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小學生作文中秋節(jié)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獨特感受 真切體驗 人文體驗
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 新課程標準也指出: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生活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性,力求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我們農(nóng)村有美麗而神奇的大自然,有豐富的人文底蘊,也有都市的現(xiàn)代氣息,為農(nóng)村的小學生提供了取之不盡的作文素材。我們?yōu)楹尾话l(fā)揮利用這一資源,幫助學生找到作文的活水之源,進而達到人文育人這一目的?
一、小學作文教學的目的
1、小學生作文必須真實。
培養(yǎng)學生用祖國的語言文字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是小學作文教學的根本目的。魯迅關于作文秘訣的四句話是:“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辈⒄J為有真意思是最主要的。“直抒情感”就是心中怎么想,口中就怎么說,手就怎么寫。用我口,說我心,我手寫我口,才能達到文有真意。
要直抒情感,才能達到文有真意。一要感情真實。要表達自己的思想認識,表達個人的情感。不論思想或情感都是因人而異的,不能強求一律。二要材料真實。同一個文題,由于每個學生的積蓄不同,寫出的文章也是各式各樣的。對于學生的作文,標準不易太高,只求學生所寫的必須是他們所積蓄的。只要真是他們所積蓄并從胸中拿出來的,雖與他人所作大同小異也一樣可取。
2、 小學生作文必須樸實。
即用樸實的語言,把要說的道理表達明白,不發(fā)生或少發(fā)生錯誤。這里包含四層意思:(1)思想樸實:實在、誠懇、不虛夸、不輕??;(2)感情樸實:感情真切、自然、不掩飾、不做作;(3)語言樸實:不說不可證驗、浮游無著的話,不羅列華麗、典雅的詞句,不追求文字技巧,做到實話實說;(4)不生謬誤:包含思想認識正確、情感表達適當、不寫錯別字。
當前,小學作文教學中,對這一條貫徹是不夠的,表現(xiàn)在:(1)有的學生作文思想感情不夠真切,夸大事實;語言不夠樸實,羅列辭藻。(2)學生作文錯別字多,抄寫文字不夠工整。(3)老師批改,有的不夠認真,學生文中的錯別字、丟缺字,不加改正不劃出來,老師評語的字寫得不規(guī)范。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重視。
3、小學生作文必須通暢。
(1)文字直抒情感,要“了無隔閡”。就是指表達的思想通達,抒發(fā)的情感通順,文字流暢。這是對小學生作文的起碼要求。
(2)把作文寫通順,必須做到思路清楚。讀文章要把握作者的思路是如何展開的,自己作文也要緊扣思路,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前后是否連貫,都要考慮到,也就是要養(yǎng)成“想清楚后再寫的好習慣”。
想清楚其實并不難,只要抓住關鍵,那就是為什么要寫。如果寫信,為什么要寫這封信?如果寫報告,為什么要寫這篇報告?……如果不為什么,干脆不用寫;既然有寫的必要,就不會不知道為什么。這個為什么好比一個根,抓住這個根想開來,不以有點朦朧的印象為滿足,前邊提到的這些問題都可以得到解答。這樣的“想”,是思想方法上的過程,也是習作方法上的過程,習作方法跟思想方法是合二而一的。
二、具體的嘗試
1、體驗自然風光,談家鄉(xiāng)之美。
小學生的思維以直觀形象為主,占據(jù)豐富的表象是作文的前提,作文的興趣在具體形象面前、在具體情境中也更易激發(fā)。農(nóng)村的小學生生在農(nóng)村、長在農(nóng)村,如畫的大自然就是他們的搖籃。同學們在大自然的懷抱中盡情玩耍,能深深地體驗到大自然之美。
當學生心情舒暢體驗到自然之美時,只要稍作點撥,如問:玩得高興嗎?美嗎?你喜歡嗎?說說好嗎?學生躍躍欲試,爭著暢敘心中之美。因為這不是冥思苦想地作文,而是在敘述享樂之美,思維特別活躍,有感而發(fā),描繪心中美麗的家鄉(xiāng),同時也陶冶了情操。 轉(zhuǎn)貼于
2、體驗家鄉(xiāng)的富饒,傾自豪之情。
對于一般動植物的認識,城市里的學生大多數(shù)是通過圖片資料獲得相關的知識,缺乏感性的認識,因而習作干癟,更無真情實感了。這方面農(nóng)村的學生恰恰相反,生活在農(nóng)村里的小學生可以聞到稻花的幽幽清香、摘到雪白的棉花,可以看到蠶豆生根、發(fā)芽、開花、結(jié)果,可以捉到活蹦亂跳的魚兒。同學們會深深地感覺到生在魚米之鄉(xiāng)的幸福、長在沿海地區(qū)的優(yōu)越,從而激發(fā)為家鄉(xiāng)自豪的情感。讓學生滿懷著為家鄉(xiāng)的富饒而自豪的激情去寫作文,作文自然就水到渠成地言之有物、言之有情了。
3、體驗鄉(xiāng)情親情,贊淳樸民風。
農(nóng)村廣為流傳著“鄰里好,賽金寶”這一句話,可見農(nóng)村人特別重視鄰里之間、鄉(xiāng)親之間的感情聯(lián)系,其間蘊含著淳樸的民風。農(nóng)村那一年一度的春節(jié)、一家團圓的中秋節(jié)、飄滿棕香的端午節(jié)……男婚女嫁、移風易俗等等,無不給同學們帶來許多歡樂。這些都是同學們喜聞樂道的,抓住節(jié)日的契機,讓同學們體驗其中濃濃的鄉(xiāng)情親情和勞動人民的樸實情懷,便會不由自主地贊之于筆端。
4、體驗農(nóng)村的干活艱辛,說說勞動的苦甜。
農(nóng)村干活就是學生在家做些力所能及的農(nóng)活,這是我們農(nóng)村特有的教育資源。讓學生在勞動中體會到勞動的苦與甜,勞動的體驗是刻骨銘心的,有了這刻骨銘心的體驗,學生就會更加珍惜糧食,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當然,在這刻骨銘心的體驗中同學們的習作不再干癟,而變得很飽滿。
三、習作教學的理念
由寫話到習作,由一味關注作文內(nèi)容優(yōu)劣到三維目標有機整合,其中滲透了新課程習作教學的較多理念。
1、注重激發(fā)寫作興趣和自信心,養(yǎng)成寫作的良好習慣。
興趣是寫作最重要的動力,我國教育家關于興趣、動機等在習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有過大量精辟的論述。國外教育對興趣、動機等也十分重視。
2、注重打好基礎,培養(yǎng)寫作能力。
習作教學目標全文是從“能力”角度表述的,能力只有通過實踐才能得到,它是多方面的,如收集材料的能力、構(gòu)思立意的能力、列提綱的能力、遣詞造句的能力、加工修改的能力等。
總而言之,小學生學習寫文章是一種綜合訓練,文章寫得好不好,雖然決定于構(gòu)思、動筆、修改那一連串的功夫,但是再往根上想,就知道那一連串的功夫之前還有許多功夫,所起的決定作用更大。那許多功夫都是在平時做的,并不是為了寫東西做準備的,一到寫東西的時候卻成了極為重要的基礎?;A結(jié)實,構(gòu)思、動筆、修改總不至于太差;基礎薄弱,構(gòu)思、動筆、修改就沒有著落,成績怎么樣就難說了。這基礎就是平時的積蓄,可見平時積蓄在作文中所起的決定作用。平時積蓄充實,作文就會不太難。
參考文獻
1、《巨人網(wǎng)》。
2、《小學語文教學心理學》。
一、 讀寫結(jié)合,領悟表達方法
習作能力的根在閱讀能力。閱讀是習作的基礎。我們要加強和改進閱讀教學,重視讀中悟?qū)懀x中學寫,體現(xiàn)讀寫結(jié)合,有要加強課外閱讀,開闊眼界,豐富語言積累。
(一) 精讀仿寫
語文教材中有很多文質(zhì)優(yōu)美的文章,在學生充分朗讀之后了解文章的結(jié)構(gòu),領悟語言特色后引導學生仿寫,如在進行學習了寫人的文章,及時引導學生運用觀察方法和描寫技巧對熟悉的人進行具有個性特征的描繪。再如學習了寫景的文章,我們把學生帶出去,要求抓住特點,有條理、有重點的觀察事物,在描寫時通過語言文字表達出內(nèi)心的感受。具體可以從多方面進行寫作訓練,如:(1)抓重點詞語聯(lián)想練習;(2)學習課文句式仿寫。
(二) 品讀改寫
學生在學習古詩后,反復吟誦,體會意境品味詩的情感,讓學生根據(jù)詩意改成記敘文,學生在愿意基礎上通過想象加工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這是一個語言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這樣既加深了對詩文的理解又有助于學生作文的提高。
(三) 略讀略寫、補寫、續(xù)寫
對一些略讀課文學生在了解大意之后,掌握縮寫方法,抓住主要內(nèi)容縮寫,還可以聯(lián)系閱讀文章讓學生,可以讓學生補寫文中省略部分,可以是省略號省去的部分,也可以對文章的內(nèi)容進行補充。
二、 加大閱讀量,豐富積累
(一 )語文課內(nèi)誦讀積累
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組成閱讀和作為的熟練技巧 ……”據(jù)此,我校教師以教材為切入點,依據(jù)課文內(nèi)容,引導學生學會誦讀積累。
誦讀就是高聲朗讀,配合相應的頭部、胸部肢體語言,這個過程是對文章的體味、欣賞,更是享受。培養(yǎng)學生誦讀的習慣,老師先要做出示范:腔調(diào)或長或短,聲音或高或低,或搖頭晃腦,或氣定神閑,悠然自得,口齒生津,傲游于經(jīng)典之中,漫步于圣賢之間,讀書之樂,無與倫比!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如此美讀必然激發(fā)學生誦讀的興趣,此時教師及時地領讀講解引導學生學會誦讀的方法,然后放手讓學生自己反復練習,享受誦讀的樂趣,最后教師嚴格地一句一句檢查,一遍一遍過關。這樣學生在 內(nèi)就學會了準確的誦讀方法,并養(yǎng)成了準確的誦讀習慣,完成了積累的第一步——準確誦讀。
(二)語文課外誦讀積累
博覽,能給大腦皮層形成多側(cè)面的語言刺激,而在閱讀過程中,能再次強化大腦皮層已有的語言信息,使大腦中業(yè)已形成的聯(lián)系系統(tǒng)更為完整、嚴密。實驗班級每周設置一節(jié)閱讀課,閱讀課上除了安排充裕的時間讓學生閱讀喜歡的圖書外,教師要引導學生集體閱讀事宜實用的圖書,低年級的學生閱讀《好孩子畫報》、《小學生報》、《小學生報.拼音版》,高年級的學生閱讀《新少年》、《下學生報.低年版》、《小學生作文報.拼音版》、《童話大王》等。讓學生交流讀書感悟、讀書方法,即使做好讀書筆記,以此點燃學生的讀書熱情,使學生從大量的課外閱讀中汲取養(yǎng)料、積累語言。
每天早自習為晨讀晨誦時間,朗讀的內(nèi)容主要為《積累伴我成長》。低年級的學生還要讀《小學生必背古詩詞》、《三字經(jīng)》、《弟子規(guī)》、《笠翁對韻》等;高年級的學生還要讀《論語》、《朱子家訓》、《增廣賢文》和唐詩宋詞、老莊名言等。
(三)校外誦讀積累
通過召開家長會、致家長的一封信等形式,引導學生在家長的陪同下進行“親子閱讀”。鼓勵學生在雙休日和寒暑假制定閱讀計劃和閱讀時間表,確保每天自主閱讀時間不少于半小時。低年級的學生看圖畫版的《三國演義》、《西游記》、《水滸傳》等。《余秋雨》、《三毛散文集》、《易中天品三國》、于丹的《論語心得》等都在高年級學生的閱讀之列,閱讀范圍之廣,閱讀難度之大出乎教師們的預料,也因此更加堅定了我們做好課題研究的決心。