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中學教師思想匯報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課前精心準備,把知識爛熟于胸,上課時讓學生監(jiān)督我,看老師是否翻書。號召學生,向我學習:工作上、學習上都堅持“認真”二字。爭取提到相關知識,能夠關著書象打開書一樣,馬上“看”到在書的左邊還是右邊、上邊還是下邊,一切都歷歷在目。
我還根據學生特點,結合時事,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調動起學生學習積極性,師生配合,生生配合,多邊互動,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成績。
在半期考試中,三年級四班63人,45分(90分)以上的有14人,40分以上的共有34人,全班只有付豪一人不及格(28分),平均達到了40.5分。
二、行政工作
我沒有缺位,搞好自己分管教學副校長應該做的工作。堅持每天至少巡查一次教室和辦公室,看一看老師們上課情況和愛崗情況,爭取對每位教師的表現(xiàn)擁有發(fā)言權。當然,我也不會越位,不管在校內還是校外,肯定不會擅自做主,總會先請示、先商量,再按照規(guī)矩辦理。
在新生分班時,根據考試成績分成男、女兩組,再公平地分成4個班,由四位班主任抓鬮決定。由于成績公開,分班公平,得到了老師們的大力支持,沒有一個有異議。
在制定《中學綜合考核方案》和根據新方案制定附則一《中學教學管理細則》、附則二《中學教師教學考核方案》時,多方面征求意見和建議、四次召開專題會、六易其稿,費時近20小時,從2010年9月11日就開始,終于在2010年11月23日的教代會上通過,為制度管人而不是人管人提供了保證,為調動教師們的工作積極性提供了保證,為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再上臺階提供了保證。
三、自覺加強學習,爭取不斷進步
人生有涯而知無涯,我記住我們敬愛的的話:“干到老,學到老?!币彩钦沾诉M行。
1、利用七一網進行學習。認真看后,覺得七一網上有許多東西很有價值,我的行動變成了自覺的行為,樂在其中,不是為了完成任務,不再煩惱,不再苦悶,其樂無窮。11月就報到28次,個人經典言論一條,個人思想匯報1條,個人留言3次,《學習心得》2篇。
2、利用博客進行學習。
我的博客截止11月29日,等級是9級,積分是454,訪問3374次,關注人氣是4。9月寫了13篇博客,10月寫了25篇,11月寫了19篇,不求數(shù)量,也不求質量,只要求自己有所感就寫一寫,并且堅持不輟。感覺小有成就,決心把生活、工作中自己覺得有意思、有價值的記錄一下,就把博客當成日記來記,讓自己三天五天、一月或者半載回頭看看,反思一下得與失,那豈不是一筆巨大的財富。我還和自認為可取的人、可交的人加為好友,把歡樂分享,把憂愁分擔,“共享陽光,共擔風雨”。
我還加入了《名師優(yōu)生》網,申請經過審核后成為管理員,有空時去逛一逛,瞧一瞧名師(今日的、將來的)的博文,認為好的就加為精華,再發(fā)表一下我的看法,大家進行交流,共同學習,共同提高。
近段時間,我還在看邵丹編著的《陶行知家書》上冊,對陶行知先生的了解又多了一分。陶老生于1891年,1923年辭去大學教職,開始全力領導生活教育運動,歷經平民教育、鄉(xiāng)村教育、普及教育、國難教育、抗戰(zhàn)教育和民主教育六個階段。與志士同仁先后創(chuàng)辦了曉莊學校、山海工學團、育才學校、重慶社會大學等新型學校,提出了著名的生活教育理論。因積勞成疾,憂憤至深,于1946年7月25日逝世。高度贊譽他是“偉大的人民教育家”。
從他的家書我們可以看到:
一、矢志不渝獻身教育。
他是一位無私奉獻、情操高尚的仁者,更是矢志不渝英勇無畏的斗士。
二、倡導、創(chuàng)辦生活教育
為了改革“窮國傾家”的舊式教育,以天下興亡為己任,心系千萬民眾的教育與生存,用畢生的精力領導了生活教育運動,創(chuàng)辦了許多具有生活教育特色的新式學校。
三、從多方面教育子女
陶老注重培養(yǎng)子女的全面素質,從品德修養(yǎng)(一是做人的大道理要看得明白,二是遇患難要幫助,三是要勇敢)、良好心理素質的形成、科學文化知識的學習到身體的鍛煉與保健。
[關鍵詞] 大學生 感恩教育 感恩意識
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也是每一個人應該堅守的基本道德準則。加強大學生的感恩教育,進一步提升當代大學生的道德水準和感恩意識是時展的客觀需求。感恩教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一個基點。加強當今大學生的感恩教育,決不是簡單地培養(yǎng)一種回報父母養(yǎng)育之恩的感恩意識,它更是一種責任意識、自尊意識和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是追求一種人生成就的精神境界。加強大學生生的感恩教育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在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培養(yǎng)大學生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必然路徑,對于建設和諧校園、和諧社會同樣也具有獨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當代大學生感恩意識缺乏的現(xiàn)狀分析
1.缺乏對父輩辛勤培養(yǎng)和教育的體憫之心
當代大學生的整體素質是積極、健康的,但有些共性問題仍然值得深思和探討。當前部分大學生與父母聯(lián)系的主要動機是要錢,僅少數(shù)學生記得父母的生日。一些大學生以自我為中心,把父母為其所做的一切看作是天經地義,只注重自己的感受,不懂得體諒父母的辛勞,肆意揮霍父母的血汗錢,養(yǎng)了惟我獨尊、驕橫任性的壞習慣。這種與主流價值觀偏離的忘恩情緒,正成為部分高校里的一股暗流。這些問題確實反映出當今一些大學生身上存在這種令人憂慮的傾向。
2.中學時期過分追求升學率,道德教育缺失
盡管國家一直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但是迫于高考的壓力,從小學到高中,老師和家長都把孩子的學習看作第一要素,始終將考試成績作為衡量孩子是否成才的重要砝碼。同時,近年來,農村大力推行計劃生育政策,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過于溺愛,不少父母都在外面務工,很多中小學生都是留守子女,這都是十分嚴重的社會現(xiàn)實;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缺乏溝通和互補,逐漸導致德育養(yǎng)成的關鍵時期教育和引導缺失。部分中學教師也感覺教育的壓力太大,有時候部分家長也缺乏對教育工作者的體諒和溝通,這些因素都直接影響了對大學生早期的德育的養(yǎng)成和培育。
3.社會責任感淡薄,缺乏自立、自強、自尊的意識
當前部分大學生由于后天教育和當代社會的影響逐漸形成了一種社會責任感淡薄,缺乏自立、自強、自尊的意識狀態(tài),形成了他們“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有回報才奉獻”等心態(tài),造成了不少負面效應。現(xiàn)在部分大學生在擇業(yè)時希望在大中城市工作,不愿到祖國最需要的艱苦的地方、邊遠的山區(qū)和基層去,缺乏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心理準備,渴望一蹴而就。一部分大學生畢業(yè)之后,因主客觀原因,沒有獲得滿意的工作崗位或者害怕進入激烈的就業(yè)市場而退出就業(yè),消極待業(yè),埋怨父母。這些現(xiàn)象的產生與當代大學生的感恩意識缺乏息息相關。
二、培養(yǎng)和提升大學生感恩意識的對策思考
感恩教育實際上通過教育讓學生發(fā)現(xiàn)生活中人、事、物的美好和價值,喚起學生對自然、社會和他人的一種認同和感激,形成和提高學生的道德認知情感和行為的教育活動。
1.堅持以為指導,幫助大學生牢固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在指導思想上,必須始終堅持與黨的各項方針政策保持一致;在組織形式上,就需要采取各種有效方式來提高大學生生活和日常思想教育的質量,包括選擇科學的教育方法、先進的教育手段,適當?shù)慕逃龝r機,不斷加強對大學生學的政治理論學習。當前社會瞬息萬變,很多大學生極易在當前錯綜復雜的形勢下迷失方向,只有以為指導,不斷提高自身的是非鑒別能力,增強抵御不良文化,才不會被洶涌而來的商品經濟大潮所淹沒而化影響的免疫力,并逐步培養(yǎng)和提升大學生的感恩意識。
2.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加大感恩文化教育
我國傳統(tǒng)文化十分強調恩義、親情,強調知恩圖報,我國有不少充滿感恩情懷的佳句,至今仍廣為流傳。繼承和發(fā)揚這些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能為大學生感恩教育的開展提供深厚的土壤。筆者所在的四川大學開設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必修課程,通過對中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和推廣,大學生在學習和研讀的同時,更會有良好的提悟。筆者嘗試在大學生中,大力推行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學習,比如通過學習《朱子家訓》、《菜根談》等傳統(tǒng)優(yōu)秀書籍,并要求學生積極探討學習體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時,感恩教育更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注重學生自己在道德發(fā)展過程的親身體驗,在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中通過學生自己的切身體驗來主動養(yǎng)成良好的德行。德育如河流,越深越無聲在感恩中通過學生親身體悟中避免了那種空洞說教,實現(xiàn)學生在潛移默化中主動地培養(yǎng)起健康向上的道德。
3.構建學校、社會、家庭一體的感恩教育體系,實現(xiàn)環(huán)境育人
感恩教育是一個復合工程,是一次全民總動員的過程,學校雖作為感恩教育的主要渠道,但僅靠學校自身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家庭、社會各方面都應當承擔起相當?shù)呢熑危孕纬蓞f(xié)調一致的教育網絡。大學生所依賴的學校、家庭和社會需三者緊密聯(lián)系、各自發(fā)揮作用、互相滲透、互相促進、協(xié)調一致,形成合力,創(chuàng)造一種有利于大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社會環(huán)境,才能使他們茁壯成長。學??梢砸阅赣H節(jié)、教師節(jié)、感恩節(jié)為契機,開展各種體諒父母的艱辛、感謝老師的教誨以及回報社會等活動,在校園內營造濃厚的感恩氛圍。筆者在各個傳統(tǒng)的節(jié)日、特別是如傳統(tǒng)中秋佳節(jié)之時,總是要求學生必須給家里打電話;在春節(jié)前,要盡力幫助家中的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必須積極主動的和父母聊天和匯報學習生活情況,在春節(jié)過后將春節(jié)的體會和感悟當作思想匯報交上來,并在班級周會上進行交流。這樣就能將感恩教育將育還原于真實的生活中,通過學生對自己切身體驗對生活的感恩中,感恩教育成功的實現(xiàn)了德育的潤物無聲。
4.引導大學生正確看待社會負面現(xiàn)象,培養(yǎng)大學生良好的品德修為
目前,感恩意識教育中的一大障礙就是社會或生活中出現(xiàn)的某些不公平或者負面現(xiàn)象。當大學生看到這些現(xiàn)象時,可能會在心中形成一種負面心態(tài)。這就必須教育大學生應心懷仁愛,關愛社會,不僅要批評社會負面現(xiàn)象,更重要的是要建設性的推動社會發(fā)展,積極鼓勵、支持和宣傳社會正面典型。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榮辱觀、是非觀、善惡觀,增強大學生拒腐防變能力,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進一步培養(yǎng)大學生的品德修為的必然路徑。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196.
[2]張桂權.感恩意識與感恩教育.當代教育論壇[J].2006,(1):32-35.
[3]朱學義.論高校三位一體的感恩教育.煤炭[J].高等教育,2006,(3):97-99.
[4]為“生命•實踐教育學派”的創(chuàng)建而努力――葉瀾教授訪談錄[J].教育研究,2004,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