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手術室護理常規(guī)內容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手術室教學;情景教學;應用
日常手術室的護理工作較為復雜,存在較強的操作性與專業(yè)性,應配合醫(yī)師快速主動進行護理操作,且能夠隨時對突發(fā)事件進行處理。對于實習護生來說,手術室的環(huán)境較為陌生,手術室的搶救過程十分緊張,工作節(jié)奏較快,器械設備較多,無菌操作要求較為嚴格等,均是對實習護生的考驗[1]。而醫(yī)學教材中關于手術室的章節(jié)內容較為簡短,缺乏手術室實踐的機會,若采取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方式則無法滿足現(xiàn)代手術室護理工作的需求[2]。為此,本次研究對實驗組護生采取情景教學模式,便于幫助護生盡快對相關的手術室護理操作要求詳細掌握,詳情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抽取2014年—2016年至我院實習的護生160例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采取奇偶數(shù)分組模式進行分組(n=80)。常規(guī)組:男性2例,女性78例,56例本科,19例大專,5例中專;年齡最小16歲,最大23歲,平均年齡(20.30±0.56)歲;實驗組:男性1例,女性79例,57例本科,18例大專,5例中專;年齡最小17歲,最大22歲,平均年齡(20.54±0.65)歲。對比兩組護生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比性良好。
1.2方法
對常規(guī)組護生采取傳統(tǒng)教學法進行授課。對護生的量化指標、實習計劃等進行歸納,安排一名護理人員進行授課,每周可進行1~2次的小講座,且依照書本上的知識進行授課,安排護生對手術室進行參觀,但是不會對具體的手術過程進行參與。對實驗組護生采取情景教學法進行授課。A:選擇PPT授課形式,并依據(jù)視頻的相關內容同護生展示手術室的布局、設施等,采取手術室詳細實例分析對護理人員應盡的職責、注意事項等進行講解,同護生講解手術室的基本技能、基本知識等,并要求護生學習并掌握。B:對手術室的建立進行模擬:準備好教學需用的手術間,要求室內的器械物品齊全,指導護生在模擬手術間內進行操作訓練,包括如何穿戴好無菌的手術衣與無菌手套,如何對無菌包進行開啟,如何配合手術醫(yī)生進行器械物品的傳遞,如何幫助患者對手術進行安放及其相應的手術室基本操作技能。之后演示模擬教學:要求對整個手術的操作過程進行模擬,且?guī)Ы汤蠋熝菔鞠词肿o士、巡回護士、手術醫(yī)生的相關操作,其中巡回護士要求對患者基本資料進行準確核對,及時將靜脈通路建立,幫助麻醉醫(yī)生進行麻醉,擺放好正確的手術,協(xié)助醫(yī)生穿戴好手術衣,與器械護士配合,對手術所需物品進行清點。而器械護士的工作包括將無菌手術包打開,穿戴好無菌的手術衣,并幫助醫(yī)生進行消毒鋪巾操作,依據(jù)手術的具體步驟傳遞器械,手術完成后對手術物品進行仔細清點并記錄等。著重講解整個手術操作過程的內容,且要求護生對醫(yī)生、洗手護士、巡回護士、器械護士等角色進行扮演,反復進行練習,及時對其中不合理的操作進行糾正,便于護生詳細掌握手術室的操作過程。
1.3評價指標
實習完成后進行問卷調查,采用本科室自行設計的調查量表進行填寫,包括護生的心理狀態(tài)、對于手術室環(huán)境的熟悉速度、手術室工作的適應程度、教學老師的滿意程度;對依據(jù)上述內容進行評分,分為理論考核、單項操作考核與綜合操作考核三項內容,每項評分為1~5分,評分越高表示教學效果越佳[3]。
1.4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記錄本次研究涉及的相關資料,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比較,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比較,若組間數(shù)據(jù)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以P<0.05進行表示。
2結果
2.1考試成績評價
實驗組護生在理論考核、單項操作考核、綜合操作考核方面的達標率均明顯高于常規(guī)組,P<0.05,見表1。
2.2手術室實習調查情況
實驗組護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對手術室環(huán)境的熟悉程度、手術室工作的適應程度、教學老師的滿意度相比常規(guī)組明顯較佳,P<0.05,見表2。
3討論
與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相比較,采取情景教學法的優(yōu)勢較為顯著,其采取多媒體方式進行授課,通過視頻教學便于培養(yǎng)護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便于將授課效果進一步提高,且不會使得教學負擔增加,其在日常教學中可取得較為顯著的成效,幫助護生將心理承受能力進一步提高,利于加快護生對于手術室的工作適應程度,將指導教師對護生的滿意度進一步提高,利于獲取較為良好的教學成果[4]。情景教學法可通過采取具體的情景設置內容,使得護生切身感受到手術室的環(huán)境,盡快進入角色,提高護生的組織與應變能力,便于較快對手術室的工作進行適應,采取情景教學法后,使得護生對手術室的恐懼心理及時消除,利于熟悉手術室的工作流程、環(huán)境等,加強無菌操作的觀念,便于將心理素質提高。情景教學法具有更強的直觀性,便于護生從感官的認知轉變?yōu)榭陀^的認知,從進入手術間之前了解手術室的相關操作流程,將其主觀能動性增加[6],提高實習的自信心,將實習效率進一步提高,并在較短的時間內對手術室的相關護理程序進行全面掌握,將其實踐的能力進一步提高,可將理論與實踐的內容進行結合,提高了護生應用綜合知識的能力,將其應變能力提高。另外,采取情急教學法利用小組互動的方式,便于護生在較為輕松愉悅的狀態(tài)下完成學習,利于將護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培養(yǎng)其積極性,對各種角色進行體驗,便于加快對手術室環(huán)境的熟悉程度,提高教學效果[7]。課前授課教師可采取自制的課件、聲像資料等,將備課難度增加,因此,要求帶教的老師應具備較高的教學資質,將其自身的知識結構不斷提高,加強與護生之間的溝通交流,便于將其教學能力提高[8]。綜上情況可知,在手術室教學中,借鑒情景教學法便于提高護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護生的綜合素質,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章彩虹.情景教學法在手術室?guī)Ы讨械膽肹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12,21(7):64.
[2]魏志明,夏立平.仿真情景模擬教學在高職護生綜合技能培訓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3,27(29):3298-3299.
[3]陸燕弟,保穎怡,白燕芳,等.情景模擬式教學在手術室實習護生臨床帶教中的應用[J].現(xiàn)代醫(yī)院,2013,13(11):121-123.
[4]董佩嫻.情景教學法在手術室實習護生手術教學中的應用[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2,33(12):1648.
[5]高云,趙翠枝.綜合情景模擬演練教學法在手術室護理實訓教學中的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0,29(12):1873-1875.
[6]何璐.手術室教學模式改進對護生能力及教學質量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5,12(1):117-117,118.
[7]尹紅,伍小飛.綜合情景模擬教學法在手術室護理強化訓練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4,28(10):1265-1266.
【關鍵詞】 手術室; 護理; 溝通方法; 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 R472.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4)13-0104-02
手術治療患者護理需求不同于一般患者,此類患者病情較重、變化多,對手術有較大恐懼和焦躁心理,若不予以心理干預容易引發(fā)心率和血壓異常,影響手術效果及預后[1]。本次研究為尋求更有效的手術室護理方案,著重對本院60例手術患者開展手術室人性化心理干預,并對比常規(guī)手術室護理的60例患者臨床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手術治療患者120例,依照手術順序隨機、平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患者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齡22~78歲,平均(46.8±4.1)歲;病程2個月~5年,平均(2.8±0.4)年。對照組患者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齡21~79歲,平均(46.2±2.8)歲;病程1個月~5年,平均(2.1±0.6)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手術室護理服務。進入手術室之前,向患者簡單講解手術情況及圍術期注意事項,為患者調整飲食、用藥方案,規(guī)范做術前檢查。進入手術室時核對患者信息,為患者固定、麻醉處理,術中常規(guī)配合手術操作。術后清潔和包扎傷口,鎮(zhèn)痛、抗感染[2]。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lián)合給予人性化溝通的優(yōu)質心理護理:親情式溝通。護士明確自身的護理工作在患者治療和康復過程中的重要性,時刻謹記護理職責和使命,發(fā)自內心地關懷和尊重患者,始終親切服務,在與患者相互熟知之后,進入手術室前開展一對一交流。以患者為中心,為患者答疑,幫助患者更好地了解手術情況和優(yōu)勢,轉變心態(tài)、配合術前各項準備工作,為手術室護理做準備,指導患者練習正確呼吸、活動、排便及咳嗽,為術后護理打下基礎。手術全程心理干預。準備進入手術室之時,由患者熟悉的護士進行訪視,并盡可能陪同患者進入手術室接受手術,手術過程中注意適當遮蓋非手術部位并注意保暖,必要時為患者講解手術情況,術畢時肯定患者的配合,并及時告知手術結果,盡可能提升患者手術生理及心理舒適度。疼痛護理:在強化手術室舒適護理緩解疼痛的同時,引導患者術后正確進行疼痛自評,由于前期心理干預順利開展,患者情緒穩(wěn)定,手術配合效果好,后期疼痛護理壓力小。
1.3 評價標準
自制護理滿意度量表,了解患者護理環(huán)境、操作技術、教育指導、心理舒適、生理舒適5項內容護理情況,5項滿意為非常滿意,3~4項滿意為滿意,2項及以下滿意為不滿意[3]。觀察并記錄患者術前1 d和麻醉前心率及血壓、疼痛VAS評分、并發(fā)癥情況。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6.0軟件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字2檢驗,以P
2 結果
2.1 血壓、心率、疼痛VAS評分
兩組術前1 d心率和血壓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麻醉前血壓、心率均較對照組更低,VAS疼痛評分也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2.2 術后并發(fā)癥和護理滿意度比較
對照組術后并發(fā)癥17例(28.3%),觀察組2例(3.3%),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組別 非常滿意(例) 滿意(例) 不滿意(例) 滿意度(%)
對照組(n=60) 13 36 11 81.7
觀察組(n=60) 42 18 0 100
字2值 9.102 8.226 12.047 11.224
P值
3 討論
護理服務是重要的手術治療輔助服務,手術室護理水平直接影響手術結果及患者康復效果、患者護理體驗[4]。筆者認為,對照組患者實施的調整飲食、用藥方案,規(guī)范做術前檢查、術中常規(guī)配合等系列常規(guī)護理僅是被動執(zhí)行醫(yī)囑、配合手術操作,與患者和家屬溝通過于簡單、不夠深入和詳細,不利于手術準備工作、術中配合及術后強化護理工作的有序開展,患者對常規(guī)手術室護理的體驗也始終不盡如人意。
手術室護理正朝著“以人為本”為核心理念的全新方向轉變和優(yōu)化,恰如其分的溝通和交流正是新時期“以人為本”的優(yōu)質手術室護理服務的基石[5-6]。本院在強化護士護理技能、提升綜合職業(yè)素養(yǎng)的同時,充分將自身知識、技能與人文素養(yǎng)相結合,以親情式的人性化溝通穩(wěn)定患者圍術期情緒、引導患者配合手術治療和準備工作,促使手術室護理水平全面提升。
本次研究在充分認識到常規(guī)手術室護理服務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高、疼痛明顯、患者配合度差、護理體驗欠佳的缺陷的基礎上,對本院60例手術患者開展手術室人性化心理干預,并對比常規(guī)手術室護理的60例患者臨床效果,結果顯示,開展基于人性化溝通的優(yōu)質心理干預的觀察組患者各階段血壓、心率及術后疼痛、并發(fā)癥控制效果均優(yōu)于常規(guī)手術室護理的對照組患者,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參考文獻
[1]林燕斌,何小霞,冼敏瑤,等.溝通方法在手術室術前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5(10):63-64.
[2]馮春英,滕月萍.溝通方法在手術室護理中應用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21):29-30.
[3]孫華.護理溝通方法在手術室應用的效果評價[J].中國傷殘醫(yī)學,2013,18(12):265-266.
[4]莊新萍,陸琪,曹彩英,等.安全文化在手術室安全管理中的應用與體會[J].護理管理雜志,2011,11(1):63-64.
[5]程喜丹.溝通方法在手術室護理中應用的效果評價[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4(32):220-221.
【關鍵詞】不同護理模式;應用效果;比較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401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0-5900-02
手術室是對于患者進行疾病治療的重要場所,由于一些患者對于環(huán)境的陌生和對于手術知識的匱乏,患者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恐慌和焦慮等一些不良反應的心理情緒,從而使得患者的軀體和精神受到比較嚴重的影響,嚴重時甚至會影響到對患者麻醉的效果進而影響手術的順利開展。舒適護理是一個整體的和個性化的護理模式,為了能夠對舒適護理的效果進行有效的評價。本組對50例患者采取了舒適護理,并和常規(guī)護理的50例患者的情況進行比較分析,目的在于尋找最佳的對患者的護理方法,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將在我院接受治療的100例擇期手術的患者進行對比分析,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其中觀察組在手術室護理的過程中采取舒適護理的模式,對照組在護理的過程中則采取的是常規(guī)護理的方式。其中觀察組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8例,患者年齡20-55歲。對照組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29例,患者平均年齡為20-57歲。兩組患者在性別、職業(yè)、文化程度、手術類型方面比較無顯著的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1.2方法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的措施,觀察組患者采取以下舒適護理的措施。
1.2.1術前在接到手術通知單之后,手術護士首先要做的就是對病歷進行仔細的查閱,了解患者的基本情況和病情,進而制定術前的訪談內容,護理人員向患者做自我介紹并告訴病人在手術前的一些注意事項。讓患者和家屬對于手術的目的和意義以及過程有所了解,做好手術的各種準備,提升患者對于麻醉的應急能力,最大限度的解除患者可能存在的一些恐慌情緒。
1.2.2手術中對病人要熱情,特別是在進入手術室的過程中要向患者簡單進行手術室情況的介紹,向患者講明麻醉和手術后中配合所應該的一些基本事項。手術過程中一切的操作都應該的輕、穩(wěn)、準,最大限度地避免因為操作而導致的聲音過大,不談論任何和手術沒有關系的事情,給患者營造一個良好的手術環(huán)境。在手術中患者要密切地觀察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同時注意患者的面部表情,對患者出現(xiàn)的各種不適要做出及時的處理。
1.2.3術后在手術之后的第二天,手術室的患者應該到病房對患者開展必要的隨訪工作,最大限度地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況和患者傷口的疼痛狀況,鼓勵患者早日的下床活動,幫助患者樹立早日康復的信心,最后在征得患者家屬和患者同意的前提下,對患者開展?jié)M意度調查。
1.3統(tǒng)計學方法使用SPSS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和分析,其中計算數(shù)據(jù)采取X2檢驗,P
2結果
2.1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的焦慮值比較研究見表1。
3討論
舒適護理模式是針對手術患者手術前對于手術治療的知識比較匱乏,手術過程中對于疼痛又比較害怕而形成的一種護理方法,目的是使得患者能夠在心理和心理層面達到舒適,減少患者的各種不適感,減少患者在手術前的焦慮和恐懼的感覺,促使患者能處在最佳的心理和身體狀態(tài)接受手術治療,從而最大限度地增加手術的安全性,保障手術能夠順利的進行。
本組對舒適護理和常規(guī)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進行了對比研究,發(fā)現(xiàn)常規(guī)舒適護理在手術前后患者的焦慮值要明顯低于對照組,且差異具有顯著的統(tǒng)計學意義(P
參考文獻
[1]胡光曦,孔德明.舒適護理在手術室全程護理中的應用及評價[J].齊魯護理雜志,2010(10.
[2]石靖芳,張曼麗,譚婉文,李美清,馬育璇.舒適護理在乳腺活檢術中的應用[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09(23.
[3]蔡晶,余晴,錢丹.舒適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分析[J].吉林醫(yī)學,2011(15.
[4]張金格.舒適護理在手術室整體護理中的應用[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1(14.
【關鍵詞】 一對一帶教;手術室;效果評價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3.220
手術室臨床帶教的內容主要包括個案護理查房、操作演示、??评碚?。進行手術室臨床帶教的主要目的是掌握有關護理理論知識和護理技能, 提高綜合素質能力, 而帶教方法對護理實習生的學習效果、各種能力的提高具有極大的作用。為了對一對一護理帶教方法用于手術室臨床帶教效果進行分析和評價, 本院對在手術室的98名護理實習生實行臨床帶教方法, 對其中49名實習生實行一對一帶教, 效果顯著, 詳細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7月~2014年9月于本院進行護理帶教的98名實習生, 男8名, 女90名, 平均年齡(21.2±3.8)歲, 其中本科生19名, ??粕?9名。將實習生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 各49名。對照組女45名, 男4名, 平均年齡(21.3±3.4)歲, 本科生10名, 專科生39名;試驗組女45名, 男4名, 平均年齡(21.1±3.7)歲, 本科生9名, ??粕?0名。兩組實習生性別、年齡、學歷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的臨床帶教方法。實習生進入手術室后, 由科室老師進行介紹, 然后由科室老師進行帶教, 內容按實綱進行教學。
試驗組采用一對一護理帶教方法。根據(jù)實綱的目標和手術室的具體情況, 明確實習生在手術室實習需要掌握的護理理論知識和護理操作技能, 制訂學習目標與帶教計劃。實習期間兩組實習生每月均需參加4~5次小講座。由1名
擔任總帶教老師進行小講座, 其中包括手術室專科理論知識、 手術室護理查房、 手術室技術操作、 手術室感染管理知識。再將實習生分配給具體的一對一帶教老師進行以下工作:
①介紹手術室環(huán)境和具體流程, 提問實習生目前所了解和掌握的相關理論知識, 比較和講解手術室當前所用的儀器設備的具體操作方法和課本知識的異同;②強調手術室的制度和操作規(guī)范, 如手術室消毒隔離制度、器械物品清點制度、無菌技術操作規(guī)范等, 而且需要實習生準確無誤的掌握;③對常用的操作(如穿脫手術衣、戴無菌手套、各種無菌包的打包法、外科洗手方法等) 進行示范, 并指導實習生練習至合格, 同時也需要指導實習生進行手術室查房實踐。兩組實習生均在實習結束前1~2 d進行實習效果的評價。
1. 3 效果評價標準 綜合素質能力評定:綜合素質能力由理論成績和操作成績組成。理論操作評分標準:優(yōu)>90分, 合格≥75分, 不合格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 1 兩組實習生的綜合素質能力結果比較 試驗組的綜合素質能力合格率為98.0%, 高于對照組的79.6%,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2. 2 兩組實習生的護理技能評分比較 試驗組理論知識、風險防護和操作技能評分高于對照組, 安全缺陷評分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3 討論
一對一護理帶教方法是一種質量保證、充分教學、不斷提高的帶教方法。一對一帶教方法能夠使實習生和帶教老師的距離拉近, 更方便帶教老師全面了解學生的不足, 并按照每個學生的特點安排合適的實習方式和教學方法, 這樣更能使實習生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得到提高, 同時也使帶教老師的護理教學能力得到鍛煉, 學生們能夠在師資充分的學習和工作氛圍中, 發(fā)揮自己的長處[1]。通過一對一的護理教學, 既增強了綜合素質能力, 同時也提高了護理技能。
本院實行的一對一帶教方法使手術室臨床帶教增加了??评碚?、操作演練、知識點傳授, 能幫助實習生查漏補缺, 迅速掌握疾病重要內容而方便進一步護理;克服了臨床實習生剛剛接觸而因為自身條件和知識的不一致[2], 對實習生遺漏某些問題的一對一指導, 減少了傳統(tǒng)教學的不足, 使教學質量得到提高[3]。本文研究結果顯示, 試驗組的綜合素質能力合格率為98.0%, 高于對照組的79.6%,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 一對一護理帶教方法明顯優(yōu)于常規(guī)的帶教方法, 在這種帶教方法下, 實習生能夠更快的掌握有關護理理論知識和護理技能, 提高綜合素質能力, 所以在臨床上進行推廣和使用有很大意義。
參考文獻
[1] 楊小蓉, 黃俊華, 龔仁蓉.手術室定科實習護理實習生培訓模式的探討.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 2012, 39(7):1861-1862.
[2] 王依貴, 王昀.手術室護理帶教方法的持續(xù)質量改進探討.重慶醫(yī)學, 2012, 41(11):1139-1140.
【關鍵詞】溝通技巧;手術室護理;護理效果
本次篩選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本院行手術治療的患者81例,將其作為研究對象,給予溝通技巧護理及常規(guī)護理,效果確切,報道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臨床資料:重點篩選
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本院行手術治療的患者81例,以不同護理方法為依據(jù)分組:護理組41例,男(24例)/女(17例),年齡20~69歲,其平均年齡(37±5.78)歲,手術類型:3例行婦科手術,10例行骨科手術,7例行胃腸科手術,21例行肝膽外科手術;參照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齡21~70歲,其平均年齡(38±6.54)歲,手術類型:5例行婦科手術,8例行骨科手術,10例行胃腸科手術,17例行肝膽外科手術。比對兩組手術室患者以上資料后,結果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參照組:予以常規(guī)護理,方法為:護理人員嚴密監(jiān)測患者的病情,并給予相應的飲食指導、健康宣教、術后健康指導等。1.2.2護理組:予以溝通技巧護理,方法為:①選擇合適的溝通時間:護理人員要選好溝通時間,以保證溝通有效,與患者構建一份優(yōu)良的護患關系。而且,護理人員在進行巡視時,需耐心地與患者溝通,且仔細講解疾病的癥狀、手術室環(huán)境、術后不良反應等,這樣能夠使患者較好地了解手術室狀況、疾病知識,以提升患者的自我防范意識和能力,最終改善手術室護理效果。②做好心理溝通護理:術中護理人員仔細查看患者病情變化,患者一旦產生恐懼、緊張等不良心理情緒,均需立即安撫,且向患者講解手術的安全性、手術治療成功案例等,并以肯定的語言多鼓勵患者,從而提高配合度。③準確把握溝通技巧:護理人員需把握和手術患者溝通的技巧及尺度,盡量以親切、溫和的態(tài)度溝通,使患者可感受到護理人員的關系及溫暖。因患者對于手術治療效果并不明確,心理情緒并不是很穩(wěn)定,易悲觀、消極,很難配合醫(yī)師開展治療工作,所以護理人員需保證溝通語言的隨和、分寸恰當,使患者得到較多的認可,緩解抵觸情緒,最終提升治療信心。④合理利用非語言溝通技巧:護理人員對手術室患者開展護理工作時,可借助非語言的方式溝通,如:護理人員運用肢體語言與患者進行適當?shù)纳眢w接觸,且加強與患者間的目光交流,從而緩解其陌生感,強化護理效果[1]。
1.3觀察指標
此次研究選用問卷調查的方式,仔細記錄下兩組護理滿意度,內容為:以百分制進行計算,分數(shù)≥86分,即非常滿意;分數(shù)介于65~85分,即一般滿意;分數(shù)<65分,即不滿意
1.4統(tǒng)計學處理
本次選擇SPSS18.0型軟件,文中計數(shù)資料選擇“n/%(例數(shù)/百分比)”表示;經(jīng)客觀比對兩組手術室患者“護理滿意度”,若研究結果表現(xiàn)出差異性,(P<0.05)。
2結果
予以不同護理方法后,護理組41例:26例非常滿意,14例一般滿意,1例不滿意,滿意度97.56%(40/41);參照組40例:19例非常滿意,12例一般滿意,9例不滿意,滿意度77.5%(31/40),(P<0.05)。
3討論
臨床救治各種外科疾病時,主要以手術方法為首選,盡管此種方法可提升手術效果,但術中常會引發(fā)很多不安全因素,患者常會在術中產生緊張、恐懼等消極心理,從而影響手術質量。因此,在開展手術室護理工作時,選用安全、有效地護理干預措施非常有必要,且溝通技巧護理作為手術室護理的一個核心環(huán)節(jié),以理解、關心手術患者作為重要的護理手段,以便緩解其術前壓力,改善術中各項指征,最終臨床手術質量[2]。
據(jù)相關資料顯示,護患關系對手術室護理質量會造成很大影響,因此,手術室護理期間,需為患者營造一個良好的護理氛圍,從而緩解患者的消極情緒,最終提升護理滿意度[3]。鑒于此,護理人員對手術室患者進行護理時,需在做好基礎護理的基礎上,以溝通技巧的方式對患者進行護理干預。例如,護理人員需選擇最佳溝通時間,友善、親切地與患者多加交流溝通,并耐心地為患者講解手術室內的基本環(huán)境、術后不良反應等,且靈活使用身體接觸、肢體語言等方式,拉近與患者間的距離,從而緩解患者的消極情緒。
此次研究予以不同護理方法后,護理組“護理滿意度”97.56%,高于參照組77.5%,(P<0.05)。由此表明,溝通技巧在行手術患者護理中的有效應用,對提升患者的護理滿意度、促進其及早康復等方面起到積極作用。綜上所述,臨床未改善手術患者的病情,在手術室護理工作中,建議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對患者施以溝通技巧護理干預,有助于改善護患關系,增強護理滿意度,可推薦。
作者:尹寶蘭 單位:山東省莒縣人民醫(yī)院急診外科
參考文獻
[1]徐政秀.全程無縫隙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及患者預后改善的影響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6,32(13):1003-1006.[
【關鍵詞】 手術室;細節(jié)管理;醫(yī)院感染
DOI:10.14163/ki.11-5547/r.2016.09.207
醫(yī)院感染在臨床中屬于較為常見的感染現(xiàn)象, 給患者帶來額外的經(jīng)濟負擔及痛苦, 導致手術失敗, 增加患者死亡率。同時給護理人員帶來感染的危險, 不僅影響了護理人員的工作質量, 還可能引發(fā)交叉感染[1]。本院為了給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療環(huán)境, 給護理人員提供安全、衛(wèi)生的工作環(huán)境, 針對手術室進行細節(jié)管理, 現(xiàn)詳細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3年5月~2015年2月收治的280例需進行手術的患者作為觀察對象, 將其隨機分成對照組與實驗組, 每組140例。對照組中普外科手術患者56例, 內科手術患者5例, 婦科手術患者40例, 骨科手術患者39例;實驗組中普外科手術患者64例, 內科手術患者3例, 婦科手術患者31例, 骨科手術患者42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手術患者采用常規(guī)手術室管理, 主要有加強手術室的清潔與衛(wèi)生及遵循無菌操作原則等;實驗組手術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手術室細節(jié)管理, 具體包括:①手術室人員安排:將手術室人員進行合理安排, 對管理制度、手術流程、手術器械等安排專人管理, 將每份工作劃分好, 落實責任范圍, 各司其職, 對人員的工作情況進行記錄;②考核管理:采用不定期抽查的方式, 對護理人員無菌操作、殺毒滅菌、隔離及感染控制等多方面進行評分, 每月評分1次, 給予分數(shù)最高者獎勵, 分數(shù)最低者相應懲罰措施;③衛(wèi)生管理:手術室每天進出人員流動性較大, 要切實落實手術室的消毒工作, 定期進行紫外線照射殺毒, 包括手術臺及手術室地面, 打開手術室窗戶, 保證室內空氣流通, 及時清潔空氣過濾器, 以免細菌滋生;④設備管理:嚴格對手術室內各種器械及設備進行消毒處理, 消毒后安排專業(yè)人員對消毒質量及效果進行檢測;⑤手術室管理相關知識培訓:對手術室相關人員進行手術室管理相關知識的培訓, 主要包括院內感染預防手段、消毒管理、一次性手術器械及醫(yī)療廢棄物分類處理原則等, 并對培訓的內容進行考核, 考核未通過者, 予以重考, 直至考核通過為止。
1. 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手術患者醫(yī)院感染發(fā)生率及護理滿意度評分。采用本院自制調查問卷對護理滿意度進行評定, 總分為100分, 由患者及患者家屬對護理人員的工作認真程度、護理態(tài)度、病房滿意度等方面進行評分, 分數(shù)越高, 護理滿意度越高[2]。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對照組與實驗組手術患者醫(yī)院感染發(fā)生率及護理滿意度評分相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3 討論
在手術室應用細節(jié)管理, 不僅能減少患者發(fā)生醫(yī)院感染現(xiàn)象, 減輕患者的醫(yī)療負擔, 還能減輕患者手術焦慮心理, 提高護理人員的工作質量及治療效果, 是手術順利進行及手術成功的重要前提。
有報道指出, 手術室內醫(yī)護人員的服裝、醫(yī)療設備、醫(yī)療器械、手術室環(huán)境、空氣等是導致手術室感染的主要影響因素, 因此, 對手術室實施細節(jié)管理是非常必要的。本院針對收治的手術患者采用細節(jié)管理取得了明顯效果, 不僅降低了患者發(fā)生醫(yī)院感染的幾率, 減輕了患者的痛苦, 還提高了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評分[3]。在手術室細節(jié)管理實施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①通過完善制度及培訓等方式促進護理人員充分認識到細節(jié)管理對于手術患者的重要性, 從主觀上改變護理人員的觀念, 樹立其細節(jié)管理的思想[4];②嚴格開展以全院為單位的手術室細節(jié)管理監(jiān)控系統(tǒng), 嚴格執(zhí)行抽查制度, 對于護理管理過程中出現(xiàn)的或未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解決及處理[5]。本次觀察的結果數(shù)據(jù)顯示得出, 采用細節(jié)管理的實驗組手術患者醫(yī)院感染發(fā)生率比常規(guī)管理的對照組低23.57%, 這說明了細節(jié)管理能有效控制醫(yī)院感染的發(fā)生率, 促進患者預后;且實驗組手術患者護理滿意度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
綜上所述, 手術室細節(jié)管理對于控制醫(yī)院感染的臨床意義及價值較為明顯, 提高了護理滿意度, 降低了手術室感染發(fā)生率。
參考文獻
[1] 宋淑華.手術室細節(jié)護理管理在控制醫(yī)院感染中的應用.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4, 11(2):89-90.
[2] 賈冬梅.手術室控制醫(yī)院感染的管理.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 2010, 4(14):259-260.
[3] 蔡有香.加強手術室管理, 控制醫(yī)院感染.內蒙古中醫(yī)藥, 2012, 31(12):56-57.
[4] 楊云美.手術室護理管理在控制醫(yī)院感染中的作用.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2, 5(16):174.
關鍵詞細節(jié)護理;手術室護理;不良事件;并發(fā)癥
作為醫(yī)院獨立的科室,手術室的工作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手術室護理不僅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更與醫(yī)院的整體服務水平息息相關。隨著醫(yī)療技術的發(fā)展,手術室護理逐漸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護理人員的工作量也逐漸增加。細節(jié)護理的實施促使手術室護理工作質量提高,這是細節(jié)護理逐漸應用于手術室護理的主要原因[1]。本研究旨在探討細節(jié)護理在手術室護理工作中應用的具體措施和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5年1月-2015年8月收治手術患者80例,其中開放性手術34例,腹腔鏡手術46例。按照手術分級制度,Ⅰ級手術13例,Ⅱ級手術34例,Ⅲ級手術33例。按照雙色球分組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0例。對照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14~60歲,平均(38.4±4.5)歲。觀察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15~62歲,平均(37.3±5.3)歲。兩組手術均由家屬簽訂同意書,基線資料均衡可比(P>0.05)。方法: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措施,手術前1天,按照醫(yī)囑指導患者禁食、禁飲等,做好配皮、置尿管、清洗等工作。術前做好消毒鋪巾準備,告知患者家屬及早準備術后所用物品,做好術前針對患者及其家屬的心理護理和健康教育。術后針對患者實際情況實施護理工作,隨時觀察患者生命體征,一旦出現(xiàn)異常要及時報告醫(yī)師,并采取處理措施[2]。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細節(jié)護理,具體如下:①術前護理人員應熱情、主動地為患者介紹手術過程、治療機制、術中不良事件發(fā)生情況及術后注意事項,針對存在焦慮、煩躁的患者要積極評估其心理狀態(tài),多與患者溝通,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幫助患者緩解術前緊張情緒,幫助其建立信心。同時,護理人員應細心回答患者及其家屬的問題,給予鼓勵。與對照組相同,術前要遵循醫(yī)囑做好備皮、禁食、禁飲及清洗等準備工作,囑患者家屬及時備好術后需要的物品?;颊哌M入手術室后,護理人員應簡單向患者介紹手術室的環(huán)境,詢問患者是否存在不適感,多鼓勵患者,以增強其信心。做好手術室環(huán)境的護理,注意溫度、濕度及患者非手術區(qū)的情況,嚴格執(zhí)行安全核查制度。手術安全核查制度和流程是保障手術患者安全的方法,是建立安全質量管理的前提,是確保正確的手術患者、正確的手術部位、實施正確手術的關鍵。安全核查制度應貫徹于手術前、手術中和手術后。醫(yī)生、護士和麻醉師三方共同核對,并用兩種以上方式對患者身份進行辨別。②術中實施各種防護措施。術中防止墜床及壓瘡的發(fā)生,對于特殊的患者應注意妥善固定患者并用軟墊加以保護,注意保護患者受壓部位,必要時用減壓輔料,防止神經(jīng)壓迫受傷及壓瘡的發(fā)生。術中若用電刀,應注意電極板放置位置是否合理、正確,術中加強注意,觀察電極板處皮膚情況,同時避免肢體接觸金屬物體防止電灼傷的發(fā)生。術中注意觀察輸液情況,防止藥物外滲。術中加強患者體溫的管理,如輸液加溫儀、加溫風毯的使用,防止術中或術后低體溫的發(fā)生。手術前后注意保護患者隱私,減少患者的不適感。術中緊密配合手術醫(yī)師及護士,隨時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確保患者手術順利進行。術后加強病房巡視,觀察患者生命體征,一旦發(fā)現(xiàn)異常情況要及時報告醫(yī)師并采取針對性措施進行處理。③術后2~3d由醫(yī)護人員和手術室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術后訪視,認真、耐心地回答患者的疑問,囑患者保持心態(tài)平和、氣機順暢、氣血調和,了解患者飲食、身體恢復情況。觀察指標:記錄兩組患者手術過程中不良事件及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患者出院前向其發(fā)放滿意度調查表,分析兩組護理滿意評分。由醫(yī)院自制滿意度調查表評價滿意度,內容包括護理態(tài)度、護理人員操作素質、處理突發(fā)事件能力等內容。滿分100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越滿意。統(tǒng)計學方法:運用SPSS20.0軟件進行處理,計數(shù)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果
兩組患者手術過程不良事件及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觀察組手術過程中不良事件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兩組滿意度評分比較:觀察組護理滿意評分(93.4±6.6),顯著高于對照組(85.8±14.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討論
隨著醫(yī)療事業(yè)的發(fā)展,醫(yī)院手術室護理工作分工更為細化,護理水平的高低影響患者手術效果,更與醫(yī)院的發(fā)展息息相關。護理工作的進一步細化,使患者享受到舒適、有效、有針對性的護理服務,護理滿意度大大提升。手術室具有人員流動性大、藥物復雜、器械較多、患者病情復雜的特征,這些因素都是導致手術室工作越來越繁重的情況,再加上環(huán)境因素、人員因素、疾病因素,手術患者的風險事件和并發(fā)癥也較多[3]。細節(jié)護理是當前臨床上實施的一種全新的護理模式,細節(jié)服務反應的是護理的質量、護理過程中出現(xiàn)的缺陷和差錯。護理過程中,不僅要注意基本的護理任務,更要注重細節(jié)服務,以有效避免因護理缺陷、差錯而導致的護理不良事件及并發(fā)癥。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手術過程中2例出現(xiàn)不良事件,3例出現(xiàn)并發(fā)癥,對照組手術過程中6例出現(xiàn)不良事件,7例出現(xiàn)并發(fā)癥,觀察組手術過程中不良事件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也說明,細節(jié)護理對手術室護理具有重要的意義。這與劉鳳芹[4]的研究成果相符。劉鳳芹針對手術室收治的120例患者分別行細節(jié)護理和常規(guī)護理措施,結果顯示,細節(jié)護理后患者的焦慮抑郁情況明顯優(yōu)于常規(guī)護理患者的焦慮抑郁情況,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再次證明,在手術室中對患者實施細節(jié)護理有助于緩解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提升患者的身體舒適度,縮短患者恢復周期及住院時間。綜上所述,細節(jié)護理在手術室護理工作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不但能預防手術不良事件和并發(fā)癥發(fā)生,更能顯著提高患者滿意度,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朱玢.細節(jié)護理在手術室優(yōu)質護理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6,16(4):601-603.
[2]馮緣.手術室全期細節(jié)護理對手術室患者護理質量及滿意度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5,19(16):85-88.
[3]關柏秋,曹曉艷,董淑琴,等.手術室細節(jié)護理在確保手術室護理安全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4,18(12):57-60.
1.1一般資料:選擇2012年1月~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136例,男77例,女59例,年齡9~76歲,平均(45.7±6.4)歲。32例為普外科手術,27例為婦科手術,17例為神經(jīng)外科手術,14例為泌尿外科手術,25例為骨科手術,16例為眼科手術,5例其他手術。所有患者按入院順序分為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與試驗組(給予整體護理和循證護理),每組68例。兩組性別、年齡、手術類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給予手術室常規(guī)護理,護理內容包括環(huán)境、飲食、心理、術后康復等方面。試驗組應用循證護理的概念和步驟,制定針對性的整體護理措施。主要包括:①術前護理。加強對患者的訪視頻率,多與患者溝通,認真傾聽患者訴求,建立信任關系;針對不同患者的文化知識背景,將手術室環(huán)境、手術過程、手術時間向患者進行講解;針對患者術前出現(xiàn)的焦慮、不安、恐懼等不良情緒及時進行心理疏導,消除負面情緒。②術前準備。核查患者術前用藥情況,幫助醫(yī)師對患者身體狀況進行檢查;告知患者術前注意事項,是否進食進水;根據(jù)患者手術范圍做好術前皮膚的清潔消毒;開始手術前為患者建立靜脈通路,以保障麻醉、輸血、補充電解質和給藥需要,嚴密監(jiān)控術中患者生命體征變化。③術中護理。保持手術室安靜、整潔,空氣新鮮;做好手術室的消毒滅菌工作,嚴格保持手術室無菌;根據(jù)患者情況時刻調整輸液和輸血速度;輔助麻醉師和手術醫(yī)師的工作;保證手術器械無菌,保證術野清潔、清晰。④術后護理。防止引流管脫落,保持引流管暢通;幫助患者保持正確,防止切口破裂或者發(fā)生感染;給予飲食指導,術后早期應禁食,嚴禁禁食易致腹脹的食物,以高纖維、高蛋白食物為宜;鼓勵患者盡早進行下床活動和進行功能康復訓練。⑤出院指導。建立患者院外護理檔案,告知患者出院后的注意事項以及復診時間,定時進行隨訪以督促患者按時按量服藥和了解患者預后。出院后隨訪6個月后,比較兩組患者和家屬對護理質量的滿意度。
1.3統(tǒng)計學方法:使用SPSS17.0對各項資料進行統(tǒng)計、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試驗組患者和家屬對護理質量非常滿意48例(占70.59%),滿意17例(占25.00%),一般2例(占2.94%),不滿意1例(占1.47%),整體滿意度為95.59%;對照組患者和家屬對護理質量非常滿意36例(占52.94%),滿意21例(占30.88%),一般7例(占10.29%),不滿意4例(占5.89%),整體滿意度為83.82%。試驗組患者和家屬的滿意度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2月行手術治療的106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男性65例,女性41例;年齡20~68歲,平均年齡(47.8±5.6)歲。將上述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3例,兩組在性別、年齡、疾病類型、手術情況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手術室護理管理模式,觀察組實施風險評估管理模式,具體內容如下:(1)提高護理技能。在患者進入手術室之前,應及時對患者身份信息以及帶入手術室的物品進行核對,接送過程中要擺好患者;根據(jù)患者病情需要以及心理特點,開展健康宣教,對患者及其家屬提出的問題及時予以解答,注意說話的語氣,拉近與患者之間的距離,提高其治療依從性。(2)完善護理監(jiān)督機制。加強對手術室醫(yī)療設備的管理,形成科室、小組、個人層層細化的三級質量控制管理體系,提高手術室護理各環(huán)節(jié)的管控水平,將護理服務落實到實處;重視問題的反饋,加強對薄弱環(huán)節(jié)的管控,加強手術巡視,定期質控與不定期質控結合,及時糾正護理管理存在的漏洞,通過合理的人力資源的配置以及現(xiàn)代化手術治療技術的應用,使手術室護理工作分工更為明確,管理更為專業(yè)。(3)規(guī)范護理服務行為。通過系統(tǒng)的培訓,提高手術室護理人員的服務意識和操作技能,有效防范護理問題的發(fā)生;在護理管理過程中,護理人員要按照查對制度與流程,與麻醉師、手術醫(yī)師共同逐一進行手術通知單與患者病歷核對、患者病歷與手術患者核對各項內容,確保無誤后方可進行麻醉和手術;并在術前、關閉體腔前、皮膚縫合前認真清點手術物品和器械,避免物品遺留在患者體內,通過與手術醫(yī)師交流、發(fā)放征求意見表,及時聽取醫(yī)生的建議。
1.3統(tǒng)計學處理
將所獲數(shù)據(jù)錄入SPSS13.0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手術室護理不安全因素體現(xiàn)為室內感染因素、手術室感染因素、技術因素、器械因素和管理因素共5個方面,護理結果顯示,觀察組不安全因素發(fā)生率7.5%(4/53)低于對照組22.6%(12/53),組間比較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