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有機化學的概念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高職;藥學專業(yè);有機化學教學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2.224
高職和大學的教育存大著一定的差別,其表現(xiàn)主要有兩點分別是: 在培養(yǎng)的標準上,高職主要培養(yǎng)技術型人才; 在培養(yǎng)的形式上,高職以社會的需求為目的,以適用的能力為主設計相對應的培養(yǎng)方案,以學生的應用能力為重點進行培養(yǎng)人才。有機化學屬于藥學專業(yè)一門比較重要基礎性課程,可以直接稱其為藥學的核心。在經(jīng)過對有機化學的學習后能讓學生更好的學習藥物的組成結構及其性質合成,了解藥物的結構及藥效的相互聯(lián)系。為以后的藥物生產(chǎn),藥物質量的檢測及新藥的研發(fā)打下堅實的基礎。在高職,有機化學教育的改革實踐中出現(xiàn)了很多非常出色的教育工作人員。針對教育方法他們提出了很多觀點。從總的方面來看,所有高職院校的有機化學課的學習還沒有更有效的方法。本文以高職院校學生學習水平差課時少有機化學知識應用廣的一些主要特點,提出了在有機化學的教學中著重關注的問題,為培養(yǎng)合格的藥學專業(yè)人才盡一份力。
1 有機化學與藥學的關系
藥學和有機化學的是同時存在的,他們一同走過了極為久遠的歷史路程。有機化學是在19世紀初其出現(xiàn)的,有機化學當時注重的是關于有機體的問題,針對的目標大多數(shù)是,從有機體中經(jīng)過分離純化的有機化合物。藥學的持續(xù)發(fā)展,也在帶動著有機化學的進步。我們堅信藥學和有機化學在將來的社會發(fā)展中它們依舊會相互緊密結合,共同促進發(fā)展。因此學生們?nèi)绻馨延袡C化學學好可以為藥學專業(yè)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2 有機化學的課程特點
有機化學所研究的是有機化合物這一門科學。研究其結構,理化性質、合成方法、應用及命名,以及有機化合物相互間的轉變所遵照的規(guī)律等。針對有機化學的課程來說,最主要的特點是其整體性特別強,大多數(shù)教學內(nèi)容都遵照各官能團化合物來給章節(jié)順序排列,但它們沒有被孤立也不是零散個體,他們都有著很強的聯(lián)系。因此把握好有機化學教學的結構,對于學好這門學科是比較有益的。
3 有機化學在高職藥學專業(yè)中,探討內(nèi)容整合、編排方式及教學方法
在選擇教材的,高職醫(yī)藥類專業(yè)大都選擇用劉斌主編《有機化學》,內(nèi)容主要以官能團教授各有機化合物的相關的主要化合物,著重講述構效關系有機化學原理。在結合高職教材的基礎理論問題,以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為重點介紹,讓學生可以從整體上理解并運用有有機化學的相關知識,避免針對性的理論知識講述,應盡可能的采用藥學普遍的化合物及化學現(xiàn)象的案例,增強實際應用性。在有機化學的教學經(jīng)驗中了解到,如一程不變的按原來的課本的順序拿過來應用,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學人員與學生都會感到自如,但當把教材的內(nèi)容學完后大多數(shù)的學生都會感覺有機化學的知識太過復雜,各種化合物品種眾多,需要硬背的知識太多。在這樣一種問題上,依照大學的有機化學課本,對高職的教學內(nèi)容進行一定的編排和調整,全部的課程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有緒論、命名和異構 ,這一部分是講述,有機化學的歷史、基本理論概念這些基礎性的內(nèi)容。學習有機化學這類學科的內(nèi)容,對于高職學生來說并沒有什么自信心。如果在學習的初期學生對學習就沒產(chǎn)生興,讓學生對這一學科失去自信心的話,那么在以后的教學中,對老師和學生都會是一種折磨。因此開始對基礎內(nèi)容的理解程度,對于學生和老師來說非常重要的。這就使教師用簡潔易懂、有趣的方法把有機化學的內(nèi)容在藥學中的作用,展現(xiàn)給學生。用易懂的形式把有機化學的理論知識解釋給同學,讓學生深入理解,讓學生樹立學好有機化學的信心。第二部分,幾章化合物的相關內(nèi)容。這幾種化合物比較簡單,主要的難點就是對學生清楚講述基礎的有機化學中的基礎概念及術語,講述的目的是讓學生深入的理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引導學生自主的學習提高學習的水平。第三部分,講從醇到藥用,高分子材料的內(nèi)容。這一章節(jié)化合物的理化性質有些雜亂不好理解,如果我們仔細分析便會察覺,其化合物的理化性質是由其自身的結構特點位判定的。因此本章的重要學習內(nèi)容是在了解各化合物的性質結構及其變化的基礎上,深入清楚并分析各類化合物其結構特征和理化性質之間的聯(lián)系,主要是各類化合物電子效應,只要掌握其分析的方法,推測其自身的理化性質就容易多了。并且是高職學生對有機化學學習的主要目的。第四部分,有機合成的簡介,在有機化學中,最難學習的部分便是有機合成,其主要是熟悉和掌握各類化合物的理化性質和相互轉化反應的基礎上,建立適合的逆合成分析思路。使學習者對整體內(nèi)容關于化合物性質歸類匯總,在其思想中形成一套完整的體系,然后經(jīng)過多多的練習來設計形成思路。對于高職的學生這章的內(nèi)容難度較大。
4 結束語
在我們的教學中,首先必須要跟學生說明有機化學這門學科,其在藥學專業(yè)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不可動搖的。在引導學生對學習產(chǎn)生興趣的基礎上,再把有機化學這一W科的基本特征展現(xiàn)給學生,循序漸進的進入到主題的內(nèi)容上。此種方式的學習經(jīng)進實際的實踐,得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教學沒有固定的模式和方法法,教師的教學方式與方法也應隨著目標人才培養(yǎng)、學生自身的能力發(fā)生改變。
參考文獻:
[1]許玉芳.高職藥學專業(yè)有機化學教學探索[J].漯河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
[2]黃聲嵐.高職藥學專業(yè)有機化學教學法探討[J].海峽藥學,2014,26(03).
關鍵詞:有機化學;教學方法;能力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33-0183-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33.120
教與學是一個有機的系統(tǒng)工程,教師不只是教給學生課本知識,更應該讓學生掌握一套好的學習方法。這樣學生在學習中的各種難題便也不攻自破,我們的教學目標才能夠真正落實。
必修模塊《化學2》中的有機化學內(nèi)容,是以典型有機物為切入點,讓學生在初中有機物常識的基礎上,能進一步從結構的角度,加深對有機物和有機化學的整體認識。必修模塊中的有機化學內(nèi)容沒有完全考慮有機化學本身內(nèi)在邏輯體系,主要是選取典型代表物,介紹其基本的結構、主要性質以及在生產(chǎn)、生活中的應用。烴介紹的是甲烷、乙烯和苯,烴的衍生物介紹的是乙酸、乙醇、乙酸乙酯,還有油脂、糖類和蛋白質;而對烷烴、醇類、羧酸等概念并未過多闡述,其目的就是為學生學習《有機化學基礎》模塊提供基礎。
根據(jù)教材設計的這一思路,我認為應充分利用學生對生活中具體有機化合物的感性認識,發(fā)揮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可通過展示有機化合物實物、使用視頻等直觀手段讓學生了解有機化學是許多新興研究領域的重要基礎學科之一,了解研究有機化學的方法和工具,認識有機反應機理等方面的內(nèi)容。
一、重視基本概念的教學
有一部分教師不是特別注重緒論部分的講解,只是籠統(tǒng)地介紹下有機化學的發(fā)展之后就一帶而過。但是這是完全不夠的,要在介紹的同時把授課目標以及要求告知學生,讓學生除了初步認識有機化學這門學科之外,還對自身的學習要求有一個明確認識,知道自己應該學什么,怎么去學。除此之外,在教學中,應注意概念的科學性,并且注意概念形成的階段性。要特別注意循循善誘、由淺入深的原則。對于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徹揭示其涵義,也不應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絕對化了,并在教學中盡可能通俗易懂,通過對實驗現(xiàn)象事實的分析、比較、抽象、概括,使學生形成要領并注意引導學生在學習、生活和勞動中應用學過的概念,以便不斷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和提高運用化學知識的能力。在給學生講有機物的性質,制備及用途時,要確保學生了解有機物結構中的官能團的特點,官能團決定了物質的性質,性質又決定了用途,所以說官能團與有機物性質之間存在著非常重要的聯(lián)系。通過這種系統(tǒng)的教學,可以更好更快地讓學生吸收課堂上的知識,并在課下復習預習時有自學自檢的能力。這種框架式的教學也會讓學生心里對有機化學有更好的層次感,容易產(chǎn)生更加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加強化學用語的這一重點,著重表示有機化合物的組成及變化的化學用語
在教學中,使學生通過理論聯(lián)系實際,結合化學用語聯(lián)想相應的實物和化學實驗。這樣有利于學生的記憶,又有利于加深他們對化學用語涵義的理解。有機化學的特點或者說是難點之一就是知識點密集且瑣碎,在學生初期接觸過程中很容易產(chǎn)生畏難情緒。有機物繁復的結構式以及龐大的知識架構很是讓學生煩惱。這時候就需要教師有足夠的能力將知識分類歸納總結,并且更重要的是將這種能力傳授給學生。其實每個部分的知識點都呈現(xiàn)一個套路:分類、命名、結構、特殊性質、典型化合物。這些內(nèi)容都是有著緊密聯(lián)系的。比如炔烴因為含有碳碳三鍵官能團,鍵能非常低,所以鍵斷裂所需的能量非常低,這就是為什么炔烴更容易發(fā)生加成反應的原因。這也印證了上面關于官能團對于有機物化學性質的特殊影響的觀點。隨著對知識點的總結及學習的深入,這些縱向的知識點還可以橫向地互相比較,就像炔烴比烯烴更好發(fā)生加成反應一樣。由點成線、由線成面,最后再由面組合成一個完善的知識架構整體。
三、經(jīng)常歸納總結
關鍵詞:有機化學 教學過程 中醫(yī)藥院校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3.129
有機化學是各中醫(yī)藥院校中醫(yī)中藥學等專業(yè)的一門重要的專業(yè)基礎課,也是大一學生的一門必修課,它為以后藥物分析、藥物化學、中藥化學等專業(yè)課的學習奠定了基礎。同時在有機化學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又要盡快適應大學老師的教學方法,并掌握大學課程的學習方法,因此教師在教授課本知識時,還要不斷地給予學生學習方法、技能等方面的指導。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談談對有機化學的教學體會。
1 緊扣教學大綱,勾勒教學內(nèi)容的框架結構
在中學時學生已經(jīng)學過了化學,到了大學化學有了更為詳細的分科,有機化學主要學習什么,針對這些問題,筆者在講解緒論時特意安排了一節(jié)課,根據(jù)大綱分析有機化學主要內(nèi)容的框架結構及各章節(jié)的編排。將基本框架介紹給學生,讓他們做到心中有數(shù),思路清晰。
2 授課過程條理清楚,重點突出,注意與中學內(nèi)容的銜接
第一,授課過程條理清楚,重點突出,不必機械地按照教材講解。我院各專業(yè)基本上理論課為72學時,要想在這么短的時間內(nèi)講完有機化學,并使學生接受和掌握,教師必須合理安排課時,對課本內(nèi)容作必要的刪減,對中學已學過和對以后的學習影響不大,或者在以后的其他課程中還會重點學習的內(nèi)容可作簡要介紹。
第二,設計教學過程應注意與中學教材的銜接。大學化學是對中學化學的拓展和深化,在學習過程中,加強引導學生的學習。
第三,注意學生課堂反應,及時歸納總結課堂內(nèi)容。中學時教師講課速度很慢,往往一頁內(nèi)容講好幾節(jié)課,而且還會反復復習,大學教師講課速度快,一節(jié)課能講好幾頁,而且不一定按照課本上講,沒有預習的學生根本不知道教師講到哪兒了,講的什么內(nèi)容,有些學生上課忙于記筆記,不聽教師講解。因此教師應該及時注意學生的課堂反應,提醒學生課前預習,講課內(nèi)容的起止頁碼,只需對書上沒有的、教師重點講解的內(nèi)容才要作筆記,課堂上要盡量理解講課內(nèi)容。大學有機化學一節(jié)課的信息量大,知識面廣,因此教師對授課內(nèi)容應及時歸納總結,還可布置相關作業(yè)督促學生課后及時復習,讓學生做到掌握知識時條理清楚,重點突出,難點突破。
3 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第一,使用多媒體教學,使教學過程生動形象。特別是對于原子結構和分子結構這部分內(nèi)容,以往常利用平面圖形和實物模型來講解,平面圖形過于呆板,在大教室運用實物模型后面的學生看不清楚,且它們體現(xiàn)不出電子的激發(fā)、原子軌道的雜化、形成分子軌道的動態(tài)過程。我們借助Flas放映三維立體圖片的動態(tài)變化過程,能將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利于學生理解。
第二,將理論講授與學生實驗相結合,引導學生從實驗現(xiàn)象了解和鞏固理論知識。比如學生通過性質實驗,加深對有機化合物結構和性質的認識。
第三,采用啟發(fā)式、討論式教學法,集中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思源于疑,提出問題是促進學生思維活動的有效方法,提出的問題既要注重與舊知識的聯(lián)系,又要能啟發(fā)引導學生掌握新知識。層層深入,可讓學生獨立思考一段時間后互相討論,相互啟發(fā),加深印象,那么在教師講解后學生就能更好、更深刻地掌握這部分內(nèi)容。
4 培養(yǎng)大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能力和綜合分析的能力
教學是一個創(chuàng)造過程。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學是人與人心靈上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觸”。教學, 絕不是簡單的知識傳授, 而是一個創(chuàng)造過程。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思維條件, 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首先, 讓學生學好基礎知識, 對一些基本定律和基本概念, 注意由淺入深, 循序漸進, 層層分析, 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有深刻的理解。其次, 集中精力弄清基本概念、命名、反應、性質的來龍去脈, 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在教學中注意抓重點和關鍵以及不易理解的內(nèi)容, 刪除陳舊內(nèi)容, 將學生能夠看懂的內(nèi)容略講, 甚至不講。第三, 在講授基本理論的同時, 盡量穿插一些有機化學的最新進展, 包括藥物、環(huán)境、生物等各個領域中的新成果、新進展, 教師在教學中跳出書本的限制, 注重學生思維的開拓與能力的訓練, 將學生的思維由課堂向課外延伸。這樣, 不僅可以活躍學生學習氣氛, 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而且可以鼓勵學生不受老師慣性思維的影響。
5 關心學生,時常與學生溝通
愛心是每個教師必備的教育素質,平等對待每個學生是教師的職業(yè)道德。某著名教育家曾說過:“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里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成為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學生也常常會“親其師而重其課”,可見教師平易近人,言談文明,關心學生,平等待人,才能形成一個輕松、和諧的氛圍。特別是對于高中沒有選修化學的學生,他們本來基礎就比一般學生薄弱,對學習有機化學感到無從下手,缺乏信心,而如果大一時沒有打好基礎,沒有掌握學習化學的方法,往往會在以后的學習中造成“逢化學必不過”的局面。所以對他們教師應該更加關心,增加答疑時間,耐心、細致地解答他們的問題,幫助他們樹立信心,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總之,在有機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認真學習,提高自身素質,充分備課,做到教授知識條理清楚,重點突出,難點突破;還要不斷探求新的、適合中醫(yī)藥院校學生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更要注重與學生的情感交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參考文獻:
[1]鐵步榮.有機化學[M].科學出版社,2005.
[2]呂惠柳.有機化學教學經(jīng)驗與體會[J].藥學教育,2005,21(3):34-35.
[3]王萍.中藥專業(yè)有機化學教學方法探討[J].廣東化工,2012,39(5):254-255.
化學高考中有機化學部分占分值20分左右,是高中化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普通高中新課程中有機化學在兩部分呈現(xiàn):必修教材《化學2》中的第三章有機化合物以及選修教材《有機化學基礎》,包括了烴、烴的衍生物、糖類、氨基酸、蛋白質、高分子化合物等物質的組成、結構以及性質與應用。對學生而言,有機化學是一個全新的內(nèi)容。因為,自初中到高一以來學生一直學的是無機化學,進入高二后突然轉變成有機化學,在內(nèi)容和學習方法上與無機化學明顯不同,一下子不能適應。雖然有機化學基礎知識比較簡單,但由于有機結構的復雜多變性、反應的機理抽象難以理解,讓學生覺得有機化學難學甚至出現(xiàn)畏懼心理,從而形成學習上的壓力,影響學習的效率。因此,有機化學的有效教學應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實施。
一、做好化學實驗,實施有效教學
學生對化學科目的興趣直接影響到他們的學習效率。作為一種無形的學習動力,教師應該把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作為化學有效教學的一個重要途徑。托爾斯泰曾經(jīng)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弊鳛榻處?,我們應想方設法將興趣教學滲透到化學教學中去,讓學生既感受到學習的動力又享受學習的快樂。從而實現(xiàn)有效教學,高效課堂。在課堂中,教師充滿激情地用生動、形象、幽默的語言進行教學,可點燃學生的興奮點,使學生對化學知識產(chǎn)生興趣,增強學習的內(nèi)在驅動力,可有效提高課堂效率。例如,在對取代反應、加成反應的概念進行講解時可用“一上一下,有進有出”“只進不出”這樣一些詞語形象地描述取代反應的特點。這種形象的、富有感染力的語言使得原本枯燥的教學過程變得生動有趣,使得難以理解的概念變得淺顯易懂,在活躍課堂氣氛的同時又使學生對知識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加深了對有機化學概念、規(guī)律的理解。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合理的實驗教學不僅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能培養(yǎng)和鍛煉其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簡單易做的實驗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教師應讓學生親自去做(如乙醇、苯等有機物的性質等實驗),也可由教師課堂演示;對于較復雜的實驗,教師可通過視頻呈現(xiàn)(如甲烷的取代反應等實驗)。在有機化學教學中的探究性實驗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物質的性質,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的性質和教學目標的需求設計合理的探究性實驗來組織課堂教學(如可讓學生進行苯酚與濃溴水的實驗,看到濃溴水褪色且有白色沉淀現(xiàn)象產(chǎn)生再引出問題:苯酚與濃溴水發(fā)生的是加成反應還是取代反應,如何設計實驗加以證明?最后通過實驗得出結論:酚羥基對苯環(huán)的影響使苯環(huán)上的氫原子變得更活潑,易被溴取代)。
二、運用現(xiàn)代技術,促進有效教學
傳統(tǒng)化學教學中,由于知識點較多且零散、板書多、容量少、課時拖延,使得課堂教學死氣沉沉、缺乏活力,導致效率低下。如今,多媒體教學輔助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使得枯燥乏味的講課轉變?yōu)閷D片、文字、聲音等有機組合在一起的授課過程?;瘜W課堂從靜態(tài)變?yōu)榱藙討B(tài),從抽象變 為了具體,更生動、更形象、更直觀地從不同方面對學生進行了感官刺激,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又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學習到了新的知識,使有機化學知識中一些難以理解的反應機理變得直觀易懂。此外,多媒體技術在有機物空間構型、原子的共平面等問題中的用處很多,例如CH1空間構型為正四面體結構,僅從書本、圖片、模型中很多同學不一定能看出來,但利用多媒體動畫將空間結構中的幾個原子連起來,學生一下子就明白了。
分子結構模型在有機化學知識的學習中也有著重要的作用,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有些立體感很強的有機結構可利用球棍模型幫助學生了解分子的立體結構和原子的相對位置;在同分異構體教學中也可利用模型讓學生親手操作,了解書寫同分異構體的一般規(guī)律。這種看得到摸得著的直觀的教學手段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習效率。
三、聯(lián)系生活實際,豐富有效教學
【關鍵詞】情境教學法;高職院校;有機化學
有機化學作為高職院校化學相關專業(yè)的一門重要基礎課,是學生學習后續(xù)課程的基礎課程之一。隨著有機化合物應用不斷滲透到各個領域,鑒定、分析有機化合物就成了化學分析常規(guī)的工作。有機化學作為一門“實用性”的學科,它在材料能源、工程技術及環(huán)境科學等領域廣泛應用,為學生畢業(yè)后從事水質及化學分析、檢驗等工作奠定了基礎。作為具有初高中化學基礎能力的高職院校學生,思維活躍,具備一定查找分析信息的能力,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有機化學的興趣,調動學生參與、探究科學的熱情,是高職院校化學教師必須面對以及克服的難題。本文就情境教學法應用于高職《有機化學》教學實踐進行一些探討。
1情境教學法簡介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通過有目的地創(chuàng)設生動、具體的場景,使學生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進而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nèi)容,最終發(fā)展學生的認知機能的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情景教學法起源于20世紀30年代,從1960年以后開始已經(jīng)為英國的外語教學界所采用,并逐步擴展到更多的學科領域的教學實踐中。以教師的主動講授、學生的被動接受為主要特征的傳統(tǒng)教學法,在授課過程中,教師主要通過單純的語言來傳授知識。在教學活動中尤為突出教師的主導地位,而常常忽略學生的主體地位[1]。有些老師不乏滿腹珠璣,但講起課來平淡的語調,使整節(jié)課成為“獨角戲”,而講臺下的學生卻顯得興趣缺乏,導致整個課堂氣氛沉悶異常。筆者認為,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往往忽視了教學中的情感因素。與以往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過程相比,情景教學法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性。它是以“建構主義”基本理論為基礎形成的。該理論認為,學習者獲得新知識主要不是靠教師的傳授,而是自身在教師或學習伙伴的幫助下,搜集一些必要的學習材料,并與學習情境相結合,通過有意義的建構方式獲得。“建構”既是對新知識意義的一種建構,同時又包含對原有經(jīng)驗的改造和重組[2]。通過創(chuàng)建教學環(huán)境,讓學生帶著具體的問題去學習。在整個活動中,學生通過對問題的探索,實現(xiàn)主動學習,教師能動地引導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真正掌握知識內(nèi)容,并通過任務的完成實現(xiàn)舉一反三[3]。因而,情景教學法與傳統(tǒng)教學法相比,其基本特征是:以學生為中心,以任務或問題為動力和手段,學生在實踐中運用已有的知識、技能進行延伸和擴展,獲得新知識和提高技能[4]。
2情境教學法在《有機化學》教學中的應用
筆者以高職有機化學教學中“有機化合物的概念”為例,從“問題導入—啟發(fā)思考—共同分析—交流評價—構建知識”五個具體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實施。
2.1問題導入
教育學家贊可夫指出:“我們要激發(fā)學生獨立的、探索的思想,而這種思想又是跟活生生的情緒有機地聯(lián)系著的。好的情緒使學生精神振奮,反之則會抑制他們的智力活動[5]?!痹谟袡C化學教學過程中,從身邊熟悉的實例入手,結合實際生活,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啟發(fā)學生思考問題,從而獲得一定知識?!坝袡C化合物的概念”是學習有機化學的第一個重要概念,單純的文字概念及其枯燥乏味甚至難于理解,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首先提出問題:“什么是有機化合物?有機化合物在組成上有什么特征?”通過導入問題,讓學生結合已有的化學知識來思考,在腦海中形成一個初步的概念。
2.2啟發(fā)思考
在完成問題導入之后,教師應創(chuàng)設直觀生動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思考,激發(fā)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新知識。例如,一首打油詩“地溝油的油條,蘇丹紅的蛋,三聚氰胺的奶,甲醇勾兌的酒,雙氧水的立蝦,尿素的豆芽,石蠟翻新的米飯,硫磺熏的饅頭。和這些相比,毒膠囊實在只是個小小的新發(fā)明而已……”,在這些食品添加劑中哪些是有機化合物?引導學生分析問題特征,先自己總結得到有機化合物的概念。通過這些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實例,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進而增加他們學習的動力。
2.3共同分析
在進行具體分析前,教師將每八個學生分為一組,要求各組組內(nèi)討論“根據(jù)已有的化學知識分析哪些是有機化合物?”使每個學生都參與到討論過程,鼓勵學生參與交流,然后整組協(xié)作,共同分析總結。在學生討論過程中,教師從旁指導,鼓勵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并針對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及時糾正。
2.4交流評價
在分組進行分析后,要求每組指派一名學生對自己小組的討論結果進行匯報,其它小組進行評價。最后,教師要對每一組的討論結果進行總結,得出出有機化合物的概念,進而引出關于有機化合物的兩個經(jīng)典定義。這一過程不僅使學生更好的掌握理論知識,同時可以使學生獲得學習的成就感,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和興趣。
2.5構建知識
通過討論總結發(fā)現(xiàn):有機化合物含有碳元素,引出有機化合物就是含碳化合物這一概念。在整個情境教學過程中,體現(xiàn)了有機化學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通過學生參與,教師引導,激發(fā)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同時配合形象化的圖片等教學手段,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有機化學的基本概念。
3結束語
筆者將情境教學法應用于《有機化學》教學中,經(jīng)過實踐,獲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有效的改變了以往“一言堂”的教學方法。學生在情境教學過程中,主動探索及研究,教師的的主導性地位變?yōu)楦嗟匾龑?、評價,并適時總結、歸納。另外,情境教學法轉變了學生的學習方法,使學生明確了學習的目的性,主動地查閱材料參與討論,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及參與學習的自信心。因此,作為高職院?;瘜W教師,選擇合理的教學方法,并結合多媒體等現(xiàn)代教學技術,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不斷激發(fā)學生學習有機化學的興趣。
【參考文獻】
[1]李學琴.淺析高職有機化學教學方法與能力的培養(yǎng)[J].現(xiàn)代教育科學:教學研究,2011(10):30.
[2]陳福北.高職有機化學教學情境設置與技能提高的探究[J].廣州化工,2011(40):195.
[3]趙輝爽,劉巧云,等.高職《有機化學》課程項目化教學初探[J].職業(yè)教育研究,2011(9):80.
[4]吳穎.提高化學學習積極性初探[J].職業(yè)教育:教材教法,2007(02):72.
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實現(xiàn)教學方法和手段的現(xiàn)代化。教學方式方法的不同、反映著不同的教與學、直接影響著教育質量。教學過程中應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適時地變換一些教學方式和手段,使學生感到新鮮、有趣。如講概念和事實時,用講述法;講結構和反應時,則可以用啟發(fā)式教學法或對比法等[3]。靈活運用教學法的同時,可以配合各種模型教具、投影、電腦教學課件、錄像等,力求生動形象。近年來隨著多媒體技術的迅速發(fā)展,多媒體教學在教育領域中的應用已成為教學改革的熱點[4]。真正有效地教學方式是著眼于教與學的有機結合。在該專業(yè)的有機化學課堂上,提出相關啟發(fā)式的問題,例如畢業(yè)后想干什么?學生會答:到食品加工及生物工程、精細化工等相關領域的企業(yè)、科研單位、高等院校,從事生產(chǎn)工藝設計、新產(chǎn)品開發(fā)、質量監(jiān)測、經(jīng)營管理、科學研究等工作。還可以到海關、商檢、衛(wèi)生防疫、進出口等部門從事產(chǎn)品質量檢測和監(jiān)督管理等工作。接著設問:那么從事這些工作所要具備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是什么?學生答:有機化學!由此回顧學習有機物的結構和性質,并借此展示一些最近發(fā)現(xiàn)的有機物的結構,吊起學生學習有機化學的興趣。將學生分成若干討論小組,讓學生動腦動手,去網(wǎng)上找資料,去圖書館查資料,然后派小組代表發(fā)言。通過學生們自己親身經(jīng)歷對知識掌握的更牢固、更加深刻。
實驗教學和素質的培養(yǎng)
以往大多數(shù)有機化學實驗內(nèi)容都是通用的,沒具食品的特色,讓學生覺得這些實驗與食品專業(yè)關系不大,學生不愿思考、不愿動手,缺乏主動性,從而失去做有機化學實驗的興趣。結合食品專業(yè)特點,除了在有機化學理論課上多舉一些食品加工的例子以外,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接觸食品、了解食品,改造食品,這樣可以滿足學生學習需求心理,大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傳統(tǒng)實驗教學主要以講授法和演示法為主,學生只要聽課和看教師示范,然后“照方抓藥”式開展實驗,教師較少提問,課堂很少討論,師生缺乏交流,學生只是被動接受,缺乏思考、分析、提煉和整合歸納知識的能力[5]。討論式教學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以問題為主導的教學方式,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促進學生之間、師生之間討論與交流,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培養(yǎng)學生與人合作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改革考核方式,培養(yǎng)學生能力
考核是課程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是過程管理的重要內(nèi)容。教學改革發(fā)展到目前階段,課程考核的內(nèi)容和方法已成為教學改革的控制步驟,是教師講課和學生學習的指揮棒。有機化學課程考核主要是考查學生對基本知識的掌握和運用能力。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除了掌握有機化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概念、基本技能之外,還需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6]。因此有機化學課程考核應該是多元化的。除了考試成績以外,實驗的完成情況,查閱和翻譯國內(nèi)外最新科技文獻.撰寫有機小論文、參與課外科技活動等情況都可以計入有機化學課程成績考核范圍。這些都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為今后學習后續(xù)課程和應用開發(fā)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有機化學學習障礙的形成原因
1.缺乏足夠的思想準備
有機化學開篇時,一些學生習慣全套照搬學習無機化學的經(jīng)驗,不能適應有機化學的學習,覺得有機化學內(nèi)容繁雜,毫無規(guī)律,漸漸地失去學習興趣和信心.他們沒有把握有機化學學習的下列特點:
①有機化合物通常用結構簡式表示;
②有機化合物性質與結構的關系密切;
③有機化合物空間構型的認識,需要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
學生學習上難以適應得狀況,如果不能調整過來,后續(xù)學習就會產(chǎn)生困難.
2.學習基礎、認知水平障礙
學習有機化學,需要學生具有豐富的空間想象能力.由于學生的空間立體觀念較差,對于分子的立體結構常常想象不出來.
例如,學習同分異構體概念后,總還有不少學生把二氯甲烷分子的二個形式不同的結構式說成是同分異構體.
3.對官能團的結構特征、主要性質掌握不牢
有些學生對許多官能團的意義理解不透,區(qū)分不清.在學習或解題時,若不能辨清相關的官能團,就會出現(xiàn)思維障礙,從而導致錯誤.
例如,阿斯匹林的結構簡式為:[JG(][LJH,S(1,3,5)][JJ3,YS;4]COOHOOCCH3[JG)]
則1 mol阿斯匹林跟足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應,消耗NaOH溶液的物質的量為多少?
在解題中,學生知道羧基、酯基能與NaOH溶液反應,但忽略了水解產(chǎn)物中有酚,酚也能與NaOH溶液反應.
4.逆向思維能力差,系統(tǒng)性不強
練習呆板,常常是“照葫蘆畫瓢”,缺乏創(chuàng)造性,抑制了學生思維能力的拓展,對掌握的知識難以深化鞏固.
例如,以乙醇為原料設計合成 ,如果缺乏知識的系統(tǒng)性和有機合成常用的解題方法――逆推法,就難以達到合成的目的,這就是正向思維抑制了逆向思維的發(fā)展.
二、解決有機化學學習障礙的對策
1.激發(fā)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
俗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學生能夠學好有機化學,必須使教學能夠吸引學生,讓學生產(chǎn)生興趣,提高學習效果.在有機化學教學中,我們應精心準備、認真安排教學內(nèi)容,并穿插一些學生頗感興趣的生活知識,特別是在知識的重難點教學中,挖掘能激發(fā)興趣的內(nèi)容,以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同分異構體的命名與書寫教學中,提出“天干”十字的同時,不妨帶出“地支”十二字,學生對“子、丑、寅、卯……”等字是感興趣的,因為在他們的記憶中,這些字是屬于卜卦先生的,這樣他們就容易接受“天干”十字.還有,在同分異構體的書寫訓練時,不妨讓學生練習“碳架”結構書寫,同時可展示“碳架”結構模型,有條件和學校還可讓每一學生配備一套塑料的分子小模型,以增強教學直觀效果,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2.循序漸進,平穩(wěn)過渡
在新課的教學過程中,要對學生的整體水平及特點作充分摸底,消除學生的恐懼心理.對初學者也不宜提過高要求,一般以會考標準為宜,不足之處可在練習或單元復習中彌補.
[HJ0.95mm]例如,在《乙醇》教學中,要求學生了解乙醇的組成和主要性質及重要應用,而乙醇的化學性質中,與活潑金屬反應只限于鈉,氧化反應限于催化氧化,脫水反應限于分子內(nèi)脫水成烯.在習題課中深化要求,如消去反應能否發(fā)生、哪些醇能被氧化為醛等.作業(yè)的布置應注意難度和梯度.這樣,將難點分散到各個階段環(huán)節(jié),循序漸進、各個擊破,最后達到完整認識醇的目的,以利于學習過渡.
此外,加強直觀教學,采用掛圖、模型、演示實驗和學生分組實驗等手段,培養(yǎng)學生觀察力和想象力,讓抽象的知識形象化,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
3.總結歸納,掌握學習的一般方法
學生剛接觸到有機化學,興趣很濃.但由于有機化學的顯著特點是:多、雜、亂,其種類繁多、結構復雜、與生產(chǎn)生活聯(lián)系密切,使之成為中學化學的難點,會考、高考的熱點,其學習的方法又與無機化學的學習有明顯的不同之處.如果不幫助學生總結有機化學的特點及學習的一般方法,學生將很難入門.
(1)結構決定性質,進行歸納學習
有機化學學習的一般方法是:結構性質用途制法同類物質.因此,從結構出發(fā),抓住官能團的特性是學好有機化學的關鍵.
例如,醛類物質的官能團為醛基(-CHO),由于醛基的特殊結構決定了醛類物質的化學性質為既可以發(fā)生還原反應(與H2加成反應)又可以發(fā)生氧化反應(銀鏡反應、與新制氫氧化銅的反應).而含有醛基的物質均可以發(fā)生上述反應,如:甲酸、甲酸鹽、甲酸某酯、葡萄糖、麥芽糖等都可以發(fā)生銀鏡反應.
(2)加強針對練習,及時總結規(guī)律
通過章節(jié)學習得來的知識是零散無序的,在一單元或一專題學完之后,幫助學生進行整理,多加強不同類型題的訓練就顯得尤其重要.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練中找規(guī)律,在做中總結經(jīng)驗,學以致用,觸類旁通,以提高解題速度,培養(yǎng)歸納能力.
①“價鍵守恒”原理即碳四鍵、氧二鍵、氫一鍵,這是推導、書寫結構式的重要依據(jù).
②根據(jù)有機物的衍變關系:烴醇醛羧酸酯,推斷有機物的結構,找出衍變關系中的突破口,然后逐層推導得出結論.
③分子組成為中碳氫原子個數(shù)比為1∶[KG-*2]2的有機物完全燃燒后,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汽的物質的量相等.
④具有相同最簡式的有機物,無論以何種比例混合,只要總質量恒定,完全燃燒時耗氧量和生成的CO2和H2O的量均為定值.
4.認真審清題意,加強解題指導
【關鍵詞】有機化學;教學過程;學生能力
有機化學課程是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對于化學教育專業(yè)的學生或者中學化學教師來說也是一門不可缺少的必修課程和主要的講授知識。因此,對于掌握有機化學課程知識程度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有機化學在培養(yǎng)高素質綜合型人才中起著的重要作用。有機化學課程在高等教育中,尤其是材料,生物、食品、環(huán)境、農(nóng)學、給排水等專業(yè)的基礎性地位,擴展性,發(fā)展性、安全性、利用性等方面的高要求,在各學科的交叉滲透中受到很大的重視。如何在有機化學教學中啟發(fā)學生對于此課的興趣和熱情,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這是我們此課程的教學中所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
由于有機反應涉及的機理抽象,所反應的種類較多而且容易混淆,因此自然而然的就成了學生普遍認為難學的課程之一。因此學生在課堂上大部分時間都是被動的學習,失去對此課的熱情和興趣,與教師之間缺乏必要的溝通。本文根據(jù)自己對這門課程的授課體會及通過跟相關專業(yè)的教師交流經(jīng)驗的基礎上綜合起來的,對有機化學教學中如何提高有機化學教學中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綜合能力的幾點具體的看法:
一、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此課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是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綜合能力的基礎。學習最大的動力就是來源于對學習材料的興趣。學習興趣可產(chǎn)生強烈的求知欲,促使學生去積極思考,積極進行探索。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寫,學生記;教師問,學生答。這樣的方法既束縛了學生的思維能力的更深一步的發(fā)展,也限制了他們主觀能力和觀察能力的發(fā)揮。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意識到教育的對象和主體是學生,在教學中充分啟發(fā)、引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一種在教師指導下學生獨立學習和鉆研問題的學習氣氛。課堂上,培養(yǎng)學生不斷地積極思考、廣泛交流的自學品質。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自學時要重視問題設置的關鍵。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在課堂上的記憶和調節(jié)課堂氣氛,要善于掌握教材的重點、難點和關鍵,使學生感到新穎,造成連續(xù)的思索,形成持久的內(nèi)驅力,引起學生思想上的共鳴,既活躍課堂氣氛,更有效地提高學生對此課的積極性,這樣才能更有效的感受到到自學的益處。
二、加強實驗教學,提高有機化學課程的教學質量
有機化學是一門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有著十分相關的學科,因此,我們在有機化學教學中,要善于把教學內(nèi)容和實踐結合到一起進行思考,經(jīng)常要舉個平時我們?nèi)粘I钪兴佑|到的有些有機化學品的實例和實驗成果。
實驗教學對學生有助于形成有機化學的概念,理解所學知識,培養(yǎng)過硬的實驗技能。通過試驗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觀察現(xiàn)象、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以及提高邏輯思維能力的深一步發(fā)展。因此加強實驗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途徑。在實驗時,要求學生在課堂上從實驗現(xiàn)象、實驗操作的過程等不同視角仔細觀察,培養(yǎng)學生“通過現(xiàn)象觀察——積極思考探究原理”的良好觀察習慣。例如,對于性質實驗來講,仔細觀察物質的顏色是否變化、是否有沉淀物質的產(chǎn)生、是否有氣體的產(chǎn)生、是否有溫度的變化等等,對于實驗操作的整個過程要仔細儀器的裝,拆,溫度計和水溫度的位置等等。其次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培養(yǎng)學生全面的觀察能力。觀察時,將思維活動貫穿在觀察全過程中。觀察前要好好把握觀察的對象、方法、步驟。學生要充分的做好實驗前的所有相關的準備工作后,盡量讓學生自己動手,教師只是指導,點撥,講解實驗注意事項,糾正學生在實驗操作過程的錯誤。在具備一定實驗能力的基礎上,可適度增加綜合性和探索性的實驗內(nèi)容,使學生將所學的基本技能融會貫通,靈活運用。
三、理論聯(lián)系實際將結合到日常生活中的熱門問題來學習有機化學
對于有機化學課程,通常在社會上一般廣大群眾的認識總是與環(huán)境污染、劇毒、易燃易爆、對人體傷害等一些負面的因素扯到一起起的。社會上的一些重大熱門的食品安全和社會污染事件,往往都與有機化學品聯(lián)系在一起,如我國的瘦肉精事件,臺灣的多氯聯(lián)苯事件,英國的中毒事件等等。 這樣,結合社會上的一些熱點問題去講授有機化學的知識,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有機化學的興趣和熱情。
四、多媒體與傳統(tǒng)教學相結合,營造活躍的課堂教學氣氛
由于多媒體技術具有圖、文、聲等生動并茂的特點,為傳統(tǒng)教學提供了更先進、更強有力的教學手段,而且信息量大,能直觀、生動地表達教學內(nèi)容,使學生視聽覺并用,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將多媒體作為一種教學輔助手段,與傳統(tǒng)教學手段相結合,同時教師要把握課堂教學節(jié)奏,適當?shù)倪M行板書,調動學生對此課的學習熱情,激發(fā)學生積極思考。借助多媒體教學,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傊?,只有教師根據(jù)教學要求和學生實際,通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學生才能夠容易進入在課堂上的被動狀態(tài)向主動學習的狀態(tài),才能更深一步的增加學生對有關有機化學課程所學的知識,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參考文獻:
[1]劉瑋煒,等.對有機化學多媒體教學的幾點思考[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2(4):79-81.
[2]徐壽昌.有機化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3]張法慶.有機化學[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2.
[4]李莉.有機化學[M].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6.
關鍵詞:有機化學;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44-0122-02
有機化學(Organic Chemistry)是化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研究有機化合物的來源、組成、結構、制備、性質、功能、應用以及相關理論和方法學的科學。有機化合物與人類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因而有機化學是許多學科的重要基礎,有機化學課程是化學、化工、環(huán)境、輕工、生物、農(nóng)學、林學、制藥、動物科學、臨床醫(yī)學等學科專業(yè)的一門重要基礎課程,是構成理、工、農(nóng)、醫(yī)類大學生基礎知識鏈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素質的培養(yǎng)和教學質量的提高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綜合性大學的廣西大學,每年為化學類、化工類、輕工與食品類、農(nóng)學類、林學類、生命科學類、動物科學類、環(huán)境類、材料類等20多個專業(yè)共1600多學生開設有機化學課程。按理科、工科和農(nóng)科三種模式進行課程設計和教學,理、工、農(nóng)的理論教學學時分別為114、57、60,實驗教學學時分別為126、42、30,總學時分別為240、99、90。每年學習有機化學課程的理科類學生約110人,工科類學生約750人,農(nóng)科類學生約760人。近年來,在“211工程建設”和“中西部高校提升綜合實力計劃”的推動下,我們加大了對有機化學課程教學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力度,在師資隊伍建設、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改革、實驗教學改革與教材建設、教學改革研究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進一步提高了教學質量,使這門廣西高校省級精品課程一直煥發(fā)出生機與活力。
一、師資隊伍建設
師資隊伍是課程建設的根本。近年來,采取引進與培養(yǎng)相結合、學歷培養(yǎng)與教學實踐相結合、教學與實踐相結合、教學與科研相結合、青年教師導師制等多種方式,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加強青年教師的培養(yǎng),建立了一支年齡、職稱、學歷結構合理、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的高素質教師隊伍。目前有機化學課程組有教師16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8人,博士生導師2人,碩士生導師11人,博士11人。
二、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改革
為了配合有機化學精品課程建設,課程組于2005年自制了三套分別與理、工、農(nóng)科教學模式及其教材相符合的多媒體教學課件,并全面推廣使用,在使用中不斷改進和完善。多媒體的使用改變了傳統(tǒng)的“黑板+粉筆”的教學方式,大大減輕了教師的教學負擔,增加了教學信息量,使教學內(nèi)容更加直觀、生動,易于理解和掌握,改善了教學效果,進一步提高了教學質量。此外,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合理使用教學模型,使有機化學中的某些抽象概念和空間結構形象化。
多年來,課程組從國內(nèi)外購買了足夠的有機化學教學模型。實踐證明,教學模型在分子結構、立體化學的課堂講解中取得了積極的教學效果,豐富了有機化學教學內(nèi)容,活躍了課堂氣氛,培養(yǎng)了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同時也加深了學生對結構知識的理解。此外,還建立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有機化學》課程專用網(wǎng)頁,將課程簡介、師資隊伍、教學大綱、教學課件、教學視頻等課程教學資源放在網(wǎng)上,使師生逐步學會了使用網(wǎng)絡信息技術輔助教學,使學生能夠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興趣。
在教學方法方面主要做了以下改革:(1)善于應用啟發(fā)式教學法,用問答串聯(lián)教學過程,增強教學互動,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集中注意力,并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2)教學中強調化合物的結構與性質、反應與機理以及反應與合成等的關系,引導學生學會歸納和總結,教會學生用機理串聯(lián)和記憶有機化學內(nèi)容,避免死記硬背有機化學知識,從根本上理解并掌握有機化學的精髓,提高學習效率。(3)全面實施課程改革,以考核方式的改革帶動教學方法的改革,將平時成績的比例由30%提高到40%~50%,增加討論課和期中考試,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三、實驗教學改革與教材建設
有機化學實驗也采用理科、工科、農(nóng)科三種模式,理科實驗為獨立設課,有規(guī)范的評分法,按模塊給分。實驗安排既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又強調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采取分級進行、逐步提高的原則。一級是基本操作技能訓練和驗證性實驗(理、工、農(nóng)均開課),二級是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理科開課),三級是開放實驗、創(chuàng)新實驗,使學生的認識和實踐能力得到逐步提高。尤其是設計性實驗,允許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查閱資料獨立設計實驗方案并獨立完成實驗,學生對此非常感興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改革效果。
在多年使用蘭州大學、復旦大學主編的《有機化學實驗》和周科衍、高占先主編的《有機化學實驗》的基礎上,總結多年來在有機化學實驗方面的教學改革成果,并結合本課程多模式教學的特點,課程組組織編寫了《有機化學實驗》[1]教材,2005年由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并投入使用,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深受師生歡迎。該教材獲得第二屆(2006年)廣西高校優(yōu)秀教材二等獎,現(xiàn)正在修訂,準備出版第二版。理論教學方面,理科選用獲國家教委優(yōu)秀教材一等獎的胡宏紋院士主編的《有機化學》(上、下冊)(已是第四版)。工科長期使用徐壽昌教授主編的《有機化學》;農(nóng)科在長期使用宋光泉教授主編的《新編有機化學》的基礎上,針對工科和農(nóng)科類學生學習有機化學課程的需要,研究和吸納國內(nèi)外經(jīng)典教材的優(yōu)點,并結合教師們多年來積累的教學經(jīng)驗和取得的教改成果,2009年課程組組織編寫了工科與農(nóng)科通用的《有機化學》教材,并于2010年7月由化學工業(yè)出版社出版發(fā)行,已于2010年9月開始在本科教學中使用,效果良好。2016年3月已出版第二版[2]。
四、教學改革研究
有機化學課程于2004年成為廣西大學校級重點課程,2006年成為廣西大學校級精品課程,2007年獲得廣西高校省級精品課程,且多年來堅持開展教學改革研究,發(fā)表相關教學研究論文30余篇。2008年獲得廣西大學優(yōu)秀教學成果三等獎(有機化學精品課程建設的探索與實踐);2010年獲得年廣西大學實驗室建設與實驗教學改革成果二等獎(基礎有機化學實驗教學改革初探);2012年獲得廣西大學“課改示范課程”和“資源共享課程”的立項;2012年《有機化學》(第二版)教材建設獲得廣西大學“十二五”第一批教材建設的重點立項;2014年主持完成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在研究生助教協(xié)助下的有機化學基礎課程的改革與實踐);2016年獲得廣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工程項目(PBL與LBL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在有機化學課程改革中的探索與實踐)。
五、其他
多年來,我們還在有機化學教學過程中作了如下嘗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在教學中適當補充一些有機化學的新反應、新發(fā)現(xiàn)和前沿內(nèi)容,使學生能及時了解有機化學發(fā)展的最新動態(tài),擴大知識面。(2)在教學中引入適當?shù)挠⑽闹R,如化合物的英文名稱、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和化學反應的英文表達,為雙語教學打下基礎。(3)將自己的科研成果適當融入到相關的教學內(nèi)容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如段文貴教授將其科研團隊多年來在天然產(chǎn)物生物活性化合物的合成研究方面取得的一些成果[3-6]應用于有機化學教學中,得到了學生的良好評價。(4)將一些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歷年的《有機化學》研究生入學考試試題引入到每章的課內(nèi)練習中,為學生的考研打下基礎,并起到引領學生考研的作用。(5)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國家級和省級“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走進教師的科研室從事項目研究,開闊視野,提高動手能力。
參考文獻:
[1]林桂汕,段文貴,張淑瓊.有機化學實驗[M].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05.
[2]段文貴.有機化學[M].第2版.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16.
[3]Lin G S,Ma C H,Duan W G,et al. Synthesis and biological activities of α-pinene-based dithiadiazoles[J].Holzforschung,2014,68(1):75-83.
[4]莫啟進,段文貴,李行任,等.2-取代氨基-5-去氫樅基-1,3,4-f二唑衍生物的合成及除草活性[J].有機化學,2011,31(7):111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