來人展示了這個地方的文化習慣;同時也是一個平臺,把群眾的所思、所想以及所為向世人毫無保留地表達出來。它可以有效地彰顯該地方的文化特色,并在不斷的演示中發(fā)現(xiàn)自身存在的不足。促進了城區(qū)、鄉(xiāng)村或者是社會的公共安全,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集體文化的繼承與延續(xù)。
參考文獻:
[1]姜燕.廣場文化活動在群眾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J].西寧:群文天地,2012(08):82.
【關鍵詞】 組織與開展 群眾文化活動 研究論述
隨著物質(zhì)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文化不斷繁榮的同時帶動了群眾的文化活動。群眾文化活動是人民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文化活動的發(fā)展還存在著許多困難,對于組織與開展文化活動緊密聯(lián)系到基層群眾的利益,文化活動的開展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的活動,通過文化活動有效的提高群眾的文化素質(zhì)。
一、組織與開展群眾文化生活的重要意義
(一)在滿足群眾教師生活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群眾文化活動不僅是單一文藝表演,更能豐富基層群眾生活,在提高群眾文化生活質(zhì)量的同時,更滿足了群眾的精神需求。
(二)有利于宣傳黨政方針
開展群眾文化活動有利于群眾之間的信息傳播,方便了黨政方針的宣傳。有關部門可以在群眾文化活動中加入積極的思想宣傳,樹立良好的活動形象,有效的實施黨政的宣傳。
(三)在構建和諧社會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國擁有著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開展群眾文化活動有利于民族文化的傳播。民族文化的有效傳播,積極的推動了社會的進步,將我國的由古至今的精神文明文化擴大到各個領域,幫助黨和國家建立更好的和諧社會。
二、群眾文化的內(nèi)涵
(一)群眾文化的基本定位
想要做好群眾文化必須了解群眾文化的本質(zhì)是什么。經(jīng)濟是改變一個國家的關鍵,隨著市場經(jīng)濟的蓬勃發(fā)展,群眾文化活動也會受到很大的影響。由于市場經(jīng)濟不斷深入到群眾的生活中去,群眾的文化生活也被帶入市場經(jīng)濟中,許多文化館、藝術館為了跟隨市場經(jīng)濟的腳步,吸取了商場中的不良風氣,搞一些不切實際的噱頭,失去了原本的社會地位和功能。文化對于群眾來說是不能被其他事物所取代的,群眾文化的特殊地位和社會功能不會因為市場經(jīng)濟的沖擊而改變。
(二)群眾文化的意義
群眾文化是民眾以娛樂方式為主要內(nèi)容的一項關乎群眾自身的文化,能夠滿足群眾對精神生活的需求。群眾文化與群眾生活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可以表達群眾的基本情感,群眾文化的發(fā)展和產(chǎn)生貫穿著人類的勞動生活全過程。正因為群眾文化與群眾密不可分,群眾才會主動參與到其中,自愿接受文化的熏陶,培養(yǎng)正確的審美觀,提高群眾的文化藝術修養(yǎng)。
(三)群眾文化的特點
目前群眾文化活動的特點為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群眾文化活動開展的地方存在于社會的各個角落,在各個公共場所都可以展開群眾文化生活。從活動分類上來講,群眾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好,分散的選擇喜歡的項目進行活動,也有興趣不同的群眾選擇一起統(tǒng)一的活動。群眾中既有進行的集中活動,又有以個體形式出現(xiàn)的分散活動,確保了群眾的個性發(fā)展。
三、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具體措施
(一)群眾文化活動中有效發(fā)揮政府的作用
想要更好發(fā)展群眾文化活動,需要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各級政府在組織文化活動中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包括鄉(xiāng)鎮(zhèn)與農(nóng)村也要重視群眾的文化活動。政府需要在資金方面大量投入,在建設群眾文化活動中提供資金的支持,加速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提高群眾參加文化活動的積極性。各級政府需要豐富文化活動的形式,增加群眾參與的熱情,不論是公辦、民辦組織活動,政府都給予一定的資金獎勵,增強各種組織方的積極性。各級政府在各個方面給予幫助,提供專業(yè)的指導意見,幫助提高群眾文化活動的質(zhì)量,提高群眾的文化素質(zhì)和道德水平。
(二)群眾文化活動中搭建群眾文化設施和活動平臺
群眾文化建設需要基礎文化的支持,基礎文化設施是群眾文化順利開展的重要條件,想要更好的開展群眾文化活動,就要加強基礎文化建設, 基礎文化不僅局限于圖書館等文化中心,還需要建設適合群眾活動的場所。許多地區(qū)的公共活動場所由于長期無人管理,造成了活動設施損壞,降級群眾的活動熱情,政府要在管理方面加強管理力度,盡可能的提升群眾參加活動的積極性,讓群眾在文化活又刑逑腫隕淼募壑怠
(三)有效提高活動管理部門的隊伍素質(zhì)
群眾文化建設管理是發(fā)展群眾文化活動的關鍵,要加強管理部門自身的管理力度,提升管理部門的專業(yè)素質(zhì)。管理部門在挑員工時就需要對員工的各方面素質(zhì)進行考核,選拔具有專業(yè)素質(zhì)的優(yōu)秀員工,為更好的發(fā)展群眾文化活動打好基礎。在群眾文化活動的發(fā)展過程中,要不斷提高管理部門員工的專業(yè)素質(zhì),要定期進行專業(yè)素養(yǎng)的培訓活動,確保管理部門在文化活動中的關鍵作用。對于那些做出積極貢獻的員工要進行相應的獎勵,促進員工發(fā)揮文化建設的積極性。
結束語: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上,政府不僅要重視群眾的物質(zhì)生活水平的提高,更要注重滿足群眾的精神生活。想要更好的提升群眾的精神文明素質(zhì),就要將群眾文化活動深入到群眾的生活中。在群眾文化活動的建設上加大力度,各級政府提供多方面的扶持,才能將群眾文化活動開展的更加完善,激發(fā)群眾參與文化活動的熱情。群眾文化活動是我國社會主義發(fā)展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