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英語朗讀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英語作為一種交際工具, 其中“說”的作用在交際上顯得尤為重要。學生中相當一部分是由于英語成績不好而影響學習成績。在英語課堂上表現(xiàn)得消極,不愿開口說英語,影響進行正常的課堂活動。如果不想辦法改變這種狀態(tài),英語課堂教學就成了“一言堂”,枯燥乏味,就會直接影響教學效果。針對這種狀況,教師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著重從以下幾方面培養(yǎng)學生開口說英語的良好習慣,建立學好英語的信心。
一、“聽”與“說”相結合的訓練使學生能開口說英語。
(1) 培養(yǎng)“說”的能力。從聽入手, 先聽后說。英語課上教師要全英語授課,更要示范性的多說英語。還可以利用中午學生活動時間10-15分中,播放適合初中學生聽的英語,也可以在班會課讓學生觀看全英文的電影。但讓學生“聽”之前, 教師一定要對較難的聽力摘要內容。學生在廣泛聽的基礎上, 在語言的接觸中吸取大量積極而有用的詞匯。通過這種長久“聽”“說”結合的強化訓練, 使學生能開口說英語。
(2)重視朗誦和背誦。朗讀和背誦使學生開口說英語的有效途徑。任何一種語言口語能力的形成都離不開語言材料大量有效的輸入與積累。通過朗讀和背誦,可以在腦子里儲存大量有用的詞匯、短語、習慣用法;通過朗讀和背誦,可以了解英語國家的生活、風俗習慣、人文、歷史、地理知識等。讀得多了,背得多了,自然就形成了英語語感。語感一旦形成中學英語教學論文,好多句子就會脫口而出,頭表達能力也會隨之提高。
二、立足課堂訓練強化學生開口說英語。
(1)“值日報告”和“師生會話”來激發(fā)學生開口說英語。每節(jié)英語課教師利用幾分鐘時間要求學生用英語演講、對話或用英語講小故事,甚至是唱英語歌曲,形式通常是由學生自己決定,時間通常為3-5分鐘。 這種“值日報告”可以營造學習英語的氛圍,同時也可以活躍課堂氣氛。然后對于“值日報告”中所涉及的見聞,談論的人物,愛好、景色等進行師生會話,一般先安排英語口語較好的學生,給其他學生做個榜樣。對于稍差的學生,教師要有意識地降低會話的難度,消除學生畏難情緒,讓每個學生在課堂能展現(xiàn)自己,有所收獲。
(2)組織口頭練習為主的課堂活動加強學生開口說英語。例如,在學習《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課書(新目標)》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How do you make abanana milk shake ?”一課時,教師可以先在屏幕上出現(xiàn)各種水果。先請一名英語學習較弱的學生說出水果的英文名稱,其他學生聽寫所提到的英語單詞。然后,請英語學習較好的學生分別用課文中學過的單詞聯(lián)詞成句。最后,請英語成績好的學生看圖復述這種食物的制做步驟。通過這種層層深入的訓練,因人而宜,循序漸進地提高要求,調動了全體學生積極參加課堂活動同時也加強了學生說英語的積極性。
(3)模仿和復述課文中的部分段落也是訓練學生開口說英語的重要形式。如《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課書(新目標)》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有個關于人物外貌,興趣等特征的描寫。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模仿這一段來描述身邊所熟悉的喜歡的家人或朋友。初中的學生對這種訓練很感興趣,樂于開口用英語來表達。教師也可以要求學生用不同的人稱、時態(tài)來復述所學的內容。老師可以按著故事的情節(jié)為線索,把重點詞、句寫在黑板上,或以時間順序引導學生復述。教師也可以用簡筆畫,邊畫邊引導學生復述課文,避免學生死記硬背,有效幫助學生理解記憶,更有利于增強學生的開口說英語的能力。
三、倡建有效地課外活動使學生樂于開口說英語。開展一些說英語的課外活動。比如,定期召開英語演講會,關鍵詞,如何過渡和如何結尾等。其他的學生要準備演講稿。在這準備過程中中學英語教學論文,學生相互幫助,團結協(xié)作,讓每個學生都進入自己的角色,有聲有色地完成整個活動。學生們寓語言訓練于愉樂之中,鞏固了所學的知識,開口說英語的能力也得到鍛煉。
培養(yǎng)學生說英語, 語言環(huán)境也非常重要。教師和學生一起可以布置一個充滿英語的環(huán)境??梢悦恐艹鲇⒄Z黑板報,教室墻上可以貼英語標語、英文地圖,教室書架上可以準備英語報紙、英語雜志、英語閱讀等等,可以讓學生隨處見到英語,隨時翻閱英語書籍。學期開始讓每個學生取一個英文名字,英語課上, 教師叫英文名字,同學之間也互相叫英文名字, 這些都能創(chuàng)設一種濃濃的英語氛圍, 使學生渴望用英語交談。總之,一名英語教師,就如同交響樂隊的指揮家,組織學生進行大量豐富多彩的訓練, 從而逐漸培養(yǎng)學生開口說英語的習慣。
參考文獻: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解讀(實驗稿)》,北京市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
2.程玉根的“新課程下的英語朗讀教學策略初探”《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10年第2期
3.程曉堂《英語學習策略》,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年
【關鍵詞】朗讀;背誦;環(huán)境依賴;積累語句;口語能力;改進語音
“全日制初級中學英語教學大綱”指出:初中英語教學的目的,是通過聽、說、讀、寫的訓練,使學生獲得英語基礎知識和為交際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忽略聽說訓練,就不能充分達到教學大綱規(guī)定的初中英語教學目的。筆者根據(jù)自己的從事初中英語教學實踐,就如何轉變思想觀念,改革教學方法,進行初中英語課教學的朗讀和背誦的訓練,談談自己的認識和做法,以拋磚引玉,求教于大家。
中國學生因為英語平時幾乎不說,更談不上運用。因此中國學生也就很難從生活中得到輸入英語語言材料的機會;學生在每周有限的四節(jié)英語課當中所學到的聽說訓練,由于平時很少說英語,課堂上所學的英語句子除了早讀外,其他時間也很難運用、復習和鞏固。更何況現(xiàn)在大部分學生早讀時根本不開口讀英語,其原因還是平時缺乏練習,課堂上老師教的課后不能及時在遺忘之前得到鞏固,從而導致好多學生不會讀英語單詞、句子、課文。這樣的語言環(huán)境及所帶來的后果嚴重的影響了學生的聽說訓練,也限制了學生口語能力的發(fā)展。朗讀和背誦也是克服當前中國學生的“啞巴英語”的有效途徑。
一、朗讀和背誦幾乎可以不受環(huán)境和時間的限制
朗讀和背誦對環(huán)境的依賴較小,容易得到保證及滿足,我們只要給學生有自由支配的時間和讀背的內容,學生就可以在課外時間一個人完成,無需找伙伴做訓練對象。朗讀和背誦不需要學生專門用大塊的時間來完成。它具有機動靈活的特點。學生可以自由選擇朗讀和背誦的時間,課前課后,飯前飯后,甚至于在上下學的路上,學生都可以自由地讀和背。
二、通過朗讀和背誦可積累大量實用英語短語、句子、習慣用語
可以擴大視野,在腦子里儲存大量有用的詞匯、短語、習慣用法;通過朗讀和背誦,可以了解英語國家的生活、風俗習慣、人文、歷史、地理知識等,還可以動員眼、耳、口等感覺器官同時參與學習,綜合提高聽說讀寫能力。讀得多了,背得多了,自然就形成了英語語感。語感一旦形成,在以后的學習中,好些句子就會脫口而出。比如有一道填空題,你甚至不知道這個句子的具體意義,你卻能說出該填什么詞,這就是你的語感。這樣就可以自然的避免許多不必要的錯誤,在口筆頭運用語言的過程中形成一定的靈感,有時甚至可以猜對模棱兩可的答案。
三、堅持不懈的朗讀和背誦是訓練語言、語調、語流和連貫性、流暢性口語表達能力的有效途徑,有助于改進語音
通過朗讀,尤其是模仿正確、地道的英語語音語調,可以糾正和訓練自己的語音語調,掌握說英語的種種技巧,如連讀、失去爆破、同化、重讀、弱讀等,從而迅速發(fā)展口語表達能力??谡Z能力提高了,英語成績自然就提高了。試想,你可以脫口而出的句子,還不會運用嗎?
在初中階段尤其是初一的英語教學中一定要重視朗讀和背誦。初一英語教學是學生學習英語的入門教學。學生剛接觸英語,對英語的好奇心強,學習積極性高,學習興趣濃厚。教師如果能抓住這個時機,通過各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促使學生大聲朗讀,積極背誦常用的句子,精彩段落和一些習慣用語,打好堅實的學習英語、運用英語的基礎,對以后的教與學將十分有益。初二、初三的學生之所以學不好英語,與在初一沒有打好朗讀和背誦的基礎有很大的關系。由于初一時不讀、不背,導致學過的單詞、短語認不得,不會讀,上了初二、初三,即使想學好英語,由于大量的單詞不會讀,而使有的同學對英語望而卻步,逐漸喪失信心,終至放棄。現(xiàn)在的初二、初三的學生,有的同學有學好英語的愿望,但由于以前學過的單詞不會讀,課文不會讀,而不知從何下手。如果初一就養(yǎng)成了朗讀和背誦的好習慣,能大聲的朗讀,積極的背誦,讀得多了,背得多了。自然就會記住其中的一些句子、段落、習慣用法。那么到了初二、初三就很自覺的去朗讀、去背誦英語,還愁英語學不好嗎?
綜上所述,初中學生應該珍惜時間,在學英語過程中,請盡量的放出聲來朗讀英語,力求把一些范文,精彩的段落、句子背下來,這樣等上了初二、初三,學英語就很輕松了。初二、初三的同學也不必灰心喪氣,對英語學習失去信心。所以,只要能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多讀多背一些實用的英語句子,形成一定的語感,英語成績照樣也可以提高。
初識鄧黎莉是2010年5月,我受邀到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qū)華羅庚實驗學校參加“教海領航”活動,既要上一節(jié)課,還要作一個講座。主辦方很熱情,記得有個漂亮的英語女老師為我引導,帶我熟悉環(huán)境,特別主動,也很細致。上完課,講座之前,這位女老師為我主持,這時我才知道,她就是華羅庚實驗學校的英語教研組組長,叫鄧黎莉。巧的是,當時和我一起去的還有教海探航“年度新人”常熟市實驗小學英語教師夏莉莉,兩位“茉莉”老師一樣的漂亮靈氣,一樣的年輕有為,我笑稱她倆為姊妹花。那次講座,我談的是英語教學的有效性,題為What makes success?在講座后的互動環(huán)節(jié),鄧黎莉主動介紹了她們的英語團隊,她說:“我們的單元教學在整體推進時,還應注意以學定教,教的內容,教的順序,必須依學情、生情而定,要給學生足夠的空間?!彼€結合我的講座主題,談到“教學成功與否主要看學生收獲了多少”。對一位青年教師來說,有這樣深刻的認識是非常難得的,當時,她的主持和教學感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好一朵茉莉花!
在2011年江蘇省“教海探航”征文競賽頒獎大會上,鄧黎莉作為一等獎獲得者與兩位青年教師同題會課,我受邀作點評,再次見到了她。三位教壇新秀各具特色,較好地呈現(xiàn)了譯林版《牛津小學英語》4A Unit 9 What’s the matter一課的教學。她們都注重創(chuàng)設情境,引出話題,引導學生在情境中理解單詞和句子;同時,也都精于深入、細致的朗讀指導。在之后的交流環(huán)節(jié)中,我說鄧黎莉的獲獎論文題為《在語篇的花園里種植――對話教學的突圍之路》,心里不覺為之一動:真是個有心的年輕人,在很多老師還在困惑、爭論不休時,她已經(jīng)在默默地行動了!她謙虛地說論文主題是在先前聽我的講座時形成的,她近期一直在思索如何突破對話教學的瓶頸,這次的課也就是一種踐行。她在說課時強調“對話文本也是語篇,應該以語篇的視角來看待對話”。
又見茉莉,茉莉花在成長!
之后,我就常能聽到她的名字、見到她的文章了。每年的江蘇省“教海探航”征文競賽她都去參加,都能獲獎;省里的“送培”活動常見她的身影;《中小學外語教學》等雜志屢見她的文字……我知道,她又在學習一個專題了,她又在研究一個課題了,她又在提煉一段經(jīng)驗了,她又在參加一個競賽了,她又在引領一個團隊了。每每看到她的論文,聽到她的觀點,看到她的課堂,我總是感嘆于她成長之快,五六年間,鄧黎莉已逐步形成了她“活潑、開放、靈動”的英語教學風格。
她始終處于一種向上拔節(jié)的姿態(tài),茉莉花在盛開!
近年來,我一直在郊區(qū)普通中學高中部任教英語,普通中學的大部分學生對閱讀有一種恐懼心理,閱讀理解的失分率較高。閱讀能力人人皆有,但閱讀水平高低不一,有的學生盡管讀了一些文章,做了許多理解題,但閱讀能力仍不見提高,語言水平低當然是一個主要原因,因為沒有一定的語言能力就談不上閱讀能力,但是除了詞匯、語法、句型結構這些語言因素外,影響閱讀理解的還有一些非語言知識因素,如:識記、推理、判斷、歸納、評價能力,以及背景知識的多少等等。而普通中學的學生就缺乏這些能力,因此,我在英語教學中十分重視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下面我就如何培養(yǎng)和提高中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談談自己的粗淺看法。
1 盡早抓起,循序漸進,持之以恒
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并非一朝一夕所能達到,需要經(jīng)過師生堅持不懈的努力,方能逐漸提高。那種認為高一、高二先打好基礎知識,等到高三再突擊抓閱讀訓練的想法是不可取的。因此,學生進入高一后,教師就要制定計劃,有條不紊,堅持不懈地對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閱讀訓練。古人治學有句名言“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這句話道出了語言實踐量大所起的積極作用。學漢語可以如此,學英語當然也不例外。因此,我們從高一起就經(jīng)常選一些難易適中,幽默有趣的小故事或科普讀物打印出來發(fā)給學生課后閱讀,要求他們在5分鐘左右做好一小篇短文練習,并要求學生在自己的練習上記下所用的時間。每周在課內進行定時測驗,同時還經(jīng)常組織百字競賽活動等。學生閱讀量日夜擴大,隨著閱讀量的不斷加大,閱讀能力也就自然而然地得到了培養(yǎng)和提高。
2 立足課本,強化課文整體理解教學
我認為,課文是最好的閱讀材料,須充分利用。學習課文時,我們應當把課文當作一個整體來處理,即進行整體理解教學,整體理解教學更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此外還要有意識地采取一定的方法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如:安排預習課文時讓學生找出重點段落的中心句或對文章的論點、論據(jù)、人物事件,作者的褒貶態(tài)度等要弄清楚,要注意作者的弦外之音,對文章的評價分析要堅持“詞不離句,句不離篇”。文章中任何一個句子都不能孤立地去理解而應與文章的中心與主題聯(lián)系起來,切忌捕風捉影,不著邊際,課內還講一些相關的背景知識,課后要求學生大聲朗讀和背誦課文,培養(yǎng)語感,語感是學習者對語言信息的敏感的反應,是語言訓練的熟悉程度,同時我們還進行朗讀課文競賽,充分調動了學生朗讀課文的積極性。這樣經(jīng)過長期不懈的訓練,就可逐步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3 精選材料、廣泛閱讀,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適度
近年來高考試題閱讀部分除了逐步加大難度之外,在能力的考點上更注重實際掌握英文的能力,如:報刊新聞、廣告、告示文章等,從趣味性故事到計算機信息產(chǎn)業(yè)、基因工程、網(wǎng)絡教育、社科類和科普文章等無所不有。因此我們要精選材料,廣泛閱讀。所謂精選,首先要考慮材料的難度,一般情況下,閱讀材料應略淺于所學的課文內容,生詞量不要太多,如果生詞太多,內容太深讀起來困難重重,索然無味,學生就會望文興嘆,這是很難堅持下去的,其次要做的四新,即:內容新,不落俗套:題材新,要廣泛天文地理、政治經(jīng)濟、風土人情、人物傳奇、新聞報道旅游雜記、科普知識無數(shù)不包;體裁新,記敘文、應用文、說明文、議論文面面俱到;問題新,對分析、綜合、判斷、推理的領域,要構思新穎,設疑巧妙,以求開發(fā)學生學習語言的潛在能力。這樣不僅使學生的知識面得到了拓寬,而且使學生閱讀范疇讀物的能力得到了鍛煉。常言到: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廣泛閱讀能鞏固已學的詞匯、語法知識,能接觸更多的語言信息,從而豐富自己的語言知識,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4 加強閱讀指導,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4.1 快速閱讀是綜合運用閱讀技巧,在快速閱讀時通過邏輯思維獲取盡可能多的信息。在整個快速過程中,要高度集中思想,讓大腦處于高度興奮狀態(tài)中,因此要養(yǎng)成視讀的能力,既用眼睛掃描文章內容,按意群、詞組理解句子的意識,不要朗讀或默寫,不要逐句讀,不要用指頭或鉛筆點著讀,不要隨時到回去重讀,不要邊讀邊和別人說話,如果念的很慢,一詞一詞地讀,注意力不集中,往往念完全文還是很茫然,詞都認識就是不知道文章講什么,所以現(xiàn)在的英語測試都有一個閱讀速度的要求。
4.2 要一口氣將整篇文章讀完,要邊讀邊記有關重要內容,盡量減少回讀次數(shù)。注意力應放在整篇文章上不要過多地考慮每個詞或短語的意思,如果遇到與信息無關的生詞要跳過,不要在這些詞上過多地去浪費你的時間和精力。如遇到與信息有關的生詞,要盡量根據(jù)上下文關系或構詞法知識去猜測其含義,最好不要查閱字典或參考書,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5 幫助學生掌握閱讀技巧,提高閱讀解題能力
關鍵詞:英語閱讀、理解能力、精選材料、廣泛閱讀、培養(yǎng)提高。
在高中階段,英語閱讀是學生獲取信息,擴大知識面的重要手段,有著語言知識豐富、題材廣泛、體裁各樣等特征,是每個單元教學中的主要部分,也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主要渠道。如何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是影響學生英語水平的一個重要因素。然而,傳統(tǒng)的閱讀課教學模式常常比較單一,教學方式只是把課文作為單純向學生傳授語法及語言知識的載體,忽視了對學生閱讀速度和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傳統(tǒng)的閱讀理解提問方式也常常停留在對所閱讀文章的表層理解層面上,作為教師究竟應該怎樣幫助學生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呢?我結合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和自己對英語學習的探索,總結并得出了以下幾點粗淺的見解:
首先、緊扣課本,強化課文整體理解教學。課文是最好的閱讀材料,須充分利用。學習課文時,我們應當把課文當作一個整體來處理,即進行整體理解教學,整體理解教學更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此外還要有意識地采取一定的方法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如:安排預習課文時讓學生找出重點段落的中心句或對文章的論點、論據(jù)、人物事件,作者的褒貶態(tài)度等要弄清楚,要注意作者的弦外之音,對文章的評價分析要堅持“詞不離句,句不離篇”。文章中任何一個句子都不能孤立地去理解而應與文章的中心與主題聯(lián)系起來,切忌捕風捉影,不著邊際,課內還講一些相關的背景知識,課后要求學生大聲朗讀和背誦課文,培養(yǎng)語感,同時我們還進行朗讀課文比賽,充分調動了學生朗讀課文的積極性。這樣經(jīng)過長期不懈的訓練,就可逐步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其次、趁早抓起,循序漸進,持之以恒 。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經(jīng)師生堅持不懈的努力,方能逐漸提高。那種認為高一、高二先打好基礎知識,等到高三再突擊抓閱讀訓練的想法是不可取的。因此,學生進入高一后,教師就要制定計劃,有條不紊,堅持不懈地對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閱讀訓練。有句名言“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這句話道出了語言實踐量大所起的積極作用。學漢語可以如此,學英語當然也不例外。因此,我們從高一起就經(jīng)常選一些難易適中,幽默有趣的小故事或科普讀物給學生課后閱讀,要求他們按規(guī)定時間做好每篇短文練習,并要求在練習上記下所用的時間。每周在課內進行定時測驗,同時還經(jīng)常組織競賽活動等。學生閱讀量日益擴大,隨著閱讀量的不斷加大,閱讀能力也就 自然 而然地得到了培養(yǎng)和提高。
第三、精選材料、廣泛閱讀,提高閱讀理解能力。近年來高考試題閱讀部分除了逐步加大難度之外,在能力的考點上更注重實際運用英文 的能力,如:從趣味性故事到報刊新聞、廣告、告示文章、計算 機信息產(chǎn)業(yè)、基因工程、 網(wǎng)絡 教育、社科類和科普文章等無所不有。因此我們要精選材料,廣泛閱讀。所謂精選,首先要考慮材料的難度,一般情況下,閱讀材料應略淺于所學的課文內容,生詞量不要太多,如果生詞太多,內容太深讀起來困難重重,索然無味,學生就會望文興嘆,這是很難堅持下去的,其次要做的四新,即:內容新,不落俗套:題材新,要廣泛天文地理、 政治 經(jīng)濟 、風土人情、人物傳奇、新聞報道 旅游 雜記、科普知識無數(shù)不包;體裁新,記敘文、應用文、說明文、議 論文 面面俱到;問題新,對分析、綜合、判斷、推理的領域;構思新,設疑巧妙,以求開發(fā)學生學習語言的潛在能力。這樣不僅使學生的知識面得到了拓寬,而且使學生閱讀范疇讀物的能力得到了鍛煉。廣泛閱讀能鞏固已學的詞匯、語法知識,能接觸更多的語言信息,從而豐富自己的語言知識,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讀者劇場在西方英語教學領域并非新詞,也在港臺有充分的實踐,但在內地也許仍是新概念,筆者詢問過本校及跨校英語老師,他們都對讀者劇場一無所知。
讀者劇場對華美舞臺、精美道具、戲劇化的表演、背稿等都可不作要求;一臺簡單的讀者劇場,只需要生動的‘音調’(intonation)、‘口吻’(tone)、‘表情’(facial expression)、‘動作’(gesture)即可上演。
一、為什么選擇讀者劇場?
1.不同于戲?。╠rama),表演者在讀者劇場中沒有背稿、走位的壓力,更多學生躍躍欲試,而平日害羞的或對自身英語不自信的學生,也更敢于借此機會認識自己、表現(xiàn)自己、解放自己,進而增強信心。
2.讀者劇場將表演者的重心放在作品的臺詞及角色本身,能夠提升學生的發(fā)音、朗讀表現(xiàn)能力、分析語言情感的能力及創(chuàng)造力。
3.只要找到難度適中的文本,低年級的學生也能完成讀者劇場。
4.能夠培養(yǎng)及提高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二、教學步驟
1.熟讀文本,理解其含義及詩歌氛圍。
2.說明讀者劇場的作法,并和學生做示范。
3.全班分組,每組四至五人,將程度較弱的學生分散到每一組,確保其能在組內得到組員幫助。
4.各組學生確定自己的角色(Reader1/2/3/4),若組員人數(shù)超過四人,部分角色可由超過一名讀者扮演,程度較弱的學生可與程度好的學生扮演同一角色,增強其自信心,同時促進合作學習;討論出括號中的表情或語言提示;組內彩排,同時教師巡視以便輔助需要幫助的小組。
5.展示。
案例分享(一)
背景:
初次做RT,我先從二年級的學生開始。當時,我正愁如何教2A Unit3 Look at the moon C部分韻詩Look at the moon。平常教韻詩就是看看CD-跟讀CD-朗讀韻詩,套路單一且機械,收效一般。如果用RT來鞏固詩歌的朗讀會有怎樣的效果呢?便放手一試。把原先的套路轉變?yōu)椋狠斎胄略~(通過圖片引出so round/at night)-看CD-讀詩句-理解詩句、確定語氣-練習朗讀-RT展示。
韻詩:Look at the moon (牛津小學英語 2A Unit3 C部分)
適合程度:英語初學者(學習英語一年或一年以下)。
課時:40分鐘
All: ( ) Look at the moon.
Reader1: ( )Look at the moon.
Reader2: ( )Like a big balloon.
Reader3: ( )So round and so bright.
Reader4: ( )In the sky at night.
*每句臺詞前的括號填入讀者所使用的語氣:(happy) 、(sad)等,自由發(fā)揮。
反思:
初次嘗試RT合作朗讀韻詩,較為成功。學生在理解詩句的基礎上和同伴有感情地朗讀表演,參與熱情高漲;由于可以拿著書上臺展示,并且只需要選擇朗讀一兩句詩句即可,許多膽小、害羞、不自信的學生也踴躍參與、發(fā)揮喜人;在老師的引導下,部分小組已出現(xiàn)良性的合作學習的氛圍;引導學生加上動作表達情感后,學生創(chuàng)意層出不窮,驚喜不斷!
不過,在低年級嘗試RT,老師需同時關顧課堂紀律,形成張弛有度的課堂節(jié)奏。
案例分享(二)
背景:
在低年級的RT初體驗較成功地落幕后,筆者準備乘勝追擊,進一步強化學生之間的合作精神以及對英語語言的感知能力,便設計了本次Alphabet AB。除此緣由,選擇該內容也是結合了近期對學生的語音滲透。二年級英語學習對學生有了更高的要求,即默寫單詞,傳統(tǒng)的死記硬背的方法所顯現(xiàn)的局限性在這群孩子身上尤為突出,為了改變現(xiàn)狀,筆者決定滲透直拼法。
在教授該劇本前,筆者已滲透A的發(fā)音即apple的a及B的發(fā)音,在此筆者并不打算強調音標的書寫,因此只是簡單的給各個字母穿上了/ /的外衣,目的是讓學生能夠區(qū)分字母及對應的發(fā)音。
劇本:Alphabet AB
適合程度:英語初學者(學習英語一年或一年以下)。
課時:40分鐘
Reader 1: ( ) A, A.
Reader 2: ( )/a/,/a/
Reader 3: ( ) (邊念邊寫) Big A, small a.
Reader 4: ( ) I like apples!
Reader 1: ( ) B, B.
Reader 2: ( )/b/, /b/
Reader 3: ( )(邊念邊寫) Big B, small b.
Reader 4: ( ) I like books.
反思:
雖只是第二次體驗RT,學生卻已輕車熟路,表現(xiàn)不俗,說明只要選擇了難度適中的文本,在低年級做讀者劇場遠比我們想象的容易。本次體驗,要求學生分組后組內討論得出每句臺詞的語氣和情感,在分組的前幾分鐘,部分學生未能完全理解老師的用意,各自將所有句子的語氣都完成了才分角色,筆者發(fā)現(xiàn)在該組及時說明使其順利開展彩排。因此,在學生分組排練時,教師應走進各組進行相應輔助。
Part A 模仿朗讀
在這部分的考試中,學生要進行模仿朗讀,“要求考生的語音、語調和語速盡可能與片斷保持一致”(2013年廣東省普通高考英語科聽說考試部分考試大綱,2013)。為了提高學生模仿朗讀的能力,筆者在本單元的閱讀材料Reading 1中選取了兩處長度適中的段落——第二段和第五段,讓學生進行模仿訓練。首先,筆者播放兩遍錄音,學生對照課本的閱讀材料來A聽。聽完第一遍后,筆者會給學生約兩分鐘的時間,讓學生自己來閱讀段落材料。兩分鐘后,筆者播放第三遍錄音,學生盡量跟隨錄音的速度,模仿錄音語音、語調來朗讀。針對不同類型的閱讀片段,老師可以給學生不同的朗讀技巧指導,以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學生跟隨錄音模仿朗讀后,筆者要求學生朗讀給自己的同桌聽,通過同伴互評來達到相互促進的目的。雖然這種訓練的方式跟高考的要求有所不同,但是這可以讓學生在起始年級、在平時課堂中就能更多地注重語音、語調和語速,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朗讀習慣,同時也可以讓他們更好地熟悉閱讀課文的內容,增強語感。這種模仿訓練可在閱讀材料學習完后進行,可以在課堂上進行訓練,也可以在早讀時進行。
Part B 角色扮演
這部分的考試要求學生在觀看一個片斷后根據(jù)提示用英語提出三個問題和根據(jù)自己所聽的內容回答計算機所提出的五個問題。這一部分的考試,不但測試學生聽的能力,同時也要求學生具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為了提高學生這方面的能力,筆者利用本單元的閱讀材料Reading 2設計了以下兩項聽說任務:
Task one:學生聽閱讀材料Reading 2第一段錄音兩遍,回答老師所提出的問題:
Question one:What day was it today?
Question two:Why was Li Fang heart-broken?
Question three:What did Li Fang plan to give to Hu Jin?
Question Four:Would Li Fang apologize to Hu Jin this time?
Task two: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筆者把學生分成了若干個小組,要求小組的成員根據(jù)本單元的閱讀材料Reading 2的內容,提出至少五個問題。當各小組準備好問題后,老師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式來處理學生所提出的問題。老師既可以收集每個小組所提出的問題,讓其他學生來回答;也可以通過游戲或競賽等方式來進行:每個小組所提出的問題可以由他們所指定的其他小組來回答,對于回答問題正確率最高的小組給予一定的獎勵,以提高學生參加的積極性。這種訓練方法雖然缺少了聽的訓練,但是可以提高學生用英語來提問和回答問題的能力,同時也讓加深了學生對閱讀文章的理解。
啟示一:英語教學中應加強語篇分析,著重課文結構的梳理
語文教學重視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善于組織學生進行觀察、想象、聯(lián)想、記憶、分析、歸納、比較、質疑等思維訓練。其中在寫作技能訓練和加強課文的深層理解方面,語文教學注重梳理文章結構,即對課文的謀篇布局、篇章結構、主旨大意以及故事情節(jié)進行分析;同時強化推理判斷,分析語言形式與寫作意圖,不斷驗證和調整假設和猜測,以求對課文的深層理解。傳統(tǒng)的英語閱讀課教學,教師將重點放在對詞匯、句型和語法的講解上,學習者十分被動,思維參與量極少。新教材投入使用以來,以往的以教師為中心,強調語言知識的傳統(tǒng)閱讀課模式已基本被擯棄,英語教師一直在探索新的閱讀教學模式和方法,以適應新課程的要求,但許多教師閱讀課教學模式單一,在組織課文教學時常以問題貫穿教學過程,導致控制過多,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身的思考能力;另外,提問只局限于表層性問題,對文字背后的信息挖掘,如歸納、推理、概括、評析等深層次的問題,則不到位。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要求高中閱讀教學側重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篇能力,如:從閱讀材料中獲取主要信息;理解文章主旨、作者意圖、語篇意義;理解閱讀材料中不同的觀點和態(tài)度;識別文體特征;根據(jù)不同的閱讀目的采用不同的閱讀策略;根據(jù)上下文線索預測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等。英語語篇可分為記敘文、描述文、議論文和說明文等文體。每一種文體,都可根據(jù)其敘述特點,歸納出不同的主題模式。教師在教學中要幫助學生學會根據(jù)不同的文章分析主題模式,把握文章的脈絡結構,要帶領學生由篇章到層次、到段落、到細節(jié),逐步分析。英語文章一般由三部分組成:篇首段、主體段和結尾段。篇首段往往起著統(tǒng)領全文、揭示主題的作用;主體段用來闡述文章主題;結尾段概括全文。整篇文章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圍繞中心展開,有一定的邏輯關系。教師可以運用以下方法訓練學生的語篇分析能力:
將段落和段落大意配對;
將因果關系配對;
將段落順序打亂,重新編排順序;
將其中一段或一句抽出,再重新放回正確位置;
根據(jù)文章線索,將相關內容串聯(lián)起來;
填表補充信息;
選取文章脈絡的流程圖;等等。
如普通高中課程標準英語必修5 Unit l的閱讀文章John Snow Defeats“King Cholera”介紹英國著名醫(yī)生John Snow是如何通過考察、分析、探究的科學方法,發(fā)現(xiàn)并控制“霍亂”這種傳染病的。筆者根據(jù)得出科學觀點所需的七個步驟:
find a problem――make a question――think of a method――collect results――analyse there sults――find supporting evidence――draw a conclusion讓學生依據(jù)這條線索找出課文中相應的信息,就將本來繁瑣無序的信息串聯(lián)起來了。又如普通高中課程標準英語必修2 Unit 2 Reading-An Interview,筆者設計了如下流程圖:
T:Which of the following best shows the structure of the passage?
在熟悉課文類型,細讀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繪制出課文的篇章結構和層次關系。這種練習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對課文進行準確的理解,也可以強化學生的篇章結構意識,促進文章結構圖式的建構生成,對學生寫作布局能力的提高很有幫助。
啟示二:英語教學需要引導學生體會語言之美
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是讓學生在學習、積累、感悟和運用語文的過程中,逐步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選入語文教材的課文大多出自名家的經(jīng)典文學作品,語言規(guī)范且優(yōu)美,而且教師在授課時也非常注重讓學生感受文學作品中生動的人物形象和優(yōu)美的語言,培養(yǎng)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綜觀當前的高中英語教學,教師大多重視對教材中語言材料的挖掘,關注與考試接軌的知識點的堆砌,卻忽視了對語言之美的欣賞,這是語言教學的一大缺憾,正因為缺乏對語言美的挖掘,從而極大地影響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致使談到英語,學生首先想到的就是繁瑣的語法和難啃的單詞。同漢語一樣,英語也是承載文化的媒介,而不僅僅是文字,英語教學也一樣要浸潤學生的生命,豐富學生的精神?;谡Z文教學的這點啟示,筆者有意識、有目的地進行了嘗試。教學中讓學生從詞句、文辭和意境等方面體會語言之美。
1.用詞的準確傳神
現(xiàn)行的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中有許多優(yōu)美的詞匯,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仔細品味,領悟語言的美妙,同時提高學生的詞語辨析能力。以普通高中課程標準英語必修4 Unit 3的閱讀文章Nonverbal Humour為例,其中有一句“The film is set in California in the middle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when gold was discovered and thousands of people rushed there in search of it”句中的rush就用得準確而傳神,既表達出了人們得知Califomia有金子想立刻到達的心情,又讓讀者腦海中呈現(xiàn)出一副人們像潮水一樣蜂擁而至的壯觀場面,用其他一些詞如go,move,run,arrive等都不可能達到同樣的效果。事實上高考的完形填空中有些就是考查學生對相近、相似詞的辨析,學生要會體驗其中的奧妙,才能選出正確答案。同樣是這篇文章卓別林吃鞋情節(jié)的描述也是非常地形象生動。原文如下:Chaplin sits down at the table……First he picks out the laces and eats them as if they were spaghetti.Then he cut off the leather top of the shoe,treating it as if it were the finest meat.Finally he tries cutting and eating the bottom of the shoe……在這里,教師空洞的解說完全是多余的,只有讓學生一遍遍的研讀,他們才會體會到語言蘊含的情感和形態(tài),自然而然地在他們腦海中就會呈現(xiàn)出一組滑稽而又令人心酸的畫面。
2.修辭的靈秀之美
修辭是語言文辭之美的一大特質,幫助學生理解和欣賞文章中的修辭手法,有助于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能激發(fā)學生的語言學習興趣,可提升其文學欣賞水平,增強其語言感悟能力。如普通高中課程標準英語必修4 Unit 2的閱讀文章A Pioneer For All People中,在描述袁隆平的夢想時,有這樣一段話:Dr Yuan saw plants as tall as sorghum.Each ear of rice was as big as an ear of corn and each grain of rice was as huge as a peanut.三個比喻很形象地反映出一個偉大的夢想。又如普通高中課程標準英語必修2 Unit 5 Music,文章一開始就出現(xiàn)了三個設問句:Have you ever wanted to be a famous singer or musician?Have you ever dreamed ofbeing in front of thousands of people at a concert……?Do you sing karaoke and close your eyes and pretend you are CocoLi or LiuHuan?這種形式很快把學生引入音樂明星的世界,讓學生產(chǎn)生共鳴,產(chǎn)生接下去讀文章的興趣,趁機提醒學生欣賞作者的寫作風格,提高學生自己的寫作水平。此外很多的名言警句、成語諺語也為教師引導學生學會欣賞語言的魅力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A bad beginning makes a bad ending.不善始者不善終。
A fall into a pit,a gain in your wit.吃一塹,長一智。
A friend in need is afriend indeed.患難見真情。
A miss is as good as a mile.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以上四句因為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而且又富有深刻的哲理。
3.意境的耐人尋味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指導學生在閱讀時通過外在的文字信息,理解和體會內在的思想和深刻含義,使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力、審美情趣、藝術感受等綜合素質得到發(fā)展。普通高中課程標準英語必修6 Unit 2 Poem中的五行詩,由五行組成,寥寥數(shù)語,言簡意賅,細細朗讀,卻能讀出另一番意境。如兄弟這首詩Brother.Beautiful,athletic.Teasing,shouting,laughing.Friend and enemy too Mine.雖然用了Teasing,shouting和enemy等詞,我們卻能強烈感受到作者對兄弟的喜愛。又如文章《百萬英鎊》中餐館老板和服務員看到百萬大鈔前后對Henry的態(tài)度對比,讀來更是耐人尋味。
A:Are you going to watch TV again?
B:what else is there to do? (讀升調)
A的問題中用了again,就感覺含有責備之意,B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反問,用疑問表示確定的語氣。
啟示三:朗讀和背誦仍然是英語學習的有效手段
朗讀和背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手段,語文知識重在積累,而積累靠的就是讀背。在中國數(shù)千年的教育史中,朗讀和背誦成為傳承中華文化的主要手段,一代代中國人就是通過熟讀、背誦《三字經(jīng)》、《千字文》到《四書五經(jīng)》而修身立業(yè)的。心理學家強調學習的過程中知識“保持”的重要性,是很有道理的,而讀背正是“保持”的重要手段,朱熹提倡熟讀精思,就是認識到了它的重要性。與語文教學相比,我國英語教學所提倡的理論和方法過于理性化和技術化,中小學英語課堂存在一些比較典型的誤區(qū):如交際法和任務型教學,注重學以致用,“用中學”,這本身沒錯,但學以致用并不等于即學即用,剛剛教學了新知識,馬上讓學生表演,這是強人所難,也不符合學習規(guī)律。筆者認為教學的重心仍然需要落到語言的可理解性輸入上,只有達到一定的語言積累,經(jīng)過量變到質變的漫長過程,學生才可能有較理想的輸出,而朗讀和背誦等語文教學中采用的方法看似簡單,沒有什么技術含量,但卻是最樸素、最生態(tài)且最有效的語言知識積累方式。教師先選擇適量的背誦材料,再有策略地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最后引導學生及時主動復習鞏固所背誦的語言材料,這樣才有可能使學生切實地鞏固和內化語言知識,從而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
1.精心挑選背誦材料
根據(jù)幾年來的教學經(jīng)驗,筆者認為教師適當?shù)馗木幘湫停僮寣W生背誦句子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應當盡量選擇那些包含重要詞組、語法以及容易混淆的知識點的句子,如:I look forward to seeing you again.The good chance we are looking foraward to came at last.(look forward to的用法);Eating healthy food is good for our healthy,so we’d better learn how to eat healthily.(這個句子包含了health,healthy,healthily三種詞性,句型you’d better do sth,詞組be good for,疑問詞+動詞不定式結構how to eat healthily做賓語等眾多語言知識點)。要讓學生記住語法規(guī)則的條條框框很繁瑣,但通過背誦這些包含重要詞組、語法以及易混淆的知識點的句子掌握知識就輕松多了。另外背誦精練短文,如《新概念英語》和《英語晨讀精華》或從課文中抽出一小段精彩部分讓學生背誦,并且要求達到英漢互譯時脫口而出的程度。這些文章通俗易懂,大大的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敢于開口,也能開口。
2.指導學生有策略地朗讀和背誦
語言首先是有聲的,沒有聲音就沒有語言的存在。心理學研究證明:人的大腦對那些刺激強的信息儲存得牢靠而久遠,刺激弱小的信息則很快被遺忘。這就是學習外語必須高聲朗讀的依據(jù)。李陽的瘋狂英語學習法就是通過大聲朗讀達到瘋狂的地步來增強對大腦的刺激,從而達到強化記憶的結果,所以教師要指導學生大聲地朗讀和背誦,從而提高記憶效率。在朗讀和背誦過程中要注意思維器官和各感覺器官合同協(xié)作。在同步體驗閱讀內容的同時,隨著語言的韻律和節(jié)奏,結合感受到的語言表達的思想感情,進行抑揚頓挫和聲情并茂的朗讀,這種有意識的音和意、意和情的結合就是對朗讀材料的深加工。平時在通過朗讀進行記憶時,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訓練將心理意識集中指向所讀材料的好習慣。同時應讓學生理解一些心理學基本原理,經(jīng)常反思自己的學習方式和學習心態(tài),找出自己遺忘的規(guī)律,及時復習鞏固所背誦的語言材料。使學生學會學習是學生終生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關鍵。
總而言之,適當借鑒語文教學的有效方式――朗讀和背誦,側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篇能力,努力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英語語言之美,從而愛上它。有了主動學習的內驅力,這才是語言學習的最佳境界。
參考文獻
[1] 程箐花.從挖掘教材內涵入手培養(yǎng)高中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中小學外語教學,2008(5).
[2] 葛文山.語文教學給英語教學的三個啟示.中小學外語教學,2008(10).
[3] 董兵.文體分析:高中英語閱讀的新視角.中小學外語教學,2009(2).
[4] 李如霞,梁慶福.英語語調的會話含義.中小學外語教學,2009(5).
[5] 麥琪.高中英語教學中的語言欣賞.中小學外語教學,2009(9).
論文關鍵詞: 英語學習 學習習慣 養(yǎng)成
論文摘 要: 英語是一門工具學科。要掌握英語,除了需學習一定的語音、詞匯、語法知識外,還得練就扎實的聽、說、讀、寫基本功。換言之,英語學習必須通過大量的聽、說、讀、寫訓練。從這點出發(fā),可以說,英語學習的過程也是習慣養(yǎng)成的過程。
一、良好的聽的習慣
要求:認真聽示范發(fā)音,聽清后再模仿。學習英語是從“聽”起步的?!奥牎笔恰罢f”的前提,沒有“聽”,就無從模仿“說”。只有聽得清、聽得懂,才能說得準、說得好。用心地多聽他人說英語,有助于培養(yǎng)對英語的敏捷反應。因此,培養(yǎng)學生認真聽教師或者錄音的示范發(fā)音,用心聽他人說英語是至關重要的。
兒童心理學告訴我們,小學生愛模仿,模仿性強,但缺乏自控能力。課堂上,常有學生一聽老師示范發(fā)音,就急于開口模仿,輕聲跟講,結果導致自身發(fā)音欠準,而且還影響了他人聽音。因此,在英語起始教學階段,教師就要訓練學生靜心聽,可采用“手勢暗示法”,即老師隨著示范發(fā)音打手勢“一、二”,這時學生邊聽老師發(fā)音,邊看老師嘴形,注意觀察其大、小、扁、圓及變化情況,做到看明、聽清,當手勢打“三”時,全班齊聲模仿。這樣,發(fā)音易到位,模仿效果好。小學生聽錄音跟說跟讀,往往只滿足于“聽到”,能跟得上說,跟得上讀,而不注意語音、語調、句重音、停頓等。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聽清”,在播放錄音前,可分步提出聽的具體要求:頭不抬,口不開,做筆記。這樣的要求除能讓學生養(yǎng)成好的習慣之外,更有利于在答題考試中得高分。
英語課堂教學是小學生用英語交際的主要場合。其間,他們有很多聽英語的機會。但小學生有意注意較弱,維持時間較短,特別是在聽同學發(fā)言時易走神。教師除了向學生講明專心聽同學發(fā)言的好處外,在教學上要采用生動、形象、活潑、多樣的教學方法與手段。特別要避免枯燥操練,開“定向長火車”,要多用“有意點叫”、個別提問,對活動與集體操練應頻繁交替使用。同時在教學內容上設置“牽制性”提問,“逼”學生專心聽他人說英語,不聽,就無法參與。如,老師問某生:“How old are you?Where are you from?Is your mother a teacher?”隨即轉用第三人稱問其他學生:“How old is he?Where is his...from?Is his mother a teacher?”又如,請一名學生用英語自述,然后讓聽的學生按此內容相互問答。還可請學生指出發(fā)言者哪兒講錯了,該如何糾正,等等,以此引導學生用心聽他人說英語。
二、良好的說的習慣
要求:大膽開口說英語、音量適度、儀表大方。積極參加語言實踐活動,大膽開口說英語,是英語學習所必需的。從心理學、生理學角度來看,三年級學生人小,較之高年級學生,心理障礙和怕羞感少。這正是培養(yǎng)大膽開口講英語的有利條件之一。因此,教師要抓住時機,充分運用教材,從起始年級,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說的習慣。
首先,教師應十分注意發(fā)揮“情感教育”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古人曰:“親其師,信其道?!苯處熞谩皫煇邸比ペA得學生的親近和信任,使師生感情雙向交流,密切師生關系,形成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從而有效地幫助學生消除心理障礙,克服怕開口說英語的緊張心理,開創(chuàng)敢講英語、爭講英語、愛講英語的局面。
同時,教師要精心組織教學,優(yōu)化教學方法,利用一切教學媒體(圖片、實物、玩具、幻燈、投影、錄像、錄音、指套、木偶等)創(chuàng)設情景,寓教于樂,讓學生身置語境,有意識或無意識地開口練說,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說英語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要做到人人大膽開口說英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學生因各人的氣質、性格不同,參與開口講英語的程度也不同。教師在教學中要特別關注那些存在怕說、缺乏自信心的學生。著名教育學家布盧姆認為,一個人學習成功的次數(shù)越多,他的學習自信心就越強。學習成功是建立在學習自信心的基礎上的。因此教師要幫助這些學生克服思想和心理障礙,要多給予鼓勵和表揚,肯定其點滴甚至是微不足道的進步,進行個別耐心具體的輔導,設個坡度,扶著前進,不要急于一步到位,讓他們在口語訓練中有所得,感受到成功和歡樂,以增強其說英語的自信心,激起其說英語的內心欲望。最好別去打斷,應允許學生暫時存在某些語言錯誤,待講完后,教師再指出并糾正。這樣做,不干擾學生說話的思路、意念表達,不挫傷其說話積極性,又能幫助其提高言語水平。在大膽開口講英語的基礎上,教師要引導學生注意講話音量適度、儀表大方。三年級始學英語,要求學生大聲講英語,隨著年級的升高,要求學生根據(jù)不同場合,調整自己的音量大小,聲音高低,對于活動、小組操練宜輕聲些,班上發(fā)言要響亮些,讓全班同學都能聽到。有的學生急于發(fā)言,在連續(xù)說英語時,停頓過長,還常加“嗯”。此時,教師要注意多留給學生一點思考時間,要求先想后說,想好再說。另外,教師要提醒學生注意,說話時不要低著頭,或眼望天花板,或視窗外,要面對聽者,舉止要自然,不拘束,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說的習慣。 轉貼于
三、良好的讀的習慣
“讀”對小學生來說,主要是指“朗讀”。要求:正確拼讀單詞,響亮地、流利地朗讀課文,語音、語調等基本正確。拼讀單詞有利于學生記憶單詞,積累詞匯。朗讀英語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音、語調、節(jié)奏、語感等,也有助于“說”的能力進一步提高。
朗讀英語是小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內容之一?!罢f”英語與“讀”英語有相通之處,關系密切,兩者相輔相成。學生朗讀英語好與差,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示范。這是給學生“先入為主”的朗讀音調印象。因此,教師必須十分注重范讀和領讀。授課前,教師最好先自身整音,盡量與標準音帶取得一致。在自身(或音帶)范讀、領讀時,可配以手勢以示升調、降調、重讀等,加深學生的理解。以后還可指導學生在課文上標音調符號。一般來說,新課之時,不宜請學生領讀課文,以免一個錯,錯一片,給糾正增添麻煩。在朗讀語言材料時,須要求學生切勿操之過急,拿來便朗讀,要先通閱,了解內容,理解含義,揣摩音調,然后再朗讀,這樣,朗讀效果好。
小學英語課文句短簡單,讀來朗朗上口。有些學生覺得這些句都已能講能背了,在朗讀時漫不經(jīng)心,不是看著一句句朗讀,而是滑句,一股腦兒讀完,存在“假讀”現(xiàn)象。有的朗讀時語速、節(jié)奏掌握不好,過慢、拖沓,一字字頓著讀,或是過快,發(fā)音不到位,無停頓,混著讀。特別在集體朗讀時,伴有拖音明顯、節(jié)奏較差、語速偏慢等現(xiàn)象。為此,教師要對癥下藥,變換教法,隨時糾正學生朗讀的不良傾向,刻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讀的習慣。
四、良好的寫的習慣
“寫”對小學生來說,主要是指“書寫”。要求:書寫姿勢、方法正確,斜體行書規(guī)范書寫,大小寫、筆順、標點符號和格式正確。
這就要求英語教師在教英書寫時及時糾正,不能放任自流。要讓學生明白書寫坐姿、握筆方法不正確會影響身體健康,影響書寫質量與速度,對今后學習不利。啟發(fā)學生加強自我督促意識,保持正確坐姿,握筆方法。特別要向學生指出,書寫英文時,紙稍向左斜放,紙的下邊與桌面邊緣成10°角,不要正放。再則,到4B課本學習中,要求學生寫句子,在要求寫字母寫單詞的基礎上更要求能把句子寫對寫美。提出太多的語言要求,學生可能很難把握??梢越o學生編幾個字的順口溜,容易記住且便于操作,即大小寫(該大寫的基于大寫其余則小寫)、空格(單詞與單詞之間的間隔一個字母為宜)、標點符號(什么句就用什么符號)。
在書寫教學一開始學寫字母時,教師就必須十分重視培養(yǎng)學生按照規(guī)范筆順書寫,在四線三格中位置正確。值得一提的是,要強調每個字母都要稍向右斜,斜度要一致(約5°)。中國學生由于寫漢字的習慣,豎直橫平,有棱有角,四方端正。因此,在書寫英文時,常出現(xiàn)直、方、角現(xiàn)象。對此教師要運用“比較法”教學,及時指正。隨著學習的進展,教師要繼續(xù)堅持不懈地抓好單詞、句子、段、篇的書寫及標點符號的正確使用,切實做到英文書寫規(guī)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總之,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不會自然生成,而是經(jīng)有意識培養(yǎng)形成的。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yǎng)。”習慣的培養(yǎng)是教育的重要內容,古今中外歷來如此。從學習和掌握英語的角度來說,核心問題是要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英語的良好習慣,這是掌握英語的關鍵。良好的語言習慣是培養(yǎng)能力、發(fā)展智力的重要開端。小學生學習、掌握少量的語言知識,固然是學習英語的基礎,但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更為重要,這會使學生終身受益。
參考文獻:
[1]劉顯國主編.反饋教學藝術.中小學教師教學藝術從書.中國林業(yè)出版社,1999.8.
[2]于明主編.影響學生主體角色形成的因素與控制.課堂教學方法與藝術實用叢書(6).國際文化出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