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3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
一、認真?zhèn)湔n,以保證課堂教學順利開展
教師在課前只有認真?zhèn)湔n,制定出周密的教學計劃,恰當?shù)匕才琶總€教學環(huán)節(jié),才能保證教學任務順利完成,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1.備教材。教材是教師教學的依據(jù),學生所學知識的主要來源。教師只有認真鉆研教材,全面掌握教材內容,充分挖掘課文內涵,才能更好地明確教學重點、難點,把教材中有價值、有意義的內容呈現(xiàn)給學生。
2.備學生。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不同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接受知識的能力都不同,教師必須承認學生的這種差異,結合學生的實際,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確定課堂教學的深度和廣度。
3.備方法。好的教學方法是教師完成教學任務和內容的保證。課前教師應做好教學方法的設計工作:結合學生實際,根據(jù)教學內容,選定合適的教學模式,安排好各環(huán)節(jié)的銜接和過渡,設計出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以確保課堂教學的順利完成。
二、采取多種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的激發(fā),才是教學成功的關鍵。一旦學生有了興趣就能主動進入學習狀態(tài),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那么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呢?對此,筆者認為可采用以下方法:
1.有效導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對事物感知的印象是先入為主的,強化第一印象,對后續(xù)學習至關重要。因此,作為課堂教學的第一環(huán)節(jié)——導入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的首要任務就是設計出有效的課堂導入,引導學生進入對文本的學習。即找準學習的切入點,給予鋪墊、相機誘導,迅速營造良好的學習情境,從而喚醒學生的真實體驗,激發(fā)其后續(xù)學習的濃厚興趣。
2.創(chuàng)設情境,誘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一個好的教學情境,能夠誘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起學生強烈的問題意識和探究動機,引發(fā)學生積極思考。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教師應運用多種方法,創(chuàng)設各種有效情境,如生活情境、問題情境等,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
3.充分體驗成功,讓學生感受學習的樂趣。每個人都有成功的欲望,每個學生都渴望得到老師的肯定。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多給學生創(chuàng)設成功的機會,更要善用慧眼去捕捉學生的每一個閃光點,哪怕是一次絕妙的問題解答、一篇優(yōu)秀的學生作文等,教師都要不失時機地給予鼓勵、表揚,從而讓學生體驗到成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更愿意去學習。
三、巧妙設計課堂提問,激活學生的語文思維
成功的提問是引發(fā)學生思維的突破口,能“一石激起千層浪”,促使學生積極動腦、認真思考,從而提高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學中教師要重視課堂提問的設計。那么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如何設計課堂提問呢?筆者認為需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提問要有目的性。提問是為實現(xiàn)教學目的服務的。所以,教師必須從對實現(xiàn)教學目的意義出發(fā)來設計提問,即提問要緊扣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明確易懂、無歧義。二是提問要抓住矛盾處。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抓住一對矛盾或抓住一個現(xiàn)象提問,使討論的中心直指課文的重、難點,這有利于引導學生開動腦筋,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三是提問要注重發(fā)散點。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fā)掘教材因素,抓住教材中最能引起學生發(fā)散思維的發(fā)散點設問,進行發(fā)散思維訓練,這對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是十分有益的。四是提問要注意難易程度,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學生存在個體差異,其知識水平有高低之分,教師應該根據(jù)問題的難易程度來提問不同層次的學生:較難的問題讓學習較好的學生回答,簡單問題提問基礎較差的學生,從而使不同的學生都獲得不同的發(fā)展。五是提問要注意總結評述。教師對學生的回答,不能置之不理,或者簡單說“行”“可以”之類,需要在內容、思路、方法、語言等方面做出簡要的評述。既要讓答問的學生知道自己答得對不對、好不好,又要讓全班學生知道正確的答案是什么,怎么回答更符合要求。除此之外,教師提問時也要注意為學生提供思維的時間與空間,不能逼迫學生立即作答,或急于把答案告訴學生。
四、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多媒體技術日趨成熟,并走進了學校,給現(xiàn)代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它集聲、像、圖、文于一體,能夠化抽象為直觀,將傳統(tǒng)的、單向的、靜態(tài)的課堂變?yōu)槎嘞虻?、立體的課堂,將其引進語文教學可使教學內容變抽象為具體,化難為易,從而激活學生思維,讓學生輕松掌握語文知識。如《三峽》一文中,課文是怎樣把三峽形勢的險峻和優(yōu)美的景色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的是學生較難理解的問題。對此,教師可依據(jù)課文設計景圖,并借助幻燈投影,物象直觀,由文到圖,學生就能理解“兩岸連山,略無缺處“的意義,對文章意境的理解也就容易了,從而解決了教學難點,激發(fā)了學生對祖國壯麗河山的熱愛之情。需要注意的是,作為一種教學手段,多媒體不是萬能的,更不是黑板和粉筆的替代品。我們在使用時要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容,以適時、適度、適合為原則,科學運用多媒體技術,并將其與傳統(tǒng)教學方法相結合,以體現(xiàn)學科個性,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總之,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我們教師只有深入領會課程標準的實質,不斷探索、研究新的教學方法,把課堂教學改革落到實處,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作者:張鵬 單位:甘肅省通渭縣榜羅鎮(zhèn)積麻川學校
(二)
一、及時調整教法,與時代接軌
現(xiàn)代社會瞬息萬變,而學校也不是“世外桃源”,學生的思想會隨著外界環(huán)境的改變而變化,教師在安排教學時,如果一味地采用老方法,走老路子,就會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發(fā)生碰撞,這樣不僅不能提高課堂效率,幫助學生更快、更好地學習,反而會激起學生的逆反心理,引起學生反感。教師在準備教學內容時,除了要結合課本和教學大綱外,還應結合近日的社會熱點,這樣不僅能引起學生的興趣,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判斷和分析能力。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積極地與學生進行互動,鼓勵學生大膽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并對他人的看法進行評價;教師應關注每一個學生,根據(jù)不同學生的個性和興趣,進行個性化的輔導,以盡量滿足每個學生的需要,使每個學生都能學有所成、樂在其中。
二、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
一個場景中的氣氛往往能夠影響到該場景中人的心情和工作效率,愉悅和諧的課堂氣氛,能夠有效地吸引學生積極加入到教學活動中,而通過努力的學習取得成果后,他們的喜悅心情又能夠使課堂氣氛更加熱烈、和諧。教師在課堂上應隨時注意調節(jié)課堂氣氛,輕“講解”重“討論”,把學生當成課堂的主人,敢于適度地“讓出”講臺,讓學生去看、去說、去表達、去創(chuàng)作,從而使他們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教師在積極調動課堂氣氛的同時,也要隨時把握氣氛的變化,做到“開而不浮”“放而不燥”,在課堂氣氛趨于浮躁甚至接近失控的時候,教師應及時進行調整,提醒學生:課堂時間有限,要抓緊時間學習知識,其他活動可放到課外進行。需要注意的是提醒應用語溫和,以免打擊學生的積極性。
三、使用適當?shù)慕虒W語言
(一)教師語言應含蓄、幽默
這里說的含蓄,是指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引導,耐心帶著學生學習,而不是推著學生,更不能選擇簡單粗暴的“填鴨”教法,應加強引導,進行適當?shù)暮嫱泻桶凳?,讓學生自己找到結論。而這里所講的幽默,并不是讓教師在課堂上大講笑話,而是在保證課堂氣氛莊重嚴肅的前提下,在適當?shù)臅r候加入一些有一定趣味性的小故事和引人入勝的典故,幫助學生更深刻、更清晰地理解課堂內容。尤其是在講述一些比較難以理解的知識點時,教師采用通俗的、幽默的、富有魅力的語言,更能促進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學習。此外,教師含蓄、幽默的教學語言,也可以給學生做出榜樣。學生的語言習慣,除家庭因素外,很大程度上會受到語文教師的影響,教師用語幽默含蓄、文明得體,教出的學生自然也會言語文雅,氣度高華。
(二)使用合適的語氣、語速和語調
一堂成功的語文課,一定不是全程快節(jié)奏的,而是像一首優(yōu)美的歌曲,有疾有徐、有良好的節(jié)奏感。語文課堂的節(jié)奏,是指由語文教師內心的情感變化引起的語言高低、快慢、緩急的變化。教師的語氣、語速和語調應與課堂內容緊密結合,同時也要根據(jù)學生聽講和回答問題的情況,根據(jù)學生參與課堂的表現(xiàn)有所變化。如果課文是情節(jié)激烈的記敘文或說理明確的議論文,教師的語氣就應干脆鏗鏘;如果課文是抒情散文,教師的語氣就可以輕快溫柔些;如果學生在教師提問時對答如流,教師就應用鼓勵的語氣語調進行表揚;如果學生在回答問題時磕磕巴巴,或者表示沒有弄懂這個問題,教師就應該用疑問的語氣來進行啟發(fā)和引導;如果學生因無法回答問題而產(chǎn)生了抵觸情緒,甚至做出了不愿繼續(xù)學習的表現(xiàn),教師則應該用溫和而嚴肅的語氣、語調進行安慰和教導,切忌用語激烈的批評。這樣,課堂氣氛有張有弛,學生就能在教師充滿變化的講解中,不知不覺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當然,要做到適當?shù)剡\用教學語言,自然地掌握課堂節(jié)奏、引導學生情緒,需要長期的實踐和練習,教師要不斷地根據(jù)學生的反響來檢視自己,提高自己。
四、積極鼓勵學生,樹立學生自信
一個經(jīng)常體驗成功的學生,會在學習中產(chǎn)生成就感,這樣的學生通常有較高的學習積極性,堅持力也比較高,在遇到困難時不會輕易退縮。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盡量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在課堂提問時,問題不可過于簡單,讓學生不需努力思考就能回答,這樣即使輕易答對了,也不會讓學生有努力后獲得成功的成就感,反而會讓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不愿繼續(xù)專注于課堂學習,分心去想其他事情;而問題太難,學生無法通過思考獲得答案,也容易使學生失去自信,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對學習失去興趣。因此,我們在提問時要注意:問題難度應與學生的學習情況相匹配,讓問題處于學生“跳一跳能夠到”的高度,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在課堂上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從而樹立起自信。需要注意的是,學生可能會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回答問題,這時候,教師應先肯定學生答案中正確的部分,并對他積極思考的行為進行鼓勵,然后溫和地引導學生從正確的角度看待問題、回答問題,這樣,既不打擊學生的自信,又能幫助他們正確地理解所學知識,回答出教師的問題,從而使學生愛上了語文這門學科,自覺自發(fā)地進行學習。
五、利用多媒體教學,提高課堂效率
多媒體集聲、像、圖、文于一體,具有直觀性強的特點,將其融入語文教學中,能變抽象為直觀、化難為易,提高課堂效率。例如,教師可在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時,選擇合適的音樂播放,引導學生跟著節(jié)奏,尋找合適的語速和語感;也可在進行作文訓練的時候,展示圖片或播放視頻,然后讓學生用文字將自己看到的寫出來,以提高學生的描寫能力。教學活動是教師和學生的互動過程,要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就要努力充實自己,提高業(yè)務水平,同時仔細觀察學生的表現(xiàn),根據(jù)學生的反饋及時檢視自己的教學方法。這樣就一定能找到更多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幫助學生更好、更快地掌握、理解語文知識。
作者:孫彩霞 單位:河北省平山縣小覺中學
(三)
在實際的語文教學課堂存在著一種普遍的現(xiàn)象。即教師是存儲知識信息的“源泉”,扮演著“傳到授業(yè)解惑”的角色,學生則是接受知識信息的“容器”,就好像是等待“被填的鴨子”,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沒有機會獨立思考,也不能及時消化知識信息,最后導致學生被動接受的結果。這樣不僅不利于學生的語文學習,更會阻礙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和積極主動學習的情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可以促動人們主動積極地從事某項活動,對學習有著很大的影響。學生只有在課堂上對學習有了興趣,才會對知識和課堂有著強烈的求知欲望,在這種欲望的促動下才有機會和信心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用主動學習代替被動學習,會在語文學習中甘之如飴,享受其中的過程。
教學的重要參與者就是教師和學生,兩者缺一不可、相輔相成。想要學生學習好語文,教師就應該讓學生對教學內容感興趣,要實現(xiàn)這一點,教師首先要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有所了解,這包括學生為什么學習語文、怎么學習語文、學習語文有什么習慣、對待學習語文的態(tài)度以及學生所處年齡階段的特征,只有進行全方面的了解,教師才能更好的把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課堂教學的發(fā)展方向。當代的初中生有著獨特的勝利河心理特征,例如他們具有強烈的自主意識、渴望被尊重和重視、有自信且自尊心較強,他們的情感比較豐富,對事物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但他們這個年齡段的學生也存在著一些劣勢,比如意志脆弱、沒有刻苦精神、缺乏穩(wěn)定的學習習慣、有很強的逆反心理等等。所以教師應該在教學中認識到這些問題,從而調整教學方式,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環(huán)境。
在眾多學科中,語文是最貼近生活的學科,也是對社會及其現(xiàn)象的文學上的縮影,而初中生的心理特征決定了他們有很強的好奇心和熱情這一特點。正如法國教育家盧梭所言:“教育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所教的東西”,因此課堂教學是語文教學的軸心,內容要涉及到學生生活的各個方面和領域,把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融入到語文教學中。讓語文學習不再脫離生活,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開拓學生的眼界,體會學習帶來的無限樂趣。語文學習不能只限于課本學習,還要拓展課外知識,讓語文教學課堂更具有知識性和趣味性,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主動學習、愿意學習的良好學習習慣。要想調動學生的思維,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多種感官的協(xié)同活動,積極參與教學并習得語文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已有的教具讓學生進行表演,從而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中心思想,這樣學生就可以在玩中學到知識,達到更佳的教學效果。根據(jù)新課改的要求,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師要引導學生學習、發(fā)揮主觀能動性,而不是老師在課堂上夸夸其談,而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教師可以設置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情景中扮演適合的角色,充分調動各種因素,讓課堂成為學生玩與學的舞臺,讓學生樂在其中。在歡快愉悅的課堂氛圍中,學生才能完全展示自己,成為教學的主體,學會積極主動學習。課堂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平臺,也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課堂的氛圍和環(huán)境直接影響著教師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效率,學生的參與程度決定教學是否成功。教學過程需要學生的積極參與和配合,教師不能把知識強迫地灌輸給學生,而應該活躍課堂氣氛,變換教學方式,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和能力,不要讓學生再感到課堂缺少情趣和單調,讓課堂成為愉快學習的主陣地。情感是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和學生進行協(xié)調的紐帶,只有教師充滿豐富的情感和情緒,學生就會被教師感染和熏陶,從而調整自身的心態(tài),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對學生的熱愛和尊重,對教學傾注的熱情,體驗教學內容的確切及教師心情的激動、愉快等等都是教師情感的重要內容。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是
學生學習活動的重要因素,而情感是非智力因素的關鍵部分。情感因素在教學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它調動這學生的心情,會讓學生在課堂上積極發(fā)揮和主動學習,以最好的狀態(tài)參與教學。假若學生在課堂上毫無生趣、缺少反應,那課堂就好像一潭死水,沒有生機。在講解每篇課文時,教師都應該為學生渲染一種課堂氛圍,讓學生在相似的課堂氛圍中體會到文章的真諦。教師要設法在適當?shù)牡胤皆O置好感情基調,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和認識文章,真正了解文章中的角色和思想中心。每一篇文章都有設定好的情感色彩和中心思想,學生要把握好每篇文章,就需要師生的共同努力,正所謂“文章不是無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腸”。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需要技巧和時間,正如孔子所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認為樂是學習的最高境界,這也是當代教育追求的最終目標,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感和成就感。素質教育要求學生有足夠的學習興趣并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只有這樣課堂教學才能成為滿足學生學習欲望、培養(yǎng)和提高學習能力和陶冶情操的重要場地,實現(xiàn)語文教學的教學目標,符合新課改的要求。
作者:張東亮 單位:秦皇島市北戴河新區(qū)團林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